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遇见作文350个字(以遇见为话题作文350字)

遇见作文350个字(以遇见为话题作文350字)

更新时间:2023-12-12 20:41:29
遇见作文350个字(以遇见为话题作文350字)

遇见作文350个字【一】

刚进入幼儿园资历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我,每天顶着很大的压力去学习,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家里很是不想说话。然而每天妹妹恰恰跟我相反,回到家里吃饭时总会在我耳边唠叨个不停,告诉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而我则是急急忙忙的吃完饭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一天妹妹突然对我说“姐姐!你干嘛老是很急啊?”说完后妹妹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几天了没有她耳边的唠叨,做事情比以前快了好多,自觉了,但是她不快乐了,我失去了倾听这个资格,她变得沉默寡言。我总认为她还小,不会理解我的心境,直到那一天听了她这句话,我才如大梦初醒般。妹妹说得对,我总是在催她写作业,催她起床,嫌弃她很啰嗦,没有耐心放慢脚步去等待她。我口口声声说爱她,却不知道无形中伤害了她。我把最坏的情绪带给了最爱的人。事实上,每一个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

遇见作文350个字【二】

在很多人眼里,全职妈妈是一份没有意义的工作,甚至不认为这是工作。“整天在家里没事做”“不就带个孩子,有什么难的”“全职妈妈好可怜,过着伸手要钱的生活”······这类话经常出现于各种评论中,甚至亲朋好友的嘴中。

曾经我也很迷茫,觉得自己真的如那些人所说的,整天想的都是孩子,没有考虑自己将来是否要重返职场,没有学习新知识的计划,没有注重自己的身体管理,完全失去了自我。更可怕的是,我把这一切归结为“谁让我是全职妈妈”,而没有想过从自身找原因,没有想过全职妈妈也能拥有精彩的自我。

“做一位有自己生活而不是成天围着儿子团团转的母亲,这种心态可以说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为健康的礼物之一”。是的,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且活得精彩,不只是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所谓言传身教,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其实给孩子的影响最大。热情开朗的父母,孩子也会积极乐观;爱阅读的`父母,孩子往往也爱阅读;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父母,孩子不会粗心马虎······

“孩子面前,你想书写一个怎样的人生故事”,这句话提醒着我:你是孩子的榜样,难道,你要让女儿认为女人只能成为没有自我的全职妈妈?难道,以后孩子写《我的妈妈》的时写你整天做家务?难道,你不期待更精彩的生活,更充实的人生?不!我必须努力!目前,我也正在努力着。我开始制定年度计划,计划里包括亲子育儿、日常生活、自身成长这三大方面。我开始调整作息时间,注意饮食和锻炼。我开始每天坚持阅读、记读书笔记、写。我开始关注新鲜事物,关注自己老本行的新动态。我唯有努力,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

遇见作文350个字【三】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上次,我们班的三排和她们班的互换了位置考试。结果第二天,就说喜欢上我们班的了。我的心里顿时脑补了无数相遇的美好画面。先来展示一二。

女生们闲聊着走进别人班的教室,春风满面。好像在聊着某个当红的明星,丝毫没有一点考试的紧张。

当她们看见他时,一个轻扬的微笑,带着不羁和一丝冷漠。他正在和同伴讲着话,不时还笑骂几句,推推搡搡的。他穿着校服,只是单薄的可怜,露出长长的脖颈,引人遐想。

她们看见别人班的那个他,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暖暖的,顿觉金色的光芒洒了一身。甚至直射进心里,于是心化作了春水,融入大地。她们愣了神,一时间脚步也停下了,惹得后面的男生骂骂咧咧的。终于回过神,抬望眼,发现同伴的脸也已通红。

还是强装淡定地走过他的`身边,状似无意地偷瞄他的名字,哦,原来是这样写的。后来考试的时候,一瞥便可见他的侧脸,眼光更是炽热无比。不觉中,草稿纸上已写满了他的名字,真好听。

试卷还摆在那儿,不曾动笔,一丝莫名的情绪漫上心扉。

不知该如何形容这样的遇见

只是看见你

让我的冬日春花满地

(是不是太扯了,要见谅啊。偶尔言情一把,我们的春天要到了!)

遇见作文350个字【四】

一直不太有兴趣去看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教养书。跟周边很多升级的朋友们也聊过,大多都有同感。倒不是因为我们这些家伙自信满满,自居“高竿”不想提升,其实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动不动就来句“你这当老爸(老妈)的也太不合格了”“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之类的话。孩子的话,往往最能说明问题。

之所以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不喜欢此类书的“格调”,不喜欢它们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这类书中,父母大都是高高在上教育者、管理者、财产所有人,孩子们自然成了学生、员工甚至是私有财产。想想我们这一代的童年莫不如此,虽然不至于走极端自封“小白菜”,对这种方式有点反感也是在所难免有情可愿的。

我们心中的爱与怕很多年前读过纪伯伦的一首诗,至今仍念念不忘——“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其实,父母之于子女,本不应该是创造与被创造,教育与被教育的角色;父母之于子女,更多的是“高年级路人甲”有幸遇上了“低年级路人乙”,应该珍惜和善待这种缘分。

近日,一位朋友送了一本名叫《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给我,书中的观点甚合我心。序言中有句话”今天的父母正在经历一些改变,他们不再总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改变子女,他们开始认识到自身也需要改变,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我心中暗笑,是你们这些作者们经历了一些变化吧。

书中有个观点颇为惊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真是父母心中的爱与怕,让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入很多误区。

我去!我们心中对孩子满满的爱,怎么就变成怕了啊!?先忍忍,别着急反对,接着看他所谓的“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加倍‘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我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我们这些80后父母们是有这点倾向,谁让我们自己的童年物质贫乏遗憾多多呢。

误区二:“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这次我不由地点了点头。最近闺女刚上一年级,我俩都有点小焦虑,不敢像幼儿园那样撒欢放羊了。下班回家就盯着写作业,背课文,作业完了刚想看会电视,睡觉时间又到了(不好意思,因为正式上学了,上传时间提前至九点)。闺女一脸的不高兴,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不陪她玩了。

接下来观点更让人吃惊,“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原来,我们心中的“爱与怕”源自我们的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