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乐在其中作文大纲(以乐在其中为题的作文开头)

乐在其中作文大纲(以乐在其中为题的作文开头)

更新时间:2023-11-26 15:45:56
乐在其中作文大纲(以乐在其中为题的作文开头)

乐在其中作文大纲【一】

没有拼搏的汗水,哪来收获的喜悦。不曾努力过,又怎会获得成功。不经历礁石的阻挠,顺流而下的溪流如何激起美丽的浪花。

夏季天气是闷热的,在一个被山水包围的小山村里,我们几个小伙伴更是闲得无聊,于是便萌生了登山探险的决定。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轻装上阵了,沿着山脚有一条小路,小路回环曲折,远远望去。这一条小路就像飘舞在山间的一条彩带。一阵微风吹过,拂动了小路两旁大树树梢上的树叶,发出飒飒的响声。此时此刻,我有了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很快便到了山腰,原本兴致勃勃的我们开始变得气踹吁吁、大汗淋漓。我们坐下来休息了一会,风吹过脸颊,带来凉爽快意。过了一会我们继续上路了。可是没过多久天空就被乌云给强行占据了。霎时,豆大的雨点开始往下落,小伙伴们各自都变得张皇失措了,我们只好找了一个地方避雨,雨中,花花草草被打得弯下了腰,眼前的`景致被朦胧在了一片大雨之中。只听得见雨点打击树叶的声音,唉!这天气真是“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是太阳高照,现在就变得乌云倾注。

面对这种天气,我们之中有人提出了回家,大家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便开始发生了争执,有人说:“雨太大前方的路不好走”也有人说:“不能半途而废”总之双反都各执己见,个不谦让。终于,雨停了。天上的乌云渐渐散去,树叶上的雨珠显得格外晶莹。放眼望去,整座山接受了雨的洗礼仿佛显得更加明亮,整片的绿色给人一种青翠欲滴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之间。这时,我更加确信了我的观点:坚持不懈,绝不做半途而废的人。我们便分道扬镳了,一路勇往直前,一路往回走。

山间的小路充满了泥泞,大家全身的湿透了,可是,我们依然往前走,即使充满泥泞的道路上满是困难,我想,如果以后想起这一件事,也是青春期的我们一次勇敢的挑战,无怨无悔。回头看,那曾经被打得弯下了腰的花花草草现在不也挺直了身躯吗?

路上的泥泞把鞋子弄得笨重不堪,全身湿透了的衣服让人感觉不爽,这种沉闷的天气然人难以忍受,望着山顶,当初的信念依然坚定不移。这时我仿佛看到了绚丽的彩虹在山顶处向我微笑,山顶的美景仿佛呈现在了我的眼前,仿佛置身于山顶,感受至顶峰的壮阔。为了信念,即使眼前充满了困难,即使面对着别人的不解,只要他是对的,就应该勇往直前。即使遇到再大的磨难,那也乐在其中。

乐在其中作文大纲【二】

一腔热忱的挑读一本繁体版的国史,还不是白话文,有那么一瞬间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神气儿。其实好多字不认识,没关系度娘来帮忙,好多句子超级干涩不懂,百度度娘劈里啪啦,开始就继续,知道多少算多少吧!

先理一理年代表“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其实这些早都记不住了,一点点的看,刚好理一理朝代的顺序。书上每个时期每个朝代都有个帝系表,差不多每一年都有详细的事迹记载,尚书为最早的史书,有缺失,春秋为最早的编年史,然后有春秋,再有左传,以记载列国会盟与战争为主,再接着有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再有汉书,逐渐形成了我国的正史。自己看的最乱的是春秋与战国,一会这个兴起一会那个灭亡一会又是吞并,愣是没理出来个头绪。愚昧的以为春秋有五霸,原来还有那么多的诸侯国。

看到了国家的形成。赶着最后的两个小时去成博看了“秦蜀青铜展”。进入馆里第一眼看到的墙上四个象形文字“宅兹中国",它出自何尊铭文,铭文记述了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这个词的最早的来源,是这片华夏大地的名字。“中”字旌旗招展,“国”字长戈护疆,那一刻感叹不已,感叹汉字的如此神奇,也在刹那会想看书时中国是如何凝聚而成的。由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实今天是为了回答问题才正经八本去查了何为“封建”,是分封管理的一种社会制度,我以前理解的就是压迫、残暴的代名词,还有指的旧思想,愚钝“封建老脑筋”“封建迷信”。现在这词在我这里是老词新解,虽然它其实一直在那里。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成语特别多,“围魏救赵、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璧归赵、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睚眦必报、烽火戏诸侯。”好多好多,有的是战略部署,有的是隐忍为再次崛起、有的是人物性格、有的也是时局所迫。历史的遗留以各种姿态存在,不止于物,哈哈,呜呼再叹:“中国文化,精深博大,中国成语,乾坤雾里!”没有点历史文化你是听不懂滴,乖乖的好好学习国史吧。

学术在上古时期,仅仅是贵族阶级所特有的,即祭礼。巡狩、封禅都为古帝王的大礼,宗庙的“宰”和掌礼的“相”都是主持这些名分的人。颂词、祈祷文、誓书的保存便形成了历史。宗庙祝史兼掌占星气侯,使民间依时耕稼。随着周天子的衰败,史官流散到诸列国,得以学术的扩散,祭礼带有宗教意味与政治作用,,宗、政、学三者可以说为混为一体。坠落的过程中知礼的、有学问的在下位,而不知礼的,无学问的却高居上层(晕,当时这个想把这个不明白的点当作问题问了,结果搞忘了),问什么问这样呢?只能尴尬的理解字面意思,总之,王官之学流散民间,造就了百家学说的开端。最开端无疑是儒学,渐渐百家争鸣。

以前惭愧,啥也不懂,感觉这次看书,只看了小小的小三分之一,在我心中法家地位凸显,不得不说秦统一,商鞅功劳大,“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使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完成了统治阶层的第一次集权,有了中国第一次版图。真的可以看出中国不愧是文明古国,不陈腐、求突破,当时有先进思想的贤士碰到了伯乐,都得到了重用,公子小白和管仲,秦王和范雎等,战国四公子养门客,有才能的如若毛遂自荐,都可有一番作为的,自古以来乱世出英雄的。

以前读历史,百般不愿意,现在重新学起,兴趣渐浓,看两页,听一天。开车、上班,只要有空闲就喜马拉雅,听春秋、听战国,还怂恿女儿听听山海经。不服老不行,记不住人、记不住时间,但是事情经过还可一,就是谁家谁谁打了另一家谁谁,然后怎么破的僵局,肯定是白话好理解一些。收获颇丰,比如以前只知乐羊子妻剪布劝学,不知乐羊也是魏国一战将,痛饮亲儿子的肉羹汤,含恨攻占中山国。当时战局的残暴,不禁让人毛骨悚然。

再想,鉴于自己还认不全字的白痴水平,是不是该改一下学习方法,嗯~好好想想,迎接新一轮的开始!

乐在其中作文大纲【三】

孔子之乐,在我看来可以分为四点;贫仍懂乐、学习之乐、坚持之乐、原则之乐。我现在只想肤浅地谈谈第一个。

古板地看,那只是两千年前的说法。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身处嚣杂繁乱的现代大都市里,身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队伍里,我很难有一天不听到有人说:“烦了”;“老子今天倒霉透顶了”一系列的话;也有多少人能够有底气的说自己一直快快乐乐毫无烦恼?说白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寻乐的动力以及会乐的本能。

贫而懂乐,现代文明将有所行为的古人封为“安贫乐道”。多么超脱的一种境界!多么潇洒的一种勇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蒲松龄久考科举而不中,设下茶摊却终着《聊斋志异。》。这些仿佛都在提醒我们:只有贫而安乐,才能造就一代人材。没错,我承认他们的坎坷经历最终塑就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可是若是颜回、陶渊明、蒲松龄到了今天,人们会用一种怎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如今,崇尚白骨精的一个时代,他们的行为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只能是一种低下的行业,是不被别人看得起的。

在社会的舆论压力下,他们还能有闲情雅致去“放弃官场”,另辟蹊径吗?想象得出,一个带着5岁孩子的妈妈,绝不会指着他们要求孩子们向他们学习。

既然他们不被人们看好,为何还能有所作为?

我觉得贫穷,在这里不单单是物质上的贫穷,而且还要包括精神上极大的富足。如果一个人,他只是守着面前见底的米缸傻呵呵地笑,那我看这个人就算是过了千年万年也不会有人去赞同他。可是陶渊明为何还能流芳百世?就是因为他能够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依然想着为社会绘出一幅美丽的“蓝图”,依然想着自己的尊严不能因为吃的问题而糟蹋。精神永远高于物质有着坚定的信念,铸就了他千年不倒的形象。

乐,之所以乐,是因为乐的背后有着支持它的精神支柱。

贫而懂乐,最珍贵的在于,它的勇气——他可以背离马斯洛“人的需求金字塔”理论,坚持在没有足够物资的情况下选择用精神食粮充实自己的生活。就算是贫穷,也不至于沦落到乞讨的地步:因为他坚守着尊严。

所以,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们看到一个类似于古代隐士的人,我们千万不要嘲笑他吃不饱还在追求着学习的快乐的傻样。因为在那看似蓬头垢面的外表下,也许就藏着一颗活跃的思想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