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下课时的教室小学生作文(放学时候的场景小学生作文)

下课时的教室小学生作文(放学时候的场景小学生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2 02:24:57
下课时的教室小学生作文(放学时候的场景小学生作文)

下课时的教室小学生作文【一】

走进我们的教室,首先看见的是正中墙上那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下面是老师的讲台。每天,老师都是站在那里为我们讲课。我们60多双眼睛,注视着讲台,在这里获取知识。

我们教室的墙壁是雪白雪白的`。墙壁的下面贴着瓷砖,上面和屋顶刷得白白的。四个大大的玻璃窗,擦得亮亮的,在八个双管日光灯的照射下,整个教室显得既整洁又亮堂。

教室四周的墙上,挂着“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幅。教室后面是我们的“学习园地”,这里有“评比栏”、“优秀作品展”,还有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外面的墙上就更精彩了,它简直就是一个让我们展示艺术作品的舞台。老师把我们的艺术作品全贴在上面,还在上面贴了一些艺术字和五颜六色的花儿。

我们的教室有30多张长方形的课桌,有空调,有彩电,每两个同学一张桌子。虽然是旧课桌,但刷上油漆后,还是跟新的一样漂亮。我的座位在第三排,紧靠着窗户。窗户明亮明亮的,挂着浅蓝色的窗帘。拉开窗帘,可以欣赏到校园那美丽的景色。

我们的教室,就是这样的美丽。我爱我的教室,就像爱我的家一样。

下课时的教室小学生作文【二】

(一)探究23千克800克=( )千克

谈话: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把23千克800克改写成用千克做单位吗?(板书)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改写方法。

3、组间交流。

谈话:刚才各小组都讨论得非常投入,哪个小组先发言?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800克=0.8千克 ,再加上23千克得23.8千克。

②23千克800克=23800克,23800缩小到它的1/1000,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23800克=23.8千克。

谈话:同学们更喜欢哪一种呢?(生答)第二种先转化成上节课学的知识,再解决问题;而第一种思考步骤要少一些,各有优点,大家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在不断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4、巩固练习。

谈话: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这组题目,一下哪种方法更好。

出示:5米80厘米=( )米

28米6分米=( )米

7吨60千克=( )吨

下课时的教室小学生作文【三】

喇叭下面有一只钟,它日夜不停地转着,告诉老师、同学准确的时间。钟下面有一个布告栏,里面贴着课程表、值日生安排表等等。大字左边是一个电视机,开学典礼就从这里而播出。电视机下面是一个柜子,柜子上面是生物角,里面的植物形态各异,美丽极了! 教室中间是课桌椅,一行行,一排排,多整齐啊!黄色的`桌面和椅背,好看极了!

教室南北两侧有优秀作业和信息箱。优秀作业箱里有近期的好作业,信息箱里有同学们查来的资料,现在,因为参加人数太多,信息箱里的口袋都鼓鼓囊囊的。 教室的后面是我们的黑板报,两个星期出一期,每期文字、图画搭配完美。黑板报旁有一张“我真棒”的评比栏,上面有每个同学的姓名,姓名后面有一颗颗五角星,每颗星来得可不容易,需要表现非常好才有呢! 怎么样?我们的教室不错吧!

下课时的教室小学生作文【四】

1.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本节课从开始导入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到后来的练习,都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用好数学的自信心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本节课教师通过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下课时的教室小学生作文【五】

谈话:前面我们了解到《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的蔬菜之最,最大的葫芦周长是1.77米,最重的南瓜重0.607吨。

1.77米=( )厘米、0.607吨=( )千克

(学生回答。)

谈话:你是怎样换算的?

请多名学生回答。

最重的芹菜重23千克800克;最长的胡萝卜3.35米。

(课件出示图片和数据)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前面了解到的知识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本单元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利于学生的.系统思考。同时,对学生单名数换算进行了复习,为下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下课时的教室小学生作文【六】

1.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

2.缺少“读”,孩子读得少。

3.拓展练习环节课删减。

下课时的教室小学生作文【七】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名数的改写。

2、应用知识的迁移,学会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

3、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