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景物描写的方法的作文200字左右(关于景物的作文200字左右)

景物描写的方法的作文200字左右(关于景物的作文2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07-08 15:19:48
景物描写的方法的作文200字左右(关于景物的作文200字左右)

景物描写的方法的作文200字左右【一】

虽是秋意已浓,但是山丘上仍布满郁郁葱葱的翠绿。山披着绿的绸缎,依偎在城市最边缘的地方。

清晨,露珠还未等到太阳的光闪闪发亮。妈妈早已催促我起床,她想到山上走走。我也渴望走进深秋,体会绿与金黄交融的神韵。

坐在车上悠闲地打着哈欠,但是一想起要走进大山的怀抱,便立刻精神百倍,睡意全无。

到了山脚下,从一条小径通向深山,别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风情雅韵。大片大片的绿之间,点缀着些许金黄。下了一点小雨,云压得很低,早晨格外冷些,不禁用手把衣服裹得更紧。

细长的树叶上,点点露珠,我认为那是比珍珠都金贵的“宝石”。用手一触,水漫开来,顺着叶子流下来滴落在泥土中。

不知不觉中,到了第一座山的山顶。向下望,是湖和深邃的绿。湖面有人游泳留下的水痕,如果是晴天,现在应该可以看到太阳升起。不过,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这时的场景,足以令我震撼。雾笼罩着这座小山,空气十分潮湿,这种良辰美景,足以赏心悦目。

从这个山顶走到那一个山顶,绵延起伏的山围成一圈,中间是湖,从山上往下望,湖是绿色的,湖面倒映着山,山也映衬着湖面,这是一幅美丽而和谐的山水画。

小雨落在湖中泛起层层涟漪,像成千上万的水花在湖面一齐开放。风掠过树林刮下几片落叶,这是秋的气息。

山顶,山腰,山脚望见的大山有不同的魅力与风情,有不同的意韵与感受。

秋是夏天的余音,是冬天的序曲。秋意味深长且宁静清幽。静下心来品味秋天的意蕴,用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秋的风姿。

景物描写的方法的作文200字左右【二】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聪明的古人只用了短短12字就明了地概括出了阅读的珍贵。

然而,“好读书”不难,可“读好书”却不易。

像一些同学,读书不少,积累不多,知识面不广,一碰到写作,除了紧咬笔杆,就是唉声叹气。

这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一种好方法呢?

据我看来,像跟着导游旅游一样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陌生景点旅游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着导游游走。

这样不但能够更加了解各个景点,还可以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少走冤枉路。

可如果自己一个人参观,只能看个大概,或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处。

阅读也是这样,只有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才能真正读好一篇文章。

否则就只能一知半解,阅读无效的同时,又浪费了时间。

不过,除了要跟着作者这个“导游”,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阅读才会更加有效。

古人大致有两种阅读方法:一种是只做寻章摘句式的。

这种方法讲究细,对每一段,每一句甚至连一些字词都要认真“解剖”。

然而,这种方法忽略了文章的“顶梁柱”——中心思想;另一种则截然相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只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思想,在了解中吸取了营养、知识,却不支寻章摘句。

打个比方,让分别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的两个人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时,第一个人可能会想: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为什么要用反问的手法?不用不行吗?第二个人则会知道:这着诗是白居易怀念江南而写。

明朝时,有人巧妙比喻了这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有一房子散钱,却无一根能把钱串起来的绳子;第二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有许多绳子,但没有散钱供他串。

这两种方法各有所偏,只有将其合二为一,既观其主要内容,重点的地方又寻章摘句,才是最好的方法。

泛观博取,不如熟读而精思。

朱熹一句,把读透书的好处淋漓尽致地道了出来。

那该怎样才能把书读透呢?那就需要和“感受”。

有时,文章的含义往往藏在文字深处,这时就需要去体会。

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许蕴藏着一个大秘密,所以,抓住细节,是体会的关键。

就像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李白未曾提到过自己怎么样,似乎只写了景。

其实不然,从“尽”、“孤”、“独”、“闲”几字中,可以知道,李白此时是很孤独的。

感受,则是体会后的自身的感觉,和体会是双胞胎。

如果你阅读一篇文章后没有任何感受,那么你就白读了这一次书。

其实,作文就是感受,能否利用感受,把感受挥洒在纸上,就看你的了!

要爱读书,勤读书,同时,更要善于读书。

景物描写的方法的作文200字左右【三】

“动静结合”指的是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描写景物。仅有动态而无静态描写,会使文章显得单调;仅有静态而无动态描写,则会使文章显得板。只有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呈现事物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情状,才能使文章有曲折起伏、摇曳多姿的艺术魅力。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