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首届科技节作文400字(科技节400字优秀作文)

首届科技节作文400字(科技节400字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3-09-03 06:45:54
首届科技节作文400字(科技节400字优秀作文)

首届科技节作文400字【一】

近日,眉山市东坡区悦兴镇纪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收看四川卫视频道播出的《“好风传家”——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特别节目》。

节目以一个个充满真情实感的短视频进行,获得评选的的家庭代表上场接受颁奖,这些家风均围绕古代先贤、当代英模、普通百姓、抗震救灾精神、勤劳致富等方面,他们充分展现了全省各地历史人文特色和现实的生活写照,全方位展示了川人的家国情怀,是我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实践。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好的家风家规家训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是最直接、最生动的作风教育。悦兴镇纪委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要关注、学习、践行好家风。

首届科技节作文400字【二】

近期,观看了《“好风传家”—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特别节目》,感触良多。评选出的十佳“天府好家规”及提名的39项“天府好家规”有生动的教育意义,符合我们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正能量的积聚、传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个人是家庭的细胞,每个家庭是由个人组成的。家庭是国家社会的细胞,每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好家风家规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是无言的教育,是无字的典籍,充满着无尽的力量。它虽没有文本要求挂在墙上,没有条目细则放在床头,但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对个人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同的家风家规都会在个人的意识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作用于他们性格、品质、价值观的形成。生活在良好的家风中,心情舒畅、心理安全、情趣高昂、学习奋进;反之,则精神空荡、心神不宁、态度消极、学习松懈。这便是家风家规的重要性,也是家风家规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比如西南财经大学赵国良家庭以书传家、以学报国,家长躬身示范,爱和学习像空气一样环绕着整个家庭。赵家三代8口人,出了3个博导、4个教授;自贡市贡井区胡氏家族薄己厚人,勤俭持家,不贪为宝,一代代将传承家规担在肩上,爷孙三代的衣服换着穿是好家风家规的生动缩影;内江市威远县崔氏家族礼孝守法、团结互助、斯文重才、文化传承,家规“扶帮带”二十几代无人因懒致贫;金堂县贺氏家族耕读传家,三百年带经而锄,十四代耕读种德,父昭其子,兄勉其弟,锄头与经书,浇灌出子孙的诗书天地,言传与身教,滋养着贺氏的文明家风等等。

“天府好家规”百年传世家风美德,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新时期良好家风的深刻内涵,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脉,也是我们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树立新风,传递社会正能量,清明政风党风的价值标杆和宝贵财富。

首届科技节作文400字【三】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山东少儿频道的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通过观看这个节目,看到同学们对古诗的精通,让我惭愧,通过观看同学们的表演,让我感到一定的压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观看完毕,我增长了许多有关诗句、课外知识、吃饭礼仪的知识。诗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浔阳江头夜送客。”等。课外知识,吃饭礼仪:“长辈晚辈一起吃饭时,要长辈先入座。”“吃饭时,要谦让,要主动端茶倒水给别人。”等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会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上受益无穷。

首届科技节作文400字【四】

科技馆内的参展设备很多,其中一架电子竖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电子琴上有个启动的按扭,只要按一下,竖琴就会发出绿色的光芒,然后用手指划动竖琴,就能弹奏出优美的`乐曲。

展馆内还有其它设备如:3D电影、滚轮、机器人等。二楼的机器人表演非常精彩,这个机器人的名字叫“小优”,它会唱歌、跳舞,还会国学呢!原来这些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过,今天看到真实的了,真是不可思议呀!

接下来老师带着我们去看球幕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恐龙灭绝之谜》,影片详细描述了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我真的觉得太让人感到惋惜了,假如恐龙没有灭绝,那我们就能在现在的动物园中看到真正的恐龙了。

参观完科技展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出生在这个年代可真幸福呀!我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首届科技节作文400字【五】

晚上我和爷爷观看了少儿节目的《经典诵读》,我观看了<<经典朗诵>>之后,我掌握了很多的古诗词让我学会了许多带“风、雨、江”的诗句,等。

一开始是任家豪的用“更衣”一词代替“去卫生间”,让大家觉得很搞笑,但他在餐桌上随意大声接电话,非常不礼貌,结果被扣分,紧接着盘里有五个大虾和五个鸡蛋,但是有六个人,他们都很懂得谦让,但是对那五个鸡蛋就不怎么谦让了。

观看了这个节目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好好向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

首届科技节作文400字【六】

灯光亮起,80岁的贺宗才第一个走上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成果汇报晚会的舞台,怀里紧紧抱着两本泛黄的线装书。

三百年带经而锄,十四代耕读种德,父昭其子,兄勉其弟,脉延续,锄头与经书,浇灌出子孙的诗书天地,言传与身教,滋养着贺氏的文明家风。聚光灯下,贺氏家族的'“锄经”故事再次被人们翻阅。

“这本《贺氏族谱》有157年的历史。”从怀里展开泛黄的书页,贺宗才的话语饱含深情:“家规家训源出东晋,历朝历代因有所增删,但精华不变。”以保存和修缮族谱为己任,贺宗才把印刷于清同治三年春月版——贺氏最早的成文家规《贺氏族谱》视如珍宝,这是第一次带出远门。

族谱中写道:“家有规,礼也。故法不立则礼不行,礼不行家是以无规,家无规何以保家?更何以齐家?”“锄经”是贺氏家规精髓,以其为核心的思想深植贺家,并且获评十佳“天府好家规”。贺宗才说:“这个奖励,不是对某个人的表扬,而是对我们整个家族的肯定,史无前例。”

“锄是锄头,经是经书,出自西汉倪宽‘带经而锄’,取‘耕读’之意。”贺宗才的侄孙贺杰同时出现在舞台上,进一步阐释贺氏家规。

锄与经并举,贺氏历代致力于兴办教学。在落业地成都金堂五凤,贺氏家族先后兴办了凤仪书院、安凤义塾和五凤乡高小国民学校,不仅对族内子弟谆谆教诲,也改善了五凤乡中子弟读书的条件。

第十代族人贺麟是家族代表人物之一,清华大学毕业后,生长于民族危亡之际的贺麟,一直探索从思想上、学术上来拯救中国。远渡重洋到美国奥柏林大学、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汇通中西,发展中国文化。1985年,83岁的贺麟一次性捐赠淮口中学2万元、五凤小学5000元、五凤黄狮村小学2000元,这才有了“贺麟奖学金”,而当时他全部存款仅三万元。

以此为基础,贺氏家族后来成立“贺麟基金会”,延续贺家助学传统。至今,这个教育基金每年都会拿出约20万元资金表彰当地优秀学生。作为教育基金会的一员,贺杰把这种表彰看做是对贺氏家规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