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

那一束微光作文(以微光为题作文600字)

那一束微光作文(以微光为题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12-09 08:35:55
那一束微光作文(以微光为题作文600字)

那一束微光作文【一】

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道光,就犹如静电场一样,你摸不到也看不见,但如果你心存真善美,并努力做好身边的点滴小事,你的光就会映照周围。

四川姑娘李子柒用心记录自己制作美食的过程,在李子柒的视频中,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淡泊,亦有着“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的人间清欢。这一切唤醒了我们内心对于中华文化的追求与向往,让我们不再仅仅把中国故事定义在飞腾的经济,昂扬的大国重器上,开始回归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寻和求索之中。李子柒在用自己的能力活出人生的精彩,满足了人们对山水田园美好的想象。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享受,犹如一道光照进人们忙碌的生活,这何尝不是在散发光芒呢?

一个个体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是何种身份只要愿意都会散发出光芒。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清洁工人,每天在为城市的卫生付出努力,他们为城市点亮了一道道橙色的光;维持交通秩序的交警为城市点亮了一道道绿色的光;维护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群众安全的警察为城市点点了一道道蓝色的光。这一个个平凡的劳动者为城市的安宁发出了自己的微光,为人民映照了整个天空。

再让我们走进病毒肆虐的日子,无数医生护士在前线奋斗,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我们与病毒之间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白墙。他们全力抢救患者,鼓励患者看到希望的光。正是因为有了数不清的医护人员的努力,我国抗疫战斗才能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应该立下鸿鹄志,成为栋梁才。未来需要用我们不断地努力学习,需要用自己的收获将自己点亮。都说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之栋梁,如果我们都不能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发出“光”,何谈责任与担当?更要记住这一道光不是靠别人帮你点亮,而是需要你自己的努力。正如李子柒坚持七年之久而由星火得以燎原。“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李子柒的出现与走红为讲好中国故事带来一抹新的春光,让人们意识到中华绵延千年的文化传统的美好。

如果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微光,就能汇聚成一道民族奋斗的高光;如果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付出努力,社会就会变得更好。所以,努力点亮你的光,让我们民族团结的高光映照整个世界。

那一束微光作文【二】

生活中,大家处处都能看见各种各样的目光:愤怒的、焦急的、失落的……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母亲那束温柔的.目光。

母亲老了,在她的眼里已经很难看到以前那种活力四射的目光。只能看到那被工作困扰而焦虑的目光。即便如此,我还是很清楚地记得母亲那一束温柔的目光。

小时候的我多病,瘦得不堪。记得有一次,我得了肠胃炎,妈妈急忙把我从家里送到医院,医生开了处方,要去打针。我很怕打针,每当我看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针头时,我都会被吓得躲进妈妈的怀里痛哭一场,活不肯去打。

就是在这时,我瞟到妈妈的目光,是多么的温柔啊!妈妈的目光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给了我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让我不惧一切。于是,我下定决心,去打针。

回到家后,我被抱去睡觉,可肚子痛得令我难以入睡,痛得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又嚎啕大哭起来。妈妈闻声而来,走到我旁边坐了下来,一边擦着我的泪水,一边说:“乖,不哭啊!”我当时还小,不太懂事,又踢又拽,过了好久才停下来。但肚子仍是很疼。妈妈便坐下来按摩我的肚子,这时,我又看见了妈妈那一束目光,是多么温柔啊!它所带来的是多么温暖多么坚强的力量!让我忘掉肚子所带来的伤痛,带来一种说不出的感受,那种感受正是爱。我深深地沉醉在母亲的目光中,渐渐地睡了……

直到现在,我还是忘不了母亲那温柔的目光,忘不了那目光带来的爱和力量。它使我忘却伤痛,坚强地走下去。

那一束微光作文【三】

记忆的纺车碾过成长的路面,遗留下浅浅的痕迹,如幻,如影。时光的小船在岁月的长河中飘飘荡荡。人生里总会遇到那么些人,他们或许平凡,但足以温暖人间的每个角落。

老街的巷子里有一家早餐店,那是很久以前开的了。那年冬天,灰暗的冷色调看不出破晓的征兆,四下极静,邻居的鸡不知叫了多少声,天是暗沉的,带点伤感。街道两旁的路灯落下清冷的光,树枝的黑影在旧墙上张牙舞爪。我站在街角的青苔石板上,目光落在对面亮着微弱灯光的早餐店内,老李正在为他的顾客筹备早餐。

这家早餐店算是老字号吧,听说开了十年有余,也不是特别大,况且还开在一个寂寞的角落里,所以光顾的人很少。经营它的店主是个快六十岁的老伯,老顾客都爱叫他“老李”。老李吧,虽然上了年纪,但是干活利索,做的东西也好吃,我也算是这里的常客。到现在仍这么觉得,这么好的店铺不被世人所知,是真的可惜了。

红樟木窗敞开着,可以看到里面是一些简单的摆设,一个放米酒和面粉的木架,简陋的灶台以及各种各样的调料。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啊。老李正耐着寒风吃力地揉着面团,他布满老茧的双手早已冻得通红。这应该是很累的吧,只见他一边喘着粗气,胡须一动一动的,像极了京剧里唱戏的老旦,但一边却乐此不彼地继续搓着盆中的面团。门前的老橡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它似乎也怕冷,在瑟瑟发抖。尽管如此老李自己也仅穿着一件单薄的、破旧的灰色夹克衫。我打了一个寒颤,心里不禁有点佩服这位老伯。

黑色渐渐褪去,天亮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街上的嘈杂声。早餐店里只有来来往往的几个人,开在这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更显得别具一格。在这里吃早餐的基本上是老顾客,老李坐在竹藤编成的摇椅上,一边扇着蒲葵扇,一边与他们寒暄着。虽说人不多,但他依旧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每一个光顾的客人。我赶紧跳下青苔石板,跑去买早饭。

此时,一个身着蓝色连衣裙的小女孩匆匆忙忙地跑来,她面色忧虑,但是一见到老李,心中的巨石就像瞬间落地了似的,露出一抹笑容。老李赶忙从藤椅上跳下来,随意地将拖鞋一穿,询问缘由,听这个小女孩担忧地回答:“妈妈身体不舒服,我想让她吃点儿热乎的东西,她说她很喜欢您这的早饭。”老李得知,从容地从抹的一尘不染的厨柜里拿出一个竹篮子,用干净的塑料袋套了两个面饼,然后又用青瓷碗盛了一碗鸡蛋粥,轻轻放进篮中。他笑着将竹篮递给小女孩,摸了摸胡子,嘱咐她照顾好妈妈。我攥着手中的零钱,面饼的香气萦绕于鼻间,瞥了瞥那张写着价钱的菜单,并不贵,几年来,也一直未涨过价钱,再看看老李慈祥,却又尽显沧桑的脸庞上绽着这世间最淳朴,最真挚的笑容,我鼻子一酸。在这个车马喧嚣的社会,还剩多少这种人呢?

后来啊,我听别人说,老李被女儿接去城里住了,这家早餐店也因为没人照管,关门了!

又一次转过这近乎无人问津的巷子,路经这家早餐店,望着那刻着岁月痕迹的红樟木窗,早已沾上了世俗的灰尘,门口的老橡树仍旧枝繁叶茂,我开始留恋起当年的面饼,还有老李的笑面……

像老李这样的人,在社会中已经不多了。他们的确很平凡,但同时也在散发着光芒,温暖着这世界上的每一隅角落,每一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