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重拾经典享受快乐的作文(享受快乐作文范文)

重拾经典享受快乐的作文(享受快乐作文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11 18:37:22
重拾经典享受快乐的作文(享受快乐作文范文)

重拾经典享受快乐的作文【一】

我们分享月的清净凉爽。风儿笑了,蝉也静想。我们在一色的青晖下得到惬意。我们和树木草禾一起,我们和鸡犬猫驴一起,我们和所有的生物一起,分享一样的清凉。只不过我们又想起了炎夏,和不久会来临的冬凉。人啊,毕竟不同与其他,人总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人的思想总是那么悠长

我们接受月色的素淡。这是一种安宁的选择,这是一种质朴的状态,这是老庄们追求的世界。同样的一个月亮下,人的认识就是这么的不一样:有人追逐灯红酒绿,有人谋划升官发财,有人安于现状,有人为国奉献毕生力量

我们聆听月下的笙歌,我们欣赏咏月的诗行。千百年来,人们对月感慨,对月吟唱。人们起舞,人们欢畅。一个民族的文明在月下延长,一个个时代的文化在月下闪光。21世纪的时代之歌,在今夜登场。看霓虹闪烁,彩旗飘扬;听颂歌曲曲,诗词流淌;望万里江山,处处笑语欢荡。

我们沉浸入对月的幻想。从古到今,人们把更多的想象放在月亮上。人们幻化了的思想,那些梦想,都无一例外地送给月儿,盼望它成为明天早上的真实。有想象就可能成为现实。阿波罗登月的那一天就成了人类实现梦想的日子。我们的.梦想还在延续,我们期待,在中国探月工程实现的时候,有幸第一个真的饮一杯吴刚捧出的桂花酒,得见嫦娥的面象,并能邀她回家逛逛

我们感受月下的悲愁忧伤。满月象征团圆。满月下,也就成了那些游子们怀乡的由头,成了愁绪满腔的忧男怨女们离散悲欢的比对对象。是啊,人生能有多少如意?不如意者常有。团圆固然人人期望,分别也不能完全由人。况且,在我们国家的建设里,在我们的边防线上,还有多少人在奋斗,不眠。和他们相比,那些个闲愁离恨又算得了什么呢?!看那些个情山恨海里扑腾的人事,我们根本用不着悲伤。

我们品尝满月的幸福甜蜜,我们怀念月影下的情深意长。我的眼前,是一幅幅画面:婆娑的柳树影下我们在嬉闹,一个个影子在跳跃、拉长,那柳枝绾成的秋千在飘逸飞荡,惊悚的尖叫声充满耳旁;玩累了跑到奶奶的怀抱里听那遥远的故事,仔细瞧月影里嫦娥的身影,和桂花树下吴刚抡起利斧砍树的声响

我们展望对月的寄托期望。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年年有今日,月月有团圆。我们早就该放下那许多愁怨,我们本不该把什么都算到月亮头上,我们的梦想,我们期望,都不能太过虚幻,我们只能脚踏实地,才能实现一个个理想。一代代人为之奋斗的事业,从来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继续。我们期待,终有一天,五星红旗在月宫上升起,就连义勇军进行曲,也从天上传到我们每个人的耳旁,让我们继续分享月光。

重拾经典享受快乐的作文【二】

晚秋的风冷飕飕地吹着,我心中却有一股热浪在翻滚,刚刚发生的事不断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带着两星期的疲惫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妈妈早已为我精心地准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橘黄的灯光笼罩着小屋,显得非常温馨。我胡乱拨动着盘里的菜,一副挑三拣四的.样子。妈妈只是一愣,也没有说什么,继续埋头吃饭。突然,妈妈问了一句:“最近学习吃力吗?”我只是应付般地回答了一句:“还行!”语气中带着几分生硬和不耐烦。我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妈妈的不满,她说了我几句:“你这是在用什么态度在跟我说话?每次回来都把脸绷着,你摆给谁看啊?”

妈妈的几句话点燃我心中那根存在已久的导火线。十二年来,我第一次对着妈妈大吼道:“我就是摆给你看的,你根本一点儿都不理解我心中的苦恼,只会说那些让人听了耳朵生老茧的话。”我第一次摔碗,第一次摔门而出……

风依旧在吹,心中的那股热浪也渐渐平息。冰冷的风吹来,让我冷静了许多。我总是一味地埋怨妈妈不理解我,可是我什么时候向妈妈说过我的心事呢?每次,妈妈见我心情不好,总是关心地问我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我则是敷衍她几句。我只知埋怨妈妈不理解我,却忽略了妈妈的眼神中那淡淡的哀愁……

这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残忍!我将妈妈的心和碗一起摔碎了,我一次又一次用冷漠去刺痛妈妈的心,可妈妈总是把无限的痛楚埋到内心深处,依旧细心照顾着我,一次又一次尝试着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可我给妈妈的永远是一扇锁得紧紧的大门。

“我错了,回家吗?”我犹豫了,刚才我那样冲动,妈妈会原谅我吗?风吹动着树叶,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在催促我回家。

“回家吧!去向妈妈道歉!”我在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渐渐地,我看见家里透出温暖的灯光,似乎已感觉到妈妈的那份焦急……

一次错误的叛逆,让我重新拾起妈妈那份沉甸甸的爱。

重拾经典享受快乐的作文【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的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的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老爸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的心灵感知新年的气息比我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的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新年的期许,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的更有寓意,这些对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对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的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的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的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的,里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的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的,充实的,享受的。我们吃的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的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的。 =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的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我们的乐趣,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新年中过的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重拾经典享受快乐的作文【四】

自从上了小学,我们家就搬到现在住的这个地方了。这里的居民很少,和我能说的上话的伙伴没有几个。我每天都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原本属于我的童真早已从这电视里悄悄地溜走了。

今天来到了妹妹家,妹妹给我介绍了几位新朋友,新朋友都很热情,没说几句话便和我打成了一片,我们一起玩起了丢沙包游戏。可能是我比他们都高一点吧,每次的沙包我都能接住。玩了一会儿,他们好像知道了自己的`身高吃亏,便提议玩捉迷藏。捉迷藏我也在行呀!我在学校可是足球队的。即使看到跑起来他们也追不上我。

玩了许久,我们虽然一个个汗流浃背,但却依然兴致勃勃。不过时间也不早了,大家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

我意犹未尽,问妹妹:“这里还有什么好玩的?”妹妹思考了片刻回答道:“不如我们去摘无花果吧!小区的那边有棵无花果树。”“行啊。”说完我俩便一起来到了那棵树下。

“哇,这树好高呀!怎么摘得到!”我疑惑的问道。“小意思,看我的。”没想到妹妹竟然这么麻利,三下两下就爬上了那棵足有三四米高的树。我在底下呆呆地看着,双眼瞪得大大的,嘴巴也不由自主的张开,伸出大拇指,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赞。因为我们没有袋子,所以,妹妹摘到的无花果只能一颗一颗扔给我。我玩游戏多年的也派上了用场。左一下右一下,灵活的把一颗颗果子都接到手中。

不一会儿,我们就摘了许多,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觉得从来没有这么香甜。

今天,我找回了属于童年的快乐,原来快乐如此简单!

重拾经典享受快乐的作文【五】

大年三十,饭桌上,爷爷奶奶不约而同地说,今年过年的气氛不够浓厚。仔细一想,确实有点儿。

如今,不少人都在抱怨,年味淡了!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并品尝过往昔浓浓年味的中老年人,面对时下渐渐远去的年味,内心难免会涌上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来。

小的时候,我特别盼望过年。除了过年能穿新衣裳、拿压岁钱之外,过年放鞭炮更是一件让人感觉新鲜刺激、体验自由欢乐的事。如今,人们富裕了,过不过年早已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了,春节就仿佛是一个平常的假期。

所谓年味淡了,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旧时“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那种强烈期冀,那种“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的倒计时氛围,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找不到合适的由头和载体。在殷实之家,平日的生活与过年时的生活,早已融为一体。这样一来,过去人们平日里省吃俭用,过年时大肆铺排张扬的习俗,便也就永远失去了存身的空间。结果,过去因全身心操办年节而提起来的心劲没有了,浓浓的“年味”,自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物质基础。

从精神层面来说,旧时所谓的“年味”,又主要体现在到处洋溢着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以及对天地君亲和诸路神仙所要表达的虔敬之类的.民间崇拜与民间信仰。可如今,即便走亲访友,也无需再做太过复杂的安排和准备,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发封e-mail,所有的亲情、友情的表达都能实现。但是,对于情感的表达,再精彩华丽的语言,与以往那种正式的登门造访相比,也都显得苍白和平淡了许多。而借助鞭炮、对联、福字、年画、年糕、元宵、灯谜等等构成了庞大深厚的年文化的工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已变得可有可无。而新流行的种种“都市文明”元素,不仅难以营造出一种旧时过年的文化氛围,更难以承受传统年文化的传承重任。这样一来,浓浓的“年味”,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精神支撑。

这一个新年,让我深切感受到,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在的年味,而是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春节文化。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完全应该将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春节文化发扬光大,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也让年味变得更浓烈,更香醇,更加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