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心理描写的作文100个字的(心理描写的作文80字以上)

心理描写的作文100个字的(心理描写的作文8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3-08-03 19:19:29
心理描写的作文100个字的(心理描写的作文80字以上)

心理描写的作文100个字的【一】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 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比如张兴华老师在《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中提到:南京师大涂荣豹教授在其著作《数学教学认识论》中鲜明地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郑毓信教授也曾经说:“建构主义似乎并不能看成一个全新的主张。”张老师据此提出:实现建构的途径无非是传统心理学中“同化和顺应”的缘故,意义建构的过程无非是同化和顺应。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当时看到这里时心中打了个问号。这一次,算是对此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书中这样说:“学习的同化论或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同化(或建构)新知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同化和建构是同一件事情。因此,说“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顺应’”是完全正确的。换句话说,传统心理学虽然只是研究动物和低级思维,例如机械记忆或反应之类的,但其原理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是通用的。

再如,我们来思考“用圆规画圆”属于什么学习?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动作技能。而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来看,“用圆规画圆”是智慧技能。既然是智慧技能,那么在教学时就得按照智慧技能的教学策略展开,而不是去思考“动作”的问题。

心理描写的作文100个字的【二】

作为雷米原著的书粉,我在知道心理罪电影上映以后,立刻迫不及待去看了。影片一开始,就发现加入了新角色乔兰,方木出场的案情也极为陌生,等等。从整个影片来看,整体改动都很大。但抛开原著的设定的性格设定,例如方木自校园宿舍案件发生就变得沉郁,以全新角度来看,这部影片足够让人惊喜。廖老师精湛的演技自是不必多言,而李易峰这次的演技相信也足以让人们刮目相看。从人物来讲,我更多体会到的是邰伟这个角色情绪的多面性,和方木巨大的性格转变。

一、开头第一个案子

邰伟总的概况应该是“面冷心热,经验丰富”。了解情况,一边听法医报告一边暗中观察人群,随后就用小动作指示慢半拍收队,是为了保证群众安全,以这个细节表现他作为一个老警察老道的一面。在追到犯人之后,看到慢半拍受重伤,又忍不住去打犯人,又体现他比较冲动以及重情义的一面。而一开始的方木可以用俩词概况,就是“嘚瑟和冷漠”。卖弄自己的天赋,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一定要把自己的推理在众人面前说出来,直指犯罪者,就是在卖弄自己的才华。在抓捕犯人之后,有一个他不去担心自己的同伴,而是望向天空。这个眼神所传达的就是“我不担心有没有人受伤,我只关注我的结论的对或者错”。这些大多用眼神、细节所表达的东西,出人意料,在我第一遍看时就能感觉出来。

二、吸鬼案子的前半部分,到马凯坠楼

这个部分是邰伟和方木冲突的高潮部分。首先,邰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作为一个前辈,对人才的爱惜;同时他始终不认同方木的行事作风,认为方木这种冷漠的性格会给办案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他人生命。如他在影片中多次提醒方木,“留神别把自己丢了”、“你缺少对生命的敬畏”等等。他是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告诫方木。而此时的方木,一边作为孤儿,他性格天生冷淡,另一边想着自己多次画像正确,自信心膨胀,相信任何人都不会逃出自己的掌控范畴。例如在船上失手之后,立刻表达对邰伟的不满。这种性格的加剧也为后面陈希的`埋下伏笔。

三、吸鬼案子的后半部分

这里剧情走向我是真的没有想到。方木发视频进行心理暗示,这个举动真的充分展示了他冷漠的自信。包括之前他用带入心理的方式对犯罪者心理进行解剖,都表现他为了破案“不择手段”。在方木和医生的见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生其实对方木进行了心理影响,比如“这个周末、我真正的对手是邰伟”,让方木以为他真正想掉的是邰伟。最终导致了陈希的。方木的性格就此转折。不得不说,在本场电影中最震撼我的镜头都在这个部分。在双子大厦下面,邰伟表现出的对方木的关心、不忍。方木从疑惑到有不好的预感,再到自己一定要上去看看。尤其二人推车门的戏。用眼神和动作把这种转变表现的淋漓尽致,看的畅快。随后在笔录时候的哭戏,语无伦次、隐忍、后悔,不得不在这里说李易峰的演技真的进步非常大。再后邰伟去找方木谈心。第一次直面自己的内心,说出他自父亲牺牲时所留有的遗憾,两个人一起默默流泪。我相信两个人的结打开了。

之后就是破案,这里给了不少铺垫,例如乔兰说的小计量药剂会使人暴毙,医生把陈希之前的视频发给方木,这时候就给了方木一个仇恨的眼神,以及在前面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医生所说“我们会成为朋友”,归结在一起,方木孤身犯险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但在这里仍有疑问,例如药剂或许会使人暴毙,但同样会使人力大无穷。如果邰伟没有及时赶到,方木如何解决?以及台风情况下,海警没有办法上岛,邰伟又是怎么去的岛上?以及方木用这种方法医生,为自己女友报仇是否太过戏剧性?我能想到的解释是,方木本身对法律有些藐视的态度,不然之前也不会使用心理共情的方式推理罪犯,同时这里也是模糊法律边界,解释成自卫,为了保命迫不得已。

关于邰伟,影片用穿插回忆的方式有很好的阐述了他性格的来源,是先塑定完成,一步一步向观众展现出来,同时解说其前因后果。而方木则是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过程,当然从最后的“复仇”可以看出来,他还是一个有些冲动是年轻人,存在着缺点。这也是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感到意犹未尽的原因——我觉得这只能属于前传。是方木和邰伟合作的开始,是方木转变的开始。网上有传闻,在适当的时机会有第二部的出现。个人认为值得期待。

心理描写的作文100个字的【三】

今天下午,有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我听了之后收获很大。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多媒体教室。宽大的教室里现在却挤满了人,到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位子了,只好端凳子坐在旁边。

在这堂课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心理健康。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有着很多方面的。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友好的与他人相处。第二,能够做到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等。

在我的眼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应该是活泼开朗、有着良好人际关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言行一致、爱憎分明的。

听着娄老师的讲座,我开始分析自己心理是否存在问题。经过分析,我发现: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但是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其原因在于我不懂得关心他人、体谅他人,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需要什么。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言行一致、有着良好的情绪,但是我的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很差,经常写作业时看到有人在玩儿就忍不住了。

为了让我能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我决定从现在起,经常做换位思考,并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抗干扰能力。希望我们都能愉快地度过小学最后一学年!

心理描写的作文100个字的【四】

昨天我在网上看了心理老师的《生命教育讲座》,我认为生命是重要的。

生命本就是一件小概率的事情,上亿颗精子想要进入子宫,可是最终只有一个决定性的精子可以穿过透明带,卵子的大门关闭形成受精卵。基因从此确立,这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开始都是历经磨难而产生的,都是勇敢的,优秀的。我们要对自己有自信,人生中的磨难就如同精子进入子宫一样,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优秀的。我们遇到挫折不能害怕,要勇敢的面对它。这独一无二的生命是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一点挫折而有了轻生的念头。

老师还给我们读了一个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只猫活了一百万次,被一百万个人宠爱过,在它的时候,每一个主人都哭了,可是它从来没有哭过,也从来没有爱过谁。最后一回,它成了一只野猫,爱上了另一只野猫,它和这只猫生儿育女,日子非常幸福。后来,它爱的猫了,猫哭了,它日日夜夜的哭,哭了一百万次。后来它了,这回,它再也没有起回生过。这只猫在最后一生,为自己而活,这一生,它是自己的猫,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一次生命,我们要活得精彩,活得开心,活得有意义。

生命是重要的,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独一无二的,要在生命中活出自己。“悦纳和相信自我,尊重和欣赏他人,是一种正确的生命态度,也是一种高贵的修养”

心理描写的作文100个字的【五】

亲和效应的主要含义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中,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者相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这种接近会使双方萌生亲密感,进而促使双方进一步相互接近、相互体谅。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比如,有共同的缘、姻缘、地缘、学缘或者业缘关系,有相似的志向、兴趣、爱好、利益,或者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的人,会更加乐于接近。我们通常把这些较为亲近的对象称为“自己人”。

一个人如果想要让身边的同事、朋友把自己当成“自己人”,除了本无法改变的缘外,就要懂得与他人的相处之道。主动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认同并喜欢自己,就需要拿出“亲和力”。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把周围的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来,才会让别人认同自己,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心理描写的作文100个字的【六】

看之前很担心,看之后很开心。

一个是暴脾气的中年单身警探,一个是愣头青的犯罪心理学天才。

关于案件,他们之间产生过很严重的分歧,他们在怀疑与信任中前进,他们在争执和妥协中破案,他们从不合变成了搭档。

电影除了是一部犯罪悬疑片,还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片子。

邰伟逐渐的从父亲离世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在失去着。

他的身边不断的有人离去,他把这一切都当做是自己的责任,夜不能寐噩梦频发。

终于有一天,他开始愿意去聊这些事,有时候,直面自己的内心,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方木亦是从一个愣头青无比骄傲自信的实习生变成了略成熟的小警员。

这个过程是要付出代价的,他的代价有些惨痛。

一个好不容易能够走进了方木内心世界的女孩子,又被残忍地脱离出方木的生活,脱离出这个世界。

方木的那一瞬间是奔溃的。

他本来不曾享受过甜蜜,他本来讲自己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就这样按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可是有一天,方木的世界来了一个天使般的女孩,她懂方木,她牵着方木的手沐浴在阳光下,让方木感受到了甜蜜和幸福。

如果我不曾感受到幸福,那我不会奢求。

可是我既已感受到幸福,失去的时候加倍难过。

方木的那场哭戏很动人,情绪很足,代入感很强,我也跟着哭了起来。

就觉得他忍着眼泪语无伦次为凶手画像的样子真的很让人心疼。

他不断的重复描述着凶手的样子,再推翻自己刚才的描述,一遍又一遍,不是因为他的大脑被悲伤的情绪所影响,混乱了。

而是他不相信自己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心理画像天赋了,因为就在刚才,因为他的判断失误,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最终他的眼泪没能忍住,他哭的像个孩子。

第二场哭戏是在方木家,邰伟和方木一起哭。

两个大男人坐在那里喝酒谈心,泪水不自觉的从眼眶中流出,他们在诉说一些无奈,他们在和对方聊天,也在和内心深处的自己聊天。

放过自己吧。

结局自是圆满收官,凶手伏法,没什么好说的。

整个电影节奏很快,但就是因为太快,有些心理推理过程可能还没让观众消化理解完全,就开始下一个推理了。

对于没看过原著的朋友可能会有些累,甚至不太理解,我没看过原著,但我看了网剧,对整个案件有了解。

电影的悬疑气氛比较浓,尸体效果做的也还行。

对饮小哥的印象特别深刻,他的造型有点吓人啊,尤其是张着一张不知道还有没有牙齿的盆大口。

个人不喜欢的一点是觉得动作戏的有点长,缩短一点会不会更好。

不过两场动作戏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邰伟正是通过和两个人交手,才推断出凶手不止一个人。

电影有一点点把故事剪碎了,旁白又有点多,就会让故事的吸引力下降很多,需要观众硬跟着故事走,而不是主动被吸引的看进去。

还有一个点,方木第一次的哭戏那里,感觉转场太匆忙了,情绪可以在延长一点的,我眼泪还流着呢,镜头一切,没了。

刚把情绪带进去就让人抽离,这种感觉很不好。

关于人设,其实导演没有很立得住,人物太浅了,性格层次也都不够分明。

这点和演员一起聊。

关于演员和人设

廖凡和邰伟

廖凡一直是大家公认的演技派,我也如此。

但是邰伟在这部剧里的表现非常局限,除了是一个暴脾气就是一个暴脾气,对于他其他方面的展现太少了,人设本身太单薄了。

好在那场哭戏为他扳回一些,一个铁汉的柔情。

还有在浴缸里解救小女孩的戏份,邰伟直接抱出小女孩,很紧张抱的很紧,这个细节也展现了他暴躁之外的东西,很好。

总体来说,就是有点浪费了廖凡老师的演技,他几个镜头的眼神多有戏,一看就知道了。

李易峰和方木

李易峰的演技一直遭到质疑,但是这部戏他完成的很好,台词功力真不差,情感挺到位的,真心希望他以后的所有作品都能原声出演。

方木的人设是这部剧里面层次最多,最饱满的,可展现的地方也比较多,情感也比较丰富。

李易峰在人设本身很好的情况下,又凭着自己的表演方式,把方木演的很好。

猜到陈希亡后的眼神戏很足,两场哭戏感染力十足,割腕放后的虚弱和挑衅并存。

而且方木的造型很有少年感,特别清爽干净。

如果你说这样的他没演技那我无话可说。

说真的,他有的作品确实不行,但那是那部作品,不是这部作品,请区分看待。

还有,用三白眼攻击他真的很无聊了。

三白眼怎么了?三白眼同样能让眼神有戏。

万茜和乔兰

万茜是除了廖凡之外,又一个被浪费了演技的人,她的演技你看一下《你好疯子》就知道了。

乔兰这个人设,在片中没有一丝一毫的亮点或者是可发掘的点,对万茜本人而言,也没什么可展示的地方,很平淡了。

李纯和陈希

李纯我个人蛮喜欢的,一直觉得她的美是有攻击性的那种美,适合演坏人。

可是看了她的陆林轩之后发现她能驾驭可爱款的,看了她的陈希,发现她清纯起来也很合适。

希望她以后越来越好。

个人评分,7分。

可看但不是必看,根据题材自行选择。

一部作品好不好,编剧和导演也有的责任,客观的看待问题,不要一味地骂演员,谢谢了。

心理描写的作文100个字的【七】

今天我听了讲师王__的心理健康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收获良多。王老师从化解心理压力、自我调整、预防和面对心理问题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感觉老师讲的贴切实际,很实用。

今天刚好是5月20日,讲座开始,王老师与大家做了热身活动“爱的鼓励”,鼓励学生向自己表白,活跃了全场的气氛。王老师首先从怎么化解心理压力讲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压力过大的情况,压力过大通常表现为失眠,注意力难集中,易怒,紧张等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调整的方式化解这些压力。自我宣泄,情绪转移,爱好减压,运动卫生是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对美好事物的想像等。压力无处不在,有的人被压力击跨,一蹶不振,而有的人过得更有意义,更有效率。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前者消极面对压力,而后者却对压力进行有效的运用。所以,当你心里有压力时,一定要学会自我缓解,释放压力。

怎么预防和面对心理问题呢?首先不能随便复压抑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给自己的坏情绪找到正当的合适释放的渠道。这其中比较恰当的有:找父母倾诉,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等等。其实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学生不愿意将心中的苦闷发泄出来所导致的,当苦闷遇到孤僻的时候,也就是严重心理问题滋生的时候。其次,活得有自制我,有信心,不随便胡乱比较。这是保持一种健康心态的生活方式。改变自我情绪,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铭或对自己说一些自我肯定的话,以激励自我。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笑对人生。

通过听这次讲座我们都从中了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要怎么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和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