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亲情温暖我的岁月600字作文(亲情触动了我的作文600字初中)

亲情温暖我的岁月600字作文(亲情触动了我的作文600字初中)

更新时间:2023-06-19 06:34:10
亲情温暖我的岁月600字作文(亲情触动了我的作文600字初中)

亲情温暖我的岁月600字作文【一】

中午,奶奶确确实实让我吃得好,吃的虽然很普通,但我吃起来却很美味。以后十几年的日子里,奶奶就这样想着法子让我吃饱穿暖。奶奶经常做的菜是萝卜白菜,虽然同学中有很多人吃的厌了,但我永远也吃不腻。

上六年级时,我回到了父母身边,来到了陌生的酒泉。妈妈也许觉得亏欠了我许多,很多时候依着我,总会给我买许多好吃的东西,但对于我的学习,妈妈总不含糊。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统统检查,有了错题,妈妈当场指出,不告诉我答案,只告诉我基本的做法。我每每望着妈妈那温柔的脸,总会微微一笑,有时,我犯了错误时,总不敢看妈妈那双严厉的眼睛,总是红着脸,低着头。

奶奶是辛苦的,妈妈也是辛苦的,她们一样用亲情温暖着我!

亲情温暖我的岁月600字作文【二】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每当我听到这首令人振奋的歌曲时,都会想到为给我开辟一个好的成长道路呕心沥的妈妈。从把我生下到到即将成为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妈妈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是什么使她对我坚持了十一年之久的精心培育?是“母亲”!没有人能够如此关心自己的孩子,只有母亲!在黑灯瞎火的`夜晚仅用着蜡烛那点微弱的灯光一点一点地缝补着游子临行时的衣裳儿子临行时母亲依依不舍的目光都足以证明母爱是伟大的。我的妈妈正是被托付了如此重任,为我翻开了爱的篇章。 我的妈妈对我关心有加。一次,我在外和同学一起玩,边追边闹。当我跑到沙坑里的时候,因为速度太快,加上沙子又太松,我的腿和沙坑里的石头来了一个亲密的“接吻”。回到家里妈妈又是帮我在伤口上擦酒精,又是帮我贴创可贴,心疼得眼泪都掉下来了,我当时就责备自己那么不小心,让妈妈伤心。我的妈妈还赏罚分明。那一次,我打哭了哥哥戴祥,妈妈知道之后很生气得打了我一巴掌,并把我关在小房间里闭门思过,那时我就想:妈妈怎么会那么坏。还有一次,我考了96.5分,妈妈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这时我就想:我的妈妈之前不是坏,而是赏罚分明。这,就是我深爱这的妈妈。

亲情温暖我的岁月600字作文【三】

现代性理论是李欧梵的“手术刀”(当然不止于这一把,“狐狸型”学者的一大特征就是理论之“刀”又多又快),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通俗文化是他的“业余爱好”。

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这话的确精当,与李欧梵自承为“狐狸型”学者可谓款曲暗通,遥相呼应。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李欧梵的著作更是纷繁芜杂,极尽“狐狸”之所能。

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鲁迅打回“人形”。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虽然有人说毛尖女士译得不好,并挑出毛病不下五十处。但至少在我当年读来,依旧让人心潮澎湃,茅塞顿开。特别是将《子夜》里的小资成分“揭发”出来,以及把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终结者,让人为之耳目一新。

此外,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凡此种种,可以参见他的新著《清水湾畔的臆语》。

现代性理论是李欧梵的“手术刀”(当然不止于这一把,“狐狸型”学者的一大特征就是理论之“刀”又多又快),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通俗文化是他的“业余爱好”(现在有转为“正业”的趋势)。对此,俨然已是老“狐狸”的他,当然深自明了。

所以,如果对李欧梵这大半辈子作反思,径直可以参见《我的哈佛岁月》“结语”一节。我对此节几乎全部赞同,除了有人说他是“二流学者”,而他却变本加厉地自嘲为“二流学者、三流作家”这一点有不同看法之外。我的意思是,我只同意前半句,不同意后半句。就目前来看,如果将李欧梵与他的业师们比起来,“二流学者”他是当定了(这就是吃了“狐狸”的亏)。然而,就写作水准来说,李欧梵不遑多让,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流作家,包括他的情书在内。

亲情温暖我的岁月600字作文【四】

先有李欧梵性格上的“狐狸”式之多变,才有其学术上的“狐狸”式之研究。李欧梵大半生经历与治学与此休戚相关。

《我的哈佛岁月》既以哈佛为题,自然撷取与哈佛有关的人生经历。故而书分两部分,一谈其哈佛八年经历,二述哈佛十年教学经历。此外尚有“附录”凑数,吹捧有之,可不必读。特别是他夫人的回忆文字,浓情腻歪,更可不读。

作为学者的一生,研究成果才是生命之花,灿烂无比,而人生经历或如缓流之江水,表面平静、方向明确,偶有暗流潜底、激荡不已。李欧梵从赴美求学至哈佛退休(2004年)的大半生历程,大抵也是如此。他出生于1942年,随后赴美,先是在芝加哥大学学了一年国际关系学,而后转学哈佛在专攻中国近代思想史与中国现代文学,1970年获博士学位。1969年始,李欧梵先后就教于达特茅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后一站是哈佛大学,历时三十余年。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十分精彩。

或曰性格决定命运,这话用在李欧梵身上再恰当不过。李欧梵十分服膺英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的刺猬与狐狸之说。(有兴趣者可查译林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俄国思想家》26页)狐狸狡猾多变,刺猬专一精深。李欧梵常以“狐狸”自喻,所以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

实际上,应该是先有李欧梵性格上的“狐狸”式之多变,才有其学术上的“狐狸”式之研究。李欧梵大半生经历与治学与此休戚相关。从本书“序曲”一节便可看到,李欧梵大学毕业之时,决定他前往美国留学的原因并非有明确目的,而是“当时到美国读书是一种风气”,以至于到美国后究竟该学什么,他自己都迷惘不已。于是,也才有先到芝大读国际关系学,尔后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转哈佛大学学历史,再转而随史华慈教授攻读中国近代思想史,最后的博士论文(《中国现代作家浪漫的一代》)却又兼顾思想史与文学的这么一连串“变数”。

把握此一关键,于李欧梵的求学、教学、治学等等一系列问题,便可了然于胸、无所滞碍。就连他在学生时代,为什么会上午到一图书馆,下午到另一图书馆,晚上再换一图书馆这样的小细节,都可以此观之。而他为什么前前后后就教的大学达七家以上,也不难理解了。

李欧梵的哈佛求学生涯,一言以蔽之,可以用费正清教授对他的称呼——freespirit(放荡不羁者)来形容。这指的是他在为学上的自由心态。所以,在博士资格口试的时候,费正清狠狠地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破天荒地考他历史的具体日期这一类细节问题——据说,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把他考得个丢盔弃甲,斗志全失。不过,费正清还是让他通过口试,并反过来安慰他“男人考博士口试,就像女人生孩子一样”,生前有阵痛,痛完了生下来就好了云云。

让人艳羡不已的是,伴随李欧梵整个求学生涯的,是一位又一位的大师、名家。从就读于台大时的英美文学著名学者夏济安,到进哈佛后的费正清、史华慈、杨联升,乃至对他产生实质影响的普实克教授(该书附录有专文介绍)等等,大多是一代学术巨擘。这还不提他当年旁听时遭遇的如社会学家帕森斯等人。这在一般人眼里,却是想也不敢想象的。不过,所谓名师出高徒,李欧梵却似乎并未追从上述诸大师的脚步,却拐到另一条路上去了。当年他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时候,美国这方面的专家屈指可数。

至于李欧梵的教学生涯,该书亦有详细介绍。总体来讲,在具体教学上,李欧梵并非十分出色。特别是教本科生班,自己也承认失败。惟有五六人的小班,他得以因材施教(又是“狐狸式”的教法),故有“狐狸教授”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