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青年人文化自信作文高中(文化自信作文1000字)

青年人文化自信作文高中(文化自信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4:53:55
青年人文化自信作文高中(文化自信作文1000字)

青年人文化自信作文高中【一】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青年人文化自信作文高中【二】

当欧风美雨席卷亚洲众人争相追捧,当崇洋媚外已成潮流国民日益沉沦,我们的传统文化日益没落。无论是旅游创意园展出高仿真山寨版狮身人面像,还是国内诸多开发商竞相模仿国外特色建筑,无不昭示了我们日渐萧索的传统文化,不禁想问,我们的文化自信都去哪儿了?

中国,一个存在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别具一格的无价珍宝。我们不是没有享誉世界的建筑,也从未失去倾倒众生的文化内涵,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越来越避讳属于我们自己的灿烂物化遗产反而去追逐他国的历史古迹?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本土文化被遗忘在角落里落满灰尘而外来者却被竞相追捧呢?

正如方哲萱所言:“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功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的确,在标榜西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西方节日风靡全国气氛浓厚,而传统佳节的风俗却鲜有人能够记起,一座座四合院被强行拆除,尘烟还未散尽之处一栋栋高楼大厦却拔地而起……时代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文明,却也冲击着我们悠久而厚重的传统文化。

然而,比起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加强烈侵蚀着传统文化的,是丧失了民族自信心的我们。受那一点点“拿来主义”思想的驱动,我们忽略了清幽淡雅的案头山水,却迷失在现代主义错综复杂的抽象线条之中;我们很少懂得那一抹江南烟雨的淡淡哀愁,却沉醉在异国他乡的阳光之下不愿醒来……不禁怀疑,在这“冷漠侵蚀心灵,热忱反而被强行流放”的今天,有多少人还保留着一颗赤诚的心,去挽救、去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

那么,在这因文化自信的.缺失而导致了文化创意缺失的今天,我们是否应重拾那散落在时光罅隙里的丝丝情感,不再盲目追捧、不再崇洋媚外,而是真心实意地去挖掘、去探索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去感受、去品味那中华韵味的独一份美好?

青年人文化自信作文高中【三】

然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却正在对自己的文化一点一点地丧失了自信力。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能如此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定有它的价值和优越性,可为什么中国人却开始怀疑它的价值了呢?“崇洋媚外”已成了追逐时尚的主流,而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尤让人为之震撼,为之感叹,为之心痛。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好像是外国的,或是受到过外国人褒扬的,就是好的。甚至于国外的中低档东西到了中国,也比本土产的高档货好,说出去脸上有光。前一段时间,新闻中曾曝光过一些“披着洋皮”的国产品牌。经过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洋品牌”服装,要价很高,只是因为挂了个洋名。而实际上,这些品牌的商标全是在国内注册的,所谓的原产国,意大利、法国等根本就没有这些品牌。以及前不久新闻上曝光的达芬奇家具专卖店出售的所谓“意大利原装进口”的家具,一件要几十万的天价,在顾客购买后出现了质量问题。再经查证,这个品牌确实是意大利的,而它在当地也只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更何况家具店的`这些家具,都是该公司委托给中国家具厂生产的,原料也是中国原产,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这些国产货也并非是劣质产品,只是在中国人看来,国产货比不过进口货。而商家们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从而行骗,从中牟取不正当的暴利。中国人对自身的不自信,也让自己吃尽了苦头。

我们确实应该清醒了。中国文化的优劣性不是靠洋人的简短评价就能确定的。这也许是受了过去一百年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影响,让中国人认为自己仍然被洋人牵着鼻子走。那么是时候走出这个阴影了。我们要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雄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青年人文化自信作文高中【四】

南开大学杨巨平和王坤霞的《〈厄立特里亚海航海记〉中的海上商路》认为埃及- 印度这段海路的开通事实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先声,后来成为海上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照《航海记》的记载,以“埃及- 东非”、“埃及- 阿拉伯- 印度”和直航印度的海路为线索,对公元1 世纪红海- 西北印度洋段的商贸路线及其物品流通进行一番考察。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徐松岩和赵青青的《从“海上同盟”到“海上帝国”公元前5 世纪雅典对外扩张与东地中海国际关系探略》细述了雅典帝国的形成和瓦解历史,提出雅典帝国的形成和瓦解对公元前5 世纪东地中海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河南大学犹太—以色列研究中心陈思伟的《古典时代雅典海事贷款抵押制度述论》论述了古典时代雅典海事贷款抵押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提出古典时代雅典海事贷款具备了现代信贷的某些基本特征,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滨州学院邢培顺的《从地志作品看孙吴对南海地区的探索和开发》从地志角度阐述了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开发和探索南海和东南沿海的情况,认为尽管这些地志大都散佚,但从今仅存的作品仍可窥见中国与南洋诸岛国之间的增进相互认识和了解,加强了二者联系的过程。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陈少丰的《宋代海南岛“市舶”考辨》对宋代海南岛征收的海外贸易税和征收机构进行分析,指出从市场、体制、航运等因素看,宋代海南岛设立市舶机构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宋代海南岛并未设立市舶机构。中国航海博物馆沈洋和顾宇辉的《中法两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贸易与文化互动———以法国商船“海后”号两航广州为线索》以17、18 世纪法国儒尔丹公司商船“海后”号两航广州为线索,考察和分析了“海后”号两航广州的缘由与经过、18 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产生“中国热”的原因以及清帝国与路易十四法国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经贸往来、宗教与文化互动情况。

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周绍华的《古代山东地方对外贸易述略》指出古代山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北通朝鲜,东望日本,南下吴越,对外贸易交往历史悠久,大致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形式,贸易的对象、物品、路线、港口等随着历史、交通以及各个朝代贸易政策、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苏黎明的《祖宗崇拜与闽南文化外播》认为闽南人甚为浓烈的祖宗崇拜,不仅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闽南人,且随着历史上闽南人大批外迁而被带到他乡异域,尤其是台湾和东南亚,既促进了闽南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向外传播,亦对闽南外迁宗亲社会生活及与祖地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新泰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马东盈的《蝴蝶是怎样起飞的海丝文化脉动中的梁祝爱情传说之演进》通过研究梁祝爱情传说的主题演进轨迹,提出梁祝爱情传说的起源与演变,契合了海丝文化的脉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永胜的《杨崖湾古城与丝绸之路东段北线的关系探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推断得出杨崖湾古城是西汉、东汉时期的一座驿城,处于丝绸之路东段北线的重要节点上。

同时还考证证明了从媪围城到鸇阴城、杨崖湾古城、甘盐池、西安州、峡口、高平之间存在着一条丝绸之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付晓青的《漫谈唐代丝绸之路上的葡萄酒》以唐朝近三百年来的兴衰历史,探讨丝绸之路中葡萄酒在这段历史时期从西域到中土的引入、传播、普及乃至衰落的过程。曹建刚、崔缨、杨启勤、金坡、张春慧、马东盈、李蕊蕊、郑彤、赵伟、张惠萍和吴春浩等也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增进世界人民福祉的伟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充满困难与挑战的艰巨任务,需要各界人士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共同为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贡献力量。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许尔君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回顾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分析了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必然,并对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滨州学院孙子研究院孙远方和马晓菲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指出作为海洋交通大动脉的“海上丝绸之路”,历经长期发展,形成自身特点,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其发展特点和兴衰,值得借鉴。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既要结合历史,又要立足现实,面向国内和世界,通盘规划,针对具体问题,逐步解决,稳步推进,未来将其建设成一条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国际大动脉。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曹瑞冬的《中国开放新“丝”路论亚太梦想与中国梦想》尝试从“一带一路”视角出发,深入探索亚太梦想的内涵,详细研究中国梦与亚太梦的联系与价值,进而找寻出中国开放的新思路。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李聪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出从战略意义上看,“海上丝绸之路”是在扬弃传统“天下”观念的基础上,规避传统“帝国”体系和近代以来的“国族”建构,意欲在全球化时代以更宏大、高远的格局构建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展开,昭示着一个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诉求的崭新的“文明型”国家正在形成。泰山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孙明杰的《“一带一路”战略赋予政府职能转变新内涵》论述了政府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应处理好的主要关系以及政府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内涵,以期对政府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更好发挥作用提供借鉴。福建社会科学院陆芸的《海上丝绸之路与移民兼论中国历代政府对中外移民的管理》讨论了海上丝绸之路与移民关系,指出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的海上通道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一条移民之路。

总体来说,中国历代政府不鼓励、不支持中国人移民海外,但对于外来移民持较开放的态度。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副会长陈耕的《关于海丝学学科建设的思考》提出“一带一路”的宏伟愿景与行动,催生了海丝文化研究的热潮,一门具有独特而又宏达的研究对象,多学科综合的海丝学,正在孕育之中。除了各自学科展开的海丝研究,学界应该更多地关注海丝学学科理论的建设,思考海丝学的概念、范畴、研究方法和学科标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邢媛媛的《欧亚经济联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 欧亚一体化方案比较分析》认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的结合意味着投射在欧亚地缘政治空间中的俄中双方方案的竞争。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迫于地缘政治压力,受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带动的欧亚一体化方案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就欧洲与亚洲市场展开的多级战略竞争。福建省龙海市博物馆馆长郑云《保护“海丝”遗址,挖掘文物资源古月港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刻不容缓》阐述了古月港的兴衰和历史意义,指出有效保护、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科学规划古月港遗址,有助于推动“海西建设”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泉州学研究所林丽珍的《泉州海丝文化建设探析》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提出新形势下整合发挥泉州特有的海丝文化资源和优势,服务和推动“海丝先行区”建设,推进“海丝先行区”建设,应该传承和弘扬泉州优秀的人文精神特质,重视和加强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加快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健全经贸文化联动发展机制。

泉州师范学院杨诗源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泉州的布局与发展战略》基于打造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视角,探讨了泉州空间和产业布局,及未来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战略,希冀能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研究部黄晖菲的《试论“社区型生态博物馆”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可行性》分析和探讨了建立新的博物馆类型生态博物馆与社区博物馆保护海丝文化遗产的可行性。

泉州师范学院陈彬强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从系统梳理文献脉络、建立联合采购机制、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措施。泉州师范学院周静芝和许旭红的《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德化陶瓷产业之发展研究》在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对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在外贸未来发展上德化县应紧抓“一带一路”方针、加快转型,迈向文化瓷都之路、开拓新市场等建议。

闽台两地一水之隔,通过海路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地缘相近、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和法缘相循。二者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在共建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大有可为。龙海市市社科联主席江智猛的《论明代漳州月港海外贸易对台湾开发的影响及其在海丝建设中的作用》指出由于明朝初期实行的“海禁”政策,漳州月港在特殊情况下快速兴起。月港贸易繁荣促进台湾开发与进步,对台湾人口迁徙、土地开发、农业生产、经济贸易、文化习俗、航海运输等诸多方面影响巨大,真实记录两岸同胞脉相连的历史。

大陆与台湾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漳台两地交流合作提供新的动力,注入新的活力。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刘凌斌的《“海丝”战略背景下深化闽台文化交流研究》认为当前两岸关系处在新的重要节点上,福建应继续发挥对台“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牢牢把握国家加快推进“海丝”战略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与创新交流机制,提升交流层次与实效,搭建文化交流新载体,加大文化产业合作力度,努力开拓闽台文化交流的新局面,为促进闽台深度融合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助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作出贡献。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王伟的《“跨文化体系”与“跨体系文化”“闽南海丝文化圈”与台湾布袋戏的创新发展》从历时性传播与共时性交往两个维度系统勘探闽台布袋戏的历史传承、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进而在“闽南海丝文化圈”的分析框架下阐释其在全球本土化语境中的“不变之质”与“变化之象”。

提出在推动“新海丝人文交流”的时代情境中,闽台布袋戏与时俱进、跨界传播的成功经验,或许能够为两岸共同探索传统地方戏曲的现代转型与走向世界提供参照。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潘荣阳的《台湾高甲戏衰败与社会变迁》对比了高甲戏在闽台两地命运的巨大反差,从台湾社会变迁和戏曲艺术规律两个层面入手,剖析台湾高甲戏灭绝的复杂根源。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翟勇的《“文章草昧开初祖,天地崎岖老寓公”沈光文台湾文学史地位再思考》结合接受美学理论,重新审视了沈光文在台湾文学史上的地位,指出台湾文学的源头应该是徐孚远、沈光文、王忠孝、郑经等一批人,而非沈光文一个。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 泉州师院 、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泰山学院联合主办,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山东地处“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货源地,也是古代北方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在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泰山学院承办第二届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联盟论坛可谓适逢其会。泰安市副市长成丽,泰山学院院长秦梦华、副院长殷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闽南文化研究基地( 泉州师院 主任林华东,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副会长陈耕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上与会学者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为未来的交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本次会议上泰山学院作为新成员正式加入“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联盟论坛”。

青年人文化自信作文高中【五】

然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却正在对自己的文化一点一点地丧失了自信力。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能如此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定有它的价值和优越性,可为什么中国人却开始怀疑它的价值了呢?“崇洋媚外”已成了追逐时尚的主流,而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尤让人为之震撼,为之感叹,为之心痛。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好像是外国的,或是受到过外国人褒扬的,就是好的。甚至于国外的中低档东西到了中国,也比本土产的高档货好,说出去脸上有光。前一段时间,新闻中曾曝光过一些“披着洋皮”的国产品牌。经过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洋品牌”服装,要价很高,只是因为挂了个洋名。而实际上,这些品牌的商标全是在国内注册的,所谓的\'原产国,意大利、法国等根本就没有这些品牌。以及前不久新闻上曝光的达芬奇家具专卖店出售的所谓“意大利原装进口”的家具,一件要几十万的天价,在顾客购买后出现了质量问题。再经查证,这个品牌确实是意大利的,而它在当地也只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更何况家具店的这些家具,都是该公司委托给中国家具厂生产的,原料也是中国原产,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这些国产货也并非是劣质产品,只是在中国人看来,国产货比不过进口货。而商家们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从而行骗,从中牟取不正当的暴利。中国人对自身的不自信,也让自己吃尽了苦头。

我们确实应该清醒了。中国文化的优劣性不是靠洋人的简短评价就能确定的。这也许是受了过去一百年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影响,让中国人认为自己仍然被洋人牵着鼻子走。那么是时候走出这个阴影了。我们要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雄立于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