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定格在记忆的画面作文有小标题(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小学生作文)

定格在记忆的画面作文有小标题(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小学生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5 06:52:11
定格在记忆的画面作文有小标题(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小学生作文)

定格在记忆的画面作文有小标题【一】

冬日的午后,阳光慵懒得像一只老猫。

“叮”,一声轻响和着温润的冬阳,叩上我的眉睫。那轻得近似阳光落地的一声响动,应是碗勺碰触的声响,柔柔地,在暖意中酝酿荡漾。

我起身察看,轻轻地挪步,唯恐惊了这一午的梦,隔着磨砂玻璃,我瞥见一个略微矮胖的熟悉身影,烹调的技艺并不娴熟,笨拙得有些手忙脚乱。

是父亲。

白瓷的厨台上置了一桌的配料,大都是红枣、桂圆之类的补料,还有些不知名的药材,这些都被父亲小心地码放在漂亮的瓷碗里,我莞尔,从未想过他会是如此精致的人。他右手执木勺,小心地在锅中慢慢搅拌,却又不敢离锅壁太近,极细微地画弧。厨房内氤氲的温热气体在玻璃上结了一层水汽,我看不清里面的情状,循着浅淡的气味和锅内浓稠的姿态,我猜,父亲在熬银耳汤吧。

我倚在半掩的厨房门口,透过罅隙,方才模糊的身影在眸里渐渐清晰:父亲系着母亲棉布质地的碎花围裙,原先在母亲身上那么温婉的一件衣服,绷在父亲微微发福的肚腩上,显得有些拘谨。系带在身后绾了个小小的结,勒出一道浅浅的印痕。他脚上趿着母亲的拖鞋,蓦然想起,他自己的拖鞋,在阳台上晒着。不知怎的,有种莫名的酸涩,忽又觉得这场景太过突兀。

向上望去,柜门上像是贴了张纸。依稀辨得是一张菜谱,我嘴角不知被哪种力量牵引着上扬。父亲甚至细心地标好了每种配料放置的顺序和每种食材的数量。那些字,一笔一划地排列规整。我想,久经生意场的父亲,可能很久都没有写过如此认真的字了吧。

父亲端起桌上的瓷碗,顺着锅沿小心翼翼地放置,不时看看柜门上的那张纸,小声念叨着它们的顺序,手里还不住地搅拌。

如此温暖细致的父亲,我还是第一次发觉。

冬阳的描摹里,我开始静心凝望父亲的背影,那件驼色的毛衣好像已经穿了很久了,边角有些微卷,也起了不大不小的毛球。父亲侧过身去,光线在他脸上恰如其分地分割着明暗。依旧是个俊秀的人呢,岁月并不曾给父亲留下那些所谓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就是在那些不易觉察的细枝末节恣肆地噬去他的年华。

父亲小心地将银耳汤盛进手边的木碗里,放上精致的瓷勺。我轻推开门,父亲转过身来,有点无措地望着我,桌上木碗里甜糯浓稠的暖黄色的汤汁,升腾的热气闪着奇异的珍珠光泽。枣色的汁液在汤里打了个圆润的旋儿,香气就这样晃晃悠悠地潜入心底,父亲双手端起木碗:“喝喝看。”他的话突然多了起来,“红枣是托人从新疆带的,都是些好东西呢……”

我舀起满满的一勺:“爸,其实,我不吃红枣的。”父亲有些惊惶地望着我。我埋下头,朝勺里的枣咬上大大的一口。

其实,那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拥有那些留在心底的暖就足够了。不是吗?

定格在记忆的画面作文有小标题【二】

与父亲冷战两周后,放寒假了。我低头走在回家的路上。父亲我的被褥跟在后面。走了很久,突然失去了父亲的气息。那是种很奇妙的感觉:两个脉相连的人之间系着一根无形的线,距离远了,一下子就能感觉到。

我回过头看见父亲扛着包裹走在人群中。那包裹打得不好,总有一片布料垂下来遮到父亲脸上。父亲用力把头偏向一边,额上暴起了青筋。阳光下,他的脸泛起一层油光,汗水顺着皮肤的沟壑流下。那一缕调皮翘起的头发,发梢还是黑色的,发根却白了。我忽然后悔自己戴了眼镜,痛恨它让我清晰的看见了父亲的老态。千般思绪涌上心头,那一瞬,定格在刹那间的永恒。回首逝去的岁月,不知何时,时光在父亲的脸上刻下了沧桑,年华在父亲的发上染上了风霜。我转过身,泪如雨下。

父亲的背上有一座山。

小时候,父亲总爱让我踩到他的背上,去踏平那座“山“,那凸起的骨头一辈子也踏不平。中考满分作文父亲的驼背让他更坚强,沉重的责任总是独自一肩扛。父亲的沉默着用单薄的身体撑起了整个家庭。

我擦干眼泪,转身向父亲走去,父亲扛着包裹的身影越来越近,他走得很慢,左脚踏地总是比右脚用力,因而显得有些蹒跚。那一刻,我仿佛看见,父亲扛在肩上的,不是我的行李,而是我们家,是我和妹妹无忧生活,是爷爷奶奶的幸福晚年……原来父亲一直扛着一座无形的山,一座沉重的、让他痛并快乐着的大山。

那一刻,父亲扛着包裹的身影背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望见他缓慢而坚定的步伐。那被阳光普照的画面烙在了心上,永远定格在记忆中。

定格在记忆的画面作文有小标题【三】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军绿色卡车载着士兵。军官站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士兵们被赶下车,有的人拿到枪支,有的人只拿到了子弹。扩音器里不断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1944年6月6日,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染红了整个海滩。

1937年7月7日,第二十二军司令部命令: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金振中营的两个排的战士面对数百名日军的进攻,毫无惧色,六挺机关枪和六七十支步枪,一齐射出了仇恨的子弹。敌人冲上阵地,战士们立刻抡起大刀,冲入敌群,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最终寡不敌众,几乎全部战桥头。烈士的鲜使卢沟桥多了分沉重,添了抹寂寥。。。。

七十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遏制贪欲和邪念,远赴他乡,进行过一场伟大的战争。为了捍卫自由与正义,他们英勇奋战毫无畏惧。我们应记住他们,为了那些无比的智慧,无畏的勇气,以及无私的牺牲。(这一段表达指向不明确。如果用它概括前面的三个故事,显然没有说清楚。

七十二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这里是庆祝,或许应该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场所。来自全世界的英雄们,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赞颂。

七十二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当年在此浴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同时人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七十二年后的今天,中国,北京西南郊外,某个小镇,一个班的学生,在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的带领下,来到一座纪念碑前。听老人讲述自己如何敌,幸存,逃脱的惊险过程。老人又唱起了那首令人热沸腾的歌:“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

纪念,不能忘记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