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

做人生的摆渡人作文(以灵魂摆渡人为题作文800字)

做人生的摆渡人作文(以灵魂摆渡人为题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1-15 00:33:57
做人生的摆渡人作文(以灵魂摆渡人为题作文800字)

做人生的摆渡人作文【一】

既然谁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那就做最好的自己。人之为人,就在与能自己做好自己,在于有自己的风格、于生活中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复制别人、模仿别人。胡适先生曾言“发展个人的个性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须使个人有自由的意志。第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我本人是非常赞同胡先生的所言,人之为人,就是要善于思考、敢于担当、勇于做事。舍此而外,人生便如行尸走肉、忙忙碌碌而已,那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娜拉》戏中写郝尔茂的最大错处只在他把娜拉当作“玩意儿”看待,既不许她有自由意志,又不许她担负家庭的责任,所以娜拉竟没有发展她自己个性的机会。所以娜拉一旦觉悟时,恨极她的丈夫,决意弃家远去。也正为这个原故,易卜生又有一本戏,叫做《海上夫人》,里面写一个女子哀梨妲少年时嫁给人家做后母,她丈夫和前妻的两个女儿看她年纪轻,不让她管家务,只叫她过安闲日子。哀梨妲在家觉得做这种不自由的妻子、不负责任的后母,是极没趣的事。因此她天天想着有甚么事情可以做,甚至想着到外面跟人去过那海阔天空的生活。

人生本有很多羁縻,很多人一生大半时间都在沉湎于追求一些其实于他自己本无甚么相干的东西。而人生的脚步正是被这些不相干的“羁縻”所绊。《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对羁縻一词的解释是:“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现实中,在人生路上有很多的“笼络控制”诱惑着我们,以至于走着走着,很快就容易丢失了自我。《尚书?大禹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唯有行得公正、坦荡为人,才不会被这些“羁縻”所困。我以为人生的羁縻之一就是对一朝入得仕、锦衣把家还的过分追求,以至于我们十年寒窗苦读,只为“著成好文章、售与帝王家”,然后权色名利皆于手,一朝成名天下知。人生的羁縻之二就是陷入对追求物质享乐的无穷。纵有千万厦,只居一间室。这些物质的东西多半都是浮云。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才是我们所选,人生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我们追求,为什么一定要花上大半人生去追求甚么豪宅名楼、香车宝马、五彩珠宝呢?为什么一定要在不断攀比中马不停蹄地换房子、换车子、赚票子呢?为什么要不断地抱怨自己挣的钱没有别人多、自己家楼没有别人大、家里的液晶电视没有墙壁宽、苹果电脑样式永远赶不上潮流呢?生活中那些平淡无奇的东西——就像在高原上呼吸、在花园中漫步、在草地里晒太阳之对于人的.健康那般意义久远。羁縻之三就是被漫天盖地的信息所累。过多的信息摄入或者过度的信息依赖让我们的人生不自由。不是么?打开几个网页,关掉,一天过去了。打开无数个网页,关掉,就怎样自己的生活不由自己做主,一辈子过去了,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里对过度依赖信息的现象作了如下精彩的表述:“当人们使用着相同的网络,阅读着相同的头条,因为相同的信息垃圾而消化不良,信息社会同样造就了无数“单向度的思想”与标准化的人。确切地说,不是“标准化的人”,而是‘标准化的阅读器’”。人生为何一定要像别人那样强迫自己做这种‘标准化的阅读器’,做这个“单向度的人”呢?

生活是自己选择的,我选择的生活本只属于自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周星驰吟诵的这首由明唐寅作的《桃花庵歌》注定将成为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经典。古往今来不乏有一些名人豪士热衷于做这种“他人看不穿”的事情。公元五世纪初,当那些东晋儒生都在为追求名利禄而穷经皓首,为博得君王赏而站在朝堂上战战兢兢时,陶渊明宁愿不为五斗米折腰,满心欢喜辞了官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桃花源”,竟成一代山水田园宗师。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是那样的悠闲自得,淡然超俗。19世纪的美国,当西部牛仔们正在到处乐滋滋的进行工业革命而废寝忘食时,梭罗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子,一脸悠闲地走进了瓦尔登湖边的青葱密林,在美国独立日的那天,开始搭建他的湖边小湖。对梭罗来说,这或许只不过是一场有关生活的实验,是一次梭罗自己所选择的生活。

人生而自由,生活才自由。自由是一片天空、一片草地、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赎》监狱的上空,是鸟儿的翅膀。自由还是陶渊明笔下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百度百科名片对“自由”的定义是:“自由,即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顺天道而行之。”南朝陈国徐陵的《玉台新咏?古诗》曰:“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袁宏在《后汉纪?灵帝纪中》言:“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我以为其实自由就是一种权利,一种选择属于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当我们身居庙堂时,选择心怀天下,为我们的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自由;当我们处在庙堂之外时,选择独善自身,积极生活,爱社会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也是我们的自由。自由天生而赋予,禁止别人的肆意辱夺。熊佩云在《自由在高地》关于自由有着精彩的表述,他说“只有自由,才能体现人的创造,才能获得人的高贵,才能恢复人的尊严,并且最大可能使社会趋于平等。进一步说,自由是一切价值的出发点,而平等则是个人或社会不断实现的过程,其目的仍是捍卫自由”。我们追求的自由,正是一种高尚的价值,一种独立人格的精神,因为只有自己的自由,才能有做自己的尊严,让自己活得更好,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的权利和自由,赋予了我们选择的生活自由。

人生多羁縻,自由做自己。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以为,放下“羁縻”,可得自由。佛又曰“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我以为,多抛弃一些羁縻,可多得一些自由。裴多斐说过“不自由,宁可”,我以为,不自由,乃可活。好好活着,是对社会和家庭负责,是对家人和朋友负责。自由在哪里,我以为自由在心里,自由在高地。自由是什么?我以为自由是那片蓝天、那片草地、那缕阳光。

做人生的摆渡人作文【二】

人活在世上很矛盾。比如我自己,前天来石芫上班,看到澄江塅上有一伙秋倌鸭在觅食,就冒着迟到扣钱的风险停下摩托车来拍照。拍这些照片有什么经济效益呢?纯碎是“无用功”,却很愿意干;还有,每天不停的码字,并且乐此不疲的。我常扪心自问的问自己每天净整这些一钱不值的东西有什么用?另一个我说,有用冇用不一定!石芫潭或者赣县有钱的人多的是,但能经常像我那样在平面媒体和自媒体里发表文章的还有多少个呢?当然,我自己也知道这样说话的确存在阿Q精神胜利法之嫌,但是这样总比坐在一起“挂掰”“不是说别人的不是”就是“称自己的本事”要强些吧,最起码陶冶了性情、丰富了阅历、或多或少还留下了金钱不能与之相比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吧。

庄子在《人间世》说了这么一句话:“人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其实很多东西,短时间看似无用,但如果能够把一件事情坚持下来,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长久的做下去,很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变得非常有用!从2007年开始建立了空间以后,我就坚持写并坚持在空间发日志,记录日常点滴、职场故事、读书心得和生活感悟等等,还尽量配上图片,与主题有关无关的图片都不嫌弃,除了博得一些好友的点赞外,也有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我的空间里看到这些文字竟怀疑我这么折腾有啥意义?然而,在里面积累了近千篇文字,就是一个小小的资料库,一旦我在撰写新的文稿时,需要用到便可信手拈来。所以说,人生还需要做点“无用功”。

有时,夜晚静悄悄,正好利用这优雅的静谧来梳理一下自己的灵魂。当人的肉体在世间前行时,灵魂会走的.很慢,只有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人才能继续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无为,圣人不言而教万物”。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便以无为而治,萧规曹随,至汉武帝,大汉繁荣而昌盛,也为汉武帝穷兵黩武征伐匈奴奠定基础。可见,“无为”绝非无所作为,而是一种养精蓄锐,司机待发。握住双手,什么都没有,掌开双手,却拥有了一切。《卧虎藏龙》中一句台词曾令我思索良久,如今清晰起来——握住与掌开不正是无为有为之辩证么?楚庄公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勾践卧薪尝胆,东山再起,陈庆之积韬蓄锐,“七千白袍”的传说闻名千古。无为亦有为矣!

人们总是被所谓的梦想所禁锢,给自己设立一个个目标。可是实际上呢,你在前进的路上却一直是迷茫的,你不知道接下来这一步是否能够踏实地踩下去。人们苦苦寻找到的一点“有用功”,并将之当作慰藉物,就像给自己服下一片安定,药效过后,焦虑又会像潮水般涌来,总觉得前面所经过的一无所成,都是在做“无用功”。呜呼,反过来想,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去做这些看似“无用功”的原因,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安心”,觉得这样做会让我觉得“对得起”,无论是人、是物,可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所以,人生还是需要做点“无用功”的。

做人生的摆渡人作文【三】

荒原如同人生,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荒原上,而每个人的荒原都是不同的。

一辈子很长,我们会遇到这世上各种不同的爱、不同的痛、不同的恶,不同的悲。

遇见这些爱、痛、恶、悲时,我们的心情决定了这个世界是好还是坏。

就像书中所言:

做人生的摆渡人作文【四】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题记

「迪伦,你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

意想不到的事太多太多,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作者笔下的女主迪伦在缺乏亲情与友情的环境中成长,在面对人生的荒原时出乎意料的从容淡定,穿越荒原,摆渡自己的灵魂。

男主崔斯坦成为了迪伦的灵魂摆渡人,带领她克服困难,恐惧,绝望,走向属于她的地方。可故事并没有这样戛然而止,就在他们并肩前行的道路上,也触发了各自内心深处的情愫,带着对崔思坦的思念,迪伦毅然决然地重新选择走向那片让她曾经窒息的荒原,她也曾犹豫,只是当想到崔斯坦钴蓝色的眼睛,及带给她的浓浓温暖与希望,她选择了出发,选择了爱与守护。

穿越荒原,她要面对的是亡,是魂飞魄散,但同时,她人生的荒原开始照进了一束光。迪伦的心中有一轮太阳,只是那阳光被冷漠所遮挡,现在,爱与信念的阳光终于冲破障碍,使荒原可以肆意长满绿色。

爱,本就是一个无限大的话题,它可以源于理想,源于救赎,源于生存……它既可以让我们变得渺小,也可以让我们强大到战胜一切恐惧,打破定局,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

初读之下,感觉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女孩的心灵成长史。因为爱的匮乏,她的心是一片无尽的荒原;读后感·穿越之后,因为爱的丰盈,她蜕变为一个勇敢坚强的摆渡人,讲自己的爱人引领回家,脱离无形的控制。犹如书的封面,无论如何黑暗,有了爱的阳光,恰如黎明破晓。即便满目荒原,也会绿色丛生。

嘟嘟很佩服迪伦的勇气,在这条充满艰难的路上,在崔斯坦的陪同和关心下,她所依赖的勇敢是他,她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和崔斯坦在一起,她也敢于为她所爱之人重新回到未知的荒原,不惜一切代价…而崔斯坦,作为一个摆渡人,这不是他唯一的名字,在漫长引领灵魂的路途上反复直至麻木,直到他遇见了迪伦,他又重新找回了自己,跨越了命运的腐朽,获得了新生,当他作为一个人,慢慢地走到重生的迪伦身边。

仍旧是那双钴蓝色的眼睛,轻声呢喃道,我在这里…他们之间,那些欺骗、苦痛、悲伤都已过去,久违的欢欣迢迢而来…嘟嘟希望大家也都能找到自己生命里的摆渡人,然后勇敢地走下去…

做人生的摆渡人作文【五】

做人生的摆渡人作文【六】

《摆渡人》其实已经看完一段时间了,可读后感却迟迟没有写,其实我一直有在回味这本书带给我的震动与启发。说这本书是心灵巨作,治愈系的作品,其实我的感受并不明显,但我的确很认同,说实话读这本书时我的阅读体验并不好,心里总是纠纠巴巴的,有时竟然很紧张。所以说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并不是那种看起来很美好的感觉,而是让你的内心通过纠结的过程,而产生深深的思考。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15岁的青春少女,生长在单亲家庭中,和母亲已经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爸爸从未谋面,只是一个想象中的爸爸。就连唯一的好朋友也搬到了很远的地方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嘲弄,是一个严重缺爱的女孩。这时候她非常想念遥远的父亲,并决定坐火车去寻找缺失的父爱。可是火车在途中一处隧道的地方发生了事故,当她挣扎着走出隧道,却没有发现任何救援人员,她又走到另一头也没有发现伤员和救援人员。她在感到万分疑惑的同时在不远处她看见了一个金发少年,和自己的年龄相仿,坐在一块石头上好像在等她。她以为她是此列火车中唯一获救的人,可没想到自己确是唯一遇难的人。不得不说,这样的故事开头还是蛮吸引人的!

接下来就是崔斯坦对迪伦的救赎之旅。金发少年崔斯坦虽然是迪伦的摆渡人,可他也受着迪伦的影响,摆渡人总是把自己幻化成被摆渡者喜欢的样子,可他们摆渡人从来不知道自己原来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来自哪里,又将去向何处。他们只是麻木的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使他们摆渡的灵魂得以安全的到达彼岸。为了让迪伦更好的接受自己,崔斯坦的模样就是帅气的金发少年,可以说这样的样貌对情窦初开的少女迪伦是很有伤力的。

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是纠结的,崔斯坦带着迪伦艰难的穿越着荒原,因为迪伦严重的缺爱,所以荒原真的就是荒原,到处都是苍凉的景象,因为她所经历的都是她内心的投影。他们在和魔鬼做斗争的同时,一个个安全屋成为他们的庇护所,可安全屋同样破败,了无生气。就在这艰难险阻中催生了迪伦和崔斯坦彼此的爱意,迪伦甚至都不愿意离开有崔斯坦的荒原了,她的灵魂虽然可以获得重生,可是将意味着永远的离开崔斯坦。

所以迪伦在另一个安全的世界里,在那个灵魂可以安放的地方,她并没有守株待兔,等待她的父母朋友的到来,而是想尽办法去寻找和崔斯坦能够搭上边的轨迹!这包括崔斯坦嘴里曾说过的最高尚的灵魂,一个为了集中营中的难民而去的二战德国士兵,那是一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因为这个灵魂的纯洁和高尚让崔斯坦念念不忘。迪伦找到了他,他因为有梦想可依,所以他回到了他的家乡所在。迪伦又因为他的指引来到了一位知道很多事情的老者那里,而这位老者是一个相当安静的灵魂,她在静静的等待老伴的到来!迪伦在她的启发下开始了一条不归之旅,没有哪个灵魂这样做过,前路漫漫,那必定荆棘丛生,可迪伦并不害怕,而是勇敢的踏上了征程。都说无知者无畏,迪伦的勇敢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她为了寻找解救爱人连那险恶重生的荒原都不怕,因为毕竟那纯情的爱恋和美好的初吻是很珍贵的。虽说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可我看迪伦更像是崔斯坦的摆渡人。

当迪伦在没有摆渡人的引领下突破重重险阻,而看到第一个安全屋时她并没有等待停留,而是继续前进,终于和崔斯坦相遇,其中她也因为自己的过失造成被崔坦摆渡的灵魂被魔鬼抓走,她非常的自责和内疚,她也试图解救别的灵魂。最后他们经历艰难险阻回归了人类社会,迪伦把崔斯坦带了过来。其实崔斯坦在摆渡了迪伦的灵魂迎接下一个灵魂而并没有变样的时候,我就猜到了这样的结局。爱一个人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和他生相依,永远在一起不是吗?

最后的一句“嗨”她也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也在这里,我在这里”,多么温暖啊!就像刘若英那首同名的歌一样温暖!

我想这本书带给我最深的领悟就是勇敢和坚强,当你不肯为未知的明天做努力的时候,其实你就是在退步,如果我们贪图安逸,或者不够坚强躲避困难,那么我们永远到不了梦想的彼岸和理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