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在路上 作文指导(在路上作文怎么写最好)

在路上 作文指导(在路上作文怎么写最好)

更新时间:2024-05-16 16:07:27
在路上 作文指导(在路上作文怎么写最好)

在路上 作文指导【一】

今天,距离高考仅剩六十多天。一模过后,我开始有点兵荒马乱。

一、四月光

放假在家,我变得松散,有点放纵。本来连续的雨天,到清明的时候竟开始放晴,久违的阳光,让我开始明朗起来。告别了潮湿,人也精神了许多。也许,我对阳光总是偏爱的。我热切地盼望着夏天,盼望阳光照射在手心的温暖。笨蛋的天空里,依然有人记得浅川一中,依然有人记得发生在小四笔下的夏至未至。而现在,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将这些埋葬,等待夏至。

二、老去的孩子

如果说我们是在流年中行走,那么也许我们早已老去。突然很喜欢王菲的歌,听她的声音,空灵,安静。不知何时,我开始变得有些老成,开始喜欢安静的旋律,喜欢听悲伤的歌回忆往事,喜欢上一种寂寞。老去的孩子,也许用得有些沧桑。我的的确确是在用年轻去作赌资,如果有一天,我败得溃不成军,那就当作是流年埋葬了青春,包括希望。

三、四月城市的冷暖

这座城市,算不上繁华。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其实只是在个别地方。真正地,这里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有交错的古老的巷子,有不像样的马路。这座城市,正开始不断努力发展。只是一切与我无关。我觉得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因为现在,我所要面对的,仅仅是高考,仅仅是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仅此而已。有时想想,除了这个,我别无所有。四月城市,我无暇顾及其它,对于高三来说,高考比什么都重要。

四、那时花开

打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朴树。想到朴树的时候我又想到了老狼。这些,曾经都覆盖了校园,可现在,一切都隐去了。那时花开,我沉默。我常常想的问题,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后,我是否依然会记起现在,记起这座承载了我三年时光的校园,会抑或不会?我并不可能知道答案。可我依旧会思考这个问题,这直接反映出我的固执。春野一说,你执拗得像个小孩。我并不否定。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自己真的是一个小孩。我并不是想逃避,我说过的,我希望拥有一扇窗,一打开,面朝大海。最后,希望这个六月后,我能够看见的,我们都能够看见的,那时花开。

在路上 作文指导【二】

走在成长的路上,一路欢笑,一路悲伤,一路挫折,一路坚强,体味着失落与惊喜,成长的滋味只有自己会知道。

童年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记忆中小小的自己坐在父亲结实的肩头,走过青草铺就的田垄,走过溢满芬芳的小径,和家人一起去郊游。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绿色,幼小的我便发挥自己不懈的探索精神,好奇的走来走去。牵着我的手的父亲,总是满脸宠溺的被我拉着:耳边隐约回想着父亲轻声的叮咛“小心点…”,那是记忆中被疼爱的味道。回想起那时心灵的触动,即使呼吸的空气也是甜蜜的。

少年时,是在去向学校的路上。年少轻狂的自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总是我行我素,从不考虑别人怎么看。那时的自己总是不把学习当回事,从来都只是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后伤心一会会,好了伤疤就忘了疼。虽然总是被家长教训,却依旧无动于衷。现在想想,还好自己意识到世上没有后悔药的时候,不算太晚,还来得及奋起直追。回首身处少年叛逆期的自己,愚蠢大意险些葬送了自己,是身边的人一直都在提醒我:回头吧,去推开那扇背后阳光明媚的窗。

现在,仍是走在上学路上,只不过换了个目的地。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认知,新的生活,虽然已经习惯了,但有时脑海中也不免浮现出以前相似的生活片段。跑步时虽然累得够呛,却会边喘气边和同学私聊;思考题目时,会和好友商讨,有时也会各执一词开始争吵;参加比赛时,心里会惴惴不安,却往往因为她的笑容而瞬间镇定,充满自信。学习的.旅途是寂寞的,但只要一路上与朋友携手前行,快乐总是多过伤感的,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便不再孤独。

走在成长的路上,走过崎岖的小路,经过分叉的路口,也体验过狂风和暴雨。但是要坚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走在路上,无论悲喜,都会有人陪你到天亮。

在路上 作文指导【三】

一、许久前观赏电影《荒野生存》,很感动,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样去活,但最后终究没有这样去活。现在阅读小说《在路上》,又有类似感觉。很多时候,一切疯狂仅在心里翻腾,因为我知道自己摆脱不了习惯,习惯的生活,习惯的气候,习惯的睡床,还有黄昏时刻一杯习惯的绿茶。习惯好像一棵树,在一个地方站久了,就会生根抽叶开花结果,再也不愿意挪步。

在《在路上》中, 迪安是有勇气的人,就是不会被习惯约束着,不会长久地被束缚在某个地方,过着四平八稳的生活,过着可以预见而波澜不惊的生活。 他喜欢背叛渐渐熟悉的环境,喜欢在路上。 是的,在路上。

二、在路上,这三个字充满了神秘的诱惑。在路上,意味着已经启程了,还没有抵达目的地。在路上,有点宿命的意味,意味着可能没有终点,所有的异乡都是路过的,所有的风景都是往后退隐的,所有的清风轻快地欢叫的,所有的梦想拍打着翅膀先行的。

在路上,会感觉自己属于世界,又疏离着这个世界;奔走在世界里,又陌生着这个世界;热爱着世界,但又恐惧着这个世界。

在路上,去哪里?干什么?为何目的?一直在路上的人,会不会想着这些问题?迪安不会考虑如此累人的问题。如果把这三个问题都想明白了才启程,那不是迪安的“在路上”,而是繁华城市里小白领的旅游。

在路上,所有的需要都在路上。去哪里?在路上!干什么?在路上!为何目的?在路上!迪安是神圣的傻瓜,过着悲哀又热切的生活。为什么要一直在路上?或许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如此不安,无法在一个地方和一个女人过着安分守己的生活。因为他在寻求,寻求一个地方,寻求一个人,寻求一种生活,寻求一种精神,可以安顿他们一直流浪的心灵。

三、如游鱼这样的宅男,藏在家里读《在路上》,有反讽的味道。或许,肉体已被囚在寒舍,可心已经潜出闭塞的房间。想起《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一辈子就困在船上,他愿意如此自困,他情愿如此自缚,因为他的心随着双手飞舞在黑白琴键上,翻过高山奔过草原潜过深海走过城市越过沙漠,一直在路上。是的,1900的心一直在路上,寻找,再寻找。心的旅程即是他的生活,他不奢望谁来理解他,其实,也没有谁能够理解他,就好像没有谁能够理解迪安为什么将“在路上”当作生活。

四、想起一位朋友的空间,她的空间注释着:一路走来,这样无奈,这样精彩。仔细想想,用这句话概括《在路上》里的迪安的折腾也是比较适当的,再仔细想想,这句话用在许多人身上也是没错。每一个心跳迟缓又还疼痛的人,每一个沉没在生活下又在扑腾的人,每一个孤独着又不甘寂寞的人,每一个忧伤着又自我逗乐的人,你们都在路上,因为你们总觉得远方在远方,路上在路上,一定存在一种意义,值得你们一直跋涉。

我们都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一直在路上。生活着,就是在路上。思索着,就是在路上。痛并快乐着,更是在路上。

或许直到走不动了,在路上,一颗灵魂才肯歇息,和路边的青草一起微笑在春风里。

在路上 作文指导【四】

皑皑白雪覆盖的珠穆朗玛峰主峰,鲜红的觇标高耸在峰顶斜面上,纷纷雪碎洒落其上,鲜艳夺目。

六十年前的那一天,身着防寒服的中国登山队队员们,走在了攀登珠峰的山路上。这条路上,充满着变幻莫测,前路未知,但他们从未害怕。这条路上,充满着艰难险阻,前路漫漫,但他们从未放弃。

从一群人,到三个人,无数个默默无闻的生命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这片险峻的土地上,没有鲜染红雪地,没有临别前的惊天一吼,没有一抹温柔的阳光照耀。他们,在生命的尽头无声无息,以最舒展的姿态沉睡在珠峰里,渐渐被雪掩埋。面对生离别,他们似乎淡然,没有恸哭流涕,只是颤抖着双手接过队友停滞在空中的手里递来的氧气瓶。他们知道眼角滑落的泪水会转瞬间冻结,那是一份刻骨铭心的疼痛;他们唯恐自己因此消耗氧气,而不能完成队友的使命。

那一年,是中国尝试攀登珠峰北坡的第四年,这是一项人类从未完成的历史挑战,这是一条世界公认的亡之路。中国人凭着那股坚毅的韧劲和不屈的意志,在珠峰峰顶埋下了放有中国国旗的盒子。遗憾,没能留下珍贵的一手资料,他们所带来的摄像机,在路途中因为救援队友滚下了万丈深渊。

如今,焕然一新的中国登山队带着精准测量的觇标,再一次走在了攀登珠峰的路上。这一次,他们被世界瞩目。

寒风猛烈地呼啸,夹带着雪片直卷而下,暴风雪像恶魔般张牙舞爪地咆哮着,似想要把他们吞噬。冰冷的雪粒砸在他们红色的队服上,转瞬间又弹开,如此,他们裹紧防护服,扎住登山杖,迎风而上。在那一套套厚重的防护服下,是一个个坚毅的面颊,他们的眼神执着坚定,始终望着前行的路,不断自我突破。

六十年后的同一天,他们站在了珠峰峰顶,红色队服闪耀在白雪中,熠熠生辉,他们齐心协力地插下了属于中国的红色觇标,定下最精准的导航系统。他们向世界宣布了珠峰的最新高度,国人自豪,世人称赞。

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这十六字箴言深深地记在每一位登山队员的心中,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

大国崛起,英雄担当,徒皑皑白雪,岂畏缩惧怕。中国登山队,他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