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自己的人生自己定义作文800字)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自己的人生自己定义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6-06 16:26:30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自己的人生自己定义作文800字)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一】

性格,可以是先天继承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性格可以是懦弱、胆小、刚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

当上帝要想成就一个人,必定先去磨练他;魔鬼想毁灭一个人必先放纵他。巴尔扎克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句话。巴尔扎克可以说一生都在一个小阁楼度过,阁楼咫尺见方,夏天热气腾腾,冬天冷嗖嗖。他的生活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更没有娱乐,总是不停的在书写。在与书商打交道时也常常被骗。他一生出版了90多本书但却一生贫苦,他曾经说过:如果不是我的母亲赋予我忍耐的性格,我就不会成功出版这么多书,而且是在黑书商人的压榨下。

性格决定人生命运,拥有好的性格就会拥有好的命运。假如,你是懦弱的性格又怎么会有前途的命运呢?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是这样说的:“我们在改变自己的历程中再没有一种像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然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怎么样,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然显露。”

年轻时候的富兰克林非常的骄傲自满,而造成这样性格的是他的父亲对他的极其溺爱。从不对富兰克林的过错斥骂。而最终是他的一位好友对他严厉批评,使得富兰克林能够改过。富兰克林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最终也成就了富兰克林的辉煌。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人如何使天降任于斯人?也必须拥有一个好的性格。而怎么成就好的性格?不是被动承受,是主动迎接。面对这负担,这苦与劳,无论多么冗长有痛楚,无论要经历怎样的伤害与诬陷,无论有多少次心灰意懒。都务必坚持到底。而在完成之前,只字不提。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二】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会面临种种压力,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应该端正自己对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态度,凡事采取积极的思维;积极的语言;积极的活动。把压力当作一种挑战,才会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乐观的情绪不仅能使人显示出青春活力。还将有助于增强人的机体免疫力,哪怕是一瞬积极的微笑;一个积极的手势,或者一次积极的暗示,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免受疾病的侵袭。

在生活中发现,怀有怨恨的人情绪波动很大,不是整天抱怨,就是后悔;不是对人怀有敌意,就是自暴自弃,这样很容易引起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热情的生活;愉快的工作;轻松的学习,以乐观豁达的胸怀,真诚的为他人服务,为他人送去幸福。因为当我们把幸福带给他人的时候,幸福也就悄然降临到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具有幽默感并经常与朋友在一起谈及幽默的话题,会使人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协调脏腹机能。拥有爱心会使世界变得更好,会更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三】

老人常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说的就是依据一个人的性格判断一个人的一生。

项羽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卒,却常被诗人作家们谈论,有人认为他与机遇总是擦肩而过,上天亡他,而我认为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灭亡。

项羽坦诚直率,十分勇猛,是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也是战场上的英雄。可是这样的性格使他在政治斗争中屡屡失利。鸿门宴上为了防止刘邦产生误解,他急忙供出内奸曹无伤;面对樊哙的责难,项伯的劝说,他也天真地相信了,还心怀愧疚。他的确是一个正直的人,他缺少刘邦那样的城府,缺少了善辩的口才和多疑的性格。而这些性格却是古今中外开国国君都共同拥有的,所以项羽成不了霸业。

项羽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刘邦说过项羽不善用人。他有范增,却并不对他言听计从。在初期,项羽的力量十分强大,勇者谋臣不在少数,可是项羽个性固执,刚愎自用,对于身边的人们的劝说常常当作耳边风。那是由于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看低了别人的谋略。而刘邦深知自己才能贫庸,于是对张良言听计从。俗话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即使项羽为“人杰”、为“鬼雄”,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人无完人,他一个人又怎能敌过长短互补、精诚结的刘邦军队呢?

项羽轻信轻敌。项羽很自大,不善变通。以前,他的确很强大,但是一切都会变的,他只盲目认为自己很强,却不知道要对刘邦日益强大的力量进行适时的遏制。项羽的另一个缺点就是轻信偏信,每一个人都会相信亲人胜过相信谋臣,毕竟浓于水,项羽相信项伯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过于相信,毫不怀疑。相对刘邦,虽然他十分信任张良,但当张良将项伯告密的事告诉他时,他却小心谨慎地询问原由。每一个开国之君都不会过分信任某人。所以项羽最终只能乌江自刎。

项羽的悲剧是他的性格决定的,性格决定命运。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四】

习惯,人人皆有之,但却有高下之分、文野之别、优劣之异。勤勉与懒惰,整洁与邋遢,深思慎断与轻信盲从,默默务实与好大喜功……都会在不同人身上形成不同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影响人的行为和人生走向。习惯、性格、命运成为一个链条,正是这种奇特的链条使得一些人或出类拔萃,卓越超群;或平平庸庸,碌碌无为。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其永远受益;不良的习惯,其祸害无穷,甚至可以葬送人生。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培养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修养。学习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帮助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一个拥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必然注重自己各种生活细节。一个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必然懂得如何加强自我约束,懂得如何从点滴做起,因此,他就懂得如何去培养自己的生活习惯,为自己创造出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自然及人文环境。

二要从点滴做起,注意防微杜渐。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行为,是经过反复实践和锤炼而养成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方式。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不容易,但很重要;改掉一个坏习惯更不容易,却很可贵。如同逆水行舟,顶风远征,需要毅力和超越自我的能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注意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自觉做到见微知着,并时刻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要自我鞭策,点燃上进的热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初中时我和我的同学在自己的书桌上,都贴有各自的行动格言。如“不怕比别人差,就怕没有自信心”“只有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从现在做起,努力养成良好习惯”等等,这些既是我们的自我鞭策,又以此来接受别人的监督。

四要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自己和他人利益的事情。形成好的习惯是从不做那些坏习惯开始的。如果我们放纵了自己,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到头来坏习惯多了,就会坑了自己,也害了集体。

五要确定目标,向一个比我们自己强的人学习。上进心会促使我们和别人进行比较,以他为榜样,努力照他的学习习惯和长处去做。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一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要确定一个目标,在这些比自己强的.人的影响下,我们会慢慢地养成好的习惯。还要注意的是,确定目标有时就像跳高一样,定高了往往会因心理作用而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定低了,虽然能轻松过去,但往往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所以说确定目标要切合实际。

六要自我完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我们不能让犯错误形成习惯。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不断地完善自我,及时改正那些本不应该犯的错误,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加油,把好习惯坚持下来。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形成或改变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所以说坚持就是胜利!

简而言之,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断巩固,这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做一个拥有好习惯的人吧!那么,今天你的习惯巩固了吗?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五】

当朋友说完这件事,宿舍的人都沉默了。

他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父亲手脚不灵活,母亲精神有点失常。他的父母都是脑子不聪明的人,经常被人骗。他父母的工作就是拉垃圾,所以经常能在菜市场、大街小巷看到他们。

他经常帮父母拉垃圾,即使是在下雨天,他仍然在雨中飞驰。在一个倾盆大雨天,他在放学的路上老远地看见他的母亲独自一人拉着一车装满垃圾的车吃力地走着,他急忙地跑过去,但没跑几步他就摔了。因为他急着去帮忙,忘了地上有个坑。但是他还是爬起来了,一拐一拐地朝母亲的方向去。

他很内向,平时很少与人交流,朋友也不多。但是他的成绩很好,总能进班上前三名。转眼他初三了,因为初三面临的是高中的升学,要买的`辅导资料书也多。资料书是自愿买的,班上的同学至少也有两套资料,他因为家境问题只能买只有一套资料。初三只讲一套资料是远远不足的,于是老师会拿别的资料评讲,但是他没有,他只能斜着眼睛看他同桌的资料书。

他父母俩一起拉垃圾,一个月只有一千块。所得的工资全交给他保管,因为怕被人家骗。

他今年已上了高中。高中一学期的学费就要一千五,其中还没包资料费、校服费等等。以他的家庭经济哪有能力供他读书呢?于是,他很节俭。一天他只吃两餐,午餐和晚餐。早餐他没吃,空着肚子坚持到中午十二点才吃饭,一顿饭只拿一样素菜,而且是最便宜的那种菜。这几小时他真的不饿吗?又有多少人在十点左右喊饿了呢?

开学以来,他只穿拖鞋。听说初中时,有特殊原因的时候学校会要求穿布鞋的。大家的布鞋都是合脚,色彩鲜艳。但他穿的却是父亲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鞋,那鞋穿在他的脚上显得特别大,上面布满了灰尘。最触动人心的是:他初一时的班服到现在还在穿,原本衣服是黑色的,现在都发白了。

他父亲瘦骨嶙峋,但他母亲却很肥,他母亲肥得程度像肿的一样。他母亲常常在拉垃圾的途中捡一些别人不要的饭菜吃。

但是现在他父母把工作给弄丢了,因为别人嫌他们笨手笨脚的。如此一来,他家的经济来源又该从何处获得呢?

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过,而他的人生道路仍在继续发展,未来的他会变成怎样,无人知晓。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六】

同样的社会背景,同样的家庭条件,同样的生活机遇,同样的智商,然而最后,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为什么?有人说这是宿命,有人说这时机缘,不,这是性格的力量,性格可以定位你的人生——成功或失败。

我们改变了性格就可以该别我们的人生。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

性格是人内在的深层次的人格结构。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因而也都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一人认识自己,归根结底就是认识自己的性格。其他诸如习惯,心态,智力,品格等等都是从不同侧面认识人的性格。

所谓性格,就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或行为方式。它是人的个体平时如何对人,对事和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特征,是一个人心里面貌与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正是这些区别决定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命运。

改变性格首先要看平:

1、处事是否理智。要有清晰的头脑处事不惊。

2、要有坚强的意志。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确定方向,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起或推动人去从事达到一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二是抑制和制止与预定目的性矛盾的和行动。

3、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自己的性格。

4、学会谦虚。谦虚并不是毫无主见,人云亦云,甚至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意见。

5、一定要有自信这点非常重要。只要相信自己什么都可以。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七】

现在常听到一句话: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简单点—性格决定命运。

在中国从来都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成功的让后世景仰,世人称道,而失败者则会被万夫所指,世人所不,而项羽在们心中从来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将军,一个让人望其项脊的大英雄,刘邦虽然胜了,但我们听到的更多是人们的骂声,有人说刘邦打败了项羽,有人说韩信打败了项羽,可我说项羽自己打败了自己,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将被打败的命运。

项羽精通兵法,力能举鼎,文武双全,同时具有先天的领导力和不凡气度,他懂得带兵最重要的是要立军威,项羽一向言必行,行必果,他武力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同时能征善战,机智多谋,带兵打战同样所向无敌,仿佛出世就是与众不同的大人物大英雄。

项羽除了上述特征外,最重要是他非常的自信、坚强,果敢,威猛,这样无比的自信,使他很少相信别人,他只相信自己,他个人能在万敌之中进退自如,百万雄兵指挥起来同样应对自如得心应手,同样他也刚愎自用,性情暴戾,因为他的能力之优秀他常常目中无人,口出狂言,一般人在他眼里都是凡夫俗子,极少有人能让他敬佩。

但他最大的错误不是鸿门之上没掉刘邦,而是对于韩信的轻视,韩信本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韩信熟读兵书,有谋略有胆识对军事之事了如指掌,能忍他人跨下之辱就是为了不负身平所学,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在项羽帐下时虽是小兵一个,但每每都能未卜先知,对项羽的作战思路了如指掌,后来他投靠了刘邦,在九里山逼得项羽弹尽粮绝才让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

其实项羽完全有能力避免他最来的结局,韩信、张良、刘邦三个之中他任意掉其中一个都不会有入最后的下场,但他从来不是一个真正滥无辜的人,他的骨子里是存有仁义之心的。如果最后时刻他过了江东,也许历史将会是重新改写。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命运,回顾项羽走过的路,心痛伤感的同时,我们发现—性格决定命运。

个人命运由社会决定作文800字【八】

在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文学以其崭新而爽朗的风格备受后世关注。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和七子为代表,各位作家成就非凡,各领风。其中最负盛名者莫如曹植。曹植,为曹操第四子,曹丕同母弟,累封为陈王,谥为“忍”,世称陈思王。曹植文学才华在其兄曹丕之上,政治才干却比不上,加上性格的率性纯真,导致在政治斗争的失败,开始其后生的颠沛生活,报国无门,郁郁而终,可以说,是他“不自雕励、任性而行”的性格酿成了他的悲剧。

曹植生于汉献帝初平年间,时值天下大乱,植自幼随父转徙于军旅,如其自言是“生乎乱,长乎军”。他亲历战乱,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为其创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建安年间,曹操逐渐统一了中原,他网罗了不少文学之士,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方便。曹植在这种文学氛围中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文学才能。以建安为界,他的创作分前后期,前期宽闲安逸,后期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这完全与其性格分不开的。

曹植曾是一富贵公子,过着斗鸡走马、宴饮无暇的糜烂生活。《斗鸡篇》里说:“长宴坐戏客,斗鸡观闲房。”可以说是整日无所事事。《名都篇》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揪间。”不过他并没有完全沉迷在这种整日斗鸡走马的把戏里,前期有些诗篇可看出积极进取之精神,如《白马篇》描写渴望征战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精神。有些则有慷慨之气,如《赠丁仪》。雅好慷慨为当时建安风气,不独曹植有。这与当时天下大乱人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多而快,慷慨豪迈的情绪四溢,加之曹操这个活样板的榜样力量,时人渴创一番事业。这也是曹植念念不忘去上表自试,望能一展政治抱负的原因之一。

建安前期,曹植因才干与文学造诣的不凡得到曹操的宠爱。当铜雀台建成时,曹操让各子作赋,“植援笔立成”,一下子引起曹操的注意,“异之”。“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曹操因此想立曹植为继承人,认为他是“最可定大事”,对他寄以很高的期望。本来,如果按此照样发展,他会接替曹操之位。但是,偏偏他的诗人的纯真率性慢慢为曹操所看不惯,失掉了宠爱,并招来曹丕对他的猜忌。

曹操爱惜文才,这从他网罗各文人学士于府中和到大漠去赎回蔡文姬可看出来。但是,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他更看重政治品质。他不愿意他辛苦一生的江山拱手让人。他逐渐发现了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等坏毛病。作为诗人,曹植的做法和性格无可厚非,常人会认为此乃诗人之特殊。但作为政治家的继承者,太不稳重,易授人话柄,难以服众。

有以上的缺点,在曹操眼中已失掉资本,即使没有曹丕的“以术相倾”,抬高自己,贬低曹植,曹操也不会考虑把王位传给曹植。加上善于机心的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收买人心,致使宫人左右纷纷为他说好话。曹操逐渐把天平倾向曹丕也是必然的。曹丕这一手段后来为隋炀帝所效仿,同样是铺平了通往皇座之道路。不同的是杨勇终于没能逃出生天,曹植则保全了性命。

曹植空有政治抱负而无政治头脑,在失掉父亲的宠爱后仍不自知,继续任性罔为,不自雕励。如有次他居然私自“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这显然是不按制度而为!已经触犯了“王法”,使原先认为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者”的曹操大为恼火,彻底改变了对曹植的看法。

大概是想对曹植作个警告,也提醒下属们别忘了自己的本分,曹操了曹植的得意谋士杨修。在《三国演义》里,杨修一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宣言,猜透了曹操心事。让曹操感受到威胁,借动摇军心的罪名把杨修的头挂到营门上去。曹植深受震动。此时此刻,曹植已失去父亲的信任了。

曹丕趁机落井下石。当曹操派曹植带兵去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时,曹丕在曹植将行前“逼而醉之”。曹操要召见曹植,醉到成泥的曹植当然不能接受命令,这无疑让曹操对曹植的坏印象又加了几分。曹植的缺乏政治头脑于此又见一斑。

曹丕称帝后,对曹植的猜忌加深,老想找机会掉心头大患。一次,他苛刻地要求曹植七步成诗,故意刁难。曹植作《七步诗》:“煮豆燃斗箕,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箕豆相煎喻骨肉相残,内中有无限感伤,其实又是对曹丕的冷嘲热讽。最后,如果没有太后的维护,估计曹植亦难逃大难。因为以曹丕的为人和能力,要在诗中找点什么破绽,不是什么难事。

从此,曹植诚惶诚恐,屡次遭贬,四处迁徙,生活困顿。但肉体所受之苦比不上心灵创伤之苦。黄初四年,诸侯王入京朝见皇帝,任城王曹彰突然了,得不明不白;与白马王同归藩地又遭有司横加干涉,兄弟间生离别,倍感凄酸。《赠白马王彪》说“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对兄长曹丕仍有所保留,一来环境险恶,二来内心仍存在幻想,那种对骨肉亲情的幻想。在黄初三年写的《洛神赋》,就表达了美好愿望幻灭的失落、伤心和苦闷,有冤无路诉。

在其侄曹睿在位时,曹植仍没有放弃“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努力,先后上《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陈审举表》。言词激切,发夫至诚。在经历了曹丕的铁笼统治后,曹植的思想虽有含蓄一面,但对其侄,又露出其率性一面,尽管不如以前的“任性而行”,有点兵行险着之感。或许是想来个激将法之类。可惜曹睿并不在意,于是曹植只得怅然绝望而。

曹植的一生,勋绩在翰墨、赋辞之中,有远大政治抱负,却受自身性格所困,率性而行,结果是葬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