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

用青春拥抱未来的作文(关于青少年畅想未来作文)

用青春拥抱未来的作文(关于青少年畅想未来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08 05:16:23
用青春拥抱未来的作文(关于青少年畅想未来作文)

用青春拥抱未来的作文【一】

上海世博会会徽是历年来与众不同的,这一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世博会的吉祥物则是海宝(HAIBAO)寓意为“四海之宝”,以“人”为核心创意,契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一次的世博会,将首场允许产品展示暨拍卖会开幕并又11件钻石黄金翡翠制品将公开拍卖,据悉,参展本次展拍会的展品,在设计制作上均努力体现世博元素,其中,东华美钻提供的“中国馆元素吊坠”和钻石小鸟提供的“海宝系列挂件”尤其体现了珠宝玉石设计灵感与世博元素的融合,前者用钻石和白金展现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层层瓦檐,后者将历史上16个世博会举办国的民族文化特征通过钻石和白金制成的海宝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 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并已先后举办过40届。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的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转型和发展的历史机遇,现在轮到上海了。”在上海社科院专长城市化研究的屠启宇教授说。对中国政府来说,参加世博会决非无足轻重,他们把世博会看作是又一次展示中国重新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机会,所以中国政府宣布把举办世博会当作全国的头等大事。

经济危机的影响始终还未消退,所以对于中国来说,举办世界博览会就如同举办北京奥运会一样,是向世界展示自己现代化建设和开放程度的一次机会。上海世博局总干事洪浩乐观地认为,尽管全球经济下滑,但是上海世博会将不会受到影响,“在筹备世博会的关键阶段发生了金融危机,给参展国的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正式提出要求退展。”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

用青春拥抱未来的作文【二】

肩负责任,思黎园,忧天下。

在国家十八大大力宣传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的梦”的思想活动中,无数的青少年深深受到了其中的感染,青少年们开始用自己的青涩幻想的简小稚嫩的梦来拼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作为中学生,同时也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奉献自己,用青春燃烧起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梁启超曾说,人生最苦的莫过于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而人生最乐的莫过于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为了让自己的青春不留有遗憾,我们应该担起对自己的责任,勇于对自己负责。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勇于对自己负责,即使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做到问心无愧、一丝不苟——这便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流芳百世的慎独思想。春秋时期鲁国柳下惠正是对“慎独”思想的诠释者:寒冷的冬夜里,有一个美人投宿与柳下惠屋下,柳下惠恐其着凉,与之坐拥而睡。柳下惠对美色毫不动摇,自觉地承担起了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而正是他这种自觉承担责任的精神使他获得了千秋万代的赞誉。

无论面对多大的诱惑,我们都必须矢志不移地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青春才能释放出美丽的火花,才能走向崇高的思想境界。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需要对自己负责,而作为集体中的一名成员,我们任何人都不能脱离集体与社会单独存在,更不可能会取得任何的成就。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热爱集体,把集体当成我们自己的家来关心和爱护,例如认真打扫教室,使我们的家变得更加干净和整洁;我们还要增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为集体的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与此同时,作为社会的成员、国家的公民,我们还应该勇于对社会与国家负责。向鲁迅先生学习,为社会与国家的发展与建设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决维护祖国的利益,为社会服务;我们还应胸怀杜甫“甫这少年日,早充观国宾”的远大抱负,以最直接的方式对国家负责。

肩挑责任,为国负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如今的这个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快速前行,作为新时代进步青年的我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与个人宏伟的前途。我们需要奉献自己的那一颗赤子之心,用我们的青春证明新生代的正能量!

让我们用坚强的意志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表现自尊自信,诠释自立自强,在对自己负责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承担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用我们微薄的力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让我们用炙热的青春燃起炙热的责任!

用青春拥抱未来的作文【三】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有一种人叫做先知先觉者,他们是世界上的创造者,是人类中的发明家。”公元1941年9月16日,在湖南湘潭县一个姓彭的农户家里,诞生了一名男婴。孩子的祖父有感于孙中山先生的卓见,为他起名为“先觉”。果不其然,孩子长大后,经过刻苦攻读和不断求索,真的成为了一名先知先觉先行者。

数十年来,彭先觉不仅为中国的氢弹研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极具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宏大计划,并与时俱进,在传统的高碳能源难以为继、亟需新型清洁能源的当下,提出了聚变—裂变新型混合堆开发利用核能的方案。该混合堆一旦研制成功,将能够解决人类未来数千年的能源需求问题,意义重大。

艰辛成长路厚积薄发

彭先觉是我国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学专家,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科技委主任。因研究工作功勋卓著,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他科研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是一位公认的优秀学术领头人。然而成功的背后,总是凝聚着艰辛与汗水,在彭先觉看来,他一系列辉煌成果的取得,是“八分汗水,二分天智”的结果。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彭先觉也不例外。

出生于解放前的彭先觉,成才之路是十分艰辛的。他的父亲彭思伏念过几年私塾,在那个年代贫穷落后的乡下,算得上是个小知识分子。他的母亲很贤惠,一生勤俭,持家有方。他的祖父彭昆裕也念过两年私塾,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当地农民协会,对时局变迁较为关心。小先觉5岁时,祖父就教他读“三字经”,并经常给孙儿们讲古时候的小故事,小先觉经常听得入迷。那时,母亲对他管教很严,经常督促他读书、背书、写字。这样的童年教育对彭先觉一生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950年秋,彭先觉就读于村办小学,三年后考上湘潭县一中。他一直走读上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上课时间在学校读书,放学后和礼拜天必须帮家里干活。初中阶段听老师讲授中国近代史,激发了爱国热忱,他暗下决心,要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出力。1956年,彭先觉考取本校高中,仍是走读生。当时学校推行勤工俭学制度,课堂教学减少了,但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有一次,学校组织高中学生参加装运石灰劳动,将窑厂烧制的石灰用独轮车运到十几华里之外的河边装船;山路崎岖,每辆车装载着近300斤重的石灰,一天来回运送两趟,连续干了半个多月。这项劳动十分艰辛,坚持下来确实不易,但却锻炼了彭先觉的毅力和合作精神。

高中时,彭先觉开始对数学和物理产生兴趣,除课堂学习外,还经常阅读一些课外资料与参考书籍,重点学习各种解题方法,仔细琢磨解题思路,加深对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解,务求融会贯通。1959年秋,彭先觉以优异成绩考取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哈军工当时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重点军事工程高校,在其后的五年时间里,彭先觉在这里刻苦攻读,积累了深厚的学识。他为人朴实,头脑聪明,基础扎实,学习得法,性格合群,能团结同学,是系里品学兼优的尖子生。优良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为他日后参加工作时厚积薄发,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青春拥抱未来的作文【四】

生活不止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么远方到底有什么,能让那么多乐忠骑行或者爱好旅游的人,都不惜放弃在城市相对安逸享乐的生活选择去遭罪、跋涉远行呢?

其实我也不列外。对于乐忠骑行又到处浪的人来说,远方只是一个目的地,不管选择什么方式去远方,那是每个人都可以到达的,而骑车远行所享受的却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这段路途的所有见闻和沿途经过的景都尽收眼底。

也许这就是那所谓的去遭罪换来的内心的满足,但是我认为,这一路的旅行,内心得到的满足远远不止这些,因为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的,即使你已经去过那所谓的远方。

有人说:“骑车没有贵贱之分,也不分年龄和性别”这话小编很赞成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没骑车有一段时间了,时常会回想起曾经一起并肩走过的路,然后就不由自主的去翻看过往的留念,内心难免会热沸腾,巴不得放下手中的事,即刻说走就走的冲动。

我骑行过的地方并不多,就只是喜欢而已,所以就走上了骑行路。这骑行路还真不好走,一开始网购了一辆永久的自行车,这是我走上骑行路的'开始,以为有了自行车其他事就不是事儿。我喜欢与伴同行,然而结伴骑行并没有那么简单,要么目的地不一致,要么体力不支……唉,太气人了。后来为了骑行能约伴同行就自己建了骑行群,偶尔上贴吧约骑。如果没人同行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到现在已经习惯了。

每一段旅途即使再苦再累,都是心甘情愿的在用心去走出来的足迹。当你累得时候,停下脚步,静止车轮,细细体味匆匆路过的风景都是那么轻松可得,那么的美好。

骑行在旅途的路上,那里人少,车也很少,感觉好像进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放眼望去,整个眼界里的一切都属于自己的。还有更让人遐想的是每当到了饭点时间,能看到沿途的村庄炊烟四起,融入到空气中,此时闻到的乡村气息味道与家乡的是一样一样的,仿佛这一段旅途是去往家的方向,然后再过不久就到家了。

沿途,我们都收获着相同的所见,所闻,美好的风景,即使看不完的美景也会轻易的放弃,拿出手机来拍照,留影,收藏。不同的是旅途所见和所闻产生的所感。一路上的艰辛,偶尔也会有欢声笑语,一起奔着那所谓的诗和远方,就这样好像没有了尽头的前行着。

人生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沿途看风景的心情。

趁着我还自由,不想有一天,背起流浪的行囊,却有了事业与家庭的牵绊。趁着我还年轻,不想有一天,规划好了一切才发现,自己已是白发苍苍。

青春,是用行动去走心里想走的路。车轮不息。

用青春拥抱未来的作文【五】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有一种人叫做先知先觉者,他们是世界上的创造者,是人类中的发明家。”公元1941年9月16日,在湖南湘潭县一个姓彭的农户家里,诞生了一名男婴。孩子的祖父有感于孙中山先生的卓见,为他起名为“先觉”。果不其然,孩子长大后,经过刻苦攻读和不断求索,真的成为了一名先知先觉先行者。

数十年来,彭先觉不仅为中国的氢弹研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极具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宏大计划,并与时俱进,在传统的高碳能源难以为继、亟需新型清洁能源的当下,提出了聚变—裂变新型混合堆开发利用核能的方案。该混合堆一旦研制成功,将能够解决人类未来数千年的能源需求问题,意义重大。

艰辛成长路 厚积薄发

彭先觉是我国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学专家,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科技委主任。因研究工作功勋卓著,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他科研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是一位公认的优秀学术领头人。然而成功的背后,总是凝聚着艰辛与汗水,在彭先觉看来,他一系列辉煌成果的取得,是“八分汗水,二分天智”的结果。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彭先觉也不例外。

出生于解放前的彭先觉,成才之路是十分艰辛的。他的父亲彭思伏念过几年私塾,在那个年代贫穷落后的乡下,算得上是个小知识分子。他的母亲很贤惠,一生勤俭,持家有方。他的祖父彭昆裕也念过两年私塾,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当地农民协会,对时局变迁较为关心。小先觉5岁时,祖父就教他读“三字经”,并经常给孙儿们讲古时候的小故事,小先觉经常听得入迷。那时,母亲对他管教很严,经常督促他读书、背书、写字。这样的童年教育对彭先觉一生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950年秋,彭先觉就读于村办小学,三年后考上湘潭县一中。他一直走读上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上课时间在学校读书,放学后和礼拜天必须帮家里干活。初中阶段听老师讲授中国近代史,激发了爱国热忱,他暗下决心,要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出力。1956年,彭先觉考取本校高中,仍是走读生。当时学校推行勤工俭学制度,课堂教学减少了,但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多。有一次,学校组织高中学生参加装运石灰劳动,将窑厂烧制的石灰用独轮车运到十几华里之外的河边装船;山路崎岖,每辆车装载着近300斤重的石灰,一天来回运送两趟,连续干了半个多月。这项劳动十分艰辛,坚持下来确实不易,但却锻炼了彭先觉的毅力和合作精神。

高中时,彭先觉开始对数学和物理产生兴趣,除课堂学习外,还经常阅读一些课外资料与参考书籍,重点学习各种解题方法,仔细琢磨解题思路,加深对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解,务求融会贯通。1959年秋,彭先觉以优异成绩考取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哈军工当时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重点军事工程高校,在其后的五年时间里,彭先觉在这里刻苦攻读,积累了深厚的学识。他为人朴实,头脑聪明,基础扎实,学习得法,性格合群,能团结同学,是系里品学兼优的尖子生。优良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为他日后参加工作时厚积薄发,取得一系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青春拥抱未来的作文【六】

在今天,核能己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是许多国家努力追求突破的重要项目之一。虽然现在的核能技术相当发达,可是还是达不到大众化。我常常想,未来的核能技术会怎么样呢?能否突破核燃料的紧缺呢?会不会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品呢?核能,这一潜力极大的能源,能否为美好的星际旅行奠定基础呢?

我想,在未来,快堆一定会代替不少今天的核反应堆。所谓快堆,就是快中子增殖堆。将铀—235和铀—238并放于反应堆里,在进行核裂变时,铀—235只需要吸收一个快中子就够了,剩下的就可以让铀—238吸收。而铀—238又会变成新的核燃料钚—239。钚—239也可以用来作核燃料。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当增值的核燃料超过了原有的核燃料,就算是增值了。

快堆在未来是比较有前景的。目前的核裂变反应堆虽然能量巨大,可是终究会耗尽地球上有限的核资源的。如果没有及时的能源补充,人类的科技恐怕会倒退数十年。可是快堆不会,在未来,快堆一定会在地球上所有的核电站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有了快堆,人们就不用再担心能源问题了。

人类对原子能的探索是不会停下脚步的。我想,在未来,另一种核反应堆会迅速崛起。这是一种比核裂变反应堆的能源大上十倍的,和传统核反应截然不同的崭新能源。这就是热核反应——核聚变。

我们知道,核能能源十分巨大,火柴盒那么大的一块铀,就相当于300多辆卡车的煤。很难想象,核聚变能源竟然比这还要更大。我们熟知的太阳,就无时无刻在进行着核聚变,把光和热送往地球。太阳已经存在了50亿年,今后还会再存在40亿年,由此可见,核聚变能源多么巨大!

核聚变反应堆主要依靠高温高压来进行聚变,至少要达到一亿摄氏度。只有在如此高温下,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才能聚变成氦核,而其中发生的质量亏损,就是核聚变的能量来源。核聚变的放射性污染远比核裂变小得多,燃料也更加充足,而且一座核聚变反应堆能够连续运作三千年,堪称微型太阳。

不仅如此,在月球上还有着更加环保的聚变能源——氦—3,完全没有污染,更为强大的电力,超极丰富的产量……这一切,都会让月球成为未来重要的核工业基地,人类探索外太空的中转站。

再过几十甚至几十百年,我想,那时的人类科技已经空前发达。在那一天,核能也许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地球上,在太空中,在月球的生产工厂上,在开发火星的基地中。有了核能,人类就能乘坐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外,探索那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