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与感动主题有关的作文(以感动为主题的作文600)

与感动主题有关的作文(以感动为主题的作文600)

更新时间:2024-05-14 19:48:32
与感动主题有关的作文(以感动为主题的作文600)

与感动主题有关的作文【一】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大扫除。老师把我们班分成三组。有的负责擦墙上的泥点子,有的负责擦墙围子和地面。

有的的同学拿着校长发的砂纸擦着高低不平的墙。宋悦铭干得热火朝天,她的脸上出了很多汗,用手一擦,粉蹭了一脸,变成了小白猫,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王璐是我们中干得最起劲的,之间她拿着抹布,左一下、右一下,不一会儿就抹玩了一大片。

老师安排我擦墙围子的左半部,我刚擦了一会,一看,呀!抹布脏了,我赶快去水房,让我惊呆的是,水房里人上人海,我挤呀、挤呀,终于投完了抹布,又开始擦墙围子,干完活,我回到了教室。

大家忙了整整一节课,终于把墙擦干净了,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这可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大扫除,永远也不会忘记水房人山人海的场面......

大扫除

赵常宇

今天的最后一节课,我们全校同学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扫出钱,迟老师给我们分配了任务。老师给第一组没人发了一小块砂纸去擦墙上的.泥点子。老师又说:“第一组擦完,第二组去擦墙围子,第二组擦完,第三组再去擦地面。”

老师带着第一组的人去擦墙。我们在教室里上自习。在教师里的我们全都听到了吱吱的擦墙声,我心想:第一组干得那么好,我们组一定要比他们干得更好。第一组干完了,他们的手上、脸上都白白的。

这回轮到我们第二组了,我们第二组一定会比第一组干得更好。于是我们拿着抹布去擦墙围子,我们擦的速度也很快,每个人都干得很认真。不一会,我就完成了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而且我还合格了。老师夸我干得又快又好。然后我和王浩霖一起去帮着换水盆。

第三组来到分担区擦地了,我继续帮着换水盆......

放学了,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与感动主题有关的作文【二】

窦老师的对教育事业的挚诚,对学生的真心的爱让我感动,那成熟富有魅力的人格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从教已有13个年头了,春华秋实,我也曾时时为单调枯燥的循环往复而牢满腹,近段我无时无刻不被窦老师对教育事业那份赤诚所感动,对她自我超越那份认真所震撼,对她对读书的痴迷和狂热而思索。芳香四溢的她使我即将熄灭的心重新燃起了灿烂的火焰,是她唤醒了沉睡中的我。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以往我们的语文学习,我们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生阅读、学习。窦老师带领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选择了300多首古典现代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等等,让学生背诵。这样做,想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读着窦桂梅的文字,感受着她的思想,体悟着语文教学的魅力,我的内心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一种对自己深深的自责缠绕着我。联想自己我做了些什么,三年了我让学生只背了40多首古诗,《三字经》背了一半,《论语》只背了一章,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从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学生只读了三本书,与之相比,我做的与窦老师相差甚远。从这一学期开始,我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们博览群书,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做好积累。

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

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顾这四年的语文教学(以前教数学,我忽略了在书本中感悟语文,感悟人生。我板硬套教参,学生体会不了的我让他背下来,从不考虑学生的悟,读了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我知道了以后我的教学方向,我以后不在枯燥乏味地分析讲解,取而代之的是我要让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心灵碰撞,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思想,感悟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感悟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他们的,更不是教师“交”给他们的。

在激动、冲动、迷茫中读完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我知道了主题教学就是在教一篇课文的时候,不仅仅要找到“这片树叶,还要找到这片树叶所在的枝条及大树,这还不够,还得去寻找这棵大树所在的森林”,这样的教学才会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才会使教与学有效。这就意味着教师得有渊博的知识,阅读广泛,我很佩服窦老师,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几年来,她的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我们能做到吗?所以很多人听过窦老师的课以后感叹,好,但学不来!我也有同感,虽然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我运用不好,但我有信心,我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我在窦老师的课堂主题——温度·广度·深度中遨游,聆听《再见了,亲人》、《圆明园的毁灭》、《游园不值》、《晏子使楚》、《秋天的怀念》、《珍珠鸟》切实感受到了窦老师的“三情共振”——课始激情情始终、课中悟情情更浓、课中喑情情未了,这就是窦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如吹皱一池春水,流动起来,活泼起来,以执着激发执着,点燃心灵圣火,拨动课堂的琴弦。这本书我读了三遍,也拨动了我的脑弦。我在深思我们今天的课堂。近段风越刮越猛,三勤四环节还未散尽,高效课堂又猛吹进来。在高村、城关聆听了两节高效课堂,对它的模式大致有了了解,高效课堂推进“九步”程序

“明确课堂主体(学生”→“围绕导学案自学(独学”→“自我发现问题(试用双色笔标出自己的学习困惑”→“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展示解决方案(组内展示与全班展示结合”→“学生归纳提升(师生生成”→“教师评价反馈(对子互评检测”→学生整理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课后分层训练(画知识树或者完成计时训练。它的内涵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立意的变化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这样的课堂有力地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我很欣赏,但我也有困惑。

困惑一:他们在展示时一般都用小黑板,而我们这里运用的是多媒体,怎样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呢?学生展示时就不能局限于小黑板,可以从网上查资料,或者准备的资料用U盘拷贝,这些简单的知识老师应教会学生,这样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

困惑二: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怎样才能有机的结合?比如窦老师在教《再见了,亲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你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如果是高效课堂,我认为会这样教:对抗赛看哪组读得好,情味太淡了,学生很难进入情境,我们看窦老师的课堂,窦老师既引导也示范,“求——请求——恳求——哀求——无奈下的命令”,学生的领会逐步深入,情感渐趋投入,在反复地朗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置身课堂的情境,学生情动自发,在这老师的点拨,设置情境多么重要,但是换成高效课堂这样的情好像就会冲淡很多。再比如为了志愿军,大娘(;为了志愿军,大嫂(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老师层层点拨,然后练习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抽象概括程度逐步提高,语言与思维获得同步发展。明明是训练,可是,学生丝毫不觉得是在做练习他们是在“讲亲人”啊!那么高效课堂没有了老师的一步步引导,明显就是在做练习,学生还有情吗?这只是我个人观点,也许因为我还没有能灵活运用高效课堂吧。

困惑三:教师评价反馈(对子互评检测一项中老师出示的问题对子互评即可,老师不讲,由于有的学生这节课这个问题不会也有可能优等生也弄错,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讲讲,哪怕学生在全班讲,老师与学生共同评价,让对子只改而不讲不行。

与感动主题有关的作文【三】

春节前后,大家每天都在欢乐和愉快中度过。今天是正月初五,姥姥家要吃饺子了。

快到中午时,妈妈和姥姥就开始忙乎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姥姥和妈妈的每一个举动,脑子里不禁有了一个想法:每次我都是看别人包饺子,我为何不自己亲手来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呢?我刚想动手去包,我的耳朵里似乎飞出两个小精灵,一个说:“嘿,张申饶,你也太天真了,包饺子这种事情,一般人是包不好的,再说,就凭你那双胖乎乎的小笨手,能包好才怪呢!”另一个说:“张申饶,什么事只有亲自体验才能知道,不亲手体验一下,你怎么能知道你能不能包好呢?”

我仔细想了想:如果我现在不去学,就可能永远都学不会了!理性战胜了懒惰。我洗好手,就跑到妈妈身边,准备包饺子了。

妈妈见我跑来,猜出来我是过来学包饺子的,便开始边包边讲:“首先拿起一张圆圆的饺子皮,轻轻地放在手心里,用筷子夹些黏糊糊的肉馅放在中间,然后把它对折合上,使劲捏边缘。”妈妈说着,一个可爱的胖乎乎的小饺子就包好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慢吞吞地包了起来。两分钟后,我好不容易包完一个,放到了我这边的篮子里,可我一看妈妈那边的篮子,已经有六个刚包好的小饺子了!我再一看妈妈包的形状:个个都很饱满,和将军一样,精神!可再一看我包的:一个个懒洋洋的,还扁扁的,就和饿了三天的小孩的肚子似的,都站不起来!看来,我要多练习练习了。

包了四十分钟,饺子就可以下锅了。煮了十分钟左右,一个个饺子都漂到了水面上,这证明能吃了。妈妈把它们都盛到了碗里,开饭了!

品尝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都乐开花了!

我学会包饺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