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作文节日里的中国味(节日里的中国味作文结尾)

作文节日里的中国味(节日里的中国味作文结尾)

更新时间:2024-06-08 08:19:22
作文节日里的中国味(节日里的中国味作文结尾)

作文节日里的中国味【一】

一年一度,每个节日都不会缺席,节日中最温暖,是家人在一起。那种不管相隔多远都依然彼此想念,相互牵挂的亲情,想必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元旦,虽然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但在中国人心中,只有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旧年才算结束,新年才算开始。年夜饭是春节的标志,所有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彼此送去祝福。我家是个大家庭,每年春节都有二十几口人一起过年,每年都是热热闹闹的,却也是独一无二的。去年春节,是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

大年三十一早,家人们就陆陆续续来到我家,各自分工,准备晚上的年夜饭。我和表姐表妹便帮他们买饮料,零食。充实的一天很快过去了,天刚刚暗下来,家中便搭好圆桌,一家人围在圆桌边包饺子,有和面的,有包馅儿的.,有压饺子皮的,还有煮饺子的,我们几个孩子还时不时调皮的把面粉扬起来,一家人有说有笑,和乐融融。饺子煮好啦!伴随一声大喊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开始了。坐在圆桌前,我环视一周,发现好像少了谁。小妹怎么不在?我问。你小妹在国外上学了,今年过年就不和咱们一起了爸爸说。我很失落,习惯了每个人都在身边,分开了会很想念。好像心有灵犀,小妹这时给我们打来视频电话,这下人齐了我笑道。伴着春晚,听着家人们快乐的交谈,好像和往年一样,一切都没有变,每个人都不曾离开。

随着电视中新年的倒计时,零点的钟声敲响,我们该去放烟花了。带着烟花来到空旷的路边,大人将它们点燃,我们几个孩子,围在一团,用手堵住耳朵,看烟花飞速冲上天空,在空中砰的一声绽放,夜不在黑了,被烟花照的比白天还要亮,这是冬天中最快乐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候。随着最后一个烟花绽放,我们也该回家了,我本走在前头,转身看看身后的大部队,老老小小,即使室外温度很低我也感到十分温暖。

是啊!这就是专属于这个节日的特殊记忆。

作文节日里的中国味【二】

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是我读过的第一本社会科学著作(姑且这么定义,书中对农村基层民主、乡村风尚之类的探讨,说实话,匆匆一读,很难参悟,只能形成一个粗糙的印象。却让我不禁开始回望我的村庄,不由感叹,这个我自幼生长,又终究离去的地方,真的越来越荒芜。

陶渊明和王维笔下的田园,终归是文人渴望皈依自然的臆想,它们存在于古籍的盛世中,被人怀想追念,而只有真正沾染过土腥味的人才有资格判断,世上是否有“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或者“野老念牧童,相见语依依”的田园。

我记忆中的村庄、田野和山林,也可以充当陶渊明和王维歌咏的对象,自然风景足以让来自城市的人大为惊叹。他们的相机里或许储存着山野树林的清新,油菜花紫云英的绚丽,脚步却丝毫不会靠近气味逼人的猪圈牛栏。

我的村庄远在深山,所以可以逃过城市的圈地与拆迁,但是,却被城市用另外一种方式掠夺。

除了岁末,在家乡几乎很难看到几个青壮年,甚至孩子。一个农村家庭的普遍生活方式是,青壮年的儿子儿媳远在城市,年迈的祖父母带着孩子在家。稍有余力的人家基本都将孩子送往县城读书,从小学开始,由母亲或者祖母相伴陪读。所以,在假期以外的日子,曾经十几户人家屋宇相连,聚族而居的村庄只有四五个人,分外寥落。回家的时候我与几个也在无锡打工的同乡同车,面包车在积雪未销的山道上波折前行,音响里十分应景地嘶吼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他们一路烟雾缭绕,谈论着这一年在外的种种,收入固然客观,但这其中的辛苦也是旁人难以想象的。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留在家里没意思,田地的庄稼不足一家人的口粮,种植天麻灵芝又算不准市场价格的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被时代的变化远远甩在后面,而与新生活的磨合又必然饱含酸楚。

在家乡,有的家庭甚至合家进城打工,空留下装修完备的小洋楼——等着年老力衰的时候,回来养老。生于土地的人终归还是要回到土地,不是因为眷念,而是因为除了土地之外别无依靠。而等到真正年老的时候,土地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这不得不牵扯到另一个问题,每次回家,都不免见到这样的悲剧,曾经心心念念养儿防老,以家里没有“赔钱货”而自豪的老人,如今在对人悲悲切切地哭诉:“娶个媳妇个儿”。邻村一位老人,辛劳一生,将所有家产毫无藏私地分给两个儿子家,自己本想安心养老,结果两个儿子儿媳都认为他对另一家偏心,都把他视为“老头子”,老人某次摘了儿子家菜地里的菜,被儿媳骂得狗淋头,上吊自。更多的时候,两辈人之间的矛盾是一把钝刀子,一点点磨损着孝情亲情。而在这个时候,即使再亲近,有威望的长辈也很难直接上前训斥,只能借酒壮胆后旁敲侧击地提醒。其他人除了谴责、同情之外,只能反复说一句:“各凭良心”,可是,越寄希望于“良心”只能越让人寒心。

这种老来的荒凉已经是家乡,或者说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许多未老或已老的人能够人望见的结局。

我的种种思考,都是由《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所引发的,但是无论在读这本书之前还是之后,我还是看到了,家乡这二十多年的种种可喜的变化。土路变成了村村通的水泥路,泥巴屋变成了一栋栋不输别墅的小楼,过去只有过节吃肉到现在几乎餐餐有肉,等等。铁路刚刚修通,和谐号动车在山间飞驰的时候,有很多人专程跑去观看,因为大家都觉得在大山沟里通火车实在不可思议;邻村那个几年前做了换心手术的人走到哪里都还会吸引人们的目光,因为大家觉得换心脏不可思议。一过了正月初六,返乡过年的人们又都离开了荒芜的田园,但也有人留下。他们大多选择从事养殖业,黑毛猪、土鸡、山羊等等,然后用电子商务的方式贩卖农产品,在深山的村落里,道路两边人家的土墙上,可以看到很多巨大的二维码,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同样是不可思议的。

我希望,这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配合着时代滚滚向前的潮流,让荒芜的田园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文节日里的中国味【三】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听老人们说:“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竿。”到奶奶家打枣,是我每年最快乐的事。

金色的阳光洒在奶奶的小院子里,映红了那枣树上的“玛瑙”。你看那一堆堆、一簇簇挂满枝头的枣,真是好看。他们给中秋节带来了丰收的喜庆。

我不顾一路上的疲劳,操起与我手腕一样粗的竹竿,吃力的举起来,没头没脑地向枣树乱打,枣子噼里啪啦的砸在我的头上,疼的我哎哟哎哟直叫唤,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奶奶说:“傻孩子,哪有这样打枣的?应该有方法呀!”

我又向奶奶要了一把大椅子,站在上面,再拿起竹竿吊住树枝使劲地摇。没想到树枝竟把我的竿吊了上去。我一失手,脚也踩了个空,身子一晃,“啪”地来了一个“后空翻”坐在地上。

表哥看我那狼狈相,笑得直不起腰来,用手指着我:“瞧瞧瞧,表弟还会‘武术’了!”我哭笑不得。连奶奶也笑得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我不服气地想:“我不就是手没握紧竿吗?这回我一定打下好多来,让你们看看。”

我又上了椅子,瞅准有一大串枣的枝条,把竿勾了上去。这回我拽住竿,使劲往下拉,然后上下来摇。枣子劈里啪啦往下掉,我开心得大喊:“下枣子雨啦!下枣子雨啦!”

打了一会儿,我放下竹竿,找来竹篮,和兄妹们一起开始捡枣。枣多得怎么也捡不完。这时,我多么想变成一只小刺猬,只要在地上打一个滚,就能捡到那么多枣。我们捡完了,再一看,嗬,这儿一盆,那儿一筐,真不少。

晚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共同享受这劳动的成果。我们吃啊笑啊,奶奶也笑得合不拢嘴,望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打枣也不易呀!”是啊,干什么事都不容易。我深深到这一点,我嚼着这脆脆的枣子,觉得格外的香甜。

这一件事让我很快乐,令我难忘。

作文节日里的中国味【四】

记得去年的端午节,我学包粽子。首先我们准备好材料,有糯米、有肉、有咸蛋黄……再把粽叶洗干净,粽叶在水里绿绿的,像一条条腰带。

开工了,只见外婆挽起袖子,把长长的粽叶折成一个窝,放好米,中间放入陷,包出陵角,做成四角形,一个粽子包好了!我也不甘示弱,学着外婆的样子包粽子,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我的`陷总是从底部漏出来,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不耐烦地说:“我不包了。”刚准备出去玩,外婆一把拉住我急忙说:“宝贝,不能一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呀。”我心想:对,不能放弃。我暗暗给自己鼓劲。于是我又坐下来,先将三片棕叶叠在一起,折成三角形。然后一手拿粽叶,一手小心翼翼的拿勺子。第一层是糯米,第二层是绿豆,第三层是肉和蛋黄,最后盖上糯米。一旁的外婆递给我一根绳子,我认真地扎了起来。一颗颗晶莹的汗珠流了下来。“终于包好了!”我开心地叫了起来。慢慢地,我找到了窍门:折成三角形之后,要按同样的方向折,剩下的口即使再小,也不用担心馅料会从下面漏出来。就这样,我包了好几种口味呢!有红豆, 肉,蛋黄等,我兴奋极了!

包粽子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吃着自己包的粽子,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作文节日里的中国味【五】

除夕真的盼到了。这一天,我们一家人可忙坏了,爸爸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在门框上贴上了,门两侧各挂上一盏彩灯,院子里很有一番节日的气氛。天一黑,彩灯就点着了,屋里屋外,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我和姐姐在院子里放火花、放鞭炮。奶奶和妈妈切肉剁馅,准备包饺子。每个人都在忙着,过除夕可真热闹。习惯,除夕之夜,要吃一顿美味可口的饺子,以表一年的吉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包饺子。我问奶奶:“从前过除夕也是这样热闹吗?”奶奶摇摇头说:“旧社会过除夕,有钱人家欢天喜地,有吃有喝;穷苦人家过春节,日子更难啊!那时,除夕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接神,人们洗净头脸,梳好头,穿上新衣服,对着神完,烧香磕头,祈求吉祥和幸福。如果谁家的\'孩子长得慢,就让他在门媚上挂一会儿,据说,这样就可以长得快一些……”奶奶的话还没说完,爸爸就接着话茬说:“那时候,人们愚昧,烧香敬神,祈求幸福,可是偏偏不灵,穷人照样缺吃少穿,挨饿受冻,沾不到幸福的边儿。”我也抢着说:“现在,咱们不信神、不信鬼,不烧香,也不磕头,可粮食打得多了,日子过得好了,春节还口大肥猪,生活多幸福啊!”妹妹接过话茬说:“打那么多粮食以外,还收那么多大苹果呢!”妈妈接过话头,笑着说:“这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全国人民都要感谢邓爷爷!”说着,全家人都会心地笑了。

午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喝着红葡萄酒,吃着香喷喷的煮饺,沉浸在幸福之中。

作文节日里的中国味【六】

生活就像大海,欢笑时就像浪花跳跃,哀伤时就像皱波涌动,愤怒时就像波涛滚滚……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大年三十放鞭炮,它像一朵浪花在我的眼前闪现。

去年春节,我央求爸爸:“我和哥哥一起出去玩好吗?”爸爸点头同意。我和哥哥一起高高兴兴地奔下楼去。我们俩买了许多炮竹。我说:“哥哥,你会放大炮吗?”哥哥说;“试试吧。”这时哥哥拿了一个大炮,一下子点着了,炮从地上窜到了天上,我一看,便一下子愣住了,哥哥真会放炮!不一会儿,哥哥又准备放炮了,不幸把别人的裤子炸了个小洞。然后哥哥一下子跑回了家。过了一会儿,那个人走了,哥哥才跑了下来。

哥哥又放炮了,这次放大鱼雷。哥哥先把大鱼雷放到了地上,用火机一点,“砰”的一声,“哗啦啦——”不好,把别人的玻璃炸碎了。“是哪个小家伙把我家的玻璃炸碎了?”说着,一个人拿着扫把生气地走过来。哥哥吓得赶紧藏了起来。那个人气愤地说:“是谁?”“他藏起来了。”我们应答。他去那边找了,我们一下子跑回家了。

你说这是不是节日里的有趣的事情?

作文节日里的中国味【七】

中秋节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人月两团圆的好日子。

今年中秋节我们全家人的赏月活动妈妈委托我全权负责。我听了妈妈的话,就赶紧做起了准备。我先构思了一下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构思完毕后,我就开始准备材料。过中秋节,月饼当然是主角了。我先让家人们各自选出了他们最爱吃的月饼,然后把这些月饼均匀的切成四块,在上面插上牙签,过中秋节当然也少不了香甜的芋艿和美味的毛豆,所有工作做完后就可以装盆了!我先把已经切好的月饼放入一个盘子,然后把所有的美食端上桌,把桌子抬到门外的阳台上,我拿出了烛台,点上了三支蜡烛。

家人们来到了阳台上,忽然发现了这新奇的创意,都夸我很有想象力。他们人手一块月饼,有无糖月饼、有绿豆蓉月饼、有巧克力味月饼、还有我最爱吃的蛋黄莲蓉月饼。我们大家都津津有味的吃着月饼,不时的剥几粒毛豆放在嘴里,有喜欢吃芋艿的便把皮剥了,蘸些绵白糖,这样吃对我来说,可是真是回味无穷啊!而且我们还可以观赏那绚丽多彩的焰火,欣赏着那洁白无瑕的月亮,快乐的聊着天,这样过中秋节可是最幸福的了。

掩卷沉思,我们能在家里团团圆圆的赏月,吃月饼,而在祖国边疆保卫祖国的战士们呢?他们能在家里坐着,和家人一起享用那美味的月饼吗?在此,我衷心的希望解放军叔叔们也能合家团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