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校园回忆作文内容(回忆校园印象最深的事作文)

校园回忆作文内容(回忆校园印象最深的事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3 12:19:32
校园回忆作文内容(回忆校园印象最深的事作文)

校园回忆作文内容【一】

从校园南门走进来,你会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一条宽大的水泥路把东、西两花园隔开。西园疏而不散,东园密而不紧,两园互相呼应,确实美哉!往东走,随着一条用碎砖铺成的小路进东园,小路两旁有两块草坪,微风一吹,小草弯下了腰,仿佛是在向我们鞠躬。草坪上还种着挺拔的苍松,蓬松的紫荆,紫黑色的`紫叶李,开着粉红花朵的紫薇。还不时地有几只小鸟来到这里休息,他们时而飞上于树梢,时而漫步于草坪,看!地上有几朵野花也探出头来了,它们好像是赶来凑热闹的,又好像是要与紫薇花争妍斗艳一番哩。顺着小路向前走,便看到了一个葫芦状的小池塘,碧蓝碧蓝的水,像是一个巨大的蓝宝石,踢入一颗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涟漪,才打破了我那美丽的梦。池塘边有八口石制龙头喷泉,那些龙头刻得栩栩如生,真是鬼斧神工,妙哉!妙哉!池塘前,垂扬拂柳,翠竹摇曳,浅草茸茸,似在宣布:精神永驻,春光常在!继续走,一座小假山便映入眼帘,假山是用许多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堆砌而成的,在假山的半山腰,也有一个龙头喷泉,它与池塘边的喷泉遥相呼应。听大人们讲,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九龙岗,学校就是根据这个传说修建了这个景致。每当节日来临之际,这九口喷泉便喷出九道水柱,这九道水柱错落有致,多而不乱。假山的北边,有一个小亭子,那儿有石凳,可供休息,还有观鱼台,同学们可以跟鱼儿一同嬉戏。

欣赏了东园的美景,你一定不想错过欣赏西园的机会。西花园的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在霓虹灯的映照下,喷泉有如火焰一般,非常美丽。喷水池与北边的一条小路相连,从教学楼上俯视西花园,一幅美丽的图案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绿色的草坪上有一柄火炬正在燃烧着。西花园的西边是一条绿色的长廊,在阳光下,她静谧而又安详地纵贯于西园的南北之间,玉碧轻舒、巨龙横卧、碧带流翠诸如此类的形容词来描绘她似乎都不恰当了,她带着文静的东方神韵,庄严的伸展着,伸展着

我爱这校园的一角。

校园回忆作文内容【二】

丝丝春雨唤醒了沉睡着的学校。柳条在空中舞蹈;桃花冲我们微笑;小草向我们弯弯腰……和煦的阳光照在绿油油的操场上,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上空盘旋,蜜蜂们也在忙着采蜜,校园里处处洋溢的同学们的欢笑声。

声声“知了,知了”的蝉叫,炎热的夏天到了。太阳吧操场晒得直冒烟,可同学们的心情并没有被打扰。凉亭下,走廊上,小池边,花园里,女孩子们轻轻摇动着手中的折扇,徐徐微风将他们头上的刘海吹了起来,男孩子们则调皮的爬到树上去捉蝉,还有人在池边戏水呢!

瑟瑟秋风,让秋天不知不觉的进入校园。教学楼下的两排枫树矗立着,像英勇的禁卫军,动也不动的守护着我们。树上的枫叶被风一吹,纷纷落在了我们的头顶上。心灵手巧的.女生们将它们做成一片一片的书签。花园里的菊花都开了,个个争奇斗艳,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可男生们一点也不懂得爱惜,将花儿都摘了,在楼上来了个“天女散花”!

刺骨的寒风带来了严冬。校园里最美的就要属雪景中的梅花了。雪花妹妹从空中飘落下来,像仙女在空中舞蹈,衬托了梅花的红。在沙坑旁有一排冬青与梧桐,顽皮的同学会拾起雪球,朝树上扔去。

毕业那天,我们回顾,我们回忆,好美,好美……

校园回忆作文内容【三】

在学完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之后,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江南水乡其乐融融的场面,感受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之情,我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先想象一下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把《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行吗?”他的建议立刻被其他同学所采纳。“对,我们四年级语文上册曾学过一篇课文叫《但愿人长久》,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的。”“三年级也有,像《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年王勃》。”经过讨论,师生很快达成一致:一起来改写词作《清平乐村居》。十几分钟后,学生的本上都有了一段或长或短的话。

有学生写道:“南宋有一位爱国词人,名叫辛弃疾。他被朝廷罢官后,在农村隐居了二十年。在乡间,他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日子。一个夏日的午后,辛弃疾一人在小溪边散步。忽然,他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离小溪不远处的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悠闲自得地聊着天,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和幸福啊。辛弃疾不忍打断他们,便停下脚步观赏着这周围的美景。在这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绿色的小莲蓬。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老人的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心灵手巧,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编织鸡笼子。天真、活泼、顽皮的三儿子呢,正翘着脚丫子,躺卧在溪边剥着莲蓬,津津有味地吃着莲子。看着这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以及这乡村朴素清新的环境,辛弃疾心中那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提起笔写下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著名词作: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生对古诗的解读方式是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一首短短的精练的古诗要改写成几百字的记叙文,需要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中达到沟通与默契,在与作者进行智与智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最后将古诗词艺术再创造为一篇篇现代白话文。

又有同学写道:“

一天傍晚,辛弃疾来到长满碧绿青草的小溪边散步。溪水很清,水面上举着许多像大伞一样的荷叶,在这些荷叶中间点缀着美丽的荷花,微风吹过,送来一阵阵清香。紧挨着小溪的是一所低矮的茅屋,一对白发老夫妻正坐在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用吴地方言亲热地聊着天。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

爷望了望老奶奶,带着几分醉意指着正在小溪东边豆地里锄草的大儿子说:‘咱们的大儿子多勤快,地里的农活都快被他全包了。’

老奶奶说:‘二儿子也不错,他心灵手巧,做事麻利。你看,他编出的鸡笼子都可以拿到市上去卖了。’

老爷爷说:‘是呀,就是咱们的三儿子太小了,还不懂事。’

老奶奶说:‘不要急,他早晚会长大的。快瞧,这孩子正趴在溪边的草地上剥莲蓬吃呢。真是太顽皮了。’

‘哈哈哈??’老爷爷和老奶奶不约而同地笑了。他们的笑声也深深地感染了辛弃疾。是啊,生活中的挫折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会有多美。”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是改写古诗词的关键。以上两篇改写《清平乐村居》的习作,就是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理解背景,吟诵古诗中走进作者,产生心灵共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悟、体验和表达的结果。如果说学生没有真正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没有深切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是不会写出这么优美感人的文章的。

通过改写古诗词,既加深了学生感悟古诗词美的意境,启迪想象,在眼前展开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说,“改写”以古诗词作为一个起点,让学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真正走到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此后,学生就对课文中的古诗词格外关注起来。只要是自己有话可说的古诗词,学生就会忍不住地写下一些话,或叙述,或抒情。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在每学完一首古诗词之后增设了十几分钟的“我来改写古诗词”的活动,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大声朗诵自己改写的内容,然后由全班同学来评价,这成了一次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越来越爱改写古诗词了,同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古诗词内容也比以前理解得更深刻了。

下面是学生改写其他古诗词的部分内容:

《游子吟》

孟郊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有一位可敬的母亲。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很深了,母亲还在微弱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着。也许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也许是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可尽管这样,母亲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在想:这次郊儿外出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要把衣服缝结实些??。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儿子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出门在外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还有,要早点回家!”孟郊牵着母亲长满老茧的手,看着母亲饱经风霜的脸,感激的泪水不住地流淌。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昨夜母亲为他缝制的衣服,注视看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年纪大了却还在为我操劳,她的恩情我这一辈子恐怕也报答不了啊!怀着对母亲的感恩,孟郊在50岁那年写下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母爱颂歌《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他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身处异乡京城的大诗人王维看着家家户

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王维都要与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可如今自己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在长安谋取功名,就连过节也不能回去与亲人团聚,又是多么让人难过啊!??此时此刻,家乡的亲人们正在登高团聚,欢度重阳节,他们在“遍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我这个异乡游子的。想到这里,王维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古诗词改写,津津有味地修改着我们古典文学的精华之作时,我也曾经担忧:这种方式是否会使学生把古诗词独特的文体特点给抛掉、变掉呢?但实践的过程证明了这种担忧并不存在。首先,每次改写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原作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像;其次,改写之后,我很注重新作与原作的比较,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独特魅力;最后,诗词改写变的只是原作的外壳,而不是其精神内蕴。它是理解原作、触摸作者内心世界的拐杖,它也是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创新、自我展示。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感悟、体验积累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让学生大声吟诵古诗词的同时,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感悟和表达的机会,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欢快地写,才能真正丰富学生情感,涵养学生性情,完善学生人格,展现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生命价值。

校园回忆作文内容【四】

童年的记忆五彩斑斓,而印象最深的,却是一片青色的竹林。

那是一片美丽的竹林,在我家背后的山坳里。儿时,我常和小伙伴们在那里面嬉戏打闹,玩捉迷藏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游戏。至今想来,仍有种幸福绵绵的感觉。

春天一到,整个山坳嫩竹萌发,万枝吐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漫步林中,细风吹来,竹声沙沙,十分悦耳。听着这悦耳的声音,闻着嫩竹的清香,真让人心旷神怡,惬意极了。

春天的嫩竹有一种说不出的美。青青的秆、青青的叶、一丛丛,一根根,枝枝向上,劲健,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和昭示。竹有秀丽挺拔的青竹,有昂首挺胸的鞭竹,有苍劲伟岸、表皮布满点点泪痕的斑竹。

竹的虚心有节,笔直向上曾给人无限的想象和启发,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非常喜欢竹,把竹当作人的品格的一种象征。文人们喜欢画竹,如郑板桥、文与可。诗人们喜欢咏竹,如苏轼、马致远。苏东坡写过几十首咏竹诗,我记忆最深的一句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南朝诗人徐陵写过一首咏竹的小诗,里面有两句“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我也非常喜欢。

我时常去林中漫步,去林中拾竹箨,拾回竹箨奶奶编草垫,软软的,又防潮,又防虫,是农村人们最喜爱的坐具之一。竹林里十分清爽干净,没一点杂革,只有薄薄的一层竹叶,夏天是我们游戏时最好消暑纳凉的地方。

竹林四季皆翠,永葆本色,即使是在隆冬,万木凋零的季节,故乡那片竹林,依然是苍劲挺拔,直指苍穹。

在我童年的岁月中,故乡的竹林陪伴我成长,给了我欢乐,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无穷的启发,竹是我的挚友。

如今,我到异地他乡,那片青青的竹林也浓缩成一个遥远的记忆。然而,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那些以前的朋友,每当起风的时候,这种感情更强烈,我仿佛又回到了故乡的竹林,在竹林里徜徉、漫步,和那些翠竹们做着心与心的交流。

校园回忆作文内容【五】

天空那么灰,空气那么的潮湿,我们变得沉闷和哀伤。

操场上盛开的栀子,一如我们当初纯洁无瑕的青春,那一天,不像是在春风的四月,而是多了一份8月的炙热,让内心无比的压抑。我们站在跑道上,弯曲着身子,在枪声响起的那一刻,我们如离弦的箭,跑了出去,跑了一圈,两圈,便听见老师们的呐喊:“加油!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跑过后,那辛酸的汗水,不再是跑不动的借口,因为我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才能够换回今天这灿烂的笑容。

教师的桌子上,一摞摞的书码在桌子上,我们刻隐在隐蔽处的小秘密,还有太多的玩笑,回想起那1000多个日日夜夜,虽说初三的生活不好过,每天都是那么烦人的课,无聊的生活,每天都盼望着周日的到来,好能歇息一天,但这也是最快乐的日子。我们从稚嫩的初一到成熟的.初三,这当中有太多的挫折与笑容,我们都是一齐走过,当我们到了黎明前的黄昏,——六月时,所有人都以期盼的心情走进考场中,我们奋笔勤书,写出那无憾的年华,在考场中那声嘶力竭的战役中,拼出了自我。

那是我们多好的回忆啊,即使栀子谢了,跑到旧了,课桌搬了,朋友走了,这些,这些,都是我无法忘却的。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不可能永远的生活在一起,我们终究是要离开的。

想起老师那严肃的批评,我们低着头,在底下偷笑,我喜欢这样,我喜欢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在老师那和蔼可亲的声音中,她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但我们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当我7月背着书包,走出我的校园时,抬起头,用手抹去天空哭过的痕迹,大声呐喊:“今天,我毕业了!!!”

校园回忆作文内容【六】

树叶沙!沙!沙!的声音在榄仁树步道下回荡,欢声笑语此起彼落的,把原本只有小鸟吱吱喳喳的榄仁树步道,成为了孩童嘻嘻闹闹的地方。身上五颜六色的衣服点缀着步道,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微风过处,茂密的榄仁树随风起舞,宛如优雅的天鹅挥动着他的臂膀,这里就是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

四季榄仁树步道就像调色盘一样,调配出属于不同季节中的色彩风貌。春天,步道拥有着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榄仁树,春天是一个不冷不热的季节,下了一场连绵细雨,让枝头的绿叶宝宝有了新生命;毫不留情在每一棵榄仁树的枝头上铺满绿叶,一丁点儿的空隙都看不出来。走在步道上,抬头一望微风吹过,带来了许多香喷喷的花粉,让步道上香气四溢,显的朝气蓬勃更有活力,在多的难过多可以抛到九霄云外,鸟儿在枝头上唱歌,蝴蝶随风翩翩起舞宛如歌舞剧团的演出,以及诉说着春神的到来。夏天,火热的太阳高高的挂勾在蔚蓝的天空上,散发出他耀眼的金黄色魅力,使的步道上的榄仁树更显得绿意盎然。酷热的温度,让我们汗流浃背的,但只要踏进那榄仁树步道上,所有的汗水彷佛都不见了,也显得更消暑,因为枝繁叶茂的榄仁树爷爷,用他成排的榄仁树叶筑成了绿色隧道,染足了夏季的气息,在底下尽情嘻闹玩耍都即为凉爽。夏天的炎热也随着时间悄悄的而逝,搞怪的秋风,在步道上唱出另一种优美的歌声,旋律回荡在树梢,越唱越动人,树叶醉红了!在秋阳的照耀下,好像油画般的亮丽,让我座在板凳上驵足欣赏而不忍离去。但秋天总是如此的短暂,可以带给我们一段美好的时光,也可以从榄仁树步道上抽走一群缤纷的彩叶渐渐的黯然失色。心中难免有些许伤感,因为明年的现在早已可能不在这了。寒风呼呼吹,树干早已掉光,那扣人心弦的叶片,站在步道上,可以感受到冬天是多么的寂寞,就像一个平凡的背后中是带满了多少伤感,无人知晓。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最美的角落,会随着每个人的喜好而有所不同,生命的光彩总是变化无常,在这个角落下,记录着我的成长和喜怒哀乐,陪我度过美好的时光。

校园回忆作文内容【七】

过去的时间已不复存在,但是,留给我最多的,是时间中的记忆。我曾幻想着让时光倒流,但我毕竟做不到,所以,在我的内心中,过去的生活给我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

我回忆春天,鸟语花香的季节。我们放声高歌,走在田间小路上。春游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然而炒菜做饭、奔跑游戏,则更是不亦乐乎。我们坐在树下,望着天空。天是蓝蓝的,在蓝天下,树枝上已长出了嫩芽,我仿佛看见它正在茁壮成长,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那嫩芽,不正是朝气蓬勃的我们吗?

我回忆夏天,满眼新绿的季节。在那片属于我的小花园中,生长着无数的小花小草。草儿绿地发亮,而花儿开地更为鲜艳!零星的花朵杂散在小园中,它们虽没有牡丹的娇艳,也没有茉莉的芬芳,但它们依然那样楚楚动人,美丽可爱。远处,一个黄点飞来,近了,更近了!噢,原来是一只蜜蜂,很小很小的。它落在一朵野菊上,吮吸着甘甜的花蜜。当它离开时,花粉也随之而去,伴着蜜蜂,四处安家。那蜜蜂,不正是我们的辛勤的园丁吗?

我回忆秋天,拥有收获的季节。田野里,瞧去,满是金黄,随着风儿不断起伏,犹如一波翻腾的海浪。果园里,苹果和梨儿挂满枝头,是那么水灵,叫人垂涎。咬一口,流香四溢,叫人久久不能忘怀。校园里,我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一个暑假的未见,彼此免不了思念。暑假中,我们学会了许多东西,那知识,不正是我们的收获吗?

我回忆冬天,洋溢温馨的季节。树叶儿虽已落光,但还偶尔可见鸟儿在树上唱歌;小草儿虽已枯黄,但它明年还会重新生长;元旦的寒风虽仍刺骨,但那一张张新年的贺卡却处处充满着温情。它寄托着同学们的一份友谊,一份真诚,那祝福,不正是那许久的温馨吗?

我回忆过去,更向往未来的春、夏、秋、冬。让它们充满鸟语,布满新绿,注定收获,洋溢温馨。让它们给我留下更多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