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开平民俗作文(江门开平民俗文化作文)

开平民俗作文(江门开平民俗文化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09 23:17:40
开平民俗作文(江门开平民俗文化作文)

开平民俗作文【一】

1933年,巴金来到广东江门五邑,曾写下这样的文字:“南国的风物的确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那样茂盛的绿树,那样明亮的红土,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还有明镜似的河水,高耸的碉楼……”

素有“中国碉楼之乡”美誉的开平位于江门五邑中心,随处可见的碉楼,矗立在村落乡野之间。如果说绿树、红土、稻田是南国乡村的普遍元素,那么碉楼就是开平独有的建筑符号了。

时隔75年,巴金笔下那如梦境一般美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2007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

历史上,开平有三千多座碉楼,现在尚存1833座。那些千姿百态、流光溢彩的碉楼,糅合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穹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柱式、巴洛古建筑的壁柱和山花,以及中国的匾额、龙凤金钱福禄寿图案等不同元素,展示着开平侨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交融历程。在这里,东西方建筑艺术巧妙融汇,与优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稻化社区、习俗和田园一起,构成了一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

每一座碉楼背后,都有着慑人心魄的悲喜故事。惟其如此,我们单纯强调它作为遗产的文物价值或美学价值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只有把碉楼纳入东方稻作文明的环境与氛围中,与河流、池塘、田野、山林,甚至民众等连成一体,才真正成为人和自然完美结合的“活”文化遗产。

开平民俗作文【二】

一个晴空万里的炎炎夏日,我们一行三人浩浩荡荡地向着我们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开平碉楼出发!

我们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就到达了我们要去的第一个景点——立园,华侨园林中一颗熠熠生辉、蜚声中外的明珠,位于广东著名的侨乡开平市糖口镇,是一位爱国爱乡的先生创于二十世纪的花园别墅。里面许多古老的生活工具也让我们大开眼界。还让我们想不到的是,我们看到了古老的西餐餐具,还真不相信那么早以前西方的文化就已进入了我国的乡下地方,真是感慨万千!我们还去了同是碉楼群的另外几个地方,有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等等。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当时的建造者有多么地伟大,历史的悠久更令我陷入了另一种思维。我想不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就如同我们真的没有以前的古代人聪明一样!我们现在都不肯去思考,懒惰却是我们的爱好,就像我,品尝了许多当地的农家水果,还有些是不劳而获的呢!

连续去几个不同的地方参观,也让我们感到非常地疲劳,还有很多碉楼我们都是在车上参观的哦!从这个碉楼到那个碉楼,我们都不愿意下车了。终于,我们还剩下最后的行程——加拿大村。我们放弃了游览这个村子之后,去到了有350年历史的古镇。我们在这里吃午餐,品尝了烹饪大师的手艺和当地的美味佳肴。

我们开心地用完餐,打道回府了。

开平民俗作文【三】

说起我的家乡湖北的风俗,那可真不少呢!比如,鱼面炖肉,是湖北人家家饭桌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今天我就给你讲讲鱼面的那件事。

有一次,我们一家回家乡过年,碰巧赶上家里在置办年货。只见门前摆放着几只大盆子和大水桶,里面有好几条大肥鱼。大概是鱼儿大多了,显得盆子太小,它们拥挤在一起,层层叠叠,转不动身了。大姨见我看得入神,告诉我这些鱼儿是用来做鱼面的材料。

随后,姨夫把大木板架在两条木凳上,大砧板搭好了。姨夫从身旁的盆子里捞起一条大鱼,用刀麻利地刮去青鱼身上的鳞片,取掉鱼腮,再划开鱼肚,扯出内脏,很快就把鱼清洗干净了。姨夫用刀劈开鱼背,一分为二,经过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他顺利地剔除鱼刺,将鱼肉取了出来。然后,我们将鱼肉剁成了肉酱糊糊,倒入大碗中。我根据大姨的教导,在碗里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食盐,用灵活的小手将它使劲揉搓在一个大面团,再抽一抽,扯一扯,拉一拉,大面团就四分五裂,变成一个个小面团啦!最后再把它们用擀面仗擀成蒲扇大小的面饼,再卷成卷,初始步骤就做好了!

接下来,把卷好的面饼放入蒸笼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揭开锅盖,一阵鱼香扑面而来,馋得人直咽口水!姨夫切了一小段给我,说:“快,趁热吃!”我咬了一口,嗯,真是美味呀!姨夫把余下的几个肉卷均匀切好,说是一次吃不完,晾干后可以分几次做鱼面炖肉。听妈妈说,这道菜曾经被孔子吃过了呢!当天饭桌上就上了这道鱼面炖肉的大菜,炖好的鱼面,看起来比面条粗,吃起来味道鲜美,口感爽滑不腻。

听姨夫说,以前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吃到鱼面,而且鱼面炖肉也只用来招待客人的,客人走了后自家人才能吃。如今家家户户都有条件自己做鱼面了,而且都做得多,晾干存放,平时想吃的时候也可以拿出来做菜。现在每次回乡过年,我们都会带回一大包鱼面给爷爷奶奶吃。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尝尝我们家乡的美食呢?

开平民俗作文【四】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