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作文读后感螳螂捕蝉(三年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读后感)

作文读后感螳螂捕蝉(三年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2-11 12:55:19
作文读后感螳螂捕蝉(三年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读后感)

作文读后感螳螂捕蝉【一】

话说春秋时期,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就告诉他的大臣下属们说:事儿,本王已定,谁要是再劝告本王,那诸位就只有路一条了!话音刚落,在吴王众多随从里的一位少年也听见了,心里想:我本来也想劝告吴王的,但是现在去劝不仅不会让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还会把自己送上西天,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看来只有想一条妙计,既能劝告,又能保命!

于是,少年就怀里藏着弹子,手里拿着弹弓。在后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都把他的衣服打湿了,就这样一连三个早晨。吴王为此感到很奇怪,就问少年:你在干什么呢?露水都把你的衣服打湿了!?少年见吴王走了过来,心里暗暗欣喜:哈哈,鱼上钩了!于是便回答吴王:后园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上尽情‘k’歌,嘴巴干渴了,还咂几口甘甜的露水,蝉在陶醉中似乎忘了身后还有一直想吞了它的螳螂,这时的螳螂‘哈着个腰’,小心翼翼的靠近蝉,准备来顿‘下午茶’,可它却没有注意旁边有一只想啄了它的黄雀,黄雀跟个‘鹅’似的伸长了脖子,也想来顿美餐!可它也不知道我这儿准备好了的弹弓随时将射中它。吴王心里有了疑问:这位少年跟我说这个干什么啊?少年清了清嗓子,又说:蝉、螳螂、黄雀它们都是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后面的危机,多么危险的事啊!吴王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想告诫我不去攻打楚国,因为也有更多的国家想要攻打我吴国。多亏他,才使我没有犯下错误啊!于是便答道:好一条妙计!来人!停止攻打楚国!

这个剧情就到这里了,可以告诉广大读者朋友们,您可也别像蝉、螳螂、黄雀(吴王)那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面的隐患啊!当然,您也学学人家少年,足智多谋,机智爱国。本剧到此结束!goodbye!

作文读后感螳螂捕蝉【二】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吴王认为楚国是一块宝地,就想攻打占领楚国。

于是,吴王就对大臣们说:“我要攻打楚国。”大臣们纷纷上前劝阻,可是没有用的。吴王生气的说:“谁敢劝阻我,就格勿论。”大臣们谁也不敢劝阻了。这件事让吴王的侍从少孺子知道了,他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少孺子手里拿着弹弓,就来到了后花园。他在后花园中走来走去等待吴王的到来,他连续等了三个早晨,露水也打湿了他的衣服,但是他也没顾得上。继续等待着吴王的到来。少孺子没有白等,第三天吴王终于来了。少孺子高高兴兴地跑到吴王的面前,吴王看到少孺子的样子非常奇怪的问:“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启禀大王,我在打鸟的时候看到一个好玩的事情,所以没顾得上。”吴王说:“什么事情呀?”少孺子说:“后花园的一颗树上有一只蝉,这只蝉一边唱着动听的歌,一边惬意的喝着露水。突然,一只螳螂出现在它的后面,慢慢向它靠近,要吃了蝉,但是螳螂却不知道一只黄雀在它的旁边,正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螳螂,黄雀把脖子伸的很长,要吃了螳螂想饱餐一顿。可是黄雀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它的下面,准备射它。这三个动物都想获得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后果。”

吴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决定马上收兵。吴王就对大臣们说:“由于吴国与楚国相距较远,怕引起越国的'偷袭,马上收兵。”大臣们听了连声呼:“大王万岁,大王英明。”

作文读后感螳螂捕蝉【三】

在一个夏天的中午,一棵古老的树上有一只鸣蝉。

它穿着“黑色大衣”,长着一双透明的翅膀,以及六只灵巧的小腿和一对明亮的眼睛。

它一边在大树上唱着歌儿,一边品尝着那纯天然的露水,还时不时震动着翅膀,仿佛在说:“啊!这就是生活啊!”

就在这时,一只翠绿的螳螂正用贪婪的目光看着蝉,仿佛在想:哈哈哈!今天中午的午饭有着落了,看这蝉肥的,嫩的,我可饱口福一顿了!

于是螳螂向前一靠,紧贴着树枝,仿佛生怕被蝉发现似的,就在这时,螳螂前肢一伸,利爪一放,便牢牢勾着蝉。

蝉“知,知!”地哀嚎着,仿佛在说:“谁来救救我!救救我!”可是依旧无济于事。

一旁的螳螂仿佛不耐烦了,用利爪划开了蝉的六肢,开始吃了起来,但又好像没吃饱一般,用爪子摸了摸肚子,好像在说:“这肉真少啊!”

突然,一只黄雀扑飞了过来,落在了树干上,用贪婪的目光看着螳螂,心想道:“这螳螂看起来真美味,看那颜色绿的,尝起来肯定不错。”

它一步一步慢慢移向了螳螂,这时,它用脚爪一抓,把螳螂扔进了鸟巢里。

黄雀叼起了螳螂,准备咽下去,可螳螂却挥舞着利爪,仿佛在说:“放开我!”

可是却还是被黄雀吃下去。

就在这时,下面的一位小孩,他握着弹弓,拉着弹绳,准备射向黄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