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音乐鉴赏作文300字左右)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音乐鉴赏作文3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3-11-25 17:39:33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音乐鉴赏作文300字左右)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一】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神话小说,深受人们喜爱。我已经第三次看这本书了,每一次看心里都有不同感触。

第一次看时,我被里面人物形象所吸引。第二次看时,我被里面故事情节所吸引。这一次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已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比如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等,但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觉得人要学会感恩。不是吗?书中唐僧感激唐王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当唐王李世民问谁肯上西天拜佛求经之时,唐僧立马挺身而出,在佛前发誓:不到西天誓不罢休,然后毫不犹豫地踏上西去取经路。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关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爬上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孙悟空十分感恩,后来就心塌地地追随唐僧西天取经。即使唐僧多次赶他走,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对唐僧都不弃不离,帮助唐僧转危为安……

正是感恩才完成了取经之路。当然书中也有忘恩遭到惩罚的例子:取经途中,老龟驼着唐僧四徒连人带马通过无法越过的通天河时,仅仅希望唐僧他们帮问如来一下年寿之事,但唐僧师徒一心取经,不知感恩,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回来途中再渡通天河时,老龟知道后发火将经书扔到了河里……这就是忘恩负义受到的惩罚。

《西游记》中这些故事深深感动着我,以前爸爸对我严厉些,妈妈对我唠叨些,我都不耐烦甚至反感,但今天的我从《西游记》中深受启发,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龙马他们都能学会感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成功的未来!心存感恩,快乐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二】

??游记我喜欢的古典名著650字

我喜欢《水浒传》,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我还喜欢《三国演义》,书中的故事多姿多彩,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书中唐僧师徒四人闯过无数难关,取得了真经。

孙悟空正向我招手呢!我迫不及待的从书包里拿出了《西游记》,我坐在座位上,手拿着书,眼睛紧紧地盯着书上的每一个字,书中的故事牵动着我的心,读着,读着,我便进入了这美妙的书的王国之中了。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聪明机智,活泼顽皮的孙悟空,孙悟空大闹天宫,手拿金箍棒,脚踩筋斗云,给了十万天兵天将一个下马威!难怪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手拿九齿钉耙,甩着两只大耳朵,挺着大肚子,我看了哈哈大笑,这可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我跟着孙悟空的脚步,来到了西天取经的漫漫征途中,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瞧,三借芭蕉扇让我看的如痴如醉,孙悟空初次前去借扇,被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得十万八千里之外!灵吉菩萨助了悟空一臂之力,给了孙悟空一颗“定风丹”,孙悟空再去借扇,铁扇公主见扇不动他,就逃进了洞里。孙悟空趁公主喝茶之时变成了小虫子钻入了她的肚子中,要铁扇公主借扇,孙悟空把扇子拿到了,可回去一看,竟是一把假扇!孙悟空第三次又去借,他一变,变成了牛魔王,很巧妙的借到了芭蕉扇,扇灭了火,通过了火焰山。我的'心也跟着故事的情节一起跳动,看到孙悟空被扇到十万八千里的时候,我心急如焚,看着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的时候,我高兴万分,当孙悟空借到扇时,我五体投地……

好一本《西游记》,你让我领略了经典的魅力,让我的课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三】

我抬脚走了出去,拂去头上冒出的一层细汗。眼前,是有些污浊的天空,稀稀散散的飘着几朵灰白的云。倒不像从前那样,澄净湛蓝。“唉!”一声叹息轻轻吹进我的耳里,“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本来?样子?我拿出背包里唯一的一本书,掀开了它的面纱。

我轻轻闭上眼,在脑海中勾勒出诗,勾勒出曲。

“胜日寻芳四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日光正暖,风儿柔柔地吹着,一双脚悠闲自在地走着,想要去寻那良辰美景,泗水之滨。美,真美。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太阳有些毒辣,正值夏天,石榴花一朵朵的开得灿烂,娇艳欲滴。荷花的清香弥散出来,远远飘香。美,真美。然后,在某一天。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不再提四季特有的美景,不再提山间、树丛熙熙攘攘的精灵,也不再提某些时刻的悠闲与乐趣。一切的一切,都就这么消失殆尽。

然后,在某一天。诗词画离我们越来越远。不再有抑扬顿挫的朗朗诵读声,不再有极具韵味的南腔北调,也不再有挥笔成雨的潇洒墨画。一切的一切,都就这么悄无踪影。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科技发达,车水马龙。没有了袅袅炊烟,没有了芬芳田野,也没有了那个富有情怀的我们。现在的我们,都被困在了由钢筋水泥构成的铁匣子里。我们开始很轻松,很开心。但我们何时才能开始醒悟,开始无趣?

当我们缺失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情怀的追逐,我们还剩下什么?我们的信仰又在哪个角落奄奄一息?

去干一番作为吧!去寻找,去感悟,我们要的不止是独自叹息,而是勇敢去寻,回到璞真。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四】

本书由远古时代开始。最开始的中国古人类比如元谋人、丁村人等等还没有审美和艺术的概念,但已经掌握了使用工具的技能,他们会对这些工具进行打磨穿孔之类的造型改造,以符合使用规律。这个行为属于生产的物态化,停留在实体器具表面,未深入到精神层面。经过长久的时间后,人类的大脑进一步开发,人类的高级属性想象功能渐渐被唤醒,出现了巫术和图腾以及神话故事。在古代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神话,而神“女娲”是人首蛇身的非现实人物,说明那时动物蛇被人们视为一种可以通灵的高贵生物。中华图腾龙的主体就是蛇身加上其他动物的局部肢体形成的,

另一精神图腾,凤,则是由鸟蜕变而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者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言外之意即此时的审美活动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是当时人们随大流而无意识做出的行为。审美活动必须是主观能动的行为。到了黄帝、尧舜禹时代和紧接着的夏朝,冶金技术逐渐发达,占卜和用于占卜的甲骨文出现了。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使用了野蛮的手段战争。原始社会晚期以来,氏族部落之间为了抢夺资源和底盘,冲突和战争越来越频繁,还有青铜武器的帮助。崇尚武力成为当时的风尚。饕餮是完全由人类幻想出来的东西,不像龙凤身上还可以找到现实动物的痕迹。

其特性是、吃人,给人一种超自然的威吓恐怖之感,与当时野蛮的原始风尚相符,所以在出土的青铜器中经常可以见到饕餮兽面纹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了对美的有意识的追求,审美艺术从巫术和祭祀的阴影下解放出来,理性主义兴起,是一个意识解放的活跃时期,百家争鸣而独尊孔儒。李先生这样评价孔子的思想:“他把原始的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儒、道互补。在文学方面,经典的《诗经》就是这个时间出现的,原始文字由记事变为抒情说理,“赋比兴”三大经典美学原则诞生。其中比和兴大大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讲求诗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借用比和兴的手段来达到的。当时的中原北部理性精神占据压倒性态势,但是中原南边的地区由于原始氏族社会有更多的残留,依然强有力的保持着绚烂的古文化。在文艺审美领域,则是表现为由屈原代表的楚文化。屈原的离以及楚辞,字里行间中仍旧充满了浪漫激情,还可以看出远古的神话传说巫术文化体系的影响。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在这之中表现的更加自由。汉代文化继承于楚,但又有不同之处,其主要特征是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从出土的各类汉代画像砖来看,既有幻想中的神仙天宫景象,也有上层贵族游玩享乐的.图画,还有底层人民辛勤耕作的图景,各种各样的生活世界都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体现出一个充满活力、热闹非凡的社会画面。这些画像没有细节修饰,也没有主观抒情,仅仅通过夸张的体态和弯曲疏阔的线条来呈现出一种气势,也叫作古拙的美。

东汉以后,城市和商品经济萎缩而庄园经济日益发达,大量个体小农成为农奴,各地门阀士族分裂割据各自为政。进入魏晋,新的思想观念涌现,脱离功利实用的纯哲学思考风潮出现了,人开始觉醒。《古诗十九首》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诗中有对生存亡的哀叹,对人生短促的感慨,表面上看来非常的颓废消极,实际上深藏着的是对生命的强烈不舍和留念。既然生命短暂,不如及时行乐。人和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成为哲学文艺的中心。魏皇帝,同时也是大才子曹丕首先提倡文章华美,这个观点马上被当时有钱而无所事事希望通过做文章使自己有价值的上层贵族们所接受。对汉语字义和音韵的对称、协调、错综、统一等等的极致追求,使魏晋文学体现出一种华而不实的特点。

关于隋唐的艺术特点则是由佛像切入的。南北朝长期分裂,战争频繁,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好把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宗教中,因此这时的佛像普遍面目严肃,身材高大,四周画满了腥悲惨的佛教故事壁画。而在唐朝的统治下天下太平,经济发展迅速,佛像由原本的巍峨变为亲切可亲,秀骨清像,面容平和带着慈祥的微笑,壁画也多是欢快的故事,以对着欢乐幸福的幻想来取得心灵的满足和神的恩宠。文学方面,唐诗的发展过程也非常瞩目,一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唐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有少年人对青春短促的轻愁和对浩大宇宙的茫然,虽然低落但仍有轻快之意;盛唐是痛快淋漓,士大夫们渴望通过建立军功来报效国家,冲破传统的束缚,抱负满怀恣意放纵,李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中唐则是各种风格各种流派齐头并进,百花齐放,达到文学艺术的高度成就;晚唐把注意力转移到日常生活之中,人的心境成为美的主题,并且逐渐向词过渡。宋朝的词文学非常发达,词人们通过长短不一的句型,更为具体、细致、集中地刻画抒写出某种心情意绪。书法艺术与文学大致对应,由工整走向飘逸。

明清时期,小说艺术逐渐兴起。这些戏剧小说充满了小市民的庸俗趣味,或许不如上层士大夫的艺术品位那么高级,但是有一种新生活力,体现了对长期封建压迫的不满和抵抗。纵观全文,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明清小说戏剧则描绘了世俗人情。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五】

“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合上《古典之殇》这本书,王开岭的质问仍在脑海里回响。抬头,是这城市有些污浊的夜空,与偶有的,透过厚厚遮蔽下零落的星光。是啊,从前那个清澈澄净的世界,到哪去了呢?不知何时,我们的世界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盖起的高楼,四通八达的道路,高起的烟囱。一切都以飞一般的速度发展着,前进着。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新建的高楼让住宅更为稳固安全,连通的道路让出行更为便捷顺心,高科技的发展让生活更为舒适惬意。可是,为什么现在的我们,都被困在了这钢筋水泥构成的匣子中?充斥生活里的是各式各样的新式电子产品,高科技玩具。自然,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不提山间的流萤,草丛中蹦跳着的蚂蚱,天上飞舞的纸鸢,夜晚静谧中风儿突然吹起的'悦耳的虫鸣。只道那些悠长的溪流,青苔漉染的小桥,遍地的野草野花,都已难觅踪迹。生活中那些自然之韵真的只能消失殆尽了吗?

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前行得太快,以至于那些生活中的美好渐行渐远,只能用来缅怀。当山间若隐若现的点点流萤无迹可寻,当夜晚的静谧被浮躁的声音打碎,当曾经的繁星点点化为现在的霓虹灯浓重的商业气息,当当年踏雪寻梅,煮酒对歌,变为现在的奢靡攀比,涌动。我们将何处寻找当初的生活。为什么不慢下来呢?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呢?为什么一定要固执于创造一个又一个相似的高楼林立的城市而不寻找当年的大漠孤烟圆月,小桥流水人家?缺失了的是对自然的景仰,丢弃了的是慢的生活节拍,沾染上了浓重的商业气息,多了的是市井纷纷的闲言碎语。“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王开岭如是说。在工业化,城市化这条路上疾行的我们,是否也该看看,当初梦想被丢到了何处。当初的信仰又在何方?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不止是暗自神伤,不止是一昧哀叹,我们要行动起来,去需找古典之美,去探寻自然之韵,尽所能来守护,华夏这五千年的传承。

现在社会之上,奢靡成风,攀比成习,华而不实的风气蔚然,不少人为金钱所惑,丢弃了千古传承下的风骨。工业化不断推进,丢失了自然的灵性。可是,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梦想,简单自然质朴,一袭布衣,一杯清茶,三两个知己,淡然自处,聆听自然之声。我们张开手拥抱这个时代,尽管她有诸多不足,我们用一腔热忱去热爱这个时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逢其时,我们爱它,除了爱,别无选择,就连那些憎厌不满,也都来源于爱。既然如此,那就去改变这个时代,去努力实现心中之梦,去回到那样清明的岁月,聆听古典的弹唱。

在这最好的时代里,努力着,为那一个简单的梦。别让古典成殇。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六】

在这个假期里,我在爸爸指导下看了我一直想看的一本书——《西游记》。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本就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西游记》主要讲了东胜神州的傲来国有一块仙石。一天,那块仙石裂开了,从石头里蹦出来一只石猴,那就是《西游记》的主角之一,孙悟空。接着孙悟空来到了花果山,和众多的猴子们一起生活。有一天,孙悟空和猴子们去寻找一个水路的尽头,发现是一个瀑布流下,众猴说:“要是哪只猴子跳进去找到水源,我们就拜他为大王。”这时孙悟空跳了进去,发现了水帘洞,就成为了众猴之王。

然后又历经了千辛万苦拜了一个师傅,学习了72变和筋斗云,然后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大闹天宫,然后经观音菩萨点化,跟着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是一群勇敢、正义的人。他们四个人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并通过不断的努力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了成功。

我最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是一个勇敢、正义、聪明的人,一路上保护师傅,不管是师傅要赶走他,都不离不弃,尽心保护师傅。

《西游记》是一大古典名著。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七】

困难,有时候给我们更多的是退缩和畏惧。读了《西游记》这一部名著,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都佩服于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地西游天竺求取佛经的精神。取经路上,不仅有自然灾难,如:火焰山、通天河的险阻,还有各种妖魔鬼怪的扰。师徒四人可谓披荆斩棘,好不容易才挺过种种困难,取得真经,各封为佛。在这中间,还有师徒四人之间的小插曲,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误会,好险几次被逐。在此,我又想起了革命时代的红军长征。师徒四人取经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又何不像这长征精神一样?今天的我们要思考,思考着要怎样成为一个坚韧的人。如果就像某些同学信心满满地制定好远大的目标放弃自己的目标,那么生活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为了实现我们伟大的理想,我们就要锲而不舍地努力,努力拼搏,滴水穿石。像唐僧师徒一样,心中充满自信和希望,相信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总会取得真经!

古典音乐欣赏想象作文300字【八】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也是学校这一个学期重点让我们阅读的一本好书。今天,我就来谈谈对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的一些看法。

猪八戒也叫悟能,他手上有威力巨大无比的九齿钉耙,但他最大的不足就是实在是太懒散了,而且,他还是一条“大馋虫”!在《西游记》中,关于猪八戒的懒和馋有两个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例子。

一是在收了沙和尚为徒后,唐僧师徒三人来到一户人家歇脚,猪八戒不等唐僧开始用膳,便把饭大口大口地囫囵吞下肚去,他一连“消灭”了好多碗米饭,吃饭时十分的“认真专注”,连头都不抬一下。他这一顿饭,将那户人家的粮食“打扫”得连一粒米粒都没剩下来,可他却说才半饱!他的馋真是令人生畏呢!

还有一次,孙悟空命令猪八戒去巡山,猪八戒心里不高兴,竟不顾师傅的命令,用九齿钉耙挖了一个“地下旅馆”,躺在里面连声叫到“舒服!舒服!”,而且还变本加厉地睡着了!他还真是一个会偷懒的家伙!

从猪八戒的这些小故事中,也反映出了人本性中的懒、呆、傻、馋和贪婪,我们中的一些人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猪八戒的毛病。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非常贪玩,不遵从老师的命令,作业经常缺交、迟交,而且还找各种借口,比如,昨天作业在半路上丢了,回家才发现,只好再回去找等等。连老师都认为他无药可救。果然,他这种行为在四年级时遭到了“惩罚”,学期结业考试时,他三门功课全不合格,补考还是不合格,最后只好留级了。从这个同学的事例我认识到,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不可以偷懒。也许你偷懒可以得到一时的快活,但之后就会遭到生活的严重惩罚,因为任何成功都是有代价的,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这正如唐朝诗人杜荀鹤所说的,“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因此,我们绝不能学习猪八戒,养成偷懒的习惯,而是要坚持做到在生活中去除这些病根,和贪、懒、馋说再见,做一名勤奋学习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