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如何拥有诗和远方作文范文

如何拥有诗和远方作文范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19:34:05
如何拥有诗和远方作文范文

如何拥有诗和远方作文范文【一】

——小引

很多时候仰望蓝天,浮云流鸟。

轻轻靠在窗台上,莫扎特的音乐随着机子转动弥漫着整个房间。淡米色的玻璃,透出了些曦光,洒在我身上。

我拥有云。即使我不能乘着它飘舞在蓝天之上。又有时会把画架放在阳台,望望天空,用画笔尽情调戏着那浮云蓝天。很少刻意去勾勒,只是笔随意渲染,慢慢由浓转淡,直至完成时。

依旧细细品味那不着边的梦——我拥有的,那无尽的幻想能力。喜欢银色,也爱那黑色。不知原因。只是见到那纯净的颜色,心里瞬时静了很多。一日无聊,翻翻书竟摸到葬花吟的那面,林黛玉的插图还在,依旧美。林黛玉其实是个很香水的女人,她的孤寂正似那香气,不知不觉笼罩了大片的人。孤寂便是她所拥有的。同时与那存在的还有才华,那情感。而她正是毫无那宝杈所谓的\'会做人,因此黯然神伤,郁郁埋没了华美的一生。然后阿k就问我,你选择做黛玉还是宝杈?我说两种都否定。

想在这里,演绎自己。

人都是天生的演员。这是每人都拥有的特权。

不会像黛玉,更不会像宝杈。

我拥有的便是那不会枯竭的笑容。算算时间,更多人都说我乐观,仅仅因为我的笑容从不离于脸上。

维持笑容其实是件很难的事。但我却拥有这项特殊能力。

我每次都告诉自己,每一件事的后果,预想的都是最坏的答案。而揭露答案那一晓,往往绝对是还存在后路的——于是我每次都会因此去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周围。

我拥有很多,一杯牛奶,那是永远温暖的亲情。一块一分为二的饼干,那是长途漫漫的友谊之路的灯光。我拥有亲情的滋润,友谊的灌浇。

不需要去奢求更多。我不是黛玉与宝杈,我没有黛玉的才华,没有宝杈的城府。

但我所拥有的,是她们永远都已逝去再也无法拥有的。

天若有情,天有情。虽然给这样一个结局固然显示我的大言不惭,双双两两,两两双双,她们的才情我比不上。但我拥有,受之不尽。

如何拥有诗和远方作文范文【二】

楼下,有一处树草绿地。草地边,一片巍峨的翠山。放学之后我喜欢在四楼观察它们。置身在那些和善与静默的植物之间,心里的紧张烦恼可以完全得以释放。

楼下那铺在地表的草地,带给了整个校园一场诗的馈赠。夜静了,草地边那几盏古雅的灯泛着黄晕的光,也晕染了围在一旁的绿松。这样铜黄与松绿交相辉映,好似造成了一种视觉的交响乐。一株株的翠草紧贴在地面,但又不像是扎根在土地中的。草地有一处是绿色,有一处是岩黄,像黄藓一般。此处的灌木丛与草地相结合,宛如一章美妙的乐谱。在草地旁,学校安置了两把公园式长椅。课间或放学时,就会有三两个同学,勾手搭背朝长椅走去,坐在那里,或嬉戏,或耍闹,或谈笑。这样的动静结合,自有一种校园的独特风光。

草地的上面,便是一片巍峨的翠山。山底,是土黄色的,净是沙土,无一丝生命之绿。可越往上看,越看得有趣。几乎山腰以上布满了翠绿,布满了生机。从未去过山上的我,对这一方天地充满了期望,也觉得很是神秘。山脚的几户人家,有一种城中城的感觉,他们“占山为王”,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山是绿的,墙是红的,屋顶的瓦是白的,粉红的门帘旁贴着那灿烂的春联,宛如童话中的地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开心时还可以吼几声。树林中,有一处更让我不可思议的地方——寺庙。碧瓦飞甍的大殿在树林中只露出了它的顶端,它的后面似乎还跟着类似于清真寺的白墙红瓦的庙宇。也许,在我偶然发现这座寺庙时,寺中的和尚与方丈正在打坐念经,就那样避开了城市的喧嚣。山顶上的一座小亭子,又为这座山添了一笔诗意。我羡慕着那居住于袅袅青烟中,被万林环绕着的隐客。每当“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诵起时,我便联想到了他们。沉沉的暮色中,明月升起时,晚风吹林际,我便猜着隐客们必是静静坐着,看远方绿松翠柳,也定是“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般美好。

就这样,站在属于自己的四楼楼道,我一遍遍遥想距我近在咫尺的北坡。脑海里不由得冒出“诗与远方”这样的词语。在我的认识里,“远方”是一种美好的存在,是梦境的期盼,是一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这方天地是我的“诗与远方”吗?它与我不足五百米的距离,但却仿佛是真与梦的临界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近在咫尺的远方,我却从未曾亲临感受过。不知道当我在那山中树林里听着木鱼与懵懂的念经语,耳边回响着鸟儿婉转的鸣声,是否会有一种美妙感受?现实的我面对每天繁重的学习任务,能做的就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描绘它,想念它,思量它,然后,做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我多么想走向那诗意的.远方……

如何拥有诗和远方作文范文【三】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同样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绪万千,有人看到的是润物无声;同样的落花,有人欣赏它的缤纷美丽,有人怜悯它的柔美无助;而同样的豆浆,当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尝时,其味道也并不始终如一。是的,生活在物质之间,而又在物质至上,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只取决于心灵的选择。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要与物质打交道,总要为物质而辗转奔波,没有人能高居于物质至上,甚至脱离物质而生存,但我们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以优美的姿态去完成宿命给予我们的任务,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而诗意和远方是生活的本质。生活并不等价于生存,“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优雅以及其所带来的愉悦鲜活的之感;而生存是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状态,它是生命的基本状态,并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质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反观今日的人们,却有无数的“生存者”,在物质之间流离失所,无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却仍不知疲倦地耕耘着,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岂不悲哉?总是记起慧能祖师那首小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难道不是对那些热衷于物质而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的告诫吗?佛曰:破我执,破法执破无明。诗意才是甘霖,远方才是归宿。物质带来的是枯燥与沉沦,心灵永远不需要物质来喂养,恰恰相反,在缺乏物质的世界里,心灵才能茁壮成长。在我看来,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中,总能找到一维,那是梦想的领地,是诗意的栖息地,他超脱了物质的三个维度,是心灵生长的净土。

《华严经》有云: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请不要忘记,还有诗意的梦想,和美丽的远方!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