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大同的夏天作文大纲(描写大同景色的作文三百字)

大同的夏天作文大纲(描写大同景色的作文三百字)

更新时间:2024-06-02 20:54:17
大同的夏天作文大纲(描写大同景色的作文三百字)

大同的夏天作文大纲【一】

五一假期,我们一家三口游览了大同公园,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有好多娱乐设施。吸引了许多孩子。

我们坐环城车到了公园门口下车。门口卖吃喝,卖玩具的应有尽有,我根本无心看这些,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进了公园,向右拐,只见游乐园有船、旋转木马等。我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哪儿都新鲜。

首先,我们来到了“太空漫步”这个游戏前,买了票。顺着台阶上去,坐上车,车会自动前行,竟然还会360度转弯。我全身的神经都绷紧了,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掌握方向盘的爸爸也是心惊胆寒。不一会儿,我们到了终点,很刺激。

接着,我和爸爸又玩了激流勇进,被水溅了一身。很凉爽。

然后,我们又约了朋友总共五个人一起划船。我们上了船,用脚蹬脚蹬子,我蹬得气喘吁吁,大人悠闲地欣赏风景。划船的乐趣尽在不言中。

顺着人流,我又去了我梦寐以求的摩天轮,它是整个游乐园的最高建筑。我真怕自己会掉下去,但是我又想上去,所以故意装出不怕的样子,篮子随着音乐不断上升,心里有按耐不住的害怕,不敢看下面,只能看天空。大约走了半圈,看了下面一眼,发现没有什么怕人的地方,心中的恐惧消失的无影无踪。开始欣赏全园的风景。到了最高点,凉风习习,刚才蹬船的疲劳一扫而光,真是《水调歌头》中的高处不胜寒。不久,篮子下降到了最低点。工作人员打开门,我们跳了下去,感到神清气爽,活力十足。

看看将近五点,我只好快速欣赏公园的美景,感受这里的人杰地灵。再见了,公园。

大同的夏天作文大纲【二】

双休日,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大同,到外婆家玩。

早上,我早早的起床了,来到楼下,我把衣服放进背包里,然后去洗手间,洗脸,刷牙,我回到家里,奶奶对我说:“你把足球带上,星期日回来时,直接去体育馆。”“好的,谢谢奶奶提醒。”我连忙说。 接着,妈妈也跟着起床了,她把干净的衣服放在我包里。妈妈洗刷完后,我和她一起来到桥底,爸爸也跟在后边。

上车了,车子奔驰在马路上,我打开车窗,欣赏着外面的风景:窗外有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着,仿佛在歌颂夏天;大树摇摆着枝丫,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路边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

到了大同街上,我和妈妈下车去买外公的衣服和裤子。我腼腆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的本子没有了,你去帮我买几本本子呗!”我们进了一家卖服装的店里,买完衣服,我和妈妈来到文具店里,挑选着本子,买来本子,我又挑选那两支笔。

来到外婆家,我和弟弟一起玩平衡车,一起玩磁铁积木,一起看电视。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平衡车,刚开始玩,我一踩上去,就翻了个四脚朝天,慢慢的,我学会了骑平衡车。

傍晚,吃过晚饭,我和舅妈她们去散步。看见大同这个地方的.路四通八达,还有好多寺庙,小河里面有许多鱼儿在欢快的游着。 啊,大同真美!我喜欢大同!

大同的夏天作文大纲【三】

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充满着真知灼见,只是一直没有心思拜读。直到最近,在等考研成绩的百无聊赖之中,才硬着头皮啃起了这部竖排繁体的历史教科书。不过,钱先生的文笔显然比我们的那些苗正根红的史书要好读的多,再加之条分缕析的分析和多如浩海又恰到好处的史实,任何关心历史的人都会爱不试卷。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我们所做的是将一些冷冰冰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让你记硬背,不许质疑书本,不许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钱穆先生想做的就是这一点。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就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前段时间关于中医关于新儒学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先生看来(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的,只是有时候不是这么做的)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要对本国的历史有一种敬畏之心,知道本民族繁衍生息之不易,同时又要明白中国落后之根源。作为一本教科书,《国史大纲》达到了目的,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先生理性、进步的历史观,那它和现在的教科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

《国史》反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阶梯式进步的历史观,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文明的延续不能用某种标准斩断,让前后之间截然不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明,这样的观点来源于历史不断进步这一乐观主义的信念,以为社会是从低到高慢慢演化的。这种划分历史阶段的思维是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产物,划分的依据是劳动工具的不同,举个例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开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我们书上的标准说法是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的分野为标志,之前为奴隶社会,之后为封建社会。但是,铁器的使用是一个过程,什么时候占主导地位这不好判断,占了主导之后是否引起了上层的变化这个也不清楚。先生举了《盐铁论》中的一段话,说明到了西汉仍有一部分农民用石器进行耕作,而在南方有些地区,春秋时期就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

随后,钱穆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

反过来,专制的政府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于同一原因,专制的政权用八股文钳制人民思想,从此思想界再无出现大师的可能。明朝的历史表明,政治经济文化谁决定谁这个问题远不像结论表明的那样清晰。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托克维尔说,自由是大革命的合法子女,但靠着百年的`努力才赶走了专制暴政这一革命的私生子,使得自由民主成为现代政治的首要原则。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多么的可贵。

大同的夏天作文大纲【四】

一腔热忱的挑读一本繁体版的国史,还不是白话文,有那么一瞬间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神气儿。其实好多字不认识,没关系度娘来帮忙,好多句子超级干涩不懂,百度度娘劈里啪啦,开始就继续,知道多少算多少吧!

先理一理年代表“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其实这些早都记不住了,一点点的看,刚好理一理朝代的顺序。书上每个时期每个朝代都有个帝系表,差不多每一年都有详细的事迹记载,尚书为最早的史书,有缺失,春秋为最早的编年史,然后有春秋,再有左传,以记载列国会盟与战争为主,再接着有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再有汉书,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正史。自己看的最乱的是春秋与战国,一会这个兴起一会那个灭亡一会又是吞并,愣是没理出来个头绪。愚昧的以为春秋有五霸,原来还有那么多的诸侯国。

看到了国家的形成。赶着最后的两个小时去成博看了“秦蜀青铜展”。进入馆里第一眼看到的墙上四个象形文字“宅兹中国\",它出自何尊铭文,铭文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这个词的最早的来源,是这片华夏大地的名字。“中”字旌旗招展,“国”字长戈护疆,那一刻感叹不已,感叹汉字的如此神奇,也在刹那会想看书时中国是如何凝聚而成的。由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实今天是为了回答问题才正经八本去查了何为“封建”,是分封管理的一种社会制度,我以前理解的就是压迫、残暴的代名词,还有指的旧思想,愚钝“封建老脑筋”“封建迷信”。现在这词在我这里是老词新解,虽然它其实一直在那里。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成语特别多,“围魏救赵、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璧归赵、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睚眦必报、烽火戏诸侯。”好多好多,有的是战略部署,有的是隐忍为再次崛起、有的是人物性格、有的也是时局所迫。历史的遗留以各种姿态存在,不止于物,哈哈,呜呼再叹:“中国文化,精深博大,中国成语,乾坤雾里!”没有点历史文化你是听不懂滴,乖乖的好好学习国史吧。

学术在上古时期,仅仅是贵族阶级所特有的,即祭礼。巡狩、封禅都为古帝王的大礼,宗庙的“宰”和掌礼的“相”都是主持这些名分的人。颂词、祈祷文、誓书的保存便形成了历史。宗庙祝史兼掌占星气侯,使民间依时耕稼。随着周天子的衰败,史官流散到诸列国,得以学术的扩散,祭礼带有宗教意味与政治作用,,宗、政、学三者可以说为混为一体。坠落的过程中知礼的、有学问的在下位,而不知礼的,无学问的却高居上层(晕,当时这个想把这个不明白的点当作问题问了,结果搞忘了),问什么问这样呢?只能尴尬的理解字面意思,总之,王官之学流散民间,造就了百家学说的开端。最开端无疑是儒学,渐渐百家争鸣。

以前惭愧,啥也不懂,感觉这次看书,只看了小小的小三分之一,在我心中法家地位凸显,不得不说秦统一,商鞅功劳大,“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使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完成了统治阶层的第一次集权,有了中国第一次版图。真的可以看出中国不愧是文明古国,不陈腐、求突破,当时有先进思想的贤士碰到了伯乐,都得到了重用,公子小白和管仲,秦王和范雎等,战国四公子养门客,有才能的如若毛遂自荐,都可有一番作为的,自古以来乱世出英雄的。

以前读历史,百般不愿意,现在重新学起,兴趣渐浓,看两页,听一天。开车、上班,只要有空闲就喜马拉雅,听春秋、听战国,还怂恿女儿听听山海经。不服老不行,记不住人、记不住时间,但是事情经过还可一,就是谁家谁谁打了另一家谁谁,然后怎么破的僵局,肯定是白话好理解一些。收获颇丰,比如以前只知乐羊子妻剪布劝学,不知乐羊也是魏国一战将,痛饮亲儿子的肉羹汤,含恨攻占中山国。当时战局的残暴,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再想,鉴于自己还认不全字的白痴水平,是不是该改一下学习方法,嗯~好好想想,迎接新一轮的开始!

大同的夏天作文大纲【五】

记得我6岁那年,妈妈带我去大同公园玩。

我们怀着高兴而激动的心情上路了。路上,我好奇的猜想:大同公园是个什么样子?好不好呢?是个水上乐园还是淘气宝宝乐园呢?

不一会儿,大同公园到了,我们进去后,出乎意料——比我想象的还要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音乐喷泉,从石头假山上流下来的一大股清泉,又清又凉,并且音乐动听。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欣赏,那种享受确实不错,令人心旷神怡、心驰神往,有时微风一吹,水花四溅,有的小朋友在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啊!

在往公园里面走,便是一个像时针在快速转动的车,我坐上去后,车子便开动了,向前滑了10米多远,又向后退了10来米远。感觉好像有人推我,又有人把我推向了墙边。那时,我提心吊胆,心想:要是出了故障,把我停在空中或者甩出去,我的买别墅、开公司的梦想不就彻底破灭了吗?那时的我有些失望了。可是,向前向后转了几圈后,我还是平安的下来了。啊,真是化险为夷呀!

接着,向右走,便是一块碧绿如茵的草坪,而且,种着许多士兵般的枝繁叶茂的大树,我们坐在树下的石凳上,休息了一会儿。10分钟后,我们继续向右走。我们过了桥去看海豹,海豹的样子很可爱,肚皮白色,背部黑色。我拿着鱼竿放了一块肉来逗海豹,简直是其乐无穷啊。

在我心中期盼已久的激流勇进出现了。简直是惊险刺激。我坐上小船,水上游戏开始了。东摇西晃,不知不觉地就到了高峰——该从激流勇进最高处往下滑。啊,成小水人了。

我们又玩了许多游戏,如:过山鼠、八卦阵等总之,那是我最快乐的一天。第一次去大同公园真是流连忘返。

大同的夏天作文大纲【六】

我的家乡——大同,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被誉为“塞外明珠”,大同有许多名胜古迹: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有栩栩如生的九龙壁,有巧夺天工的悬空寺,有五岳之一的恒山。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同由一座沧桑名城变为一座勃勃生机的现代化城市,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道路的变化,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现代化气息。昔日的大同古街区道路非常狭窄,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一到刮风天,到处尘土飞扬,黄沙满天,把过路的人们弄得灰头土脸。雨天的时候,街道变得泥泞不堪,每隔几米总会有一个深浅不一的水坑,有的水坑都能把汽车轮子淹过一半,行人走时总要挽起裤腿,脱掉鞋子,走起来非常艰难。每当这时,人们都是愁眉苦脸,心里很懊恼。路的两边都是矮小的平房,夹杂着几座不起眼的店铺。

一到晚上,路灯因为坏了,行人走起来非常不便。而现在的道路已是旧貌换新颜,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昔日的迎宾东西路已不复存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宽阔、平坦的迎宾路,同时可容下几辆车通过,两边铺满了彩砖。两边的绿化带形状不一: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椭圆形的。绿化带里种着四季常青的松树、高大挺拔的杨树、粗壮的泡桐等各类名贵树木。当夏天来临之时,这些树枝叶繁茂、苍翠欲滴、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酷夏来临之时,人们还可以蹲在绿阴下乘凉。周围的草坪既美化了城市的道路,又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生机。那几个圆形花坛里的花品种齐全:有黄澄澄的菊花,有红艳艳的鸡冠花,有黄灿灿的迎春花它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每一种花都散发出了淡淡的清香,不仅吸引来了蜜蜂与蝴蝶,而且令人心旷神怡,美化了我们的城市。路的两边竖起了一根根造型奇特而又美观的路灯,照亮了行人前进的道路。道路两旁建起了古色古香的公交候车厅。街上的行人与汽车川流不息,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色,真是热闹非凡!星期天爸爸带我去上街,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昔日拥堵不堪的御河西路,现在已变成畅通无阻的御河北路。在路的北面,一片连绵不绝的古城墙巍然屹立,气势磅礴,给人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

马路的南侧,四座风格迥异的跨河大桥正在修建。看到这些我感慨万分:这几年大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它已由沧桑古城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不得不令人惊叹呀!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憧憬着将来的大同:那是的大同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各国友人慕名而来,身为一名大同人是多么地自豪!

我爱我的家乡,我相信这颗“塞外明珠”将会变得更加璀璨。

大同的夏天作文大纲【七】

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充满着真知灼见,只是一直没有心思拜读。直到最近,在等考研成绩的百无聊赖之中,才硬着头皮啃起了这部竖排繁体的历史教科书。不过,钱先生的文笔显然比我们的那些苗正根红的史书要好读的多,再加之条分缕析的分析和多如浩海又恰到好处的史实,任何关心历史的人都会爱不试卷。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我们所做的是将一些冷冰冰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让你记硬背,不许质疑书本,不许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钱穆先生想做的就是这一点。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就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前段时间关于中医关于新儒学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先生看来(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的,只是有时候不是这么做的)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要对本国的历史有一种敬畏之心,知道本民族繁衍生息之不易,同时又要明白中国落后之根源。作为一本教科书,《国史大纲》达到了目的,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先生理性、进步的历史观,那它和现在的教科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

《国史》反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阶梯式进步的历史观,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文明的延续不能用某种标准斩断,让前后之间截然不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明,这样的观点来源于历史不断进步这一乐观主义的信念,以为社会是从低到高慢慢演化的。这种划分历史阶段的思维是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产物,划分的依据是劳动工具的不同,举个例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开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我们书上的标准说法是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的分野为标志,之前为奴隶社会,之后为封建社会。但是,铁器的使用是一个过程,什么时候占主导地位这不好判断,占了主导之后是否引起了上层的.变化这个也不清楚。先生举了《盐铁论》中的一段话,说明到了西汉仍有一部分农民用石器进行耕作,而在南方有些地区,春秋时期就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

随后,钱穆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反过来,专制的政府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于同一原因。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托克维尔说,自由是大革命的合法子女,但靠着百年的努力才赶走了专制暴政这一革命的私生子,使得自由民主成为现代政治的首要原则。小布什有句名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将政治家关进了笼子,我现在是站在笼子里给你们说话。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多么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