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其实我不长大作文(其实我不长大作文500字)

其实我不长大作文(其实我不长大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2-06-25 09:39:33
其实我不长大作文(其实我不长大作文500字)

其实我不长大作文【一】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各种被吐槽,再到这几天的冯导和万达隔空骂战,风波就没断过。如果作品好,观众满意,管他站万达华谊,票房肯定不会差,评分也不会低,至少我肯定会推荐给身边朋友看。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冯导有点底气不足,并没有体现北京大老爷们的豁达。就电影而言,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好,但也绝不是一部烂片,所以给一星两星的我觉得要不就没明白要么就又是网络言论中的情绪发声者。

很多人网友骂冯导选材三观不正,借着说官僚作风腐化,政府处理问题僵化等现象来宣泄底层女性的坚韧与不易,凸显小人物的悲哀。但我觉得却恰恰相反,这部题材是在讽刺女主缺乏基本法律常识,自以为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来“借法胡闹”,觉得自己值得被同情,她就占理,殊不知法从不只是为主观意识服务,而是客观证据。所以,李雪莲败诉了,而她却认为是法官收取贿赂导致了她的失败,所以她先去县里喊冤后不成就去市里再到省里,就这样一直“胡搅蛮缠”到北京上访,上访成功了,所有相关官员都被撤了职。

再后来的一年两年三年………直到十年。

在十年间她不间断上访北京喊冤,让各级政府官员都怕她不行,其实说到这,明明按照法律来讲他们没判错,但她这一闹让他们担心自己是否会像之前那些倒霉蛋一样官位不保,所以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去拦住她上访。许多官员是真心想要帮助她解决问题,但没人懂李雪莲在想什么,她究竟想要什么。一路上确实给很多人添了麻烦,例如莫须有的罪名莫名其妙让人家被革职。别人劝她放弃她也不听,只听牛的话,真是轴到不行。其实也许到后来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去北京是要干什么了。只知道一到这个时间就去北京折腾一番鸡犬不宁,想帮却无可奈何,想制止却屡屡失败,以至于在第十一年李雪莲遇到真爱后决定不再上访,却再无人相信了,这就是现实版狼来了的故事。十年后李雪莲变成彻头彻尾的农村大妈,很多人可能觉得李雪莲真心值得同情,尽管事情源头是她和丈夫因分房政策“真假离婚”造成的,她有错但不至于此,是的,也许她是可怜但并不值得同情。

在镜头视角方面冯导确实设计很巧妙,圆方镜头转换,似是在突出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镜头拍李雪莲个人时是圆镜头,拍她去上访时的片段又自如转换到方镜。小人物被圈在圆中,方镜象征规矩体制,看似格格不入却又迂回含蓄,这一点设计上我是真服,加一星。

其实我不长大作文【二】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片子时,我是抵触的。

原因有三:第一,主演是范冰冰,这一点让我为这部片子画了一个问号,一直被诟病毫无演技的国际范,真的能突破演技,给我们呈现不一样的感觉吗?第二,这个莫名其妙的片名,通过这个片名就知道应该归为文艺片范畴,其中肯定没有我想看到的打斗、特效、惊险镜头等刺激感官的元素;第三,看到预告片里面居然是一个圆形的画面,这一点真让人匪夷所思,看惯了长方形构图的我,突然有点不适应,通过斟酌以上三个问题,我并不打算去电影院烧钱,但人算不如天算,我一个友人非常想看,只能咬着牙陪她去看了。

电影一开场,是毫无音乐的字幕,随之出现关于潘金莲的故事,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圆形,紧接着故事就有条不紊地一点点拉开,刚开场就是漂亮而唯美的雨中戏,雨中的美丽中国,让人移不开眼睛,对于特别喜欢雨的我,视野一下子就被抓住了,渐渐地开始被剧情吸引,而范冰冰的演技,也在一票实力派配角的点缀和烘托下,变得那么细腻而真挚,故事的主线是由女主角丈夫的背叛引起,由于为了一套房子,这小两口决定假离婚,然后再复婚,但是离婚后,男方居然毁约,把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抛弃了发妻,和另一个女人潇潇洒洒地住进了新房里,由于丈夫的背叛,让范冰冰大受打击,她由此决定去告法院,告他们的错误判决,而之后的一系列故事,都是由这个点引起,由于范冰冰无法接受丈夫的离弃,而做的一系列挣扎,但是即便挣扎,也换不回丈夫的心,即便挽回,也不是曾经的那个人,范冰冰知道这点,但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就像失恋的人,永远忘不了曾经的那个爱人一样,她就一直和自己过不去,同时也和与这件事牵扯进来的人过不去,就这样一直打官司,打了整整十多年,都没有打赢,范冰冰心里的疙瘩,也纠结了十几年,依然没有解开。

最后一次上北京告状,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北京,但是却接到了前夫去世的噩耗,她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没了要告的人,她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就打算上吊自,当她来到一个果园上吊时,被果园的农夫拦住了,叫她不要吊在他的果园里,这样会影响他日后的生意,让她去别的树上吊,这时范冰冰终于幡然醒悟,原来她一直吊在前夫这一棵树上,而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种不一样的选择。

范冰冰明白这个道理用了十多年,而我们有些人,是否也深陷同样的事情中呢?比如:一直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无法自拔;一直为曾经做过的错事耿耿于怀;一直为不曾努力的自己而悔恨等等,其实这些都不可取,毕竟人生很长,我们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

有时候,退一步,真的会海阔天空。

其实我不长大作文【三】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童年只有一次》,你猜猜作者是谁?多大了?告诉你们吧!其实作者就是闻名广州和我们班的张蒙蒙,她出了四本书,分别是:《告诉你,我不笨》、《童年只有一次》、《告诉你,我不是丑小鸭》、《快乐伴我成长》,了不起吧?她出完了这本书时,和我一样大——————才九岁,现在也就十三岁,上初中,有可能她出书和她妈妈和雪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她有一次买雪糕,售货员给了她一支六元的,妈妈不让她买,说太浪费,有本事自己赚钱,买多少都不管,而她却觉着有了工作是就有二十多岁了,也不能半辈子不吃雪糕啊,所以她妈妈就让她写或,然后按照质量给稿费,需要妈妈提醒的五角,不需要妈妈提醒而且写的很长的八角,自己写的而且又长又好的一元。这一下蒙蒙就高兴了,刚开始蒙蒙是因为有稿费,而逐渐的,她就从心底喜欢上了写日记,现在有发表了很多文章,曾在《广东日报》、《人min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过文章,而且,她的爸爸和妈妈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离婚了,她的奶奶也 只带到她七岁就“仙逝”了,她可以说是很幸福的,因为有一个好妈妈,也比较痛苦,因为她没有得到过父爱。

这也好,那也好,反正,我非常的敬佩她。

其实我不长大作文【四】

??不喜欢猫

我不喜欢猫,总觉得“猫”这个字眼带着些柔媚与矫作,故我从来不养猫。

乡下奶奶家曾养过一只猫,那是爷爷在山上捡到的一只快要饿的小猫崽儿,奶奶看着不忍心,便收留喂养,没几天,小猫便恢复了活力,一双眼有了光彩,而我仍是不喜欢猫的,尤其是,毫无野性的家猫。小猫渐渐长大,滚圆滚圆的,因为特别乖顺,所以也很讨喜,它喜欢趴在人膝间睡觉,懒懒地在太阳底下睡觉,已没有丝毫作为野猫的气性,我知道动物野外生存的法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而一旦被淘汰,付出的便是生命的代价。而它,本应是被淘汰者的一员,但它却存活下来,学会迎合人类。

之所以不喜欢猫,大概是看不惯它们的乖顺与媚态,它们用自己可爱的'姿态去迎合人类,以博好感。我觉得,作为宠物的,大抵都有些可怜。虽然我没有权利也没有必要发表对动物们的看法,但由此及彼,人亦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伪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虚伪的一面,这点毋庸置疑。生而为人,便免不了阿谀奉承,生于尘世,便免不了做个俗人。但伪装总要有个限度,不然,连真实的自我都迷失了,即使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又有何乐趣可言?我不喜欢迎合,也不喜欢被迎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我们何必屈就自己去迎合别人的喜欢,又何必接受他人的假意迎合。逢场作戏,上下敷衍,也许在俗世生活便能如鱼得水,但却是失了本真与自我,活在别人的世界。失了个性的人亦如同那失了野性的猫,太过屈膝卑颜地活着,一生走尽,负的还是自己。我不喜欢猫,自然,我承认怀着些偏见;我不喜欢一些人,自然,我承认我不过也俗人一个,但毕竟入世生活,也就自己原谅自己了。

想李白一代诗酒谪仙,也曾迎合皇帝的乐趣,为皇家的绮靡欢乐作诗写文,但他内心又何尝不会痛苦?直到最后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离去,做回自我时,才觉身心舒畅,逍遥自在。与其一味以迎合荣华富贵。不如坚持自我而清平自得。有人曾言:“功夫在书外,这学问那学问,敷衍人事才是一门真学问。”但我认为,敷衍不等同于处事,敷衍人事,屈迎他人,退而求其次,将就的是自己的人生。

那只小猫最后的结局是被一只山猫咬,那一刻也有些忧伤。若它不溺于安乐的生活,还有属于野猫的利爪,也许结局会完全不一样,即使它再得人类喜爱,在生命的危急关头,人类终是顾不了它的性命存亡。生命不完全等同于生存,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用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可以决定自己以怎样的方式生活,既然如此,那何不撕下假意虚伪的面具,跳开左右逢源的大圈,为自己,个性张扬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