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作文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7 11:37:43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作文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作文【一】

妈妈见我哈哈大笑以为我疯了呢!跑来一看原来在看书!别看啦!快去写作业。连叫了四、五声,我一点反应也没有。他摇我、推我、弄我、直到把书抢走了,我才回过神来,她说:“你看书看得太神了吧,我刚才说了什么呀,你说呀?说得出来吗?”我奇怪地说“没有啊”你什么也没有说呀!“真是的”,妈妈说:“我叫你进来做作业,你怎么进来看书呀!”一会儿我才恍然大悟,快做作业呀!于是我拼命的.做作业,一会儿就做完了,一看一点钟,还早着呢!于是我又看起书来,一直看到了吃饭的时候,我还在看书。妈妈又来叫我,一看,我还在看书,心想:算了让他看一下书也好,没想到我一直在那儿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一会儿工夫我看书已经看到7点了,妈妈再也不能等了,又是摇,又是问:“你是不是有病啊,你已经看几个小时了还不够啊?”

一本书就这样被我看完了,我这才出去吃饭。边吃饭妈妈还边说我真是个小书迷。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作文【二】

约翰和巴巴拉是班克斯家的一对双胞胎。他们刚出生不久,可是他们却能听懂玛丽阿姨的.话,更为神奇的是,他们还能听懂太阳、椋鸟说的话。他们懂得如何与大人们不认识的“朋友”相处,他们懂得如何取悦大人们,他们懂得雨滴的话语……他们懂得很多很多。可是椋鸟告诉他们,当他们长大后就会丧失这些能力,遗忘这一切。可是约翰和巴巴拉都认为他们绝对不会忘记。事实上,每个小孩小时候都有这些能力,可是不管多自信,每个人(除了玛丽阿姨外)在学习了大人们教的语言后都会遗忘,可是玛丽阿姨从未忘记过,她始终拥有这项能力,不管在哪里,她都始终记得这种语言。

这个故事看似荒谬、无趣,实则蕴含深刻的哲理。作者借约翰、巴巴拉来反衬玛丽阿姨的神奇。孩子们的“特异功能”毕竟是虚构出来的,但是这种“特异功能”可以代表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人一旦生活在了新的环境中、上升到了更高层次中,就不免忘本。世间像玛丽阿姨这样看轻身份地位、金钱名利的人又有多少呢?

陈胜也可算得上是帝王了,从年轻时就有远见卓识的他,自然与众不同。“苟富贵,无相忘!”这是他对着田地许下的誓言。然而,在他做了王之后,却因太过看重权力而处了当年的旧友。之后众叛亲离,只做了六个月的帝王,便结束了他的生命。

莫说古人,就是今日,又有几人能做到呢?现实生活中,因为追逐名利、贪慕富贵而不择手段、落井下石的人还少吗?因为得一小官就六亲不认、收受贿赂的人还少吗?因为家庭背景好就嚣张跋扈、挥金如土的人还少吗?在他们看来,也许自己什么都不缺;可在我看来,他们失去了一样最为重要的东西——人之根本。所谓人之根本,就是父母含辛茹苦抚养你长大的那份亲情,就是朋友与你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那份友谊,就是结发之人与你共同撑起一个家庭的那份真爱……这些,你都忘记了吗?如果没有忘记父母教会你走路后的那份喜悦,你怎能看着二老在老房子里粗茶淡饭、自己却住豪宅食山珍?如果没有忘记朋友在你失意时给你的鼓励眼神,你怎能登上高位后就对其不予理睬?如果没有忘记糟糠之妻在昏暗灯光下为你缝补衣服的辛劳,你怎能在午夜之后还花天酒地夜不归宿呢?你真的,没有忘记吗?你真的,不会忘记吗?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生活中的玛丽阿姨”,时时记着人性中最真、最善、最美之物。因为,人不能忘本啊!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作文【三】

晚上要开家长会,下课后我急忙来到教室,却只有班长一人,其他同学早已踪影全无了。而9班的同学们正在认真地打扫教室,他们说晚上家长来,不能让家长失了颜面。回到本班教室,眼前一片狼藉:有的同学书桌上书本散乱地堆放着;有的书桌里塞满了杂物,还有许多小食品的包装袋;有的地面上踩涂得漆黑一团,有的撒满了垃圾。我没有让班长去打扫,只是来回踱着,看着,想着,等着家长的到来。

家长会开始了,我说,今天很是对不起,让大家坐在这样脏的教室里,孩子们没有打扫就急着回家了,本来可以把教室打扫干净来迎接尊敬的家长们,但是今天我想请各位家长亲身感受一下孩子们只在半天中的行为,从而来共同探讨一下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面教室是正式考进来的学生,他们已经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每个人的书桌都是干净的,他们认为这是给家长争荣誉,此时此地他们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的荣誉;我们班的同学下课却急匆匆的回家了,他们只想到自己饿了。我想一个孩子是否有爱心便从今天的行为上表现了出来。

大家看这是我们班学习委员的座位,她的座位就像她平日的学习工作一样整洁利落;有的很脏很乱,只是半天的时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6393739间、只是两尺见方,又是自己学习的地方却是如此境况,今天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那么面对繁重的学习,面对一番事业,面对漫长的人生哪,他们又该如何!“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啊!

一次平常的家长会,让我想了很多很多。虽然只是平常的现象,但是却反应了学生们态度、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缺失。

教育是培养人的`行为活动,育人首先面对的是人,然后才是学生;教育学生首先是让他们做人、做好人、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以人为本应该是一个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但是我们现在把教育的基本宗旨“以人为本”变成了“以分数为本”。为考试而进行的教育(不,是为考试而进行训练,这里根本没有人的存在),全然忽视了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

家长们为了学生的学习早早地张开惺忪的睡眼叫起孩子,准备好三餐,端上饭,加好菜,帮孩子背好书包,目送着孩子出门,帮孩子叠好被子,收拾好孩子的屋子,为孩子洗好衣服,然后上班,为生计奔忙……不辞辛劳的父母给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只要孩子能够好好学习。

可是,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吗?不会的,因为他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曾做过,或者很少做过。没有辛劳的体验又如何知道辛劳!

可是,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爱吗?更是不会的,因为他从没有以实际行为爱过。没有爱的行为又怎能明白什么是爱!又怎能理解爱!

这样的生活习惯之后,他们真的成了少爷、公主。在他们的意识中,已经把父母的付出看成应该的,把自己的索取视为合理,甚至不顺心时还要发一通少爷、公主脾气,因为父母的付出太多,因为父母的爱太过分!这不是爱,而是用辛劳的汗水浇灌着享乐的懒惰,而是用热得发烫的心滋养着自私的冷漠。试想,如此的懒惰何以能勤奋?这般的冷漠又何来学习动力?至于其他的我就更不敢奢望了。

让学生们拿起笤帚扫去他们思想中享乐的懒惰吧!

让学生们把肮脏的衣服扔进洗衣机里洗去满是污垢的自私的情感吧!

让学生们回到自己的房间,叠好自己的被子,就像叠好自己放纵的心情;整理好自己的书桌好似担起一份责任!

让学生们走进厨房为父母盛上一碗饭吧,如同端着一份纯净的爱爱心;给父母拿来一双筷子吧,如同奉上一种诚谨的孝敬!

那么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呢,是不是也有“家长”之嫌!

人性是生命根本,知识是生命枝叶。教学既需要知识教育,同样更需要关注对学生内在行为习惯、精神品质的培育。

“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使人们在经济发展中,角逐利益时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限制,而沦为经济动物;缺乏人文精神的生活,使得人们的精神上无家可归。”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作文【四】

风筝是花花绿绿的,色彩斑斓,姿态各异。它有时颤颤巍巍不敢上天,有时展翅欲飞,时起时落,有时飘飘悠悠向上飞舞,有时高昂着头,望着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一片白云像碧海上的孤帆在晴空飘游,看着我的风筝,展翅飞翔。

风筝,是我快乐的源泉,是我放飞理想的天使。有时,我站在桥上望着下面奔流不惜的汽车,我会高高的.放起风筝,让它在高楼大厦之间翱翔,带来一种古典幽静味道。有时,我会站在青青的草坪上,当和煦的风悄无声息的吹着的时,我放起了风筝,风筝越飞越高,渐渐看不见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看看天空中的风筝,总能勾起童年的记忆。记得幼时的我常被展翅高飞的风筝吓住而不敢靠近它,也记得,长大的我双手握住牵住风筝的线轴用力抻动。风筝承载了我太多美好的梦想,我愿意让风筝做我的伙伴,愿意让属于我的风筝永远停在天空,拥抱蓝天……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作文【五】

是福还是祸,都是自己的行为和念头决定的,善总有善报,恶一定会有恶报,善与恶它如同影子一样跟随着你,直到命终。现在的人们,更需要极力的去发扬传统文化道德教育问题,在这个社会,小孩子不懂得尊师重道,听说连大人有些还很残忍到将把自己的儿女活活弄,听了让人寒毛直竖。尤其这个年代,更要提倡人们知道祭祖的重要意义何在?不要把我们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教育给熄灭了。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提倡人们祭祖,可以净化人心,振兴道德,能起到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甚至于对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什么祭祖能起到深远的正面作用?它的意义与作用到底在哪些方面呢?

1。缅怀祖宗恩德。

祭祖能够缅怀祖宗的恩德,激发后代的孝思。不忘本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要积累深厚的福德,我们就要懂得知恩报恩,知道饮水思源。要知道,树木有根本,才有了枝繁叶茂。江河有源头,才能有滚滚的长流。同样,祖宗就是我们的源头,我们有了祖宗的德阴,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日子和幸福的生活。

2。承传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和智慧财富。

我们要时刻谨记祖宗的教训,报本反始就是我们祭祖的重要一个意义所在。祖宗以及古圣先贤的教诲,他们都在倡导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祖先。古圣先贤说过,“百善孝为先”,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孝”。中华文化也就是“孝”的文化。祭祖就是孝的体现,是教导我们下一代行孝的教育方法。

对于我们离世的祖先,我们要常常生起恭敬之心,生起惭愧之心。对于我们眼前的父母长辈们,哪有不起恭敬孝顺的道理呢?所以强调祭祖就是提倡孝道,提倡百善的根本。

我们祖国有十四多亿的人口,在这么大的一个家庭,来自不同的族群,要彼此的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和睦关怀,互相合作,建立起这么一个和平的大国确实不容易,这样的大国也是靠教育而建立起来的。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生机是教育。老祖宗和古圣先贤们都很注重教育,靠教育的来团结人心。教育的核心是孝道和师道,也就是孝和敬。

以前的君王以及人们都提倡用儒释道来治国来净化人心,并且都很落实,真正的国泰民安,社会祥和。儒教,是教导人们明白伦理道德,止於至善。佛教是教导人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而道教是教导我们修心养性,无为清净。这三教都是在提倡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我们怎能舍弃这些宝贵的东西呢?我们要知恩报恩,承传祖宗的智慧,促进世界的和平。

祖宗先贤留给我们丰富的物质以及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就像我们看到的国学经典,汉字和文言文,这些智慧这些物质就是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了,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和方法及成果与经验,也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怎么能不爱重呢?古圣先贤这些成果和经验记载着在《四库全书》里面,这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世的我们无与伦比的智慧宝藏吧。

先祖留下给我们的智慧经验成果,可以说对我们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治国,平民心,以及人类的道德素养。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汉字以及文言文就能够提取千万年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落实接受和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为我们现代的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一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告诉我们,学习之后的东西,要把它做到,甚至天天都能做到,把一切所学的东西都用到现实生活中来,用到工作,用到我们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说”是从心里涌向出来的喜悦。

学习先贤的教诲与智慧,是人生当中最高的享受,这个最高的享受,是真正精神上的快乐,从而带给了自己身心的快乐,而不是地位和财富上的享受。只有这些明了了,真干了,自己的一生才能真正的幸福快乐,家庭才能美满和谐,社会祥和,国家富强,天下天平!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就是为了这些。

我们用古圣先贤的教导,只有弘扬这些教育,来使全世界的理念同向一致,达到见和同解,化解各种矛盾上的冲突,促进全世界国与国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乃至于来实现世界和平的理想。

弘扬的教育更看重下一代去发扬光大,从娃娃扎根开始,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厚实根基,这样的根才牢固,才不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我们祭祖,纪念祖宗的恩德的原因就是要对自己本心要有对这些教育所触动,要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相信他们的智慧。他们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因果圣贤教育,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

祭祖就是承传传统文化,振兴圣贤教育的最好方式。才能够产生安定人心,与和谐社会的正能量。更是我们这一代开始要积极提倡的教育活动,这也昭示着正是现在人类孝敬性德的大好契机。更能希望老祖宗们的教诲和智慧能够普遍在这全世界,实现世界大同的愿景。相信可以实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作文【六】

快过年了,却没有一点气氛。

记忆里,过年时满大街都是红色;超市里,服装店内,饭馆中,总是拥挤不堪,充斥着人们衷心的祝福声;公交车总是人满为患,每次要等好几辆才能挤上;的士也找不到一辆,有时甚至还要和同路的陌生人共搭一辆;街上的人们都穿着新衣,暖暖的红色印的满面笑容愈发灿烂。

而现在,街边的书上挂着不少红灯笼,却衬的很是萧条;超市,服装店,饭馆,的\'却仍是满满当当,却增添了许多虚假的奉承声;公交车往往很空旷,看着有很多人,进去却发现车尾空空荡荡,拥挤的人们在下车处堆积,想下车的人还要想办法突出这重围;的士上都有人,可却常是一队队年龄差距甚大的外表光鲜的人儿;新衣到处都是,人们的脸上却被冰霜侵蚀。

走在马路上,人们行色匆匆的擦肩而过。一路走回家,一直扯着笑脸,遇到那么多人却只有四个回给了我笑脸。地下通道里找到了一丝过年的感觉,因为人很多,而且还都三三两两开心的说笑着,只是角落的乞讨者无人注意。小区里,只有那些爷爷奶奶们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内心的愉悦,不论是否熟识相互打着招呼。年轻人们如往常一样或插着耳机或打着电话或发着短信,目不旁视的走向目的地。

真的像爸妈说的一样,这年,越过越淡了。

倒是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越来越受人追捧。元旦没有什么庆祝活动,圣诞节却自发组织的搞起了联欢会;小年夜没有收到短信,平安夜却是不少苹果;迄今只收到一条春节祝福短信,放假前班上关于光棍怎么过情人节的问题就已沸沸扬扬。

问过为什么年越过越淡,答案是生活好了,这过不过年有什么区别,想要的平时也都有啊。

但是,是不是有人想过,过年,不仅仅是为了好吃好喝,这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为什么外国的节日盛行,本国传承千年的节日却渐渐冷淡?为什么问到最想去哪里答案多是某个外国的地名?为什么总是有人在批判本国的落后,赞扬着别国的先进?为什么总是有人不愿在qq个人资料上填写中国这国籍?为什么总是说自己要去哪里哪里留学在那里安家落户?为什么总是羡慕着别国的经济文化,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耻辱?为什么?

有人跟我说过,每年清华北大有一半的学生公费留学,却几乎没有再回国的。心甘情愿加入别国国籍,为别的国家研究,为别的国家发展做贡献。人,不可以忘本。吉鸿昌,邓稼先,这种爱国至深的人儿,现在,有多少?有几个人可以问心无愧的保证如果将来发达了会衷心为祖国奉献?

人,最不该的,就是忘本。中国,才是我们一辈子的母亲!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作文【七】

夏天,空中布着零星的云,没有一丝风,头顶上悬着火球般的太阳,路旁的荒草丛几乎要燃烧起来。空气中弥漫的热浪,让人喘不过气来,街道上的人寥寥无几。

我放下手中厚厚的书,离开书桌,走到窗前,望着街道的尽头,以缓解眼睛的疲劳。

一个绿点出现在街道尽头,走走停停。近了近了,我的内心不免激动了一番,总算可以知道是“何方神圣”了。乍一看去,他身上的一身绿——军装,不免让我的心咯噔了一下。他身材魁梧,皮肤因长期的军事训练而晒得黝黑,寸头使他看起来很精神,一双丹凤眼里透露着一股军人的刚毅与不羁。当我想从他身上收回视线时,我猛然发现他拄着拐杖。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听大人们说小区新搬来了一位因军事训练意外伤到脚筋的退役军人。我想,这个人应该就是那个新搬来的`退役军人吧,但看起来他的年龄也就三十多岁。我不禁对他产生了一丝惋惜。

我站在窗前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刺眼的阳光虽说有军帽的遮挡,但他还是半眯着双眼。他四处张望着,不知道在寻找什么,找钱?找手机?还是找某家商店?忽然,我看到他那原本半眯着的双眼里闪出一丝光芒,直直的盯着前方不远的冰棍纸,那黝黑的手紧紧的握住拐杖,一瘸一拐向冰棍纸走去。

他用拐杖支撑这自己,皱着眉头,慢慢的蹲下去,伸出黝黑的手把地上的冰棍纸捡起来。站起来的时候是最困难的,紧紧握住拐杖的手凸出一条条青筋,原本面无表情的他,现在却变得狰狞起来。他单手撑着膝盖,随着一声“嗯”,他终于站了起来,也不顾额头上沁出的汗水,径直向不远处的垃圾桶走去……看到这一幕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扑通扑通”的快速跳动着,感动与敬佩之情随着心脏喷涌出的液涌遍全身。

他在这条街道一直重复这些动作,太阳的火焰使他额头布满汗珠,随后汇聚成一大滴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钻石般闪亮的汗水,重重的砸到水泥路上,便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缕尘烟。

我呆呆的望着他,看着他从街道的尽头再到街道的尽头。这期间只不过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蕴含着不可思议的精神与品质,我看到了军人的美,尤其是退役军人无私奉献的美。他不求回报,一心只想为社会做点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走尽了大大小小的街道。我为他感到惋惜,因他而感动,与此同时我也敬佩他。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