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打开学习的正确方式作文(正确对待学习的方法作文)

打开学习的正确方式作文(正确对待学习的方法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20 07:53:24
打开学习的正确方式作文(正确对待学习的方法作文)

打开学习的正确方式作文【一】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将会面对许多诱惑和道德选择,要是选择错了,可能使你的人生道路一片黑暗。而我就曾经面对过这样的一个选择。

还记得那是不久前的一件事。“丁零零,丁零零……”这是下课的铃声,也是放学的铃声。

今天我是第一个“还完债”回家的,回到家我刚做了一会作业,同学就打电话来说:“小湛,帮我买一盒水笔,多少线都行,钱你先帮我垫上,明天还你!”“好吧!我给你买好的,但可能有点贵,没关系吧?”“没关系,你买吧!谢谢你哦,小湛!拜拜!”“拜拜!”我把电话挂了。心想:哈哈!(o(∩_∩o哈哈~这回又有钱赚了。反正她家有钱,不怕我赚一点。想到这儿,我不由得笑出了声。说干就干,我赶紧就去干“正事”了。

到了“老朋友”那,我主动和老板打招呼,说:“老板,我来了。还是上次的那种水笔,便宜点吧!”“ok”“thank you very much !” 、

回到家,我跟妈妈说了我的计划。妈妈听后坚决不同意。她说:“做人要诚实,千万不要被金钱迷倒。孩子一个正确选择是很重要的,一定不能选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听了妈妈的一番话后,我有了新的想法。

第二天,我把笔给了那位同学 ,而且一分钱也没多拿。虽然我没有赚到钱,但是我却很高兴。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那次,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按对了开关。如今,同学们都会让我给他们买笔,虽然忙一些,但我很开心,很乐意!

打开学习的正确方式作文【二】

星期一,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人生的开关》。

这个故事讲的是黎亮小时候家里很穷,考上了大学,却没钱上学,唯一来钱的路是去矿上干活。后来张叔知道了他家里的情况,就安排他做过磅记数的工作,矿上根据他登记的这个数给矿工开工资。这是个省力的好差事,黎亮心里很感激张叔。过了没多久,原来和黎亮一起砍柴的大毛悄悄对黎亮说:“给我账上多记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黎亮知道,只要自己笔下轻轻一划,这事儿就能办成。可这能瞒得过张叔的眼睛吗? 黎亮很犹豫,可又耐不住大毛的软磨硬泡。于是就把这事说给娘听,娘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后来,黎亮再没有理会大毛。那年,黎亮自己挣够了上学的钱,踏进了大学的门槛;毕业后,他有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许多年以后,黎亮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黎亮问他:“假如我那时虚报冒领,会怎么样?” “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原来那点也拿不到。”张叔告诉黎亮:“柴拉回矿里,我曾经抽验过几次,没有发现差错。”黎亮吃了一惊:幸好当初没有听大毛的话,不然,他此后的人生道路,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在人生的路上,总有许多考验,他能把你带到两种境界:一种是光明,一种是黑暗。决定权在于你,你只要经得起考验,你去的地方就是光明的地方。如果你经不起考验,就像墨子说的:“言不信者,行不果。”那么你去的就是黑暗的地方。

打开学习的正确方式作文【三】

作为学生的我时常会迈远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太多的学生想必也深有体会。曾经听过一位学姐分享她的学习方法,她告诉我们,把作业分类对应不同的学习时间去做就可以提高效率。效率提高就不在埋怨作业多了。仔细考虑一下,心想,学习中,确实不妨尝试这样的方式去做。

其它领域不也是这样吗?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后来学有所成,回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年轻时,怀着满腔热要成为物理学家,在实验室中有他的身影。不料想,他的动手能力太差,总是把一个个实验搞砸。他的同事甚至戏称:“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他一度陷入苦恼,甚至怀疑其自己的能力,这时他的`导师告诉他:“你的动手能力不好,可以试着从事理论物理,相信你有所成就。”接着他转入理论物理的研究领域,并一发不可收拾,在量子物理上终有所成就,最终他的理论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

乔布斯曾成为美国青年的偶像人物,他的理论、他的公司、他的成就享誉全球。起所创的苹果公司在当今依旧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之一。乔布斯的理念中有名的就是所谓的“极简”,大家可能不知的是这个想法来源于中国的禅石。禅石,和尚和佛祖手中把玩的石头,顶多有一丝宗教的色彩,而他从一小块圆润光滑的石头中悟出了新的思想,他这种思想融入到他的电子设备中,从而成就了一段传奇。

1978年,当年的中国不正是抓住机会改革开放才实现今天的经济发展?牛顿的苹果在他的思考下改变了世界,震惊了世界。现实中不也有很多跳槽并且取得成功的人吗?

看来不是事物不好,只是我们眼光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才造成不同的结果。而我则需要把握当下,用正确的方式打开我们灿烂的青春。

打开学习的正确方式作文【四】

我上武术课的教室在六楼,上楼下楼都要坐电梯。一次下课,我上了电梯,快到一楼时,我一时兴起,将所有的楼层按键都按了一遍。从负一楼到二十三楼,一个没落下。我正在兴头上,突然发现气氛不对。抬头一看,爸爸瞬间变成了“愤怒的小鸟”,怒气冲冲地让我把所有楼层的电梯都坐一遍。我根本就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屑一顾道:“不就坐电梯嘛,好玩得很,坐就坐呗,谁怕谁啊!有必要发那么大火吗?”于是,我就关上了电梯门。

电梯很快到了负一楼,门一开,我就立马把它关上了。一是因为我讨厌黑暗(地下停车场没有启用,很黑),二是因为我怕爸爸会丢下我不管,想快点儿坐完电梯回家。我泰然自若地站在电梯里,一会儿东看看,一会儿西望望。电梯升到了二十三楼,我在电梯中仰天长叹:“啊?这么快?我还没坐过瘾呢!幸好还要下到一楼。”这时,我又突发奇想,把所有的键又按了一遍。然后,电梯开始下降,一层一层停下,门打开又关上,仿佛在对我说着什么。我慢慢平静下来,逐渐意识到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

电梯渐渐到了一楼,我赶紧跑出电梯间,却发现爸爸不见了。于是我焦急地跑向了车子,发现爸爸在车上等我。我暂时松了一口气。上了车,一路上爸爸一句话也没说,我也暗暗庆幸爸爸既没有使出大招“口水机关枪”来批评我,也没有使出绝招“唾沫激光炮”来数落我。到了家里,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后,开始了“温柔教育”:“瑞啊,你想啊,坐电梯玩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如果发生了火灾,而你在电梯间里,多危险啊!又假如楼上有个人突发心脏病,急需送医院,可是上了电梯,每一层都停一下。22层啊,一层停10秒就是220秒,将近4分钟,心脏病人的急救‘黄金五分钟’就耽误了,一条人命可能就没了,多可怕啊!”妈妈的这番话比爸爸的“唾沫激光炮”攻击力还要强,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我意识到我错在哪了:虽然电梯在每层楼停的时间不长,但是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后果将非常严重。而且,一个人要有公德心,不能随心所欲,只顾自己开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事,你又体会到什么了呢?

打开学习的正确方式作文【五】

有别于农业社会“个别化学习”的低效率,有别于工业社会的大一统“集体学习”模式,信息时代的“个性化学习”,尊重人的个性需求,真正实现人类梦寐以求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信息时代,知识可以大量储藏在脑外,节省了人类脑力,一个创意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悄然降临。对于教育来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就在当下。

201X年,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泛在化学习”模式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支持泛在化学习的资源是什么?我们认为,当前最好的资源就是微课和微课程。

首先,要把微课与微课程区别开。2006年,萨尔曼·可汗在为侄女、侄儿辅导数学的过程中,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视频。到201X年,可汗学院共开发了近3000多段微视频,通过课程结构化运作,形成覆盖基础教育学科的微课程。目前全世界有6000万学生参与微课程学习。 “微课”围绕一个教学重难点或教学环节组织素材,设计一节10分钟以内的微型,用视频形式录制教学过程,配合检测题组成一个微型课例,分为讲授、解题、答疑、实验和活动等类型。“微课程”是指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在分析学生需求和教材重难点基础上,把一个个微课进行结构化、体系化而生成的微型课程。微课与微课程的关系类似于一粒珍珠和一串珍珠项链的关系,其中贯穿一粒粒“珍珠”的红线就是“学生需求、课程标准和教材重难点”。 笔者认为,微课就是一个5分钟左右的课例而已,是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需要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支持,一个个单独的微课价值有限。而微课程是把一个个微课(课例)通过一定方式结构化,形成体系化的微型课程,针对课程的重难点,需要对教材进行系统化思考。微课程是课程资源,需要课程理论支持。微课程能够支撑翻转课堂,价值很高。

其次,要思考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关系。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有别于当前教学模式即白天上课学新知识,晚上回家通过作业内化知识,而是晚上在家看微视频学习新知识,白天上课通过讨论、作业、实验等内化知识。

简而言之,微课程与翻卷课堂二者的\'关系如同食材与烹饪方法,即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为什么能翻转课堂呢?原因有三:一是云端和移动端配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移动信息化环

境;二是个性教育的需求;三是“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奠定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物质基础。翻转课堂带来学习方式的哪些变化呢?我国传统“授受式”课堂有五大弊病:少、慢、差、费、塞(信息闭塞)。实施翻转课堂之后,学生的被动学习就会变成主动学习,“他主”学习就会变成自主学习,授受学习就会变成探究学习,单独学习就会变成合作学习、协作学习,课堂学习就会变成泛在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改变,学习劲头大为改观,学习品质大为改进。

笔者认为微课程的制作工具并不重要,制作过程并不神秘,最核心的是课程创意和课程结构。微课程或许将成为触动未来教育变革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