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既要坚守自我又要融于集体作文(关于个人融入集体作文)

既要坚守自我又要融于集体作文(关于个人融入集体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4 02:15:24
既要坚守自我又要融于集体作文(关于个人融入集体作文)

既要坚守自我又要融于集体作文【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几千年的漫漫历史文化长河中,有雄奇苍劲的书法,有瑰丽绚烂的诗篇,有流传千古的画作……然而,那最耀眼的,那光辉永远不会被磨灭的,是一种叫做坚守的精神。

坚守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坚守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坚守是灯,照亮前方的路;坚守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无数古代先贤手持坚守的火把,在泥泞的道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心目中的远方前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他所坚守的,是他复国的理想。战败降吴,他的内心经受着痛苦的挣扎。他的国家被颠覆,荣耀被剥夺,可这些都改变不了他那颗执着而永不动摇的心。如果他的意志稍不坚定,半途而废,所有的努力就都将付诸东流,他将会赔上自己和无数越国兵士的性命,所谓复国大业将成为泡影,他将永无翻身的机会。但是他经受住了考验,坚持到了最后,于是他得以打败吴国,光复越国,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天祥宁不屈,他所坚守的,是他的民族气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破家亡,风雨飘摇,一切都已无法挽回。金人欣赏他的才能,为了将他收入麾下,高官厚禄,严酷刑罚,招数用尽,可最终换来的,只有文天祥自始至终从未低下的高傲头颅。功名利禄算什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严刑逼供算什么,肉体上的痛怎能抵过国亡兵败的心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坚守气节而,不为苟且偷生而活。他一身浩然正气,宁可站着,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生命,也要坚守气节。

陶渊明弃官归隐,他所坚守的,是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操守。他那颗高洁傲岸的心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于是他毅然拂袖而去,离开了污浊的官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美好幽静的青山秀水,才是他心灵的栖息之所。懂的坚守的他,在中华文坛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笔。

前行之路也许风雨交加,也许怪石嶙峋,也许波涛汹涌,也许荆棘密布。但坚守能为我们撑起遮挡风雨的伞,斩断拦住前路的荆棘,扬起驰骋风浪的帆。

“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这是凤凰在清贫中的坚守;

“严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威逼利诱不为所动,这是革命先烈对信仰的坚守。

坚守是一种精神,坚守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它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朝着心目中的前方进发。让我们学会坚守,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路!

既要坚守自我又要融于集体作文【二】

教育的重点不是“教”而是“育”,这是我们学过教育学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我们从事教育工作之后,面对外界诸多因素,又有谁坚守住了这份本心呢?

前段时间,我将学生的一篇教育博客分享到了一个微信群里,群里的一位朋友就对学生的作文提出了质疑,说这明显不是学生的作品,让他写他都写不出来,把这样的作文分享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只会让他们觉得现在的老师……

面对这样的质疑,我只能把学生的原版作文用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他对比。本想着他将会无话可说,可是他却转移了话题,跟我谈起教育,面对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质疑,我很是气愤也很无奈,只是简单的回复了几个字——“夏虫不可语冰”。

现在的社会任何人都可以对教育评头论足,加之站在风口,造就出来的一批“有钱人”,让某些人对教育的不满更有了底气。诚然,今天的教育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这样的结果全是我们教育者的过错吗?

细想之下,我们还真是脱不了关系。“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育是用来化民成俗引领社会风气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的社会风气是我们以前的教育工作者埋下了种子,我们也算是自食其果。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化民成俗,可是当我们面对升学,面对大众的不同需求,面对自身的职称评定等个人问题,我们大多数人选择了迎合社会,“育人”也就成了“教人”。这样的结果也不是我们教育实施者想要看到了,我们也想坚守住教育的“本心”,只是有时候真的是很无奈。

在古代,教育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在现在,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利器。面对社会的错综复杂,面对“任何人”的指手划脚,我们迷失了自己,于是政府接手了我们的工作。他们花费大量的金钱用于文明城市建设,用于公民道德教育,可是收获却不怎么明显,像在各大城市“共享单车私用”这样的事件还是屡见不鲜。

教育变成了不受欢迎的职业,不受欢迎的职业自然也不会受到足够的尊重。一个不受尊重的职业,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说三道四的职业,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坚守初衷。

可是话说回来,解铃还需系铃人。不管我们需要多大的勇气,这样的社会风气,本就是我们教育者促成的,就像高中老师埋怨中学老师,中学老师埋怨小学老师是一样的。社会风气在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还是要看我们现在是如何引领学生的。 “发虑宪,求善良”可以做到 “謏闻”,却不足以动众。不管我们要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还是必须坚守“本心”,真正在“育”字上下功夫,去着力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而不单单是追求一个好的考试成绩。

既要坚守自我又要融于集体作文【三】

康德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让人不断探寻,其一是头顶璀璨的星空,其一是心中的道德律令。”

一个人的底线便是他心中的道德律令。纷繁的世界,芸芸众生,各有各的姿态,或高或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光,看到的世界不尽相同,但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坚守。

回眸历史的长河,让我们的`心为之一动的是那些始终不放弃自己坚守的人们。

陶渊明是一个隐士,无数后人仰慕他的傲骨,也向往他那归园田居的怡然自得。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他的底线。官场的污浊让他窒息,也许可以同其他为官者一样,选择低眉顺眼,选择随声附和,但这一切都和陶渊明的理想相去甚远。“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时至今日,我甚至仍能从他的吟诵中感到一种莫名的轻松、欣喜,他在坚守着。

屈原,一位江边的吟游诗人,用他的一生苦苦追寻着他的理想。总有人不理解,也总有人追问,正如那个江边的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但屈原毅然选择了坚守,“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当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强烈冲突时,他没有悔恨自己的坚守,徐徐走向江中。他的悲剧被人们诉说,他的坚守也划破天空,成为星宿中明亮的一颗。

目光回到近代,忽显一阵纷乱,但让我们铭记的那些名字依然字字清晰。“戊戌变法”失败,有人劝谭嗣同逃跑,也许有一天能卷土重来。但谭嗣同却慷慨激昂:“有心贼,无力回天,得其所,快哉快哉!”他说,各国的变法都有牺牲,就让我来做中国的第一个。他至都以天下为己任,坚守着那个离他似乎还很远的家国梦。

历史上的那些坚守让人感动,无不显示着那些独立不迁的人和他们的铮铮硬骨。

今天,我们将他们重新提起,让他们给予我们力量,在这个信仰、底线缺失的时代勇敢地走下去。

既要坚守自我又要融于集体作文【四】

人们说,现在的社会正步入一个全民浮躁化的时代——或许古代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趋势,至少也有“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这样的句子。我最欣赏李密的一点,便是他没有被时间洪流卷走——他停得下脚步,搁得下名利,就一心一意在家中完成自己应尽的使命。坚定得仿佛一个修道士。

宋代王安石有一名下属李定,与王安石一同参与变法,但为人奸诈,唯利是图。他的母亲去世时,为了逃避回家丁忧,居然母丧不报,留得后世骂名。我读《苏东坡传》时,本就厌恶李定的小人作风,而母丧不报的荒唐事迹更让我对他唾弃之至。同皇上屡召不就,在家辛勤尽孝的李密相比,可谓云泥之别。

前段时间又听得一则新闻,是说一个80后程序员为方便回家照顾患癌母亲,在家附近当起了环卫工人。做程序员本来工作环境较好,待遇优厚,但那位孝子为了能在5分钟内回家,应对母亲病情的种种突发状况,不惜拿着微薄的薪水整日任日晒风吹。我觉得很欣喜——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在往上攀登的时候,会为了爱和真情停下脚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强大、充实,而不是枕在金银珠宝上夜夜不得安眠。

想起朱光潜大师在《谈美》中的一句话: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李密本是仕途大顺的人,想必后世许多人都会羡慕他的境遇,但别人或许不曾想到,正是因为他有淡泊宁静的“出世之心”,才能平稳踏实地做到很多人做不到的“入世之事”,方才得让二州牧伯乃至天子都对他十分赏识。的确,他承认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这是做官之人的常情——或许就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那个意味,如若“财”和“道”冲突,那肯定是优先行“道”而不取不义之财的——所以李密才在祖母需要人侍奉的时候,先尽孝,后尽忠,放一放“图宦达”的心理。这种价值观在我的理解下,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我观察周围很多的人——当然,大都只是同龄朋友——有的人是真性情的,遇事都顺随自己的想法,不太在意周围的人的评价和正统的观点,求一个潇洒;有的人略显功利,稍有成就,便恨不能向全世界告知,稍有挫折,就殚精竭虑为自己辩解,时刻在意结果和别人的看法。我愿做李密的这样的人——以青年时期特有的朝气去追求上进,但并不是脑子里空无一物地向前。我愿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世界和自己,怀揣最美好的感情,谦逊温和待人,踏实认真做事,永远不忘记回报别人的真情。我抱有希望,能在飞得更高的同时,做回真正的自己。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李密尽孝,实际上孝出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让他能够在高官厚禄前仍理性审度,坚守本心。从现在孜孜求学,到之后碌碌为事,最好是得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既要坚守自我又要融于集体作文【五】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题记

晚风轻抚山岗,明明是春天,却有动情的叶子从树上落了下来。李白整了整青衫,独上高楼,望京天涯海角,不仅长叹一声。昔日长安的繁华依旧历历在目,热闹的集市似在耳边喧嚣,霓裳羽衣如在眼前舞动,那城市的中心,曾是李白心中永远的梦。

可到现在,他才逐渐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并不是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艳歌,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那城市的繁华险些迷失了自己。于是,他选择了离开。离开那个不得令人开心颜的尘世,去追寻白鹿青崖,桃花美酒;去追寻雪花轩辕,一日孤帆。在名山大川中放纵性情,在自然的边缘寻找心灵的宁静。

古往今来,城市的繁华宛若绕在无数文人志士内心的梦,亘古不变的是追求,人们渴望在掌声与鲜花中生活,渴望在闪光灯的聚焦处绽放。然而,许多人却在尘世的浮华中迷失了自我,被利欲熏瞎了双眼,被躁动扰乱了本心,在浮躁的世界中渐行渐远。

秦桧奸佞当道,残害忠良,正是在利欲中迷失了自己;林彪破坏革命,谋权篡逆,正是在权力中迷失了自己······闪光灯下固然闪耀,人们却分不清前方的路与背影,只有站在边缘,方可清楚的看到灯下的全景,方可守住那颗浮躁的心。

当今著名天才美少女作家蒋方舟,她拥有青春靓丽的外形,机敏犀利的谈吐,是媒体竞相追捧的宠儿,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公众的聚焦处,当她面对这些虚幻的浮名时,她淡定地说,我只不过是一个早熟的苹果。尘世的浮华没有侵扰她平静的.心,面对人们的关注,她甘心身居草野。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中,她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为什么陶渊明愿意在田野追逐菊花的烂漫?为什么苏轼愿意在山林‘竹杖芒鞋轻声马’?为什么辛弃疾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为什么于敏甘愿为祖国默默无闻三十载?因为在尘世的浮嚣中,他们选择了独上高楼,坚守自我。

在中国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心态却显得越来越浮躁,似乎早已没有了当初革命先烈们开天辟地的勇气与甘居幕后的虚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新世纪的我们,身居一个浮躁的社会,更应懂得坚守住那份恬淡,那份自然,那份决心。

既要坚守自我又要融于集体作文【六】

严冬的腊梅在坚守着飘香万里的志气,展示着傲骨的风姿。夏日的荷花在坚守着高洁清雅的品格,展示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节。石缝的松子坚守着要变得高大入云天的信念,展示着苍翠挺拔的骨干。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中,坚守着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活出了人生的本色。曾以为古代文人墨客都是出将入相,娶妻养子,默默凡俗。但总有些人,坚守着心中的净土,为人生另辟蹊径而永垂青史。

是谁在吟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那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辛弃疾。你在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梁袖,揾英雄泪”,你在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那人人都崇尚享乐的年代,也许人们更喜欢你凭栏吟一首,卖弄诗文。你却偏偏要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你坚守着自我,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挥洒着自己的豪情恢弘志气。怪不得郭沫若说,“铁板铜琶,继东坡高歌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随鸿雁南飞。”

在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你,在孤寂的夜晚,举杯邀明月的你——李白,是否在孤独的吟唱。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竟相歌功颂德,取悦帝王,得高官厚禄,而你偏要拒绝世俗。在朝要高力士脱靴,在野“且放白鹿青崖间”,于是你无觅知音,却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你坚守着自我,于是在“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回望盛唐时,你成了那个最耀眼的存在。

我看到他,在菊花开遍的山中,将功名利禄埋进山坡,在悠然恬淡间吟道“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拒绝了世俗的诱惑,拒绝了封官加爵,在山中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想象着心中的世外桃源。他坚守着自己高洁的灵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只留下一抹淡淡的菊花香。

那个左牵黄犬,右擎仓鹰的你,那个高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你——苏轼,有着满腔的报国热,然而却被一贬再贬,却时时挂念天下苍生,坚守着内心的信念,用坦荡的胸怀,向世人展示着你的豪情壮志,不为蝇头微利所惑,只愿沧海寄余生。

你们坚守着自我,从远古走来,走向现实的高峰。在黑暗中,守护着内心的精神家园,坚守着自我的情操,坚守着历史的期许。所以我们应该如你们一样,坚持自己的内心,坚守着自我,塑造自己人生的脊梁,支起自己成功的起点,挺起自己辉煌的腰杆,即使不能为后世留下千古传唱的赞许,也要为抛开世俗的污浊而奋斗。从而使心灵纯正高尚,使人生彰显光芒。

既要坚守自我又要融于集体作文【七】

可到现在,他才逐渐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并不是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艳歌,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那城市的繁华险些迷失了自己。于是,他选择了离开。离开那个不得令人开心颜的尘世,去追寻白鹿青崖,桃花美酒;去追寻雪花轩辕,一日孤帆。在名山大川中放纵性情,在自然的边缘寻找心灵的宁静。

古往今来,城市的繁华宛若绕在无数文人志士内心的梦,亘古不变的是追求,人们渴望在掌声与鲜花中生活,渴望在闪光灯的聚焦处绽放。然而,许多人却在尘世的浮华中迷失了自我,被利欲熏瞎了双眼,被躁动扰乱了本心,在浮躁的世界中渐行渐远。

秦桧奸佞当道,残害忠良,正是在利欲中迷失了自己;*破坏革命,谋权篡逆,正是在权力中迷失了自己······闪光灯下固然闪耀,人们却分不清前方的路与背影,只有站在边缘,方可清楚的看到灯下的全景,方可守住那颗浮躁的\'心。

当今天才美少女作家蒋方舟,她拥有青春靓丽的外形,机敏犀利的谈吐,是媒体竞相追捧的宠儿,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公众的聚焦处,当她面对这些虚幻的浮名时,她淡定地说,我只不过是一个早熟的苹果。尘世的浮华没有侵扰她平静的心,面对人们的关注,她甘心身居草野。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中,她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为什么陶渊明愿意在田野追逐菊花的烂漫?为什么苏轼愿意在山林‘竹杖芒鞋轻声马’?为什么辛弃疾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为什么于敏甘愿为祖国默默无闻三十载?因为在尘世的浮嚣中,他们选择了独上高楼,坚守自我。

在中国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心态却显得越来越浮躁,似乎早已没有了当初革命先烈们开天辟地的勇气与甘居幕后的虚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新世纪的我们,身居一个浮躁的社会,更应懂得坚守住那份恬淡,那份自然,那份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