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飞船的科学作文素材(航空科幻作文300字)

飞船的科学作文素材(航空科幻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7 10:04:55
飞船的科学作文素材(航空科幻作文300字)

飞船的科学作文素材【一】

在未来的100年里,我进入了一间航天局工作。

我和其它工作人员们齐心协力,研制出了当今世上最厉害的宇宙飞船。有兴趣的可以来听听我的介绍。

这是我们飞船的设计图,这艘宇宙飞船名叫“C-4D1”它全长80米,宽40米。头部是圆的,下方有个离子炮,供紧急情况使用。尾部有四个圆形火焰推进器,能把速度达到超光速。船身下面有四个逃生舱,每个舱只能坐两人。

要想把飞船的速度提到超光速,得首先解决燃料的问题。宇宙中蕴含着巨大的.核能。如果把原子核释放后的能量集中在一起,就是一种很好的燃料,经过潜心研究,利用核裂变和多种物理原理终于发明成功。

解决了燃料的问题,得还要解决通讯的问题。我们把这精心研究的激光传达机,安装在飞船的顶部,只要在地球上安装接收器,就能随时的监控飞船。

遇到陨石群的话激光雷达会在1光年外探测到,立即提出警报。并且自动改变航道,回到安全的航道。

在超光速的情况下行驶,会让船身发烫。我们采用人造铝合金,加上特殊物质。让他能承受10000摄氏度的高温。

有了这些功能,“C-4D1”飞船就可以飞向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去探索神秘的宇宙了。

飞船的科学作文素材【二】

自古以来,人类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遐想,由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神话与传说。我们的先人们脚踏在大地上,仰望着天空给他们设置的极限。

但是无论怎么样的限制都无法阻挡人类探索的脚步,1969年,人类踏着嫦娥曾经走过的道路,飞向了传说中的广寒宫。而到了现在,我们中国人要在浩瀚的`宇宙中创建出一个自己的“广寒宫”——空间站。随着神舟十三号的一飞冲天,完成了不可能的径向对接,中国航天人的奋斗,使中国航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继北斗卫星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壮举。

曾经的我们创造神话与传说,现在的我们就是神话与传说!

飞船的科学作文素材【三】

亲爱的神舟七号宇航员:

您们好!

伴随这2008年9月25日这一刻的到来,伴随着“5、4、3、2、1”的倒计时,伴随着21时10分的那一声巨响,您们坐在神州七号里升天了。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带着亿万群众的目光,带着重大的任务和责任,升天了,来到了浩瀚的太空中。

当你们坐着神舟七号到了太空中时,当你们对全国说话时,当大家知道您们身体正常时,都万分激动。因为,你们已经成功将伴随飞船飞行的小卫星释放。并且,您们还要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当翟志刚叔叔打开舱门,穿着我国自制的宇航服,从飞船里出来时,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终于,您成功地完成了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了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您在太空的一小步,可谓是中国航天史上跨越历史的一大步,使浩瀚的太空中留下您的脚迹,中国人的脚印。

那一刻,中华大地沸腾了,大家一片欢呼,载歌载舞,热情拥抱,奔走相告,同时,大家也记住了,永远地记住了,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因为,是您们完成了这一壮举;是您们为中国为中国以后建太空站打下了基础;是您们为中航史上谱写了一页辉煌的篇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您们,不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都在默默地训练着,其辛苦是我们无法现象的。在此,我向您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飞船的科学作文素材【四】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