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作文题目世俗与个性(共性与个性的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世俗与个性(共性与个性的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4-05-25 07:36:52
作文题目世俗与个性(共性与个性的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世俗与个性【一】

周敦颐《爱莲说》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徘徊在莲池旁,口中细语爱莲之词,心中想的必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方能独立于世,彰显崇高的品行。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屈原对自己的清醒告白,也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崇高精神境界。屈原是一个想远离世俗污浊,独立于世的精神个体。屈原俯仰之间,化万物为一瞬,用他的行动告诉世人,对外物的追求永远都代表不了什么,只有内心的沉寂和高洁才值得称道。独立于世俗之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才是人类最高境界的永恒追求。

日本的音乐大师李叔同,也是如此。在他人生篇章正渐渐谱成高潮时,他毅然地选择了出家。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潜心佛学,最终抵达“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金钱名誉包括他的乐坛地位,固然如激流一般,冲刷着人们的内心。可是此般流水是充满着恶臭和毒气的,一旦迷恋其中,就无法自拔,会失掉善心,再无纯与真。面对着迎面冲击的逆流,李叔同超脱了。最终,他的内心真的平静下来,整日面对的不再是世俗,而是自我的.一颗干净而纯洁的内心。

李叔同的那一首《送别》之歌,被一代又一代的离人们传唱。这首歌的魅力,也正好表现了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他在追求,在不断地追求中,表现了那无与伦比的高尚之美。

更有被罗曼罗兰写进著作的天才建筑师——米开朗琪罗。对于米开朗基罗来说,除了他物质上的匮乏外,更有精神上的打击,正是他与众不同,独立于世而遭到世人的鄙夷。但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信自己的价值。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落下了凄凉的一生。但最终他的精神品格成了不朽的丰碑,他自己也成了真正的伟人。他的成功昭示了后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历史的波涛滚滚向前,没有终点。个人总是显得格外渺小可怜,然而抵达世俗的最高境界时,这渺小可怜才会变成永恒与伟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才是我们精神境界的更高追求。

作文题目世俗与个性【二】

百年前,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这句话也许可以用来概括这本名为《月亮与六便士》的小说。其主角斯特里克兰正是这样一位敢于放弃一切追求梦想的天才画家,而他本来却是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

我于一个深蓝色的夜晚读它,只因为觉得书名很符合那撩人月色。读毕后,月早已无影无踪,只留下斯特里克兰的身影与话语烙在我心上。

夜晚可以改变许多,在夜晚人总是感性多于理性,斯特里克兰正是在一个炽热动人的夜晚释放了自我,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也不留任何理由。喔,原来只是去画画啊!众人皆惊。也是,如此荒诞的理由谁又能轻易接受呢,这种过于高雅的艺术怎会突然在一个普通的生意人身上展现呢?

然而,它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斯特里克兰眼前的阴霾堵塞被大风卷帘一夜,早已荡然无存,只剩晴朗的'夜空在头顶张扬,伴随一轮皎月。

他只身来到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住脏乱狭小的房间,吃硬面包,有时甚至买不起必须的颜料,但他似乎毫不介意;他野性十足,朋友的妻子为他神魂颠倒因他自,他饱受舆论。这些都只是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对家人、朋友与一心爱他的情人都冷酷至极,对世俗也是冷嘲热讽、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却本能的狂热,他只愿抬头仰望月亮,对脚下的六便士熟视无睹,他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只追求自己的灵魂有处安放。

最后他还是离开了文明世界,到一个岛上娶妻生子,潜心创作,当他终于创造出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后,他也早已病入膏肓。他叮嘱土著妻子在他后烧掉壁画,这杰作刚一诞生又化为乌有。

斯特里克兰以身证明了“艺术是永远的感性”,爱、只是他暂时的解脱,但他的灵魂还要寻求一种更大的、难以琢磨的解脱。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是终极的精神追问,那幅画就是表达此意,而它最后为何被付之一炬?

也许,当人类的精神抵达了自身,它便超越了自我,不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只为了其自身而存在。

也许,付之一炬正是涅槃重生的象征,这场毁灭由此显得更加撼动人心。

作文题目世俗与个性【三】

曾几何时,开学典礼上,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响彻了整个中国。历史说,这就是个性。

汩罗江畔,风萧萧,一位老人迎风伫立江头,他宽大的衣襟在风中飘荡,凌乱的头发随风飘舞,他准备把社稷、苍生化作泪罗江边的绝唱。历史说,这也是个性。这种个性让“精忠报国”的信念深深地刻进历史的胸膛,让屈辱的泪水融入了祖国的山川。

“你们村里还有几个共党员?”“不知道!”“难道你就不怕吗?”“要要砍由你们,怕就不是共党员!”在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她走向了冰冷的铡刀,走向了人生的辉煌。于是,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得光荣!”在这里,个性被刘胡兰演绎得气壮山河。在这里,历史告诉我们,个性原来是刘胡兰选择的革命事业,是她谱写的壮丽的人生乐章。

某班的班会上,一颗躁动不安的心,耐不住“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的诱惑,总是想知道山的那边是否风萧萧,林的那头是否草青青。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仍旧“聊发少年狂”,趁着老师不在,他大踏步走上讲台,庄严宣告:“将来的我,能取代比尔·盖茨!”历史又说话了,听,这就是个性的宣告。什么是个性?也许我不能做出准确的回答,不过,我知道,在我的词典里,痴迷不是个性,盲目更不是个性!个性应该是浩瀚海洋中的`航标灯,是漫漫长夜里被渴望的黎明,是洞察万物的理智,是一生一世的追求。个性,它能使司马迁将屈辱的泪水融进笔端,书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它能使徐悲鸿挥笔画出《八骏图》;它能使一介匹夫执著追求,能使一代伟人奏出使民族昌盛的乐章。 个性,它跨越了时间、年龄的界限,它高扬理智、坚毅的大旗,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对于个性,我的思索便是如此。豁然间,我的心胸开朗了,原来我也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