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

机智的人500字作文(他真的很机智作文五百字)

机智的人500字作文(他真的很机智作文五百字)

更新时间:2024-05-20 10:12:01
机智的人500字作文(他真的很机智作文五百字)

机智的人500字作文【一】

这就意味着教育的使命,就是从教育的意义上投入到儿童的工作,赋予孩子们权力,使他们积极塑造和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偶然性。

这是作者为这 “一门新型教育学的可能性” 一节内容第一段总结的一段话。显然这来自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无确定性”的观点(虽然作者在P5注释中否定了持存在主义哲学观)。至少我认为作者借鉴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不确定性”与“可能性”的论述。无疑这是被我们多数教育者忽略的事实,我在多年以前也未能领悟到这一点。也即,没有任何一门教育学或者教育学规律可以精确地告诉我们,当我们对一个学生实施教育行为时,结果会如我们预设般准确的发生了。“意外”总在教育领域不断发生。为什么会这样?有的老师在想当然地做事情;有的老师学了一点技术,就开始依赖技术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有的老师回避困惑,采用“拖拉”的方式混日子······历经岁月的洗礼,成为一个个“固化”的教师。其中还不乏名师专家。唯一的区别在于招数多一点,或者练就的功夫深一些。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确定性。推动我们前行的恰恰是抵抗“不确定性”的“天性”。教育者研究教育学规律为了什么?为了抵抗教育行为的“不确定性”。教师为何要修炼自我,是为了增强教育实践的确定性,实质也是在抵抗内心的“不确定性”。学生呢?学生自出生开始,已然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人,同样在努力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确定性”,抵抗“不确定性”。婴儿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抵抗不确定命运的开始。这几乎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所不同的.是,在寻求确定性的路上,孩子的不同境遇缓慢而复杂地“精雕细琢”出不同的个体。总在成功中发展的,确定性更强,自信心、好胜心、稳定感都是抵抗“不确定性”的战利品。总在挫折中发展的,不确定感更强,退缩、封闭自我、呆滞、麻木、自卑、缺乏必要的自信与挑战精神成为抵抗“不确定性”失败的恶果。事实上,孩子成长的背景与内部景观的形成远比以上叙述复杂。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教育的实质之一是增强学生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呢?但是,这样的能力是否可以通过外在的帮助得到加强?我是非常疑惑的,因为抵抗的能力,来自主体。教育者、教育行为、教育预设都是客体。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远非我们想想的那么简单。我们首要克服的便是修补或者替代家长们在过去那么多年与学生在互动中形成的那份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想到这里,我仍然回到了心理咨询的技术层面,我们是否首要做的是评估学生已经发展或者形成的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呢?然后评估我们自身的能力呢?在实施具体的教育行为前,是否可以进一步评估呢?······但是,这些所有的评估,是否都是为了抵抗我们教师自身内在的“不确定性”呢?那么,我们的内心景观是怎样的呢?我们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通过学生的发展证明自己?或是自身本身就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抵抗自我的那份“不确定性”呢?或者,这本身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结果。这句话可能是老生常谈,但我强调的是,我们是否应该随时反观自我,探寻自己的内在世界,适时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我们的初衷呢?

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的内在努力地探寻着“确定性”,然后,在两端之间不断徘徊以找到自己的“平衡点”。那么,我的这个“点”在哪里呢?还是先从与敬爱的师兄师姐共读一本书开始吧。

机智的人500字作文【二】

在能力层面,我觉得也是分两方面而讲,一方面当然就是技能方面。这包括“智慧的成熟性,阐释的智力,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对世界的某种观察力”在这一方面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磨练,方能自如运用。只有上课时给孩子们正确阐述的文章、观点方能拥有阐释的智力,只有真正研究的学生的特点和教育学的理论,方能拥有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而能力的另个方面,例如“自我批评的开放性,对儿童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则更多的是对于我们心理方面的要求。而如果本省缺乏这种心理素质,则更多地要求我们自己不断的自我要求,已达到这些“开放性,敏感性和果断性”。

机智的人500字作文【三】

这就意味着教育的使命,就是从教育的意义上投入到儿童的工作,赋予孩子们权力,使他们积极塑造和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偶然性。

这是作者为这“一门新型教育学的可能性”一节内容第一段总结的一段话。显然这来自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无确定性”的观点。至少我认为作者借鉴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不确定性”与“可能性”的论述。无疑这是被我们多数教育者忽略的事实,我在多年以前也未能领悟到这一点。也即,没有任何一门教育学或者教育学规律可以精确地告诉我们,当我们对一个学生实施教育行为时,结果会如我们预设般准确的发生了。“意外”总在教育领域不断发生。为什么会这样?有的老师在想当然地做事情;有的老师学了一点技术,就开始依赖技术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有的老师回避困惑,采用“拖拉”的方式混日子……历经岁月的洗礼,成为一个个“固化”的教师。其中还不乏名师专家。

唯一的区别在于招数多一点,或者练就的功夫深一些。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确定性。推动我们前行的恰恰是抵抗“不确定性”的“天性”。教育者研究教育学规律为了什么?为了抵抗教育行为的“不确定性”。教师为何要修炼自我,是为了增强教育实践的确定性,实质也是在抵抗内心的“不确定性”。学生呢?学生自出生开始,已然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人,同样在努力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确定性”,抵抗“不确定性”。婴儿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抵抗不确定命运的开始。这几乎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所不同的是,在寻求确定性的路上,孩子的不同境遇缓慢而复杂地“精雕细琢”出不同的个体。

总在成功中发展的,确定性更强,自信心、好胜心、稳定感都是抵抗“不确定性”的战利品。总在挫折中发展的,不确定感更强,退缩、封闭自我、呆滞、麻木、自卑、缺乏必要的自信与挑战精神成为抵抗“不确定性”失败的恶果。事实上,孩子成长的背景与内部景观的形成远比以上叙述复杂。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教育的实质之一是增强学生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呢?但是,这样的能力是否可以通过外在的帮助得到加强?我是非常疑惑的,因为抵抗的能力,来自主体。教育者、教育行为、教育预设都是客体。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远非我们想想的那么简单。我们首要克服的便是修补或者替代家长们在过去那么多年与学生在互动中形成的那份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想到这里,我仍然回到了心理咨询的技术层面,我们是否首要做的是评估学生已经发展或者形成的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呢?然后评估我们自身的能力呢?在实施具体的教育行为前,是否可以进一步评估呢?

但是,这些所有的评估,是否都是为了抵抗我们教师自身内在的“不确定性”呢?那么,我们的内心景观是怎样的呢?我们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通过学生的发展证明自己?或是自身本身就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抵抗自我的那份“不确定性”呢?或者,这本身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结果。这句话可能是老生常谈,但我强调的是,我们是否应该随时反观自我,探寻自己的内在世界,适时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我们的初衷呢?

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的内在努力地探寻着“确定性”,然后,在两端之间不断徘徊以找到自己的“平衡点”。那么,我的这个“点”在哪里呢?还是先从与敬爱的师兄师姐共读一本书开始吧。

机智的人500字作文【四】

一天傍晚,羊群正往羊圈的方向走去。一只年老的山羊正在观看一块

奇特的石头,它看了很久,回头看不到羊群,他大吃一惊。原来的羊群已经走远了。

他想追上去,但天色已晚,无法追上了。他在附近找了一个山洞,走了进去,里面竟躺着一头狮子!老山羊看见狮子,心里非常害怕。狮子看到老山羊,心里十分高兴,想:“这么好的美味送上门来,我可不能错过。”

老山羊灵机一动,说:“我是山羊国的国王,我曾许诺,要吃掉20头大象,50头豹子,还有10头狮子。如今我已吃掉了20头大象和50头豹子。我正在寻找10头狮子呢!”狮子听了,心里很害怕,说:“让我临前到河里洗个澡吧!”老山羊同意了。狮子飞快地跑出了山洞,遇到了豹子。豹子见狮子跑得匆忙,就问:“狮子大王,你跑得那么快,是去哪里呀?”

狮子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豹子,豹子说:“咱们一起去找他算帐!”

老山羊在洞口看见豹子和狮子走过来,心里直打啰缩。但他眼珠子一动又生一计。他走过去,说:“你这只没用的豹子,我叫你送来10只狮子,你怎么只送来一只?”

狮子一听,以为豹子骗了它,咆哮着把豹子撕碎了,然后头也不回地跑了。

机智的人500字作文【五】

书到用时方恨少,为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理论素养,闲暇时间我走进了《教学机智》一书。慢慢地我发觉它并不是像其他教育类书籍那样纯理论的枯燥,而是通过很多的事例和作者自己的很多深刻体会,把枯燥乏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又形象。书里所讲一些教育现象与我们生活中的所见何其相似,让我们读起来倍感亲切,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教学机智并非“遥不可及”。此前,我对教学机智的理解是:一位聪明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能随机应变,采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解决,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是学不来的,那是天生的。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读完书才发现那只是我对教学机智一种狭隘的理解。书中写到:“教学机智表现为克制,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表现为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表现为‘润物细无声’,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表现为临场的天赋”。“教育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我很羡慕那些教学很有水平的老师,总觉得他们身上有很多是我所学不来的。现在看来,他们身上那些突出之处,就是因为他们有十分睿智的教学机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很多随时出现的教学突发事件,化险为夷,化腐朽为神奇。

教学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因此,追求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闪现已成为广大有理想、有个性的教师们的一种自觉追求。做到教学机智就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及时总结、记录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

任何一堂课都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某些缺憾。作为教师,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独到之处、创新之处、精彩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就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已有的知识、经验+实践+反思=教师的成长”,同时,它也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研工作提供了很有参与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2、从瞬间的灵感中给人以感悟

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瞬间迸发出的教学灵感,抑或是学生思维方式的独到的见解、想法、做法,都是难能可贵的。身为教师,在及时给予学生以正面鼓励的同时,将其记录下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新意。

3、从教与学的错误或败笔中汲取教训

从教师的角度看,不论一堂课有多么精彩,多么成功,疏漏与缺憾在所难免,在教学中通过同科教师以及学生的评议、自身的总结中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当时自己紧张所致,语言表达失误还是实验操作失误?是自己这方面知识欠缺或操作技能不过关?是由于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本身出了问题,而自己当初并未曾意识到?是自己的教学理念滞后,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还是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从学生的学习方面看,更是对教学状况的很好折射,及时与学生对话、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调整和改进教学十分必要。在课堂上,从学生茫然、无助的表情中反思自己教学方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行为。从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上书写不规范或有误,有的可能是根本不会,有的可能是一时疏忽,那么就有必要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失误”?是对这些要点的含义理解不深?还是这些同学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动作行为实时监控能力差?认真剖析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论从知识掌握方面或是思维方式的优化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反思,都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很好地促进。

4、及时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录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

作为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应反问自己:今天的这节课上得如何?哪些较为成功,哪些方面处理得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对自己教学行为及时写课后记、教学随笔,进行课后备课,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为自己进一步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从而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实现自我提高与自我超越。

5、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与别的教师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发现自己或别人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取长补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别人的缺点对自己也许有很重要的启发作用,它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6、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的开展教学。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专业引领,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厚积薄发,教学机智才会随时出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机智藏身于书页里、教学中、沉思时……我渴望拥有那份美丽的智慧。

机智的人500字作文【六】

这就意味着教育的使命,就是从教育的意义上投入到儿童的工作,赋予孩子们权力,使他们积极塑造和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偶然性。

这是作者为这“一门新型教育学的可能性”一节内容第一段总结的一段话。显然这来自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无确定性”的观点(虽然作者在P5注释中否定了持存在主义哲学观)。至少我认为作者借鉴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不确定性”与“可能性”的论述。无疑这是被我们多数教育者忽略的事实,我在多年以前也未能领悟到这一点。也即,没有任何一门教育学或者教育学规律可以精确地告诉我们,当我们对一个学生实施教育行为时,结果会如我们预设般准确的发生了。“意外”总在教育领域不断发生。为什么会这样?有的老师在想当然地做事情;有的老师学了一点技术,就开始依赖技术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有的老师回避困惑,采用“拖拉”的方式混日子······历经岁月的洗礼,成为一个个“固化”的教师。其中还不乏名师专家。唯一的区别在于招数多一点,或者练就的功夫深一些。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确定性。推动我们前行的恰恰是抵抗“不确定性”的“天性”。教育者研究教育学规律为了什么?为了抵抗教育行为的“不确定性”。教师为何要修炼自我,是为了增强教育实践的确定性,实质也是在抵抗内心的“不确定性”。学生呢?学生自出生开始,已然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人,同样在努力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确定性”,抵抗“不确定性”。婴儿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抵抗不确定命运的开始。这几乎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所不同的是,在寻求确定性的路上,孩子的不同境遇缓慢而复杂地“精雕细琢”出不同的个体。总在成功中发展的,确定性更强,自信心、好胜心、稳定感都是抵抗“不确定性”的战利品。总在挫折中发展的,不确定感更强,退缩、封闭自我、呆滞、麻木、自卑、缺乏必要的自信与挑战精神成为抵抗“不确定性”失败的恶果。事实上,孩子成长的背景与内部景观的形成远比以上叙述复杂。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教育的实质之一是增强学生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呢?但是,这样的能力是否可以通过外在的帮助得到加强?我是非常疑惑的,因为抵抗的能力,来自主体。教育者、教育行为、教育预设都是客体。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远非我们想想的那么简单。我们首要克服的便是修补或者替代家长们在过去那么多年与学生在互动中形成的那份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想到这里,我仍然回到了心理咨询的技术层面,我们是否首要做的是评估学生已经发展或者形成的抵抗“不确定性”的能力呢?然后评估我们自身的能力呢?在实施具体的教育行为前,是否可以进一步评估呢?······但是,这些所有的评估,是否都是为了抵抗我们教师自身内在的“不确定性”呢?那么,我们的内心景观是怎样的呢?我们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通过学生的发展证明自己?或是自身本身就想通过这样的实践抵抗自我的那份“不确定性”呢?或者,这本身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结果。这句话可能是老生常谈,但我强调的是,我们是否应该随时反观自我,探寻自己的内在世界,适时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我们的初衷呢?

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的内在努力地探寻着“确定性”,然后,在两端之间不断徘徊以找到自己的“平衡点”。那么,我的这个“点”在哪里呢?还是先从与敬爱的师兄师姐共读一本书开始吧。

机智的人500字作文【七】

正好一只狼也迷了路,大灰狼到处找家,可是太阳都下山了,大灰狼也没有找到家。大灰狼也走到了老山羊睡的庙里,因为天已经黑了,大灰狼也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一座神像。于是大灰狼说;“你是谁?”

老山羊一看是一只狼,可是老山羊急中生智,于是他走到神像的后面:“我是上天派来收集100张狼皮的使者……”没等老山羊说完,大灰狼就急匆匆的跑了出去,忽然大灰狼撞到了狐狸的`身上,狐狸拿着手电筒说:“怎么了,狼大哥?”大灰狼把刚才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跟狐狸说了一遍。狐狸说:“不可能,世界上不可能有什么上天派来的使者,走大哥,我跟你一起去看看。”大灰狼摇摇头,狐狸说:“这样吧,我们两个人的尾巴系在一起。”狼答应了。

狐狸和大灰狼一起来到庙里。老山羊又想出了一个点子,老山羊生气地说:“好你只狡猾的狐狸,我让你给我带两只狼来,没想到你只给我带来了一只,看我不收拾你。”听了这话,狼还以为自己上了狐狸的当,连忙跑了出去。

就这样和狼尾巴系在一起的狐狸被大灰狼活活的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