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敢于攀登永不止步作文(做一个勇于攀登的人的作文)

敢于攀登永不止步作文(做一个勇于攀登的人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5 05:24:12
敢于攀登永不止步作文(做一个勇于攀登的人的作文)

敢于攀登永不止步作文【一】

人生充满了许多尝试,许多尝试的背后是收获,是喜悦,然而更多的是感悟。在尝试中,发现了能力,发现了内在的潜质,人性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自从上了初中开始,我第一次尝试在运动会上报名参赛,小学的时候,我不知道操场一圈是什么概念,我从不参加运动会,我也从来没有知道过第一名的喜悦感。正是由于初中的第一次尝试,我开始变得爱上了体育。

第一次报名参赛,是400米,对我而言,不多。运动会上,当老师喊出“初一女子400米运动员请到检录处检录”。那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紧张地每一根神经都在扭动。号码布挂在胸前,仿佛就是我的“旗牌号”。上场了,在赛道上,枪一响,运动员都冲了起来,我也不例外。一个很小很小的数字400,我觉得太远了,距离逐渐拉大,越拉越远。我不想放弃,我也不想让我无缘这次比赛,我拼足了劲儿向前冲,却总觉得很远很远······终点到了,我却无缘前六名。总算跑下来了,第一次的尝试让我知道了最基础的一圈是什么概念。

转眼间,又是一年运动会开始了,我又尝试着报了400,这一次跑下来,我没有比第一次跑的累,反而轻松了许多,虽然成绩是倒一,但我也心满意足。

在运动中,千万不要小看某一种运动,古人说过“站在这山看那山高,永远看不到最美的夕阳”。我想,也是这样,一次次尝试跑400,却让我爱上了跑步,爱上了赛道。

初二了,老师说要竞选团支部书记。我尝试着报了名。那天的竞选,当着全年级人的面,我腿不住的发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在台下,太紧张了。我在那天的表现是最好的。但是,结果一出来,我落选了,我并没有因落选而失望,这一次的竞选,练就了我的勇气,全年级人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在尝试中,我又一次地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得到了升华。

在尝试中成长,经历过,也曾失败过,但不曾后悔,每一次提高,标志着又进入了另一阶段,这一阶段在成长,在感悟,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长大之后,才知道尝试是多么美好,才懂得尝试所带来的不同心得。

敢于攀登永不止步作文【二】

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所说的话都被人们视为真理,但我们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理;老师们所传授的知识都被孩子们视为无可争议的知识,但他们也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正的知识。

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的速度要快。世世代代的学者都接受这个论断,坚信不疑。但年轻的伽里略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是荒唐的。如果没有空气的摩擦阻力,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的速度相同。伽里略就是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证明这个理论的。他在斜塔上同时丢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站在塔下的千百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都惊讶不已。

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才被推翻,难道这期间就没有其他科学家站出来勇敢地质疑吗?是的,从那以后人们都只在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他的所有思想都被尊为不可怀疑的真理。不敢于怀疑“真理”的人都是在学,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当今社会,似乎各种知识都已经完全下了定论,而我们只要去记去背就行了,那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去质疑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在一本古代数学书中,出现‘圆一周三的定论’。也就是直径为一的圆周长为三这个‘权威’定理一直被使用了七百多年,也没有人质疑,似乎这便是完美的答案。但是数学家祖冲之却质疑了这个观点,因为生活中有太多实例与此不同了。但人们总说,也许是出了一点误差也说不定,这可是书上权威的答案。祖冲之通过‘割圆法’经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他终于得出了π等于3。1415926———3.1415927之间,打破了权威,起初不相信他的那些‘专家’们也都服气了,祖冲之因质疑而打破了权威。

只有学会了质疑权威,这个世界才会飞速进步,如果牛顿没有质疑毕达哥拉斯定理,物理学又怎会上一个台阶;如果哥白尼没有质疑‘地心说’又怎么会有后来天文学的突飞猛进;如果没有人质疑神佛妖魔,也许现在人们仍愚昧无知。

所以说质疑可以打开包裹着真理的层层迷雾,带人们走向真理。不要认为教材是‘权威定论’,老师讲的都是‘金口玉言’,我们不但要学会听讲,更要学会用大脑去分析和思考,我们需要拥有敢于质疑权威的这种可贵的精神,不要认为这是件很可怕的事,冯骥才先生还不是因为马蜂蜇人后不会这件事向一位中学生感谢吗?

所以,请发挥出你的能力,勇敢质疑吧,这不光是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根本想不到可以质疑的地方呢?那只能说明不善于思考,或是勇气不够。

华罗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他的学生:一个袋子里放着一些东西,如果我们伸手去摸,第一次,从中摸出一个乒乓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还是摸出了乒乓球,于是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全是乒乓球。当我们再继续摸到第六次时,摸出了一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球,那么我们判断,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一样大小的球吧。当我们继续摸,第七次,摸出了一个小木球,我们就会想,这里面装的是一些球吧。

可是,如果我们再继续摸下去呢?没人知道还会摸出些什么。

敢于攀登永不止步作文【三】

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有过一次向杂志杜投稿的经历,那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四年过去了,失败的阴影一直笼罩在我的头顶,到现在仍未散去。如今,我虽然参加了校文学社,写作水平也早已今非昔比,但我始终没有敢再尝试投一次稿,也许那次失败的打击太沉重了。

初二的时候我是语文课代表,是班级里公认的“写作尖子”,几乎每篇作文都被老师当作范文,或张贴展示,或当堂宜读。我不免有些飘飘然,觉得报刊杂志上的学生作文不过如此;语文老师也经常鼓励我,要我积极投稿,并说希望很大。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充满自信地把这个念头付诸行动,花了三个晚上誊写了两篇最得意的作品,又绞尽脑汁给杂志社写了一封自以为很得体的自荐信,专门挑同学订阅最多的《作文通讯》发了出去,

信发出后,也许是得意忘形了,我当即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老师和几个最要好的同学。很快它就传开了,侮天都有人问我作品发表了没有,而我每次都很肯定地回答道:“大概快了!”暗地里,我天天在计算日子,好儿次在梦中大声喊了出来:“发表了!发表了!”把爸爸妈妈都惊醒了。有时我又会呆呆地出神,仿佛看见同学们拿着登有我的作品的《作文通讯》,围着我,纷纷向我道贺……

可是,几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杳无音信,我开始焦急起来,跑传达室的次数增多了,而同学们的调侃也慢慢多了起来,转眼三个月了,我变得沉默了,整天低着头,承受着几个顽皮同学的冷嘲热讽,躲避着那些要好同学的安慰,一种沉重的感觉牢牢地攫住了我的心。儿天后,班主任悄悄地塞给我一封信,我在没人处打开了它——一张铅印的退稿通知单。顿时,一种酸酸的感觉涌上我的鼻子,想哭,却又哭不出来。回到家,关在房间里,又把退稿通知读了好几遍,似乎还不敢证实自己真的失败了。

四年过去了,这次失败的尝试一直让我感到压抑,尽管我的作文还是经常被老师表扬,又成了校文学社的骨干,但我总不敢再尝试投稿。虽然看着同学们一篇篇作品变成了铅字,我心中也会有一种再尝试一次的冲动,然而冲动始终未能变成行动。

前几天,读到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成功自古无”。我突然觉得解开了自己心中的一个疙瘩:“尝试成功自古无”,让一次失败的尝试牢牢缚住了自己再次尝试的手脚,这是多么的愚蠢啊!

我知道,我该再尝试一下了!

敢于攀登永不止步作文【四】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的残疾人不会思考外,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思考的,不论什么事,如果不思考,那是一定成功不了的。

就拿我们学生为例吧,为什么考试后发现,同在一个班的学生的成绩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学生从事的是脑力活动,所以思考是少不了的了,可是有的人勤于思考,有的人则反之。同一道难题,拿到这两种人的面前,第一种人会不厌其烦的思考,反反复复的计算,大有不做出此题誓不罢休之意,可是第二种人呢?他们会瞟上两眼,然后对自己说:这么难的题目,反正老师是要讲的,我又何必在这儿耗脑细胞呢?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第一种人欣喜若狂的做了出来,而第二种人虽然听懂了,可是毕竟没有第一个人透彻,在考场也只有抓耳捞腮的份了。“天才出于勤奋”也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徐特立说过:“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就要去创造。”而创造的前提也是思考,因为灵感是不会自己跑进你的脑子的。你必须抓住很细微的,哪怕是一瞬间的想法,然后慢慢的推敲,逐渐使之充实。而其中推敲的过程就叫做思考。

罗兰布歇内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1979年的一天边看电视边想:光看太没有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看它会产生什么反应。经过他努力的探索与思考,他终于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电子游戏机的革命,布歇内尔正是因为认真的思考,坚持到底才成功的,试想:如果在半途布歇内尔放弃了,不愿意思考了,游戏机的诞生起码会晚好多年吧!

综上所述,思考是迈向成功殿堂的因素,希望朋友们都能勤于思考,最终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