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简与俭作文(勤与俭的议论文)

简与俭作文(勤与俭的议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18 23:53:50
简与俭作文(勤与俭的议论文)

简与俭作文【一】

接学校通知,为了扎实推进我们在线教学工作者积极性,二七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学校也组织我们参加“最具生长力”直播教师评比活动。而我也积极的响应学校的安排,参加了这次比赛,并且成功的进入决赛。现针对我的上课情况做一下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提前备好课件,并且将上课时自己所要说的每一句话,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期间多次的上课,熟悉稿件,并利用空闲时间,我们教研组帮助我们集体磨课。在磨课的时候,教研组的同事都给我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且在邵老师的帮助下,对课件里面不足的地方进行了改正。并再次写下了讲课稿。并多次熟悉稿件。

在这节课里,我觉得自己上课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在知识点讲解时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巩固;总结的也是比较及时到位的;并且在重难点的部分采用让学生先做,再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积极的与学生互动,并给出合适的评价语来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语速适中,容易让人听的清楚,给学生时间反应,接收老师的话语;另外,时间把握也是比较好的。

只是在这节课里面:衔接语还是比较生硬的,还需要再巩固加深,以使自己的过渡更加的自然;练习的时候因为要退出课件,看同学们的答案,所以在巩固练习环节时间有些浪费时间;还有钉钉直播课,需要多方式的去学生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这节课我的教学方式只有语音和互动面板,以及图片上传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没有采用钉钉连麦的方式,在这一点主要是因为在前面教学中,采用过连麦,但是因为网络以及系统本身的原因,总是出现卡顿现象,导致课上浪费时间,无法按教学正常讲课,所以在这里没有采用连麦的方式,为避免上课的时候出现网络卡顿。

一次磨课和比赛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仅仅要关注到课程内容的讲解,还要注重与学生互动,规范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课更加的完美。

简与俭作文【二】

简与丰看似是一对反义词,并无交集,但当物质的简约和精神的丰富相遇时,它们便会很好地融合,成就一个人的高贵,乃至一个民族的不朽。

说到简与丰的融合,最先想到的便是中国的山水画和古典诗词。中国的名山大川,数不胜数,画家却只需一支笔、两三种色彩和几条线、几分浓淡,就可描绘所有的壮阔与秀美,所有的斑斓与静谧,于简处蕴藏着极大的丰。我认为,这源于中国的画家极会用“白”,以最简单的手法勾勒出最丰富的神韵,用精神与想象的丰富填补画面的空白。如此,人的精神与想象也成了画家的一支笔。古典诗词莫不如此,“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间发红萼,纷纷开且落”……每一个简单的字,拼凑在一起,使得其丰厚的文化气息和优美的意境瞬间便包围了读者的.心。我一直认为,相比于世界上其他文化,中华

文化是简与丰结合得最佳的范例。我们的先贤主张深居简出,主张文章不求辞藻华丽,但要以文载道。我们有“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轼……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先贤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即追求物质的简约与精神的丰富。物质的简约不是简陋,精神的丰富也不是白日梦般的异想天开。这些人不因失去物质而追求精神,只因向往精神而追求精神。他们明白自己的目的和追求,目的是精神,因而精神丰富;物质居于其次,因而物质简约。

我们自小学习古诗词,瞻仰先贤的成就,简与丰的清洁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价值观,它在中国那充满征战和反抗的厚重历史上增添了一抹清丽的色彩。中华文化中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反驳了简与丰的对立,为他们的完美融合提供了可能,我为这种文化基因深感骄傲。

也许,我们无法复制先贤的成就,但我们可以捕捉他们的生活态度。在物质充盈的今天,选择物质简约精神丰富需要魄力、勇气和高尚的境界,但是,选择了简与丰的统一,或者是向它们的统一靠近,我们身上作为华夏之族的特质就在积累,终究有一天会迸发。这清丽的色彩将在历史中继续闪耀它高贵迷人的气质,历史因此芳香四溢。

简与俭作文【三】

简如果是朴素的外延,那么丰就是深厚的内涵。

生活的简单,不代表思想的匮乏。而纷奢的生活也掩饰不了心灵的荒芜。南阳草庐中,有待时而跃的卧龙。布衣简食,躬耕陇亩,诸葛亮过的是最平凡的生活。然而正是朴素的生活,造就了才高八斗、忠贞不渝的千古一相。纵居陋室,难掩德馨。没有丝竹管弦,案牍劳形,唯求鸿儒与之谈笑,只愿与书卷香茗长伴。在简单的生活中,我们才有机会与自我对话,那是褪尽浮华后对丰富而高贵灵魂的追求,是由物质到意识的升华,唯有当我们自身变得简单而无欲时,才有希望去追求真正的\'丰富。正如梭罗找到了庇护他灵魂的瓦尔登湖,我们也应该在这个纷扰喧嚣的世界中找到那样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确在效仿梭罗追求宁

静,追求朴实,追求寂寞,但这并不应停留在对表象的简单模仿,而应该是一种我们自己找寻的、完全属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在那样简朴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无视窗外灯红酒绿,霓虹闪烁,能拨开扰乱视线的烟云,静沐在心灵的安逸中,放纵地追逐生命的奥义与思想的丰厚。

生活中的简与丰并非对立存在,而应是内与外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在文化中也是如此。

在文化的盛宴中,卖相好的不一定是佳肴美馔,朴实无华的也可能令人回味无穷。

一部《墨子》,言辞质朴却内涵丰富。它比不得《韩非子》言语犀利,逻辑缜密;也比不得《庄子》辞藻华美,浪漫奇幻。但它以最简单朴实的姿态传达着最深沉而饱满的思想,以简胜繁,屹立在诸子百家的名篇佳作中,让“兼爱非攻”的思想千古流芳。

《滕王阁序》虽好,却没有什么更深远的价值。如今我们再读,也不过是旁观了初唐那场属于文人的游戏。王勃的可惜就在于他学富五车,文采飞扬,终究就落在了一句“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再繁复华丽的词句也难以使它的内涵丰厚。无怪乎韩愈要推行古文运动,用质朴来捍卫中华文化的内涵!

越是复杂的,越经不起淘洗,时光会折去它多余的枝蔓,将它的外表还于简单,而淘不尽的则是其丰厚的内涵。

简单与丰厚从不对立,因为丰厚需要简单来承载,简单需要丰厚的深化。

简与丰并肩携手,相辅相成,与我们同途前行。

简与俭作文【四】

简约,是质朴无华;丰富,是绚丽多彩。其实,简与丰殊途同归,真正的人生智慧是在简约的生活中追求灵魂的丰富与高贵。

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空洞和苍白的,而是从纷繁中浓缩出的精华,是凝聚于一点的丰富。就如同中国的古典水墨画,不似西方油画那般夺目、张扬,却有一种简约、内敛的唯美与大气,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一片留白,却给人以最丰富的遐想。

人的生活同样如此,好似那万花筒,外表简约朴素,从那小小的一孔却能窥见别样的乾坤。卢梭曾说过:“只有独自一人时才能更韵味无穷地默思和遐想。”简约的生活不正是在营造这样一种恬静的环境吗?于是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与自然对话、共舞,静享生命的蓬勃与丰富。简约的生活带给人们从容的心境,唤起人们

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也正是因此,没有哪个优秀的作家、思想家、哲学家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你看托尔斯泰的墓地,正如他生前抛弃了权贵,投身于平民一般,他去世后选择葬在了简约而朴素的墓地中,陪伴他的是鸟语花香,更是拜谒者敬仰的目光。他选择了简约却并不简单的曲折的人生道路,将宽厚的大爱洒满人间,给予人们心灵的丰富;而人们也在他的带领下回归了简约的生活,将这份爱世代相传。

原来,简约到了极致便能将那浓缩的一点丰富迸发而出,而丰富到了尽头便能看透一切,回归简约,托翁定是深谙这一点,才能够以极简的方式幻化出最丰富的内涵、最高贵的灵魂,能够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

如今的我们游走在物质堆砌出的.社会中,步履匆匆,有人为了权力、为了金钱将一个个压在肩头,用光鲜亮丽的外衣将自己层层包裹,过着喧闹的生活,却忘记了真正的丰富在何处。有人说犬儒主义哲学的摈弃物质与功利太过极端,那么现在的我们是否缺失了这种精神?苏格拉底因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而被阿波罗神评为最智慧的人,而我们也只有认识到了生活的空虚后,才会发现简约与丰富相伴的生活的可贵,才会开始追求灵魂的丰富与高贵。

简约与丰富本就是一体,化丰为简,静享生命的从容与韵味;化简为丰,追寻灵魂的深邃与高贵。

简与俭作文【五】

若把“丰”比作色彩浓烈、饱满厚重的油彩画,饱满炽烈,娇艳欲滴;那么“简”就是清白明澈、余韵空灵的水墨丹青,洁净清澈,道骨仙风。无论修身还是治国,“丰”与“简”都是相依相生,缺一不可的。

要想修身,必先有“简”的精神,这种“简”绝不是匮乏,而是一种洁净,一种专一,一种摈除诸多杂念后的本真,洁净而纯粹的境界,因简而弥坚,一任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是佛家“眼观鼻,鼻观心”所提倡的专注,也是梭罗隐居瓦尔登湖孜孜以求的境界。

有了精神的“简”,才能诞生思想的“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极致的“简”中,可以孕育出令人难以想象的绚丽丰满的世界。达摩祖师面壁七年,终于悟出了“禅”,开创了“禅宗”;而老庄那有着扶摇九千里的旋风,洋洋如雷霆奔马的`江海,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和娇娆妩媚的蝴蝶的奇幻瑰丽的世界,也是构筑在“道”这样一个简洁概念的基础上。思想的“丰”越发坚定精神“丰”的本心,“简”又孕育出“丰”,使人向更完善的境界进发。

至于治国,则以物质的“丰”为基础,没有物质的“丰”,一切都是空口说白话。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务农蓄养都“无失其时”,行王道,施仁政,因为欲平天下,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仓廪积实,衣帛食肉,百姓才会心安,百姓安了心,才可能平定天下。

物质的“丰”带来欲念的“简”,丰年足食,凶年维生,家家户户才会各安其身。《吕氏春秋》中说:“古之易财者,为财多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因为人们物质丰足而无贪念,只有欲念“简”,为恶少,才能邻里和睦,社会大同,让君主“王天下”。

欲念的“简”助长了物质的“丰”,物质愈“丰”,欲念愈“简”,使国家日益强盛。

“丰”是简的前提,没有了“丰”,简便不再是简,而是“贫”,真正的“简”是包含着无数“丰”的可能性的事物;“简”是丰的基础,没有了“简”,丰便不再是丰,而是“杂”,真正的“丰”是由无数纯净的“简”的元素组合起来的多姿多彩。

“简”与“丰”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共存,相依相生的时候,无论社会还是个人,才能向前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