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

更新时间:2023-12-09 18:54:22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一】

“嘭、嘭、嘭。”听!新的一年来到了,家家户户都争先恐后地放起了鞭炮。既让大年三十不再寂寞,也互相传达着新的一年里的祝福。可是爷爷奶奶信基督教,不能放鞭炮、贴春联、穿红衣裳。 我只能呆在家里瞅着别人放炮,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有点羡慕。

不过,包了会儿饺子,我的失落、羡慕就统统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先擀皮,我擀皮的技术不怎么好,学不会妈妈一边转皮,一边擀的方法,这样擀出的.皮薄厚均匀。可是我也有我的方法,擀一会儿,转一下;擀一会儿,转一下,虽然有点慢,但是质量还挺好。哥哥馅放得太多,饺子被撑破了肚皮,我也不怎么好,馅又放得太少,像一个受伤的士兵,直不起腰来。姑姑看见了,皱皱眉说:“也不用放钱、花生了,谁吃到你这个谁有福!”我就这样被迫下了岗。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二】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祖国这么大,各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节日习俗。同样,我们家也有独特的除夕夜。

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外婆家,忙工作的大人们都闲下来了,在农村的大姨妈一家也来到了城里,就连远在山东的三姨也回到了重庆!

“好!好!都来齐了啊!” 外婆非常高兴,笑得像一朵菊花。

“来!开饭吧!”外公说。

嗯,年夜饭可真丰盛!有麻辣的红烧兔、泡在辣椒里的双鱼、香喷喷的萝卜炖鸡……说不下去啦!快动筷子吧!我赶紧把口水咽下肚,拿起筷子,马上开吃!

“呼---呼---怎么都这么辣呀!”我呼呼地喘气。

“吃辣点儿,暖和!” 外婆回答我。

“来---为我们家的平安幸福干杯!”家人们起身举杯将水(酒一饮而尽。现在虽然还是冬天,我们却感觉不到一丝寒意,春天已提前来到了我们家中。

我吃饱喝足了,便坐在窗边看夜景,对面的居民楼亮满了灯,大家都在家中过除夕吧!

“轰!”忽听一阵烟花声,抬头一看钟,已是七点过。我们一家告辞,准备回家看春节联欢晚会。

我们在烟花声的陪伴下回到了家中。爹妈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春晚。

“今天是除夕,要守岁哦!一晚都不能睡觉!”

可惜我习惯早睡,实现爸爸的话简直是天方夜谭。没过多久,我便在烟花奏成的催眠曲中睡熟了……

除夕是春节的开始,它能让繁忙的人们休息一下。

我爱我们家的除夕。

后话:大年初一,天未亮时,我醒来,发现沙发上躺着睡熟的爹妈……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三】

除夕晚上,我们兴奋不已地在室外放烟花,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想玩个通宵,可是,爸爸妈妈怎么也不答应我!

除夕晚上,全中国的人们都在放烟花,庆祝新年的到来。

爸爸也去店里买了145元的烟花哦!那些烟花外表美观,让人猜想到燃放后的千奇百怪,我当时就想把它燃放起来,但爸爸说要等除夕晚上才可以燃放,我也舍不得放,一旦燃放了,除夕晚上我只能干瞪眼,看别人欢天喜地燃放了。好不容易盼到除夕夜,吃过年夜饭,爸爸就把烟花抱到室外燃放起来,这些烟花实在太好看了,有大红伞,大红伞俗称降落伞,它一爆炸就在天上闪一道光,然后我们就看见了一个又红又大的降落伞从天而降。放完了烟花,我又拿出大火炬点燃起来,大火炬里冒出了五颜六色的火花,在我奔跑的过程中,围观的人们都在议论纷纷,开始我以为别人在说我的坏话,后来我一问,才知道大家都在夸奖我放得技术高呢!当时,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玩完了大火柜,我又玩起了烟火棒,伴着烟火棒的响声,我禁不住扭起了腰,跳起了自编的舞蹈。妈妈说:“你的舞姿比烟花更美。”我一听,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啊!除夕夜晚的烟花真美丽,我喜欢!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四】

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我非常高兴,过年了,我穿上了新衣服,和小朋友一起蹦啊,跳啊,真是高兴极了。

晚上,我的叔叔、伯伯们都来到我家,给我带了很多好吃的,还给了我很多压岁钱,说实在的,我还真不想要,因为他们年纪都大了,挣点钱很不容易。我想把钱还给他们,可是他们说什么也不要。这时,我的大伯父说:“给我们表演个小品吧。”于是,我给大家模仿个大猩猩和一个魏三的小品,把叔叔伯父逗得开怀大笑。

不知不觉中到了午夜12点,我们都兴高彩烈的出去放烟花,有彩光球,有钻天猴,把夜空装扮的非常漂亮。放完烟花就去吃铰子,我一边吃一边问:“叔叔,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啊。”叔叔答到:“饺子”与“交子”谐音,旧岁新年交在子时,有辞旧迎新之意。

我最喜爱看小沈阳的小品了,我等了好长时间,终于到了,他同著名笑星赵本山一起表演的小品“不差钱”,把我笑得肚子直疼。我兴奋极了,一个劲得鼓掌。

这是多么美好的除夕之夜啊!这时我想起了宋朝王安石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五】

我们来到外婆家,厨房里闹哄哄的,过去一看原来是在包饺子.我看大人挺忙的,所以也赶上去帮忙.舅妈从盆中夹了几粒花生,包了一个花生饺子.她说:“谁吃到这个花生饺子,我们向他(她祝福.’’我默默的望着那花生饺子.突然,我灵机一动,趁大家不注意时,我悄悄的`在花生饺子上做了一个记号.

不一会儿,舅妈把几碗热腾腾的饺子递到每个人面前.我心里想 着花生饺子,两眼不断搜寻着每一个碗.呀!花生饺子在表弟碗里.令我没想到的是,表弟却和我说:“姐姐,我碗里饺子太多,和你换一下,好不好?’’我不同意,但是我又抢不过他.这叫我怎么办呢?忽然,我有了主意,调皮地对外婆说:“我吃不了那么多饺子,给您分几个好吗?’’说完便夹了几个花生饺子给外婆,外婆不知道我的用意,把我说了一顿.一边说,一边夹起一个饺子,咬了一口,呀!是个花生饺子!这时,我们就在心里默默的外婆:身体健康,如意,心想事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啊!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除夕夜!

今年的除夕夜,我们赶到外婆家去过,听说这次晚饭有奇特之处,所以外婆家很拥挤,都来探索奥秘.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六】

过年了!许多人都会放烟花庆祝,祝愿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等吃完年夜饭,我心里痒痒地,心想看看今年的烟花是什么样子的,总是问家人放烟花吗?

天黑了,我怀着期盼的心情走上屋顶,哥哥姐姐也欢喜地把烟花一个个提上来,准备开始放烟花。大哥哥让大家都往后站着,他拿了一个打火机走了过去,在大方盒子前蹲下,点着引线后迅速地向我们跑来,引线滋滋地燃烧着,只听见“碰”地一声巨响,一颗耀眼的闪光迅速飞向半空,“哗”只见烟花在半空中快速的散开,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绿的、橙的……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大蘑菇在空中绽放,美丽极了!还有些闪光飞上空中躲藏在黑暮中,我想:烟花呀,烟花,我又不是在和你捉迷藏,干嘛要躲起来呀!就在我失望之际,它扯掉了黑幕,只见空中散开了许多美丽地花朵,犹如仙女散花。烟花终于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全部消灭干净了,但很快别家的烟花又迅速地燃放起来,听着此起彼伏的声响,一朵朵彩色之花在空中飞舞,黑色的天空变得五彩斑燃,烟花点缀了我们的新年,预示着新年的'欢喜与快乐!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七】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当晚往往通宵不眠,称之为守岁。有关守岁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在传说以外,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时期。“岁”字在中国古代与“年”字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据《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此外,除夕夜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什么的除夕夜作文450字【八】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朱仙镇木板年画 对脸门神 马上鞭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