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七彩语文作文大赛二等奖难得吗(七彩语文杯作文大赛一等奖含金量)

七彩语文作文大赛二等奖难得吗(七彩语文杯作文大赛一等奖含金量)

更新时间:2024-05-26 18:49:21
七彩语文作文大赛二等奖难得吗(七彩语文杯作文大赛一等奖含金量)

七彩语文作文大赛二等奖难得吗【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人如今扔把春节叫做“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去新春将来的夜晚,便出来食人,使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野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的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的风俗习惯。

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新年的钟声一响,整个夜晚都成烟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满天星”、“冲天炮”……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渲染着新年的氛围。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载着归家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货,也载着人们的期盼回家!通向细长隧道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刚劲有力,金光灿灿,一辆辆车上走出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门前站着神采奕奕的父母。楼满,一间间屋里飘出欢声笑语;路窄,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年味最浓是子夜。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各种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口福,填饱肚子,还温暖心坎。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心思涌动,欢歌飞扬,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七彩语文作文大赛二等奖难得吗【二】

可是,那糊涂的`外婆,偏偏认为我没有调好闹钟,粗手粗脚地拿着这闹钟,好玩似的这儿转转,那儿调调,弄得我今早上,唉!八点四十多才一起床、这可把我吓了个半!到时候迟到了,那该怎么办!我背起个书包,飞速往外跑。外面风大雨也大,弄得这把外婆给我的“好伞”像扭秧歌似的,一会儿被吹到了东,一厂子又被拖到了西,使我跟着这“好伞”也东跑跑,西拉拉了。费r好大一股子劲儿,我抓住了伞_L的把柄,顶风而进。狂风在我耳边呼啸,似乎明摆着跟我过不去。转了儿条街,走了几条小巷,终于就要到铁一中。我心中不由得舒坦起来,这下子应该不会有什么事了吧!

可,可偏偏老天爷一与我作对。正当我过最后一条大马路,一辆中巴汽车,猛地向我飞速袭来,幸亏我反应快,机敏地往后一闪,躲过了这辆猖狂的中巴汽车,但是再看看自己的身 L,已经是泥水点点了,这可是我才买的新棉袄啊,为了给自己增点运,我特地留了这件棉袄今天穿,想不到却是它,令我连遭噩运。要迟到了,我就继续往前跑吧。来到铁一中旁的小路上,两旁绿树荫荫,很美。

因为风向的缘故,我把伞顶在了前面。这时,迎面走来位大叔。“啪” 地一下,与我相撞,我不由往后一退,踩进了后面的大水坑,刚洗好的旅游鞋顿时成了只水鞋,整只脚就是湿媲 l},冰凉凉的了。忽然耳边传来一声:酶,姐,”我抬头一看,是妹妹,她也参加了这次比赛,正在中厅和同学说话,见着了我,欣喜若狂。晦曾洁,”我答应了一声,没想到却忘记了中厅有个台阶,“啪!”我贡重地摔倒在脏兮兮的地面。这让我颜面何存呀! 刚一走进考室,便打铃了。参赛的同学,看见我这幅狼狈模样,都捂着嘴,偷偷地交头接耳,笑着。我的脸- 下子像刷上了层红油漆。 唉,参加这次“全国首届快速作文现场大奖赛”怎么这么不顺。这得要借此良机,好好地诉诉苦呀!

七彩语文作文大赛二等奖难得吗【三】

大名鼎鼎的才子郑板桥,论才有才,论德有德,德才兼备,不论是当个小小的七品芝麻知县,就是当上堂堂一品大宰相,那也绝对不会比别的相爷干得逊色。可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他,直到"人过了半百,陈年一壶酒"的年龄,才当上一个小小的知县,尽管勤勤恳恳为国为民,清正廉洁为政为官,为当地老百姓办了许许多多的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爱戴敬重,却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重用,反而落了个"削职为民"的下场。要不是有位同他有些私交的王爷(皇叔在皇帝面前说情,只怕他郑板桥可能不仅是乌纱被摘的问题,连自己那颗脑袋瓜恐怕也难保住的。?

为什么德才兼备且政绩卓著的郑板桥却在仕途中跋涉艰难呢?电视剧《郑板桥》的两句主题歌词揭透了奥秘:"书生学到老,也不通世故";"平生不服输,自己要作主"。所谓"不通世故",就是不懂得做官的诀窍:瞒上欺下、捧上压下。不懂得讨好上级和欺凌压服下级的为官之道,在仕途中也不免处处碰钉子遇麻烦。这就像你要打开一把锁就必须找到它的锁匙一样,做官也要精通其秘诀--"通世故"。可惜郑板桥虽"学到老"了,但对"世故"却是一窍不通的(他根本不愿去学通它。因而,郑板桥这位书呆子根本就不是当官的材料.

职为民"即将卸任时,他同其师爷刘某的一番对话(原话记不真切了,这里只录下大意很有意思,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郑板桥这书呆子显然对自己被无理罢官的事想不通,故问"我错了吗?"刘在指出"你压根儿就错了"后反问:"你一个聪明人难道连官场上的瞒上欺下的一套都真不懂吗?"郑说:"我当然懂。只是大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不愿那样去做罢了。"刘说:"这就越发不可救药了。如果你只是不懂,那还可读史书请幕僚,而你既然懂得却不愿那样去做,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他俩在谈到"苍天"的话题时,刘说:"对老百姓来说只有一个天,而对为官者来说,天有四重:苍天、百姓、皇帝和良心。遥远的苍天好对付,糊弄糊弄便过去了。对付老百姓也不难,能给一碗饭吃他们就会满足。对付皇上嘛也不是太难的.事,会奉承拍马,给他歌功颂德他就会眉开眼笑。难就难在良心不好对付,你郑板桥只管'自已要作主',不愿昧良心瞒上欺下,与贪官们同流合污,而硬要见魔斗魔见鬼打鬼,那魔鬼能让你吃好果子吗?"刘师爷的这些话,真是把郑板桥之所以不能做官的根由揭示得入木三分。是的,从皇帝老儿对其皇叔的谈话中也证实了这一点。皇帝老儿说"朕也知道郑板桥才华横溢,忠心耿耿。朕之所以不重用而贬谪他,是因为不这样做会冷了其他官员的心。哪朝哪代都少不得庸官呀,朕要治理朝政,总不能为了一个郑板桥而失去一大批臣工吧。由此可见,是郑板桥那"平生不服输,自己要作主",不愿在旧官场随波逐流而导致其悲剧的产生的。当然,这不仅仅是郑板桥的个人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有朋友看过《郑板桥》后为郑深深感到叹惜,说他有才有德有政绩却落个这样的下场太不值了。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要看你怎么个看法。郑板桥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传诵的人物,不正是因他具有"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铮铮硬骨,宁肯抛却乌纱也不昧良心往上爬的高尚品德,才为人所敬仰的么?在那黑暗腐朽的社会,郑板桥要能如鱼得水平步青云,那就说明他昧了良心,即使当上了再大的官,他也不能成为如今为世人所爱戴敬重的郑板桥。他用一生悟出的四个字"难得糊涂"也不会流传千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