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家教家风作文800左右(我的家教家风优秀作文)

家教家风作文800左右(我的家教家风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2-03-08 12:13:42
家教家风作文800左右(我的家教家风优秀作文)

家教家风作文800左右【一】

近来读《梁启超家书》,感触颇深。这本书上接《曾国藩家书》,下启《傅雷家书》,是传统家教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中国人很忙,尤其中国的爸爸更忙,忙什么?忙着赚钱,赚钱为了什么?为了孩子。当忙碌的父母以忙碌为借口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推给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忽略了家庭的教育,孩子慢慢产生问题并堆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时,忙碌的父母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时发现为时已晚,并不是所有的树木能做到“树大自直”的,已经弯曲的树不是花钱就能正过来的。家庭教育的缺席尤其是爸爸在教育上已经缺席了很久,总说自己忙的爸爸们,不妨看看梁启超,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挣钱养家就是合格的爸爸吗?忙不是理由,世界上最忙的工作应该是美国总统,可奥*马也陪孩子吃饭遛狗,管孩子学习起居。所以说,时间不是问题,观念才是问题。

之前对于梁启超的认识和了解仅仅限于近代的变法革新运动“公车上书”,在讲授这课时也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关注他。慈溪太后戊戌政变后,戊戌六君子被害,梁启超之后开始流亡日本,之后的事大略了解了一些,对这个人物并不深入了解,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个政治标签,看了这本书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所成,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开楷模。

在9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当选院士。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这本书中的家书也是节选的一部分,在这些给他孩子的书信中,我看见的是一位对儿女殷殷期盼的'慈祥和蔼的父亲,虽然一年到头天南地北的跑,跟儿女相处时间不长,任教、演讲、著书立说,忙碌异常,但是他从未因为忙碌而放弃对儿女的教育。他不仅仅在金钱方面给孩子以支持,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注重学习,更注重孩子们修身和养性。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没有打击施压,而是细心开导。如次女思庄初到加拿大留学时,英文有些困难,一次考试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为此极不痛快。梁启超得知后写信鼓励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这些书信是一个教育家爸爸的教子良方,也是一部关于子女修身、养性、齐家的立世箴言。

在政治上,梁启超或许确实不算成功,但他的谦逊、敏锐、自省、坦诚,却让他成了一位与时俱进、勇于认错、既不假道学、也不老顽固的“无代沟”好爸爸。对子女的个性选择和发展意愿,梁启超一直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场,谆谆劝诱,从不让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断为圭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揣摩、体察,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虑和安排,然后,还会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如次女思庄留学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1927年8月,思庄读大学已一年,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叙说。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梁思礼提起父亲的教育,曾说:“父亲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对我的哥哥和姐姐影响较深,他一生精心指导子女,细心进行教育,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苛求只是鼓励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面对职业的选择,又有几个父亲能做到梁启超这样。所以梁思成说:“父亲的‘遗传和教训’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与成绩相比,他更关注孩子的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梁启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写信告诫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且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事实上,相对学业,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在梁启超的父爱里,只有子女,没有自己。他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的,正因如此,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家教家风作文800左右【二】

为了我的学习,爸爸妈妈没少给我找家教。来来去去,不知道有过多少个家教了,这么多的家教老师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鲍老师。

我认识她是从一个星期六,那天,我学钢琴回来,看见有一个大姐姐(就是那个老师,我没有看出来),站在路中间,她瘦瘦的,个子不高,很朴素。她走过来说:“小朋友,你要不要学英语?”我一听到个亲切的声音,心里就舒服。我想,这肯定是《你跟我》英语教材的教师,可是这个老师没有问我要不要学《你跟我》,而就是问我要不要学英语,肯定不是《你跟我》的.老师。于是,我就说:“好的,我跟妈妈说一声,你跟我妈妈商量一下。”我带老师到我家,妈妈说可以,鲍老师就开始教了。

鲍老师上课的时候很温柔,有一次,我看见一片课文太难了,就哭了,鲍老师很关心的问:“小小,你怎么了?不要哭,不要哭。”我还是继续哭,鲍老师见没办法,就又说:“小小,在其他我教的学生里,你是最乖、水平最高的一个,我常常在其他小朋友当中表扬你。别哭了!”我停止了哭,问老师:“老师,你叫哪些同学呀?”“我教的初三、初一、三年级、你二年级的,我教这些年级的!”我又了解了,老师是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她是出来找工作的,先找到了一个三年级的,教好了,就回家了,回家想想,就教一个太少了,多教几个好了,今天又在云中花园等,看看有没有学生要学,结果就碰上了我,就教我了。这让我感到这个老师很勤劳、不怕累,我很感动。老师上课时,很关心我、很亲切,有时还问我累不累,还给我讲讲笑话,给我猜脑筋急转弯、谜语。妈妈有时候也煮点心给老师吃,但老师总是说:“阿姨,我饱的呐!”

这就是我的家教老师鲍老师,说起我们家教那些事,真的还有很多很多温馨有趣的事情。我很喜欢我的家教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鲍老师对我的期望。

家教家风作文800左右【三】

说起我第一次做家教的事来,还真是有趣。

我的学生是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男孩。从他父亲的介绍中,我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听话而又极其勤勉的孩子,可就是不知为何成绩老是上不去。当时,我的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为此,我特地从学校赶回家向我那已有三十多年教学的父亲“取经学道”。父亲的点拨,使我信心倍增。我首先对我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包括笔试跟口试的全面测试。我很快发现,由于他语文基础平平,而导致了理解跟逻辑思维能力都不能很好地发展。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便以语文科目为突破口,结合他平日在校的课程安排,对症下药,制订了一套合理的方案。这样,尽管我自己在校的课程总是排得满满的,且那些繁杂、枯燥的必考课常常将我弄得头昏脑涨,但我每次拖着疲惫的身子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走出学校,摇身一变,又以一个家庭教师的身份站在我的学生面前的时候,我竟然疲倦顿消。我向来极不主张“填鸭式”的教学,所以无论是教什么,我都不是直截了当地下一个定义,来一个概括,或是即刻道出整个解题过程与答案,而是想方设法加以旁敲侧击,让其自行融会贯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过后,我的学生不仅解题思路宽了,思维也敏捷了许多,成绩由原来的中等水平一下子跃居前茅,而且,一直很稳定地保持了下来,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重点中学录取。这初次尝试的成功,令我激动不已,因为,我终于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初次尝试的成功使我一下子从往日的消沉中走了出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跟热情去直面人生,去走好那条属于我自己的七彩人生路。

家教家风作文800左右【四】

近来读《梁启超家书》,感触颇深。这本书上接《曾国藩家书》,下启《傅雷家书》,是传统家教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中国人很忙,尤其中国的爸爸更忙,忙什么?忙着赚钱,赚钱为了什么?为了孩子。当忙碌的父母以忙碌为借口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推给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忽略了家庭的教育,孩子慢慢产生问题并堆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时,忙碌的父母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时发现为时已晚,并不是所有的树木能做到“树大自直”的,已经弯曲的树不是花钱就能正过来的。家庭教育的缺席尤其是爸爸在教育上已经缺席了很久,总说自己忙的爸爸们,不妨看看梁启超,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挣钱养家就是合格的爸爸吗?忙不是理由,世界上最忙的工作应该是美国总统,可奥巴马也陪孩子吃饭遛狗,管孩子学习起居。所以说,时间不是问题,观念才是问题。

之前对于梁启超的认识和了解仅仅限于近代的变法革新运动“公车上书”,在讲授这课时也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关注他。慈溪太后戊戌政变后,戊戌六君子被害,梁启超之后开始流亡日本,之后的事大略了解了一些,对这个人物并不深入了解,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个政治标签,看了这本书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所成,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开楷模。

在9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当选院士。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这本书中的家书也是节选的一部分,在这些给他孩子的书信中,我看见的是一位对儿女殷殷期盼的慈祥和蔼的父亲,虽然一年到头天南地北的跑,跟儿女相处时间不长,任教、演讲、著书立说,忙碌异常,但是他从未因为忙碌而放弃对儿女的教育。他不仅仅在金钱方面给孩子以支持,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注重学习,更注重孩子们修身和养性。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没有打击施压,而是细心开导。如次女思庄初到加拿大留学时,英文有些困难,一次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为此极不痛快。梁启超得知后写信鼓励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这些书信是一个教育家爸爸的教子良方,也是一部关于子女修身、养性、齐家的立世箴言。

在政治上,梁启超或许确实不算成功,但他的谦逊、敏锐、自省、坦诚,却让他成了一位与时俱进、勇于认错、既不假道学、也不老顽固的“无代沟”好爸爸。对子女的个性选择和发展意愿,梁启超一直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场,谆谆劝诱,从不让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断为圭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揣摩、体察,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虑和安排,然后,还会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如次女思庄留学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1927年8月,思庄读大学已一年,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叙说。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梁思礼提起父亲的教育,曾说:“父亲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对我的哥哥和姐姐影响较深,他一生精心指导子女,细心进行教育,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苛求只是鼓励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面对职业的选择,又有几个父亲能做到梁启超这样。所以梁思成说:“父亲的‘遗传和教训’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与成绩相比,他更关注孩子的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梁启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写信告诫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且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事实上,相对学业,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在梁启超的父爱里,只有子女,没有自己。他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的,正因如此,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家教家风作文800左右【五】

我有一个私人“家教”。她每个周末都要辅导我写。通常都是妈妈带我去她家里学习,因为她很忙。事实上,她是我的“干妈”,她跟我妈妈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一生下来她就认我做了干女儿。我们相处的很好,我很爱我的家教。

我的家教是一个快乐而漂亮的女人。她大约有三十八九岁,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穿着整洁大方,她圆圆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智慧而跟蔼的光,她脸上经常挂着快乐的微笑,让我感到很亲切。

跟我的家教一起写日记,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我喜欢听她悦耳的声音,循循善诱的语言使我进入写作的快乐中。有时候我本来不想写日记了,觉得没有素材,可是只要我去了她家里,经过她的指导跟提醒一下了就豁然开朗了,很快就能写完一则日记了。她告诉我:生活中点点滴滴、一草一木、悲欢离合都是我写作的素材。她还经常培育我的观察能力,给我布置作业让我观察小草的生长、树叶的变绿、花儿的开放过程。

她热爱生活,性格快乐。跟她在一起,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写日记,也学会了要快乐的生活。因为她的热情跟快乐深深感染着我。

我喜欢我的“家教”。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