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

向日葵完整作文200字(向日葵优秀作文200个字)

向日葵完整作文200字(向日葵优秀作文200个字)

更新时间:2023-12-09 23:53:45
向日葵完整作文200字(向日葵优秀作文200个字)

向日葵完整作文200字【一】

何为完整?

至臻至善的艺术品,果真每一件都是无可挑剔的吗?流光华彩的珠宝,果真每一颗都是无有瑕疵的么?

何为残缺?

断臂的维纳斯,果真就因为残缺而丧失了美感么?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果真就因为粗鄙的外貌而丧失了气质么?

未必。

每一件艺术品,或多或少都会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每一颗珠宝,或大或小都会有着形态不一的瑕疵;断臂的维纳斯被奉为美学的经典;而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至今还在巴黎市政厅的广场上昂首阔步。

矮小的拿破仑,指挥出了奥斯特里茨战场中法国的无上荣光;为人生冷的威灵顿,率军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克劳塞维茨体弱多病,写出了战争论这样的鸿篇巨著;丹麦国王古斯塔夫性格粗鲁,他为丹麦军队制定的军规被奉为后世治军的标准。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但缺陷却无法掩盖他们的光辉。对于后人来说:尽管个子矮小,但安葬在荣军院里的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是完整的;尽管有“冷将军”之称,但长眠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是完整的;尽管身躯单薄,但《战争论》中的克劳塞维茨是完整的。尽管性情古怪,但丹麦军规里的古斯塔夫国王是完整的。

每一个有残缺的人,在他大有作为的事业中是完整的。上帝或许更加眷顾那些有残缺的人,有人说他们是折翼的天使,有人说他们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但谁知道,他们因残缺而做出的努力?

拿破仑加入军队时不被长官认可;威灵顿因性情孤僻而仕途不顺;克劳塞维茨曾被法军俘虏;古斯塔夫统治下的丹麦屡遭外敌……我们看见了身前的完整,也要看到身后的坎坷。

最后我想再引用一下美国听力障碍人士服务中心的一段作为结束

“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残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为你开一扇窗。不要只顾去捶打那扇关上的门,窗外的世界同样精彩。”

向日葵完整作文200字【二】

儿童何时开始走向独立?儿童如何认知情绪、管理情绪?心理障碍将给儿童带来何种影响?……在此书中,孙瑞雪女士凭其专业知识和多年儿童心理教育的经验,为广大家长们解析孩子心理成长之路。

本书告诉你孩子是自己的主人,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身体,情绪,感知,精神,集合这所有才能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而一个完整的人,应由一个完整的儿童成长而来。孙瑞雪女士详细生动地阐释了孩子的成长路途中细微的不易窥见的重要环节及其巨大作用,手把手教导爸爸妈妈们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并培育出人格完整心理健全的孩子。我们理解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情绪。我们接纳孩子,就要接纳他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是和情绪一起到来的,那就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从此孩子便和情绪难分你我、形影相随、朝夕相处、终生相伴。出生时,情绪即伴随而来,婴儿一开始就天然的拥有了它。如同身体的成长,情绪也需要18年的成长时间来达到成熟。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位妈妈,我更有责任去让我们的孩子完整、健康的成长。

向日葵完整作文200字【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见,人的一生不可能尽善尽美,因为不完整,才有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志士的不尽探索与追求。然而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因此而使各自的人生完整。

我们是凡人,不是神。凡人做的衣服不可能像传说中无缝的天衣一样,但倘若真的有"天衣",那么"无缝"便会是它最大的遗憾。试想,由谁愿意自己身上的衣服像塑料布一样贴在身上呢?

生命因残缺而美。一个家庭完整、四体全存的健康人可能会因犯罪入狱,像一块顽石,质地本来不错,却被风化侵蚀的丑陋无比。而往往是那些身体残疾的人,他们不甘于这种既定的不完整,勇于拼搏,使自己被"残缺"打磨雕琢,从而性情变得乐观、坚韧,近于完整。残缺使人性的遗憾完整。

在印度,人们如果说一个姑娘美,常以月亮作比,他们说:"多漂亮的姑娘呀,你美得就像月亮一样!"月亮美,但它不完整。月圆的美在于它的难得,而月亮真正的美却在于月缺。月缺的时候,上弦月如柳叶弯眉,令人不禁遐想,美得让人心生怜悯之意;下弦月则因写满了游子望乡的情思,悄悄的一头坠下,一个缺断的弧撩起了思乡人的心伤。残缺使自然的遗憾完整。

维纳斯之美,美在她的线条,更美在她的断臂。使人难忘的不是她的精作的雕工,也不是她的历史背景,而是她残断的双臂:残缺之美使她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林黛玉之美,美在她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更美在她的体弱多病。

可见残缺使艺术的遗憾完整。

天底下所谓的"完整"大概都是一样的,而遗憾却是各有各的美。

所谓遗憾者,就像是"完整"的母亲,它总是默默地站在完整的样子里,静静地注视着它,嘴角还挂着微笑。事实是,太多的遗憾衬显出了完整。没有遗憾,完整何存?

有了遗憾,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有更多遗憾。感谢残缺,又是你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向日葵完整作文200字【四】

最近读了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对于成长有了新的认识。儿童在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外在环境中经历完整的成长,成长则离不开关注。

我们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出生时,父母对他的关注度极高,连取个名字都要绞尽脑汁。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小心翼翼地呵护,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陪他游戏……一直都想给他最好的,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慢慢地,孩子长大了,能独立做很多事情了,对于孩子的关注也就随之改变,可是,父母的关注却一直都在:上幼儿园了,关注他什么时候不再哭闹;上小学了,关注他什么时候独立完成作业;上初中了,关注他什么时候不再令人头疼……

其实,关注也是有规则的。“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自主和自由的意识。”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的家长会越俎代庖,“对于成人来说,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让孩子知道结果的方式。成人难以忍受过程的漫长,所以直接把认知的结果告诉孩子,结果一定是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历程和创造自我意识的过程,同时也一定会影响他的认知发展,也会将他的生命搁浅在心理或是认知的层面。”因此,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妈妈说了”的“妈宝”的存在,他们完全内化了妈妈,遵循了他们已经认为的正确规则,失去了自主,从而失去了自我。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了《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啃老族”,苏明成从小就仗着妈妈的宠爱对妹妹颐指气使,脾气暴躁的动不动就动手打人,郭京飞用实力演绎什么叫“妈宝男”。

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最佳状态,无外乎“你是怎么知道我就是这么想的呀”的心有灵犀。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孩子也乐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这就要求我们父母对孩子适度的关注。“人的身体隐含着精神和意识,隐含着喜悦和爱,而强制会迫使孩子只留下身体本身,其他的就会被压抑。所以我们要更加懂得尊重孩子身体的自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被校长骂成“低能儿”,刚进学校三个月便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没有责怪孩子成绩差怎么办,而是给孩子讲罗马帝国的兴亡,英国发展的历史,讲文学、物理、化学等等,培养他爱学习的习惯和好的学校方法。在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10岁就能阅读《美国史》《大英百科全书》等少年儿童很难懂的书籍。在他15岁那年,由于在火车上搞试验,引起大火,回到家,母亲并没有责怪,反而帮他在家里设置了一间简单的实验室。爱迪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到试验上,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作为成年人同样需要成长。婴儿3年的成长,需要成年人用33年来完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牵绊阻碍了自己的成长,但是只要你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你的成长也就随之而来。从一切事物、任何人身上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放弃一切学习的机会。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你终将成为你期望成为的那个人!

关注成长,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更要关注自己,不断地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走过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

向日葵完整作文200字【五】

《完整的成长》的作者孙瑞雪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被誉为中国蒙特梭利第一人。她是“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历年来被CCTV、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千万家长心中的“育儿百宝箱”。

《完整的成长》继承并发展了《爱和自由》的核心思想,进一步讲述儿童如何在成人创造的外在世界中创造“自我”,如何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育为一个完整的人。它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诠释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这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我们读着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过程。

何谓完整?《完整的成长》里所阐述的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完整而不是完美。凡是人,都不可能会是完美的,无法也无需做到完美。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这个成长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自己创造自己意味着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意味着不被他人强制性地闯入你的内在而塑造你,意味着不成为任何人的复制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人成长的最核心,也是教育的最核心。

本书第九章《自我创造的历程》第一节《自我的萌芽:“我的”便便是我的》中,1岁半的麒儿有一次忽然很惊奇地盯着马桶观察着自己的便便,一连两三个月不但不让家人冲马桶,还牵着家人和他一起“欣赏”。在麒儿的有效的心灵中,生命里的一扇大门好像突然被打开了,一个奇妙的意识从这扇门里走了出来。也许,麒儿似乎在突然间发现了“自我”。这个创造性的发现,导致有一天,麒儿居然把自己在幼儿园拉的便便包的整整齐齐地带回了家,还不让妈妈碰。这足以见孩子对“我的”渴望达到了一种极限。我们已经无法理解“我的”对孩子的重要程度究竟达到了怎样的一种状态。

《完整的成长》一书中的真实案例,让我们成人清醒地意识到,虽然我们已错过这样的成长过程,但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立场和心理去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和考虑,尽力给孩子创造和营建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外在成长环境,让他们经历完整的成长,构建内在自我,成为完整的人。成就孩子,又何尝不是成就我们自己?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