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疫情面前人性之美作文素材(关于疫情作文素材优秀片段)

疫情面前人性之美作文素材(关于疫情作文素材优秀片段)

更新时间:2024-06-21 05:02:19
疫情面前人性之美作文素材(关于疫情作文素材优秀片段)

疫情面前人性之美作文素材【一】

人人都有困难,像我就遇过很多,例如:不敢吞药丸、不会骑脚踏车、数学不懂、朋友交不多、书法练不好……等。每次遇到困难,我总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失去活力。

虽然我的困难很多,但是其中让我深刻的困难是学书法。还记得刚上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接触书法,我自觉我的毛笔字跟王羲之不相上下,一样龙飞凤舞,神态飞扬,但是却被老师说简直是鬼画符,还被修改得一蹋糊涂,当时我的心情很沮丧、很伤心。

回到家后,我妈妈安慰我说:“肯尝试就有机会,有行动才有结果,有耕耘就有收获,肯努力就会成功。”这番话让我知道“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从那次 我更加锲而不舍的认真练习书法,每天临摹、练字,并将老师的提点谨记在心。学了二年后,老师夸赞我写得不错,还将我的作品寄去参赛,我的心情既高兴又紧张。后来名次公布了,我竟然有得奖,开心极了。之后我陆续得了不少书法比赛的奖状和奖品,辛苦过后所得到的成功,滋味真是甜美呀!

拿破仑曾说:“我的字典里没有“难”这个字。”我想我知道为什么,因为遇到困难时千万别灰心,只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就算关关难过,也能关关过,如此一来,何难之有。

疫情面前人性之美作文素材【二】

世上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我也不例外,今天我就讲讲我自己遇到的困难。

在上周,我参加了一个软笔书法的比赛,书法老师说这个比赛有机会拿奖,下了课,我回家就开始写。

准备好宣纸、笔墨,我就开始写了,写到第五个字的时候,写错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把“午”写成“年”了,我想:得,完了,怎么成这样了呢,从新写!我说:“妈,这

我心平气和,全神贯注地开始写第二张作品。我匀速的写着,到了最后一笔,写歪了,我想:这回真完了,最后一张宣纸了。不能放弃,我应该给它修修形。我叫妈妈和我一起修整一下这个字。妈妈指挥,我写,就这样一点一点的修。最后,修整完毕,看着不歪了,我想:太棒了,又成为一幅完美的作品喽!

通过这件事,就能验证这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而是要想办法去解决它,这样才足以让困难害怕。

疫情面前人性之美作文素材【三】

??月面前无壮士

我第一次经历亡是在18岁的时候,不是我亲身感受,而是它发生在我身边,近得只有一张老藤椅的距离。

那是一个阳光热烈的午后,窗外冷风彻骨,屋内却非常温暖,人浸泡在阳光里,好像浸在一汪热水里,舒服极了。我陪爷爷在阳台上晒太阳,给他读积攒了一个星期的报纸。棉花被里的爷爷身体缩得小小的,脸上很多平静的皱纹。小土狗趴在我们脚边,非常温顺。煤炉上炖着排骨萝卜,升起袅袅白烟。奶奶在厨房里给我们做桂花圆子汤。我觉得那一刻,很好很好,那一刻内心的温柔平静,余生也没有复现。

奶奶端着的青花瓷碗砸在地砖上,很尖利的一声响,我觉得很美妙的那一刻就倏忽过去了。像感应到什么一样,我扭头看爷爷,静得像一块泥塑。我伸手去探他的鼻息,早就没有了。可是身体还被阳光浸泡得很暖和、很蓬松,我握着爷爷粗糙干硬的手,眼泪一滴滴落下来。

奶奶比我想象中平静得多,她只是红着眼眶握着爷爷的手在他身边坐了一会儿,帮他理了理毛线帽和围巾,像话家常一样对他抱怨道:“老头子,你就等不及了。喝碗桂花圆子汤,再喝碗萝卜汤,热乎乎地上路多好。你要走了也不说一声。你真是一辈子没有良心哦。”小土狗在地上呜咽了一声,大概感受到了什么。

爷爷年事已高,谁都知道亡一定会在哪个路口等他。但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他说走就走了,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爷爷的后事办完,奶奶懒了很多,不爱出门也不爱进厨房了,整天坐在爷爷从前晒太阳的地方,发着呆。这样晒了一整个冬天的太阳,一直到来年的春天,她才回转过来,把手在围裙上擦了两把,进厨房给我们做好吃的。

我想奶奶是在心里熬过来了,她比我们多活了几十年,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世情是本最丰富的书,她一定都明白了。我们生命中的大部分人和事,不会有真正的告别仪式,而是说没有,就没有了。

有一天,奶奶说:“世道残酷着哩,有啥法子呢?只能坚强啊,咬咬牙就过去了。”

奶奶这话是在参加她一个老姐妹80岁的寿宴后回来说的。那个阿婆年轻的时候插队到贵州的山区,一直都没有得到回来的机会,慢慢就了心,在那里安了家,把异乡当成故乡。阿婆每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匆匆忙忙赶回来看看娘家人、吃顿团圆饭。我还记得小的时候,陪奶奶去镇上唯一的公交车站送阿婆。中国人大概都是不擅长拥抱的,这对感情深厚的老姐妹只是你的手捏着我的手,身影都是瘦小而单薄。她们穿着陈旧而整洁的衣服,阳光迷蒙,风吹乱了她们的白发,奶奶帮阿婆理了理,8路车尘土飞扬地驶来了,奶奶推着她上车,说:“大妹子,上车吧。照顾好自个儿啊。”

这一别就是十几年,老之将至了。奶奶说起寿宴上的场景,流露出很凄凉的况味。那老姐妹和她的母亲都健在,只是脑子不大清楚了。各自穿着一身簇新的衣服,恍恍惚惚地坐在那里,周围热热闹闹的,可是好像完全不关她们的事,她们专注地进入了老人的世界,像那些我们小时候弄丢的铅笔、橡皮、日记本等,它们在岁月里待着的一个黑咕隆咚的地方。

奶奶的老姐妹发着她的\'呆,偶尔痴痴地笑,子孙们把她们母女俩搀到一起,历经沧桑的两人却是幽幽地对看了一眼,又无动于衷地把浑浊的眼珠子转向了别处。她们就这么互不认识了,没有一次告别,没有机会再说一句:“妈,你好好看看我,趁你还记得我的时候再看看我。”

老姐妹在酒席散场的时候好像清醒了一些,拉着奶奶的手说:“妹子,大兄弟走了,以后就剩下我们两个老姐妹了。”奶奶一阵心酸,正要跟她多说一些话,她突然就又糊涂了,刚才的清醒好像昙花一现。

奶奶回家以后,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阳台上,我忽然觉得奶奶的身影比从前更加凄凉,她们那个时代的人一个个都走了,就剩下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个世界上。

奶奶如果读过书,会知道有一个诗人叫苏东坡,他写过几句词是这样的:“十年生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奶奶不识字,无法美化她的苦难,她说这都是命。

时间像火车一样轰隆隆地往前走,并不会因为那是一个衰老的人而将它的步伐变缓、变柔和。奶奶在这白花花流走的时间里以她的速度一点点衰老着。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人在老到一定岁数时会暂停衰老,五十岁和六十岁没有多大区别,却又突然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如山倒轰隆隆地老了。

奶奶在70岁的时候成了一个被岁月风干的老人,雪白的头发胡乱地散在衣服领子上。为了方便行动,她搬到了底楼由车库改造而成的屋子里。于是一整个秋天到冬天,从日出到日落,她都坐在门口的藤条椅子里晒太阳,像一个深色的球,身上是层层叠叠的衣服,露出花花绿绿的边。我上班前去看她,她问我有没有吃早饭,又说她吃了一碗泡饭,问我要不要来一碗。我下班回来去看她时,她又问了我同样的问题,很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屋里喝一碗泡饭。我倚着门沿站着,打量着她这毫无隐私可言的方寸之地,望着她似懂非懂的脸,一阵心酸。

我的奶奶也糊涂了。也许是一天天慢慢糊涂的,可由于我们的疏忽,察觉到的时候她已经认不出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