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8 07:07:32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一】

充满奇风异彩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说到交际最广泛、规模跨州过县、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了“歌墟”这种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了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了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绣球是用12块花瓣结成的一个圆球,每瓣代表一个月份,它是壮族人的传情信物。有的专访,歌墟场上还会搭起彩棚让男女青年互抛绣球,那场面既欢乐又让人感到情意绵绵,煞是动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连狂欢几天。而近年来,壮族歌节更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来,自然,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二】

三月的春雨

细细又长长

轻轻又点点

纷纷又扬扬

飘在天空 绕向心头

远方是否有个你

聆听这缠绵又深长的旋律

三月的小雨

淅淅又沥沥

朦朦又胧胧

丝丝又恋恋

似飞又荡 象有又无

远方是否有个她

也期望这牵挂又温馨的小调

三月的小雨

汇集成一湾浅浅的小溪

三月的春雨

满眼都是一抹淡淡的翠绿

演绎多少凄迷的过往

恍如江南的一叶扁舟

搁浅无数春天的梦幻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三】

农历三月三是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至于此节日的来历,却没有统一的说法;

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四】

长沙的习俗可真不少,可我最爱的习俗便是三月三日喝地地菜汤了。

地菜又叫芥菜,三月三日时,长沙人便会煮地菜汤。

煮地菜汤时,人们还会加上几个鸡蛋。煮好的地菜汤美味可口、香气扑鼻而来。咬上一口鸡蛋,鸡蛋已融入了地菜的清香,非常美味,让人咬了第一口,就想咬第二口,第二口还没咽下去,就迫不及待地去咬第三口……就这样,一个香喷喷的鸡蛋一下就被吃完了。

在我们家,老的小的都爱吃地菜煮鸡蛋。这种美味又营养的汤,老少皆宜!

三月三未到,妈妈便会出门买地菜,老长沙话叫:“买地菜子。”到了三月三日,我们家就要煮一大锅地菜子水(家里人讲长沙话,叫它地菜子水)。灶上架起一只大锅,把水煮沸,再加入”地菜子”,待锅中飘出清香,就该往锅中放鸡蛋了。在煮鸡蛋这方面,讲究可多啦。要先用清水煮熟鸡蛋,煮熟后凉会儿,然后剥壳再放入飘出清香的地菜子水中煮。这一煮,差不多得半小时,把地菜子中的营养逼出来渗入蛋里。

煮地菜汤还有许多技巧需掌握。比如说什么时候开始煮蛋,因为加入鸡蛋的时机非常重要,一点都不能耽误,不然地菜与鸡蛋就不能最完美的融合了。

地菜子水煮好后端上桌,马上就会被全家人瓜分完。这么好喝的地菜子水,不被一下抢光才怪呢!

其实呢,长沙的.习俗我都喜欢,只是我对三月三日的地菜汤情有独钟,我喜爱它那清香,那美味的口感……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五】

三月三,壮族人的节日,武鸣应该是最热闹的吧。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斗牛。窗外,天还是朦朦胧胧的,天边包裹这一层层薄薄的丝衣,天外想起一声声清脆对额鸡鸣,打破了宁静的武鸣,迎接着三月三的开端,蒙蒙的睡梦还没醒,便响起了迎接三月三的激情。

十点左右,天边摸过一丝丝的彩云,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悠悠的来到主会场,进入眼帘的是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小摊小贩,一眼望过去,人山人海,每个人都穿着自己专属的衣服,颜色缤纷多彩,形成了五颜六色的世界,犹如彩虹一般的颜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式各样都有,挤满了整个街道。一阵阵风吹过,不同的香气扑鼻而来,轻轻的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食的画面,,有烤羊串,烤鱿鱼,烤鸡,臭豆腐。五花八门样样都有,简直就是天下美食,人间美味。踏这轻快的步伐,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美食的世界,嗅着不同的味道,犹如进入食品的世界。

天慢慢暗了下来,摸过一层层浓厚的乌云风犹如一个个淘气小精灵一样,哗啦啦的吹,随着时间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演唱会刚开始,天空便翩飞着朦朦胧胧的细雨,一缕缕,一片片,一丝丝,一条条,一阵阵。布满了整个世界,我们的热情并没有被抹灭,我们并没有多在意,但是。老天就是这样无情,雨越来越大,一滴滴又一滴如豆点般,纷纷散入大地,无情的雨,无情的时间,无情的世界把我们逼入帐篷里,无奈伴随着,哎~我轻轻地叹了叹口气,我用失望的眼神望着这雨,心中不知是什么感情。

时间不等人,雨一下就下了好久,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都已经没有了,哎~无奈,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回家了。风遗憾的吹着,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有些悲凉了。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六】

一进三月,母亲一边忙着孵小鸡的活计,一边忙着将黑鸡下的蛋另外攒着,攒到一定数目,母亲就煮荠菜鸡蛋。不知何时起,母亲深信那个偏方:用三月三的荠菜晒干后煮黑鸡下的蛋可治痛疼之症。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总能在三月的某一天吃到五个荠菜煮鸡蛋。每天早晨趁着花带露鸟卖俏,我挎着竹篮到菜花田间挖稻槎菜。洗净切细的稻槎菜和上碎米是母亲喂养小鸡的最佳饲料,那个年纪的我醉心于跟着母亲细数三月。

三月下旬,淡紫色的泡桐花早燃遍村前村后,听:笃、笃、笃。小鸡鹐头了,蛋壳里露出尖尖的喙来,不久蛋壳分落两瓣,湿漉漉的鸡雏出世了。只一天功夫,二十几只鸡雏一一破壳而出。不久鸡雏的绒毛干透了,毛茸茸的煞是可爱,乌黑晶亮的黑眼睛好奇而机灵。母亲将它们用干净的木盆端到阳光下,将浸过的\'碎米和干净细碎的稻槎菜洒在木盆里,趁鸡雏初食,用火烧过的剪刀剪去它们的小脚趾。母亲说选这样的时间做记号,鸡雏流最少。以后鸡雏大多由母鸡照料,晚间必须将鸡雏放进垫有稻草的箩里,吊在梁下以防猫和黄鼠狼之辈,等到小鸡历练得大些才能进鸡塒歇宿。

三月中旬,等满树榆荚摇落黄昏,就能看到小鸡的影儿了:母亲小心翼翼将鸡蛋握在左掌心,右手搭作荫棚,罩在鸡蛋上凑在明亮的煤油灯前,眯缝着眼端详着,露出成竹在胸的笑容。孵蛋的母鸡简直走火入魔,也不愿吃喝,体重一天天减轻。母亲照蛋,我负责强制母鸡啄米喝水,窗外蛙声如潮。过些时日,母亲打来一盆清水,将鸡蛋小心放进水里,小鸡有动静了:漂浮在水面的鸡蛋摇晃起来,鸡蛋踩水啦。

三月上旬,旧年的燕子归来了,从屋檐下钻进钻钻出,忙着修缮燕窝育雏。母鸡要抱窝了,母亲将早备下的二十几个鸡蛋放到垫了稻草的箩里,再将迫不及待的母鸡放在鸡蛋上面。以后的日子里,母鸡专心孵蛋,遇上电闪雷鸣的天气,也安于职守,听听,母鸡经常翻鸡蛋呢。

三月众花中,菜花亮,桃花秀,蔷薇花泻满墙垣。我最喜欢那些野花,豆科的紫云英和野豌豆花,菊科的的蒲公英和大小蓟的花,特别是繁星般的荠菜花,虽纤小素淡,但因其姊妹众多,春风中遍野开放,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俗语说的“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是农人对荠菜花的钟爱,而我向来是把荠菜花当成家花来看待的。荠菜花不悦目,却滋养过一茬茬梳小辫掐马兰头的小妹头的心,装饰了她们童年的心境,甚至勾起老奶奶们年少的心。

三月里,各类鸟中,灰喜鹊有一副绸缎般华丽的行头,云雀有一手弹唱跳跃音符的技艺。催人播种的布谷虽招人爱,但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及燕子。祖祖辈辈都把燕子当成春的使者,燕子来家是吉祥的象征,燕子几乎成了人们的家庭成员。我童真的耳朵中,分明听到它们跟我说着它们的语言,像童谣里的一样:“叽哩尕哩叽,妹头伢力别淘气,陶了气,明年春天我不来你家里。”还有芦苇丛里的苇莺。欢快活泼,整天唱着明快的歌子。每每将巢筑在苇杆上,遇到狂风天气,巢倾蛋打,也不唉声叹气,大不了从头再来。即便碰上鸠占鹊巢的杜鹃,也坦然养大螟蛉之子。

母亲是司春暖花开的青帝,三月的荠菜花,檐下进进出出的燕子,草窠里寻食的鸡雏,在我童年的收藏中珍贵着。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七】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难忘的三月的作文【八】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又来到了。奶奶早就打电话给爸爸,叫我们一家三口要回老家过“三月节”。这一天在南平市南山镇江口村热闹非凡,家家户户点蜡烛,放鞭炮,一大早大家就挑着素菜去庙里祭祀。

祭祀过后,最忙碌,最有意思的就是做米粿了。奶奶把浸泡了一夜的梗米捞起来沥干,放在锅里煮软后再捞起来晾了一会儿,就端到大厅梁边的石臼旁。这时候,原本在大厅里谈笑风生的舅公、叔叔、伯伯们都围过来,开始大显身手了。舅公端来了一盆水,叔叔已经扬起了大木槌,一锤、两锤、三锤……准确有力,重重地捶打着石臼里的米饭。只见舅公趁着叔叔把木槌扬起的那一刹那,双手在盆里沾了点水,迅速把石臼边的米饭扫到凹槽里,他刚把手收回来,叔叔的木槌又落下去了。我紧张地心都提到了喉咙口,而他们却一边说笑一边舂,既轻松又默契。大约半顿饭的工夫,米饭有些绵了,把它盛到饭蒸里蒸上两个小时左右,再倒进石臼里舂。舂好后,米饭已是又细又粘,像个大雪球。我自告奋勇,把它端到饭桌上,奶奶、舅婆、婶婶还有妈妈就围坐在圆桌旁,把早已炒好的馅包进粿里。一个个的米粿真像一个个白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咬了一大口。嗯,粘糊糊香喷喷的,有米香,有馅香,好吃极了,见到我这一副馋样,大人们都笑了。

“三月三”在大人的忙碌中,孩子的欢天喜地中来了又去。提着米粿,抱着自己亲手挖的碗口大的竹笋,我恋恋不舍——又是一年“三月三”。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