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中华文化作文400字左右(中华传统文化作文400字左右)

中华文化作文400字左右(中华传统文化作文4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11-19 04:16:46
中华文化作文400字左右(中华传统文化作文400字左右)

中华文化作文400字左右【一】

原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只适合小学生阅读,翻了几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纵览全书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博,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他的阅读对象不应只是中小学生,应该是所有的中华儿女。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称赞《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诺贝尔文学奖得者、作家赫尔曼.赫塞说:“我们现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书中。”是的,《老子》是经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转》、《荀子》……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一一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把我们带到千年前的古代尽情翱翔,在传统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轻叩中华传统的大门,我们应该做到“自知”、“自胜”、“自省”,自然的规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标,箭头高时就压低一些,箭头低时就太高一些,老师称它为“损有余而补不足”。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写到:“水不断地滴到石头上,时间长了就可以把石头滴穿”。这是“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处。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让我们共享经典,引导我们要坚持不懈、任人唯贤、持之以恒,让我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学会“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思想境界应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

可惜的是现在丧失传统文化教养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丧失传统文化教养的人,同时会丧失其理性的反省力与创造力,如不及时解救,我们的社会将渐渐成为“没有文化而不适合人居住的社会”。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每一个人永远的精神食粮。

中华文化作文400字左右【二】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精髓莫过于国学;在岁月的长河中,国学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为了使我们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学校给我们每位同学送了一份“礼物”――一本《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

六年级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主要收录了《新古文观止》和《古体诗词》中的名篇。其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爱莲说》主要表达了作者无意于隐逸,也不贪图荣华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既抒发了感情,又讽刺了世态。

当我读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时,我可以感受到作者不赞同当一个用隐逸来逃避社会责任的隐士,也不赞同当一个贪图荣华富贵的世俗小人,作者只想当一个正直、清高的君子。

当我读到“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时,我可以感受到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贪图荣华富贵,只有少数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不阿世俗。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就是喜欢“牡丹”的人,他们为了名利,成了世俗之人。而像周敦颐那样的人,即为“爱莲者”,他们为人洒脱,仙风道骨,多数都是思想家、理学家,他们为世俗者所不能了解,算是人群中的圣人,这多么可叹啊!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中像《爱莲说》这样的名篇比比皆是,这些名篇潜移默化使人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当之无愧的经典阅读。

从品读学习中我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感谢《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读本》,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中华文化作文400字左右【三】

我们家有8个孩子,我是老四。因为孩子多,又是单职工,全家的生活,全靠爸爸的微薄的工资收入,日子过得比较紧巴。那些爸爸的汉族同事经常嘘寒问暖,夏天送吃的,冬天送棉鞋棉裤,有时候还给些零钱,请我们吃饭等,让我们觉得心里非常温暖。

记得1981年,我才8岁,家里分了18亩地,我跟着爸爸拿着坎土曼种地,接触到了爸爸单位的同事,他们像对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对我和蔼可亲。那时候,我们家有一个在村里最大的果园,到了星期天,他们到我们家来吃杏子。一过年,他们都来拜年,一起吃喝唱跳,我们家特别热闹,就像一家人一样。

有一次,我的妹妹得了急性肺炎,爸爸单位的一位汉族师傅,骑着自行车赶紧将妹妹送到了单位卫生所。可是,单位卫生所条件有限,治不了,这位汉族师傅又骑着自行车,走了18公里,将妹妹送到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她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回想起来,现在我们家8个孩子,除了姐姐都上了大学或大专,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些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当初爸爸单位那些汉族同事的关心和帮助。

1997年9月,我从新疆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了自治区图书馆工作,后来,当我得知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需要人,我主动给自治区文化厅打了报告。

这个所远在拜城县的山沟里,生活工作条件都很差,但是我还是毅然选择了前往那里工作。这一去,就是近20年。

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位于一个偏僻而安静的山沟里,保存了几千年的文化瑰宝遗存,到所里的第二天,我就和工作人员,将克孜尔石窟看了一遍,感到非常震撼:中华民族创造了这么辉煌而又灿烂的文明,真了不起!之后,我跟着所里工作的专家学者、也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师——霍旭初、赵莉、彭杰,开始慢慢地整理资料,了解、学习龟兹佛教壁画的风格艺术及其价值。

那时候,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较少,全靠自己的实地记录和整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对包括克孜尔石窟的龟兹石窟佛教壁画的年代、内容、艺术风格等,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从龟兹石窟佛教壁画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底蕴上,懂得了新疆一体多元文化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库木吐喇石窟,给我印象最深。那些佛教壁画上的供养人,既有汉人,也有回鹘人。那些壁画题记,既有汉文,也有回鹘文等多种文字,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到,正是因为多民族的共同生活和文化融合,才创造出了龟兹历史文化,创造了西域历史文化,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们所管理着龟兹地区的9大石窟群,点多线长,工作量大,加上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艰苦,经常吃不上新鲜蔬菜,长年与孤寂相伴,一般人呆不住。但在我眼里,夏天它是“塞外江南”,冬天它是“银装素裹”,与龟兹文化这种伟大的中华文明生活在一起,我感到无比幸福。我喜欢它,它是我的天堂。

我每天徜徉在古老的龟兹历史文化氛围里,虽然累,但我更多感受到的是快乐。我们经常要和周边村民交往,当我们一遍遍地耐心给他们宣传和讲解龟兹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和如何保护时,我更加觉得自己既是一个龟兹文化的传承者、研究者,更是一名宣传者,责任重大。

近年来,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培训和学术训练,我在业务研究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自身的学识修养和学术理念有了一个较全面的完善和提升。

有人问我,你是一个维吾尔族人,为什么研究佛教?对此,我感到非常坦然:我不是用宗教的眼光来看佛教,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历史遗存的文化符号。通过我的研究,就是要告诉我们的维吾尔族同胞,我们的祖先曾经信仰过佛教,这是有历史见证的。同时,我们应当以古为鉴,珍惜今天的生活,相互团结和谐生活在一起,共同维护好一体多元文化的新疆。

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我时常被古老而又灿烂的龟兹文化所感染和震撼,为古老的中华文明而骄傲,为自己身为中华文化大家庭当中的一员而自豪。通过这些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理解新疆的“三史”,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使我更加注重从自身做起,让文物“发声”,强化民族团结意识,能够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反对民族分裂。

其实,所里的同事们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还有土家族,偏远艰苦的环境中,大家生活得好像一家人,思想精神上,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都通过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视角研究着龟兹文化,脑子里,已经淡化了民族这个概念,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理解这些古老而又灿烂的龟兹文化,都来自觉传承和保护好这些文化。

我在山沟里工作了近20年,从一名普通文物工作人员,逐渐成长起来,先后担任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文化研究室副主任、资料中心主任、研究室主任、库木吐喇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新疆龟兹研究院副院长,这些成长和进步,固然和自己的勤奋努力有一定的关系,但更离不开党对我这么多年的培养,离不开领导和前辈学者的提携和帮助,我觉得,今后需要学习和研究的东西还很多。只有将思想理论的基础打扎实,人生的路才不会走偏,才能每天快乐地徜徉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支持和帮助我的中华大家庭的各族人民,扎扎实实做点实事。

中华文化作文400字左右【四】

这篇诗是胡雨泽大诗人为我们学校写的,大意是这样的:作为老师,要学识渊博,从事教育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人要成才,学识渊博,就得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勤奋读书,打好基础。我很喜欢这首诗,因为它写出了老师和学生的本质,写出了学生应该勤奋学习,长大后成材,做对社会有意的'人;老师应该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所有知识交给学生,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

这篇诗在表演时演的十分出色,在演时,一个高昂的声音说------“为育才教育集团作”之后,紧接着我们学校的校歌骤然响起,一个庄严的声音从广播里传来“一日为师博古今,百年授业必躬行。经论盖世始年少,学富五车奠此生……”我顿时热沸腾,心情如钱江潮水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息,因为这可是一个大诗人费尽心思为我们学校作的呀,我作为育才教育集团的一员,是多么自豪,多么激动!如果这时有人问我们学校怎么样,我会说:“我们学校连大诗人都为我们作过诗呢!你们有吗?”

作为育才的一份子,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培养出一批批新颖的人才来,育才的声誉会响遍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