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关于高中整本书阅读的作文(适合高中的作文书推荐)

关于高中整本书阅读的作文(适合高中的作文书推荐)

更新时间:2023-08-26 00:39:04
关于高中整本书阅读的作文(适合高中的作文书推荐)

关于高中整本书阅读的作文【一】

有人私信问我:赵聪,我想写点东西,不知如何下手,应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困扰大多数写作新手的问题。

最近读了本书,叫做《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就完美的解答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就给大家做个分享,一起来看看到底怎样做才能通过读书获得原创思想。

我们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书中的知识,然后把这些知识运用起来。

但是,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很可能会被这三个问题困扰:

记不住:读完一本书后,过段时间,就把书中的内容忘了个一干二净。

不理解: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一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把它读完,并不能理解书中的内容。用不上:当遇到现实困境的时候,不能运用书中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这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只有先记住了书中的重要内容,才能理解它们,进而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002 .

既然我们想通过读书获得原创思想,就要先掌握读书的方法。大多数人在读书的时候,就像是在完成单调的任务:读完之后就把它放在书架上不再重读、因此获取的信息也极其有限。

那么,怎样突破这个困境呢?你需要用到齿轮读书法。

所谓的齿轮读书法的意思即是:一边确认重点,一边阅读。

难理解的部分:采用低速齿轮认真品读。较容易的部分:采用高速齿轮快速浏览。

这样做可以缩短读书所用的时间,更加高效的阅读一本书。

接下来,你就要开始画出书中的重点内容了。为了避免书中各种无意义的线条,你一定要慎重思考之后再画线。画线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通读书籍,在有价值的页面右上方折角。重读折角的页面,觉得还有价值,就在右下角再折一次书角。标记,三次阅读之后,仍然觉得有用的部分,用签字笔在书上做好标记。

做标记的时候,要用不同的曲线去标记重要程度不同的内容。比如,你可以用普通的直线暂时画出客观上很重要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非常重要的内容;用圆圈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

做完重点标记之后,我们就完全把书中的重点内容筛选出来了。接下来,才是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怎样通过做获得原创思想。

介绍一个书中提到的方法:葱鲔火锅式读书法。

这种方法具体来说,需要你做到的是:找一个笔记本,把书中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内容,摘抄下来,并在句子的起始处用○做好标记。

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和评论写下了,并在句子的起始处用☆做好标记。

比如,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了书中的一句,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话。

○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所以,写读书笔记是件一举多得的`事。

☆ 确实是这样的。你把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或者你写出了对某句话的感想,这些都是原创思想的来源。很多人问我:赵聪,为什么原创那么难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原创水平呢?其实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它会令你越写越顺。感觉自己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拿起一本书,开始记笔记是最明智的选择。

用○和☆区分好摘抄和感想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你这样做了,重读的时候,就不会分不清是摘抄还是评论了。还有就是,你可以把自己当时的想法与作者说的话做比较,感受你与作者思想上的“落差”。

用了上面的方法,你就不知不觉之间通过读书让自己“搭上了思想的便车”。以书籍为媒介,创造出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按照这种方法做笔记,你可以深刻的吸收书中的内容,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想。

003.

按照以上的方法做好读书笔记以后,你就可以灵活的运用它们了。我们有以下几种活用读书笔记的方法:

写书评

你已经在前面摘抄了部分段落,也写了不少原创的感想。只需要通读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把它们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篇完整的书评。这是一种输出训练,将一些杂乱无章的想法组织起来,然后才能通顺的写出来。

重读笔记

重读一遍原书最少也需要个把小时,但是看一遍读书笔记只需要占用你几分钟的时间,比重读一遍原书简单的多。

手机上做好标记和提醒,用一周一次或者三天一次的频率快速浏览一遍笔记。

每次阅读笔记的时候,你一定会产生全新的想法,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它们也可以作为你原创思想的来源。

用读书笔记解决烦恼

遇到一个现实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同时阅读三本相同领域的书籍。然后分别写下这三本书的要点和感想,收集三本书中关于这一问题的主体思考。每个作者的观点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你可以让A,B,C三本书相互争论,最后再由你自己做出评判。

这三种活用读书笔记的方法,能够把你借来的书中的东西,转变为属于你自己的东西。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完全懂得了怎样通过读书笔记获得原创的思想了,接下来你需要做的是:找出一本书,按照这个方法做练习。

关于高中整本书阅读的作文【二】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

作为爱读书之人,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我的书橱里有各种类型的书,人物传记类的,童话类的,长篇小说类的等等。但简单来说便是两类,读完的和未读完的。我个人喜欢的读书方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但是共同点就是我不爱勾勾画画。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说实话,最初,我是抱着玩笑和好奇的心态读这本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许多。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

再给看过的书“判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每读一遍都有新发现,有些在第一次读时觉得枯燥乏味的书,在第二遍读时也显现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谓收获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许多可看的书。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换句话说,我读书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追随喜爱的作家,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

而对于阅读的态度,则是主动。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是一个陌生人,他饱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地去拿起一本书,才开启了你与作者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非常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实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也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当以严肃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凝聚,是作者的心,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汲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的,随随便便的。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

关于高中整本书阅读的作文【三】

阅读一本书时,就像是接住作者抛出的球,并且作者通常抛出的不止一个球,你能接住多少个球,决定了你能理解多少作者所传达的信息。

大部分人都会领略到作品中的优秀之处,但是并不知道为何优秀,这本书所传达的方法是将抽象的感官体验,通过有逻辑,有目的的主动阅读,来转化为可以条理化输出的形式。即,读懂后可以讲出自己理解,并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横向的思考。为了达到这样优秀的阅读体验,需要明白阅读的四个层级:

1、基础阅读:可以认清所有字,能够通顺的阅读完整本书。

2、检视阅读:有系统的粗读和略读一本书,读完后不需要有深刻的理解,但需要有对整本书框架和侧重点有所理解,明白整本书的篇章,哪些是核心文本输出,哪些是辅助例证。简单来说,能看到人体的骨架,脉络,但不需要思考人是如何行走的。

3、分析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要难一些,需要带着问题去开展,分析阅读需要认真的去吃透每一个篇章每一个句子,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去解答心里的疑惑。去最大限度的接受作者传递的信息。如果说检视阅读是为了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那么分析阅读则是在无限的时间里理解最多最好的知识。

4、主题阅读:这是最难要求最高的一个层级,属于“返璞归真”的境界,当你完全真正读完一本书后,你所理解的东西一定会和现有的知识产生碰撞,你需要将他们合理的.安放。你会用A书中的例证去补充B书的论据,会有C书的故事对比D书的情节,这个过程起初会使你混乱,但坚持思考下去,你会在杂糅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理解。

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都属于进阶阅读,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分析阅读,是读者一头扎到书中去,理解吸收一切所有明显和潜在的信息。因为信息的差异化巨大,所以在面对不同书籍,如想象文学,历史文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时,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而目的就是尽可能高效和深刻的去读懂每一本书,获取最多的信息。因此《如何阅读一本书》被划分到实用类书籍,和字典一样,在你看不懂某个字的时候翻起字典,在你不知道该如何看懂一本书时,去翻《如何阅读一本书》。

而主题阅读,则更强调主动性,首先要做到这一层次的阅读,你要理解你所追求的主题是什么,比如关于爱:情侣之间的我爱你,和我爱吃柠檬的爱是不一样的,这是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区别。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与情侣之间的爱是一个主题吗?可以是,因为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不是,因为亲情与爱情是不同的。这时候取决于你主动的思考,你需要去确定你想要阅读的主题。因此,这时候所有的书籍都变成你的资料,你只需要从你要的书籍中找到你要的主题就可以了,而过多的信息则需要被剔除。简单来说,分析阅读是得到过程,而主题阅读是取舍的过程。

如果你有相对的阅读量和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读到这里你会发现一个哲学问题:要使用主题阅读必须要读主题相对应的书,而除非你读了主题相对应的书,否则你没办法做主题阅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两个方向:

1、无指向的去今可能的多读书,自己本身就具备对应的知识体系,可以独立去思索筛选甚至是去定义对应主题。

2、有一个老师,告诉你哪些书是你该读的主题书,这位老师相当于在主题阅读的闭环里为你开了一个小口,接下来你可以独立的去循环,但是这个缺口有一天会成为你的障碍,因为老师所给予你的主题,是基于他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有一天你的知识储备所带给你的思考超越这个认知的时候,最初的主题则需要被打破。

这是主题阅读真正的难点所在,恰如一句话所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

回到本文开篇的问题,你是否想要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力?有时候你发现,重读一本书,依然有许多新的东西可以发掘,这是因为你的理解力进步了,你接住了作者抛出的更多的球。而当你重读时,感到乏味,则说明,你的理解和这本书持平(我个人还有一种观点,这本书远超你的理解能力)。在不断提升理解力的过程中,也自然会拥有识别好书的能力,这则是在阅读理解之外,心智上的成熟和进步。但当你的答案是否的时候,这一切都与你无关了。

回归理性,说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本身,它是货真价实的工具书!所传递的是抽象的思维模式+具象的实践方法。在读书这件事上,它就像一张网,你可以把这张网当作装饰挂在那里,不屑一顾。也可以去打捞一番,赚个盆满钵满。

关于高中整本书阅读的作文【四】

这本书堪称读书者的阅读圣经。要为一件看似稀松平常的事

本书自有展开论说的框架,但按照我的理解,本书其实回答了三个问题,阅读的意义、本质和方法,而且前两者比第三者更加重要。

第一、阅读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获取信息?娱乐?答案是增长心智,人的身心有些方面统一,有些方面不统一,不统一表现在身体在达到高峰后走下坡路,而心智则可以冲破身体的限制不断上升,但这是一种潜在和自在,还需要人自觉学习让它的成长成为现实。所以阅读的终极意义就在于帮助心智成长,获取咨询和娱乐本身无法帮助心智,但会享受成熟心智的成果。这一个洞见来源于阅读,但已远远超越阅读了!

第二、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交流,是与一位拥有体系化知识的人物谈话,所以读者要能激发起自己的主动性和热情,要积极思考对方的陈述,要不断提出问题。记住阅读就是在交流,要热切,也要勤思。

第三、阅读的方法是什么?阅读的方法就是前两者

总之,本书名字普通,价值不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