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年级(元宵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年级(元宵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更新时间:2023-11-27 22:10:15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年级(元宵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年级【一】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吃元宵

吃元宵是一个传统习俗,一般多在元宵节吃。“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04观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耍龙灯

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洲、新西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舞狮子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又称送花灯,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种汉族传统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偷菜节

偷菜节,又称偷菜日,是流行于中国某些地方的传统习俗。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姓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

迎紫姑

迎紫姑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紫姑是汉族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像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走到大寺阁,俗谚:“爬爬城,不腰疼。”黄县(今龙口市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活动,这项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踩高跷

踩高跷亦作“ 踩高蹻 ”,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以前,每到农历正月,一队队高跷会,在腰鼓、小铴锣、大小钗的打击乐中穿街而过。一拨儿高跷人数不定,一般十几人。身量高的踩低跷,身量矮的踩高跷。表演者是传统戏装打扮。由开路棍打头儿,随之便出现肖恩、白蛇、唐僧、丑婆、姜子牙等艺术形象。由于诙谐有趣、粗犷喜人、声情并茂、时有乐哏,一向为北京的人们所喜爱。

中国情人节

对于中国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相比之下,这个更为准确,另一个是七夕节(本称乞巧节,七月初七 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称谓古来已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年级【二】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明珠”。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年级【三】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边吃着香甜的汤圆,一边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

我的家乡,每年的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电影院看电影,只见电影院人山人海,排的队像一条巨龙,一眼望去看不到龙头。大厅的人更多了,于是我们跑到了检票处,检完票我们去了8号影厅,我们看的电影名字叫:《厉害了,我的国》。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的飞跃发展。其中,讲了一艘工程船,名叫郑华30,是我国自行制造最大的船,在世界的名次上已是顶尖的了。不过最厉害的是能看见太空里的好多东西,是我国最大的望远镜,它叫“天眼”,真是壮观啊!

看完电影后,我们来到了嘉峪关东湖看烟花。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了下来。真是漂亮极了!还真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味道。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今年的元宵晚会也十分精彩。我最喜欢的就是李云迪、沙溢、李倩、张傲月表演的创意节目《彩云追月》了。看完晚会,我便看着玉盘似的月亮,进入了梦乡……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年级【四】

“今天就是元宵节啦!”我很高兴,因为我喜欢吃汤圆。而奶奶在这一天会烧很多又白又胖的汤圆。

锅里的水开了,白生生圆鼓鼓的汤圆在里面翻滚,像小青蛙的白肚皮。等汤圆全部浮在水面上后,奶奶把汤圆盛到了小碗里,一个个又大又饱满。放一个到嘴里轻轻咬开一个小口,香甜的芝麻馅儿像丝绸般缓缓流到了嗓子眼离去。软糯的团子配上香味十足的芝麻,那真是一种享受。我吃了很多还觉得不够。

我嘴里不停吃着,脑子里想到了元宵节的故事。汉武帝的臣子东方朔有一天看见一个宫女在哭,忙问原因,宫女回答:“我叫元宵,进宫后从没见过家人,十分想念他们。”为此,东方朔想了个办法。汉武帝占卜时,得到了正月十六火烧长安的预言。武帝十分恐慌,召来了东方朔共议。东方朔说:“臣听说火神君爱吃汤圆,所以我们在正月十五做汤圆吃,祭祀火神君。同时点起万家灯火,在灯上绣上元宵二字,再让所有人都出门,天帝会以为长安已经着火了,不就好了吗?”汉武帝照办了。正月十五,元宵和她的家人都遵旨出门,她的家人看见灯上绣着“元宵”二字,大喊:“元宵!元宵!”元宵闻声而来,于是,元宵和家人得以团聚。

元宵节有美丽的传说,有悠久的历史,有古老的风俗,有美味的元宵美食,我真喜欢这个节日。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三年级【五】

今天是元宵节。下午,学校组织同学和家长搓汤圆共度元宵。

同学们高高兴兴地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到了学校。只见教学楼上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灯笼。家长们也拎着大包小包的食材赶来了。我们分成了七组,我很幸运和奶奶分到了同一组。

奶奶先把面粉放进盆里,又倒了些热水和蔬菜汁,然后开始熟练地和面,很快一个大面团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每人都迫不及待地从大面团上揪了一小块,学着奶奶的样子搓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圆嘟嘟、五颜六色的汤圆就摆满了托盘。我还学会了怎么搓有馅的汤圆,让我来教教你吧!先把面团搓圆,再用手掌心把它压扁,在中心做一个又大又深的坑,把豆沙轻轻地放进去,最后像包包子一样把口收起来,然后搓圆。你学会了吗?我们老师也像孩子一样和我们兴高采烈地搓汤圆。

家长们把我们搓好的汤圆倒进锅里,五颜六色的汤圆上下翻腾,好像跳舞一样,看得我们一个个口水直流。汤圆终于煮好了,大家一起大口大口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美滋滋的。汤圆有紫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汤圆的馅有豆沙、芝麻,有的同学还把水果放进汤圆里,我就吃到了一个创新小汤圆——西瓜汤圆。

正当同学们吃得正香的时候,校长来了,对我们说:“大家开心吗?是吃汤圆开心还是搓汤圆开心啊?”同学们有的说吃汤圆开心,有的说搓汤圆开心。校长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搓汤圆,吃汤圆,过中国节,做中国人。”

今年的元宵节真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