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2010专四英语作文(2010专四英语答案)

2010专四英语作文(2010专四英语答案)

更新时间:2022-02-05 09:36:19
2010专四英语作文(2010专四英语答案)

2010专四英语作文【一】

桌上那张不及格的数学试卷嚣张地嘲笑着我。我直直地盯着它,泪腺无限扩张,终于“啪嗒嗒”,眼泪轰然决堤。泪洇开红叉上的失望,我模糊的双眼中浮现出母亲的脸庞。

这并非第一次挂红灯了。进入高中后,成绩本优秀的我成了一只掉队的大雁。我不算是一个好孩子,没有拿到让妈妈展开笑靥的分数。初中不堪回首的往事历历在目。中考的失利给了家人极大的打击。仍记得妈妈哭肿的双眼在我身上游离,用失望将我包裹。我畏缩在墙角,我把我的骄傲丢了,一点也不剩。当初意气风发的誓言和信誓旦旦的承诺被一个渺小的分数一举击垮。我输得~败涂地。泪水肆虐开去,从我的双眼开始泛滥到周身,直至淹没整个心灵。

我真的很少见她流泪。一个天塌下当被盖的乐观女人,在听到班主任的反映及不堪入目的成绩面前彻底崩溃了。她不敢相信也不愿去相信让她引以为傲的女儿竟会不乖,会让老师失望。她哭了,褐色的瞳孔对着颤颤巍巍的我,脸一皱,泪便流了出来,任凭大滴大滴的液体落下,淌过她的衬衣,淌过她心脏的位置。那泪洞穿了我的心,将我带入深深的后悔中。心事,从音符中脱落,那渐淡渐浓的,全是她眼脸深处的晶莹。

我的心是旷野的乌,在她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整整两年,我忘不了她双眼泛起涟漪时的'憔悴,怀揣着她的期待,我努力着。高中生活二十四小时严密缝合,时间的罅隙,回忆见缝插针。那些爱我的人总是一次又一次没有经过我的允许用一份份爱怜穿透我的双眼,倒映在我眼底的湖面。我舍不得眨眼,怕湖面泛起的涟漪弄坏他们美丽颀长的身影。每当心灰意冷时,心里总会及时蔓延出那些割舍不下的情节,在心里开出小小的花,然后骄做而幸福地绽放。

两年没再见她湿漉漉的目光。电话那头是老师满意的赞赏。她放下电话满心欢喜地走进厨房。虽极力掩饰,可我分明看到她莞尔时的泪光……母亲的捆绑,我无法释放!

用你给我的翅膀飞,无论斜掠还是滑行都会在她心底的湖面印下金色的波纹,在她深邃的双眼中凸现金属的流韵。青春的喧哗里不只是童话,那些挥之不去的忧伤被眼泪记下。一度低下去的思绪再度昂起,阳光正在慢慢攀上我的脸,蒸干那些为青春流下的泪。

2010专四英语作文【二】

姓名:XX 学号:XXXXXXXX 班级:20XX级 XXXX班

摘要: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的著作《语言论》也是一部优秀作品,在语言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集大成之作。《语言论》一书制定了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其中谈到了许多研究语言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语言学的产生、内在规律以及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布龙菲尔德 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与文字 语言用途

列昂纳德·布龙菲尔德是二十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他由日耳曼语系和印欧语系入手,继承并发展了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布龙菲尔德并没有止步于接受索绪尔的理论,他将语言学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由此于1933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语言学》。(《语言学》一书是布龙菲尔德1914年《语言学研究入门》的修订本)

2010专四英语作文【三】

“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咦?是哪里传来了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哦!原来是樟城小学六年五班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猜字谜比赛哩!还有主持人呢!来!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我们先看看比赛规则吧:比赛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次抢答的`机会,如果抢答正确,当组加5分。抢答错误,当组不加分,其它三个组加一分。

比赛开始啦!第一题:主持人再黑榜上写除了第一条字谜“李字去了木(打一字?”还没等主持人说完话,有同学就脱口而出:“是子字!”还有同学说:“出这么简单的字谜,太小儿科了!”出乎意料的是,主持人在‘子’字后面打了一个叉,同学们议论纷纷:“不是‘子’字,会是什么字呢?”我也感到很纳闷。突然,小军大声喊起来说:“是‘一’字!是‘一’字!”“为什么?”老师问,“因为”不仅要把‘木’字去掉,还要把‘了’字去掉。”主持人笑着在‘一’字后打了一个勾,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维加酒窖 - 维加文学 www.wei-jia.com

后来我们有猜了“林子多一半”……“点心”“100—1”等字谜,可是“72小时”这个字谜把大家难住了。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出“72小时”,大家左思右想,就是猜不出来,老师看大家急得抓耳挠腮,就给了我们一点提醒,可我还是一头雾水,主持人看大家还是不懂,干脆揭晓了答案:“三日就是晶字嘛!”同学们都恍然大悟,纷纷拍自己的脑袋,后悔当初脑袋没转过弯过弯来。

主持人出字谜,便要求同学们也出几条字谜,小静话音未落,就有同学猜出来了。“对吗?”“对!”答对的同学笑眯眯地坐下了来。小杰又给我们出了一个字谜:“两人不分口。”我觉得这实在是太简单了。有没有一个人讲出答案。这个答案是“日”字。

这次猜字谜活动真有趣!我今天的收获真多啊!

2010专四英语作文【四】

“放学了,放学了!”同学们一阵欢呼雀跃。我和我的同学——田默雨,我们都叫她小雨,像草原草原上的骏马一般“飞”出了校园。

就在这个风和日丽、繁花似锦的春天里,我俩跑向了对面的一片草地,小雨打了个滚坐在了草地上,我也学着她的样子。

然后,我说“小雨,你对学习都是盘根究底、韦编三绝,但我在这方面是碌碌无为,请你……”等我回过神来,早已不见小雨的踪影,我连忙跑到学校。

我们再次路过那条林间小路,我似乎又看见有许多茂盛而翠绿的树儿们在议论着它们的“儿女”——小鸟。该怎样给它们一个更温暖、更温馨的家,它们宛如在说:“我们一定要快长得更强壮!”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音乐会广场,听到了小鸟的欢叫,鸭子在水里摇摆着,跳着舞,一阵微风徐徐吹来,树儿们“哗哗”地为它们伴奏,几只老鹰在天空盘旋,还有我们的脚步声,合成了一首振奋人心、奇妙无比的音乐。

我们最终还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令人赏心悦目的音乐,我们来到了花园。我看见了洁白无瑕的梨花,粉嘟嘟的桃花,还有……但我却被黄桷兰深深迷住了,它那迎面扑来的芳香让我靠近了它,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对黄桷兰深深的爱意。它那一瞬间的绽放,让我情不自禁地一朵一朵摘下了它。小雨不知怎么的,似乎什么东西让她一下子恍然大悟,急得直跺脚,把我吓了一大跳,瞪着眼对我说:“被你摘下黄桷兰的地方,就不再出现那令你迷醉得五体投地的黄桷兰了他是属于大自然的,不是你的,你,你好自私!大自然会哭的,会生气的`!”小雨流出了滚烫的泪水,我也涌出了对不起黄桷兰的眼泪,急忙对小雨说:“小雨,对,对,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会这样,对不起!”我又向黄桷兰跪下,哭着说:“对不起,黄桷兰,我不知道会这样,我再也不会伤害你了,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过了一会儿,小雨拉着我的手,说:“希望你再也不要伤害它了,好吗?如果你能做到,我就原谅你。”我点点头,一阵微风吹来,黄桷兰似乎也点点头,似乎也原谅了我。我笑了,小雨也笑了,有两朵黄桷兰落到了我们各自的头上,我们异口同声:“这是黄桷兰送给我们的礼物!”我们手拿黄桷兰,一起回到了家。

朋友们,我对你们说:“我请你们,千万不要摘下令你们陶醉的花朵,因为你只是一时喜欢它们,你千万要控制自己的喜欢,因为它属于大自然,不属于我们我们,它们的美丽我们只能观赏,如果你真的喜欢那朵花或其它植物,你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索取!希望你们能做到,做到的朋友们,我真诚的对你们说声谢谢!

2010专四英语作文【五】

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②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③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A.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拟人 作比较 列数字

C.列数字 列数字 作比较 D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打比方

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分类别

C.我们导弹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分类别

D.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列数字

3.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E、举例子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艾在端午

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4.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5.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 。(2分

6.第④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

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省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亡。

⑤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项圈藻中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

⑥不同种类的水藻,因为大小不等,它们的共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项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除某一种类的水藻。此外,这种除藻办法不会伤及其他的水生植物,因为其他的水生植物的细胞对于超声波来说太致密了,不容易引起共振。

⑦由于高频率超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很快被吸收,譬如1兆赫的超声波作用范围半径只有20米,所以这项技术在小范围的湖泊和池塘里,、比在动辄方圆千米的大海里更为实用。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3分

8.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4分

9.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3分

10.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凡是红潮繁殖的水域,水生植物都无法生存。

B.击退红潮的奇招就是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来消除藻类。

C.藻类浮力细胞的共振频率是1兆赫。

D.频率为1兆赫的超声波对漂浮在方圆数千米的大海里的红潮不会起作用。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专享训练题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2010专四英语作文【六】

前面四章谈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九章介绍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20世纪重要语言哲学家。14章简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探讨指陈/意义问题,15章简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探讨字面/隐含问题。16章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我(陈嘉映)对语言哲学的见解。

本书偏重19世纪末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哲学家。原因是这一时期语言哲学最有影响,且以后的语言理论均以此形成。本书所作的是了解语言哲学的知识的辅导性材料。(书中作者采取的是复述形式,学多原文出处作者声明不作详细说明,引用需区分作者个人观点还是原著者思想,最好是查阅到原文献进行阅读。)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语言哲学题解

语言是所有人都有,且只有人类才有。太初有言(逻各斯)。

语言和心灵、精神密切相关。洪堡“语言是世界观”“语言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就是其语言”。培根“人们以心智指挥语言,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语言控制着人们的心智。”先秦诸子,“白马非马”之辩,墨学逻辑对语言本性思考。孔子的名和言,言辞达意。后世儒学语言通道的途径。老庄对名实在、有言无言的思考。

语言是一种心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施指系统)是纯形式,无实质用途,这个施指系统的力量乃至存在都依赖其本身的系统。语言的系统性来自其分节的清晰性。语词的“功能”在句子关系中。

“语言哲学”广泛上用法指20世纪以语言为主要课题的哲学研究,狭窄指分析哲学传统中语言哲学。 20世纪西方哲学传统分类:1、分析哲学,主要代表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奥斯汀等人。2、现象学-解释学,代表人物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梅格-庞蒂、德里达。3、实用主义,皮尔士、威廉·詹姆士、约翰·杜威。一般认为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接近。皮尔士被视为分析哲学-现代语言哲学开创人之一。本书只说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解释学两个传统,外延上“语言哲学”特指分析哲学传统的语言哲学。

内涵上“语言哲学”。塞尔区分philosophy of language 和linguistic philosophy,前者研究语言的普遍性质,如指陈、意义、真假,关心普遍哲学问题,后者研究特定语言中特定语词的用法。万德勒区分philosophy of linguistics、linguistic philosophy和philosophy of language。philosophy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哲学学科对意义、同义词、句法等语言学共相进行哲学思考,对语言学理论的逻辑地位和验证方式研究。这一学科与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并列。linguistic philosophy包括基于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任一种概念研究。如亚氏关于存在的思考、罗素的特称描述语理论。philosophy of language是对语言哲学原初领域剩余部分的研究,包括语言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关系和少有哲学性质论著。如沃尔夫《语言、思想和现实》、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陈认为对哲学理解为对重要概念的考察。概念分属不同领域,有语言哲学、历史哲学等,其中语言与概念关系最为密切,经常不能区分概念和语词,于是一切概念考察就是语词考察,语言哲学等于是哲学本身。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是第一个“语言哲学家”。“一切哲学都是‘对语言的批判’”。陈的结论是,语词是概念的最高形态,但概念考察不限于考察其最高形态,因此,不宜把哲学等同语言哲学,而应把语言哲学视作与科学哲学并列的一个格外重要的哲学分支。

第二节 古希腊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p5-9)

赫拉克利特。从各个角度阐述logos,logos大致有言谈、思考、所思、所谈、所写,公理,理性,论证、尺度诸义。一般音译为“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提出,“逻各斯是公共的”,是“必须遵从的共有的东西。”他把逻各斯比作清醒人的理智、法律。

高尔吉亚主张存在无法被认知,更无法被言说。语言与物体不同,我们用感知语言的途径不同于感知物体的途径。语言和感觉异质,语言和存在更相异,用语言传达存在自然不能成功,而且即便可用感觉传达,但各个人感觉均不同。可视作私有语言讨论先声,高尔吉亚还提出语言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

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话中,赫摩根尼主张语词约定俗成,同样东西不用民族有不同名称。克拉底鲁则认为语词用法根据自然,有对错之分。苏格拉底借赫摩根尼为托,他持自然说反对约定说。原因1、我们不能把“人”叫作“马”,也不能把“马”叫作“人”。2、命题由语词构成,命题有对错语词亦有对错。苏格拉底进一步用工具来说明语词,语词的选择如工具制造者选择何种材料创制工具,“质料可以不同,形式却是一样。”苏格拉底隐示,他说的是理想的词语,正确的词语显示出被命名事物的不变本质。苏格拉底引入模仿说,认为语词用字母组合来模仿事物的本质,每个字母本身就有某种特征,如o模仿圆。对话的后半部分,苏格拉底用语词比作肖像,表示一幅肖像可能不够真实,但不完全走样。克拉底鲁反驳,肖像可能不大像原型,但是仍然可辨认的肖像,但一个语词减去一个字母,可能就另一个词或不是词了。(这里苏格拉底的词语图像说与后世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接近)不真实的话语是错误还是没有意义?成为语言哲学的争论点之一,苏格拉底没有给出答案。对话的进展,苏氏转而列举有利于约定说的事例,逐步调整语词模仿本质主张,结论是:如果语词能够完全模仿事物的本性,我们就得到完善的语言,然而实际语言却总是由约定来加以补充。

错误还是无意义,在希腊时期表述是:真的就是存在的,那么,错误的就是不存在吗?《泰阿泰德篇》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这问题。柏拉图对事物的认识是逻各斯为首要,对事物的直接认识凭知觉,通过逻各斯成为思想,就此而言,思维和语言是同一。但悖论是思维怎么会与逻各斯出错了?苏格拉底告诉泰阿泰德,构成人和万物最基本元素无理可解,不能述说这些元素,因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方式述说都会增加了一些什么,破坏元素的简单性,所以我们只能以无规定性直接为它们命名,而别无其他。而元素组成的东西是复杂的,可以述说,由名称的组合来表达。

亚里士多德是系统探讨语言的第一人。《解释篇》亚氏定义了名词、动词,然后解释否定、肯定、命题等含义。接着表明对语言的看法: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语词由约定产生,名词与时间无关的意义,动词具有意义且与时间有关。(西方语言,动词带有时态,译为时间词)名词与动词结合形成句子。各民族的口语与文字不同,但人类的内心经验相同,所以这种内心经验表现的对象也是相同。词汇本身无对错,词汇组成的句子有对错。句子或心中的思想,在祈祷时无所谓对错,但对存在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时,就有对错之分,这就是命题。亚氏在《解释篇》中研究的是命题,属于修辞学和诗学的研究。命题有:肯定/否定,简单/复合,单称/全称,可能性命题/必然性命题。《范畴篇》对语词分类,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处所、时间、姿态、动作、承受等。《形而上学》对基本哲学概念分析,《诗学》、《修辞学》对“非命题形式的”语言的讲解,其中一则,赫拉克利特的信徒克拉底鲁坚持万物不断流动,因此无法给事物命名,乃至他不肯开口说话,只用手指来指出。

第三节 罗马、中世纪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p10-)

中世纪重视语言与当时热衷《圣经》诠释有关,《旧约》里有一个关于语言著名故事巴别塔。

中世纪初奥古斯丁。他把《约翰福音》开篇一句理解为“太初有言”,提出言语创生万有的认识。奥古斯丁区别声音与意义,声音因人而异随时而异,意义却是同一。“幸福”有不同语言表达,但幸福本身是各种语言共同追求的。奥氏认为意义同一性可用记忆来解释。奥氏有时把意义称为内在的语词,内在语词无须声音存在,外在的语词依赖内在语词预先存在而存在。在内在语词到外在语词的表达,发生了变化,思维最终在表达中成为清楚的东西。在上帝那里,内外语词无先后之分。后来,托马斯·阿奎那继承这一点,将内在语词规定为上帝的语词,外在语词是一种受创物。人们最初是通过人们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和声调口气来展示心灵种种感受,从而学会这些语词。

中世纪学者对语法学研究。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名词分为两类:专名(苏格拉底)和通名(人)。唯实论者认为专名与通名均指称实在对象,唯名论者阿伯拉尔认为个别高于一般,专名“苏格拉底”所指是唯一,通名“人”却没有明确对象。“人”的意义在于代表一个类的记号,而不在于有所指。另一个唯名论者奥康姆也类似观点,他区分实体语词(桌子)和形式语词(“有些”、“如果?那么?”等逻辑常项)。20世纪语言哲学大部分持唯名论。

中世纪的语言哲学问题。句子在先还是词在先?多数认为词在先,因句子由词构成。

第四节 近代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

近代哲学中,对分析哲学传统的语言哲学家影响较大的是洛克、莱布尼茨、贝克莱、休谟、康德、密尔等人。 洛克。认为词指示的是观念,不是事物。通名指示类的观念,类的观念由类的属性合成。马的四足、有毛、食草等多种属性合起来就是“马”的意义,也是识别马的标准。

莱布尼茨。反对洛克,认为语词不是观念,因每个人观念不尽相同。倾向把语词作为语言共同体共享的符号。强调自然语言依赖知觉,但知觉有模糊、歧义缺陷,自然语言不是最佳描述客观物的工具,人们发明的语词渗入人们自己的偏好,为此需建立符号体系。

贝克莱。另一角度反对洛克,认为名称不直接指称任何对应于实体的观念,而是指称对应于现象的特殊观念。最终否定了“物质实体”的概念。

密尔。名称对应于对象。通名既有意义又有指陈,也可说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内涵代表对象根本属性,外延是名称所使用对象的结合。内涵决定外延,eg“人”的内涵是两足无羽的理性动物,凡符合这一定义的所有对象是人。内涵视作通名所指的类对象,识别类的标准,且说出对象的属性。专名没有意义的标记,只有外延无内涵。密尔把“如果”、“和”之类的词称作“语法词”甚至“句子的句法成分”。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的区分。

第五节 语言转向

阿佩尔说法。西方哲学发展:古代本体论确定“什么东西存在”,近代认识论确定哪些东西能够被认识,进步是不再独断什么东西存在,而是通过人类怎样认识世界来确定什么东西存在。20世纪语言论阶段,则是何种“意义”上能够认识存在,“意义”的首要载体就是语言。哲学归根到底是对语言的思考。

20世纪语言转向的具体缘由,说法不一。常提到的有几条:

1、新逻辑的发现。

2、对古典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厌倦。罗素等人认为对命题意义的研究将代替对认识能力的研究,哲学不纠缠不清楚问题,凡是可以表达的就可以表达清楚,不能回答的问题不是哲学问题。1、2两点是新逻辑拥护者,用新的逻辑手段进行语言分析。

3、反对哲学中的心理主义。弗雷格、胡塞尔反对心理主义,心理活动解释难免会主观,语言-命题的意义可

进行客观研究。

4、语言科学的建立和进步。

阿尔斯顿《语言哲学》提到:“传统上人们觉得,概念分析的工作无论怎么重要,毕竟是一项初步的工作,哲学家的终极任务是获取对世界的基本结构的充分理解、获取关于人类活动和社会组织的一套充分的标准。”但在现时代,人们觉得概念分析师和哲学家做,概念总是牵涉到语言。陈认为这是解释“语言转向”的最重要角度。亚氏把哲学定义为求真科学,哲学=科学事业,如今科技迅猛发展,求真由科学完成,思辨的哲学被科学驱逐。现在剩下两方面适合思辨,一是伦理生活、艺术生活等实证方式没有那么强的领域。二是沟通科学理解和自然理解,使技术概念获得非技术性的理解。求真活动和概念思辨分离,概念思辨本就在语言分析层面上进行,因此,当概念思辨明确成为哲学主要工作,语言转向也自然发生。

第六节 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般认为,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是:一、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二、语言或语词的意义问题。Eg一句话是真还是假,我们需察看实际情况(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还需懂得这句话的意思(语句的意义问题)。

意义问题在先。首先懂得这句话,才知道要去察看什么,从而辨别话的真假。

是否为真的问题在先。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就是知道它在何种情况下为真,这样是否为真的问题在先。 句子真假问题。1看场合.美国现任总统是尼克松。(1972为T,1992为F)2无关世界。Eg2×2=4. 3要看世界世纪发生的事情。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这些问题是逻辑句子与经验句子。逻辑句子,只要前提为真,推理有效,就可达到真结论。经验句子为真在于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