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关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作文(关于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的作文)

关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作文(关于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1 06:13:31
关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作文(关于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的作文)

关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作文【一】

今天观看了中央四台《国家记忆》关于许渊冲的报道,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的感受颇深。许老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尽显自己的翻译才能。他对翻译工作的颇高造诣令我佩服,但他作为一个97岁高龄的老人,在痛失伴侣后仍能争分夺秒工作的精神更让我惊叹。这也为我们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做出了优秀示范,惜时如金,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当他由于翻译“不爱红装爱武装”而遭受自我认同危机时,恩师钱钟书的回信使他豁然开朗。正如他自己所说,做学问既要继承前人,又要敢于突破,惟有此才能有所成就。这也告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她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断进步。

同时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们也要做到敢于质疑权威,严谨治学,坚持真理,永远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关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作文【二】

屏幕上,那一幕幕让人看得触目惊心,那一幕幕也紧紧地揪着同学们的心:有的是因为一张电影票而发生争执,因小失大,丢了性命;有的因为贪玩掉进了池塘,永远离开了父母和同学;有的因为上课不专心听,手中尖尖的`铅笔夺走了同学一生的光明……可造成这些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贪玩、不小心、倒霉?我认真地思索着。我也是个“浑身伤痕”的人,我的前额有一个疤,那是幼儿园时,因为调皮自己摔伤的;我的后脑勺也有一个疤,那是三年级时被小伙伴推伤的……更让人痛苦的是,也在三年级的时候,一天课间,我和几个同学在走廊上互相追逐,正玩得高兴时,“嘭”的一声我被同学撞倒在地,一颗门牙掉了一半,从此这个创伤永远地陪伴着我。痛定思痛,我觉得所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孩子贪玩,不听大人或老师的劝告而造成的。影片中,主持人反复提醒我们,要听从老师的教导,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才能远离危险。我身上的这些伤疤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凡是老师说过的事一定要牢记在心,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安全知识,防微杜渐。

我们的生命像花儿一样美丽,也像花儿一样脆弱,花儿会有重时,但生命给予我们的只有一次。这个宝贵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同学们,不要以为灾难遥不可及,其实,它就潜伏在我们的身边,当你把老师的话抛在脑后时,当你不遵守校纪校规时,当你高兴得忘乎所以,一意孤行时……它悄悄地来了,它的将临必定让人痛苦,甚至一生。让我们牢记安全,遵守纪律,珍惜生命,创造我们美好未来!

关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作文【三】

孔子学生救人后接受了报酬就该被说成贪心吗?难道用爱托起孩子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不应被授予感动人物的颁奖吗?难道解决千万人粮食问题的袁隆平不应获得最高科技荣誉奖吗?难道奉献之后一定不能拿回属于自己应得的利益吗?接受并不代表贪心,更能代表的是一种责任心,能鼓励更多人去做好事。

道德与利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有时是统一的。在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实现了伦理的制度化。日本的法律就规定:如果有人拾到东西归还失主,无论失物是金钱还是物品,失主须按照失物价值的5%至20%支付酬报。如果不支付这笔酬金,就无法领回失物。当然,如果拾物者可以不接受酬金,但如果接受了也是应该的,任何人都不应说他贪心,这只是他平衡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这样的规定会鼓励更多的人行善,同样也让人们学会先义后利,学会感恩,学会细心。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焦点访谈”一则报道说,有年轻人在一家医疗美容诊所花了一万多元做了增高手术后,不仅没有达到诊所承诺增加的高度,连正常的走路也成了问题。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中几乎成了常事,38元一只的青岛大虾,“天价鱼”,3.8万元一次的理发店。此之谓失其本心,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顾客的利益,最终得到应有的惩罚。

75岁老人沈兆骅,先后资助了13位贫困学子,后来老人生病了,被资助的学生不是境况不好无力照料老人,就是因为资助中断而再不跟老人联系。在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像老人这样呢,而像学生这样见利忘义的却不少。人们总说这个社会很现实,确实,在利益面前什么都愿意,没有了利益就形如路人,他们曲解了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在现在,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像老人一样的人。更需要的是懂得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做好事应该抱着不求回报的想法,事后就算得到回报也是心安理得的。

人生路漫漫,你或许会不经意地帮助了别人,也许在你的眼里这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在他人的眼里却是天大的恩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许他们会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觅,想尽千万百计来报答你,弥补心中的那份愧疚。既然你已帮助了他们,何不再帮一次,完成他们的心愿呢?那就坦然接受他们对你的报答吧。

利益与道德的议论文3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说不定我们20XX年还会因此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呢。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女排队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无独有偶,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善协会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救人”的话不免让人寒心,韩国某明星借“慰安妇”之名出“写真集”的事件更是让人为之愤怒,这种重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

把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关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作文【四】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钱学森是一代科学巨人、中华优秀儿女的典范,他的成就可以说是高山仰止、大海无边,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取得像钱学森一样的成就,但是我们仍应学习他的伟大精神——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他放弃了美国良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周总理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身为天之骄子的些许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他为我国的科研付出了自己半生的心和精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伟大的另一面。与此同时,他对科学的精神同样令人钦佩。在回国建设时,他在谈及导弹的制造时说过:不能让导弹带着任何疑惑上天。他也从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从不放弃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再一次的尝试。科学事业就是需要这样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正是因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对待科学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60余年里,中国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弱小到强大,最终成为国际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钱学森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就应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如他一样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其次,我们应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或许我们此刻还没到达他无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刻要装有祖国装有他人,要为祖国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就应学习钱学森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钱学森精神,我们将能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

虽然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钱学森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长存心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钱学森精神将永垂不倒,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