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黑暗是黎明前的曙光作文七百字(黑暗的尽头是光明作文100字)

黑暗是黎明前的曙光作文七百字(黑暗的尽头是光明作文100字)

更新时间:2023-12-13 13:15:47
黑暗是黎明前的曙光作文七百字(黑暗的尽头是光明作文100字)

黑暗是黎明前的曙光作文七百字【一】

当那时我们还年少,你爱谈天我爱笑,整个世界何曾不是被温暖的阳光沐浴着。

但时光如水般流过,你才发现曾经的美好再不回头,前方的阳光已经逐渐消逝、消逝,直到天空漆黑得连星星也看不到。

你恐惧了,退缩了,你茫然地望着前方。前方只有一条路可走,天光昏暗一旦懦弱就会跌入万丈深渊。尽管无路可退,你面对前方太多的未知还是不敢抬起脚步。

这时,亲人、朋友的鼓励在黑暗的路前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他们的声音似乎在支撑着你那点残存的希望:

向前走,大步地走。

你咬咬牙,还是义无反顾地奔跑起来了。穿过前方的迷雾,穿过可怖的森林,穿过浩瀚的江河,如果累了就在小溪边停留片刻,饮一口清澈的水流继续行走。如果乏了就听树旁的猫头鹰“咕咕”地唱歌。这时再没有母亲温暖的笑容,朋友亲切的问候,有的只是你一人的脚步。

你的手被荆棘划破,流出汩汩鲜滋润了土壤中玫瑰花的.种子,伴随着你因为痛楚而流下的眼泪,一起作为花儿的养分孕育着新的生命。但你并不晓得,自己在无意识之中已经改变了许多。你只是觉得手臂剧痛而麻木,后悔曾经选择的道路。

可你知道已经无法退后了,你仍然抱着一丝侥幸的希望:能走到头的,一定能走到头的。

当你穿过另一片森林时,看到前方竟有另一个人的白骨,你害怕那个人的未来便是你的未来。于是你更加拼命地跑起来了,你并不是担心身后那些期待着你的人会感到失望,也不是总幻想着尽头繁花似锦的景色,你的内心只是在大声呐喊着:我要活!

这是一条令你伤痕累累的路,天空上掠过的秃鹰试图啄瞎你的双眼,地上的猛兽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新的食物,连那些美丽的果实也有可能藏有剧毒。你中过计,上过当,但还是靠着顽强的毅力活了下来,遍体鳞伤的你又开始怀疑:天空越来越黑了,光明还会来临吗?

这个时候你突然从河面的镜子上照到了一个新的自己:一个蓬头垢面,一个伤痕累累,一个落魄如斯的你,但在河面的另一头,却映出一个光彩焕发,一个笑容灿烂,一个坚定的你,第一面镜子照到的是现实,第二面镜子照出的是理想。

你似乎有些触动,想去触摸那冰凉的河水中自己光芒四射的倒影,但手指触碰到的只有支离破碎的影子和溅起的水花。

一滴一滴的清澈滴入河中,那是你的泪水。你的嘴角绽开一丝苦涩的微笑,抹去了眼泪,继续走下去——反正已经体验过最坏的了,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恐惧的了。

这一次,你没有再迷茫。时间过得那么快,当你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一缕阳光射入你的眸中,云间的太阳已经升起,散发着暖人又和煦的温热。黎明,真美啊。

“不要为现在的努力喊累,黎明前的夜最黑。”

初一:晴天2017

黑暗是黎明前的曙光作文七百字【二】

首先,我必须承认,我是个讨厌远古时代的人。总觉得那段无法记载的历史缺乏看点,没有王朝更迭故事的精彩,也没有听闻勾心斗角的争夺。简单而言,就是一个一家人小部落的“种田”文。

但是,这里——《美的曙光》里蒋勋先生的文字让我不得不为那些远古文明而感动。这本书也许可以归为美学类,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归为历史书籍。以前我觉得那些半坡遗址,马家窑遗址等等出图的陶、瓷等文物,那些图案是其丑无比,比不上断臂的维纳斯,比不上蒙娜丽莎,比不上苦艾酒,比不上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兰亭集。

“美就是秩序,美就是平衡”。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影响了欧洲文明,也影响了中华文化,即使它现在完全消失在战火之中,而现在的伊拉克,也是战火延绵,能够到达两河流域的旅者也是少之又少。我都惊叹文化入侵者对文明的侵夺,例如埃及先后被希腊人、罗马人入侵,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闻名世界的埃及艳后其实是一个希腊人。而当今埃及的文化不在是埃及的,而是阿拉伯人,语言也是阿拉伯语的,再也没有埃及那种象形文字的使用。我不自觉惊叹,战争并不可怕,政治并不残酷,最残酷的`可谓是入侵者对文化的磨灭。由于蒋勋先生是台湾学者,回顾台湾在日据时期被日本文化的熏陶,日方的种种做法都是与古代埃及文明入侵方式如出一辙,在此,我不想牵扯太多的政治问题,我只是想说,文明既有自己独特之处,这也是蒙田思考的,为何我们不能接纳各异的文明呢?

另外,蒋勋先生也感概当今的河流污染问题。河流与人类文明祸福相依,沿河流就有着文明的诞生,这是因为河流孕育着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也代表着安定,我们没有见过游牧民族有着自己的文明。因为他们习惯于迁徙,无法留下足迹。在现代,河流也孕育着城市的发展,可是为什么城市发展了,我们却抛弃了我们的河流,用提防把他们隔离开来,无情地与河流这位母亲隔绝。

最后,蒋勋先生点到:美就是一种心灵的绽放。他引用了康德的“美就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带着理性的眼光去剖析“美”本身,反而适得其反,事物不再美好。我们接受美的熏陶不是一时间的快感,即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上的感觉,而是达到一种心灵上的感动。不要当感官的奴隶,要当感官的主人,意识到这一点,我想就算你不懂得美,但是你碰到任何东西你都会爱护它,就好像远古人们不会知道他们生活中的碗具——陶罐、炊具——鼎等这些普通的东西会成为后代欣赏赞美的文物,我们的身边的物品也有可能也会被后人所赞颂,who kn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