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溺爱的启示的作文

溺爱的启示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6 11:51:44
溺爱的启示的作文

溺爱的启示的作文【一】

可能由于生活在农村吧,小时候父母的关爱也还算平常,所以以前每次阅读有关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父母过分溺爱之类的批判文章,也总觉得那离我太远,而且竟也觉得没什么。

后来读高中了,寄宿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处人家,那家人还算敦厚热情,其中有个约六、七岁的小女儿,全家人几乎视其为掌中宝,然而其中的苦楚也是道不尽的,至少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我是这么认为的。

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怎么说也能帮父母扫扫地,洗洗碗,偶尔还喂喂猪。而我们这个小公主呢?连盛饭这类小事也得奶奶担着,甚至还要让奶奶给一口一口地喂。有时奶奶一点不顺她的意,她便大吵大闹,而且还污言秽语,可那老人家呢?什么都依着她,偶尔的打骂也是不疼不痒。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现实中还有如此滑稽的一幕。全家人都围着小公主转,要吃面包,爷爷便表现出身先士卒的大气,我去买,说着便冲出去,那身子骨还真一点也不服老!要吃苹果,奶奶立马给拨,后来又改要吃炒饭,母亲二话没说,便奔向厨房。等等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但是这一幕幕情景不得不让我深思,咀嚼。小小年纪便污言秽语,而且对象还是疼爱自己的奶奶,实在令人愤怒!然而退一步想,小公主如此另类的言行难道是凭空而来的吗!家长在这方面还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公主的未来实在令人担忧,我不知道家长的溺爱最终将把她引向一条什么样的路。当然,毕竟人事无常,世事难料,我对小公主的未来也不敢妄加任何悲观的批判。但是家长的溺爱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确确实实是不容忽视的。现如今,随着计划生育的推广,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家长过分的溺爱也几乎成了中国家庭的一种通病;其显现出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也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

我毕竟还是个学生,所以对很多家长的心态表示不解,难道处处依着孩子,顺着孩子,实行一切包办制就是所谓的关爱吗?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过这个问题。现代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究其缘由,除了如今物质生活提高了,孩子苦难的际遇也少了外,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父母的过分溺爱。试问,成天浸泡在蜜糖里,像躲在窝里的小鸟,经受不到半点风雨的洗礼,又怎么能练硬自己的翅膀,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并不意味着一味地给予,一味地放纵。我觉得作为父母都应该有一点的自省,与其庸俗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倒不如想想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丝锻炼自我的机会。

溺爱的启示的作文【二】

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儿子正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你们猜?儿子的母亲此时此刻在干什么?睡觉?不是。看电视?不是。织毛衣?也不是。她现在坐在儿子脚下给儿子搓脚。这是一副多么发人深省的漫画呀!母亲望子成龙,只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不让孩子学习生活的技能。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可取!!!

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大的幸福。因此,常常把孩子整个地保护起来,满足他的每一个要求,替他做每一件事情。但是,被宠坏的孩子并不就是个快乐的孩子。溺爱如同漩涡,让孩子和父母都越陷越深。赶快从中摆脱出来吧!

作为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仅存的一颗硕果,自然人人疼爱,“放出门去怕丢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溺爱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溺爱的目的,自然是想让儿子成龙,女儿成凤,这样家庭环境造就出来的孩子,一般来说,有其共同的性格弱点:在家里唯我独尊,自以为是,以我为核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和体贴别人;追求享受,不能吃苦。在外面不会谦虚忍让,不善交际;碰到困难,遇到挫折,束手无策;适应环境的能力差,独立生活的技能低。而作为一个承受了太多厚望的后继者,他自小就丧失了太多的友谊、童趣、天真,被各种包裹着爱的压力弄得少年老成,身心疲惫。

过去人们总爱把溺爱的根源全部归究于资源稀少,其实家长的心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又岂是一副稚嫩的肩膀就能挑起的?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才的路多得是,为什么就要硬逼着孩子往自己愿望的道上挤?

对孩子的溺爱往往以剥夺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为代价,对孩子的溺爱往往弱化了孩子未来处世和做人的能力。我记得有一文章,说的就是列宁学走路的时候摔到在地,无论他怎么哭,家里人就没人理他,一定要让他哭累了,自己爬起来。在我们今天的家长看起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但正是这种不牵、不抱、不哄,使列宁成为了一个不屈不挠,性格刚强的一代伟人。

聪明的家长们,请你们赶快把孩子从蜜罐里捞出来,从温室里放出来,从卵翼下赶出来。给他一块天空,给他一片阳光,他必定能在生活的磨炼和摔打中,为你骄傲地成长!

溺爱的启示的作文【三】

当今社会中,家家户户里只有一个孩子,不少的父母都把自己家的孩子当成“小太阳”、“小皇帝”。我今天看到了一幅漫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幅画叫做“慈父”,它画的是一位父亲想要满足孩子要骑马的愿望趴在一个摇椅上,头上戴着一个马头模子,孩子便骑在他的背上,手里拿来着一根长长的鞭子,抽打着父亲,还用一根缰绳使劲勒着父亲,孩子像一个刚打完胜仗的大将军似的,开怀大笑。而父亲却在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可是为了让孩子玩的痛快,父亲一起坚持着。而这样只会让孩子养成只知道以自己为中心。

要是太溺爱孩子,只会害了这个孩子,而不是爱孩子。有句话说得好:“过分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

而且,我还看到了一条这样的消息,有一个大学生在小时候都是家长给他剥鸡蛋皮,自己不会剥鸡蛋皮。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吃鸡蛋时,不剥皮就吃,回家的时候,家长问他:“学校的伙食好不好吃?”可他却说学校的鸡蛋与家里的鸡蛋的味道不一样……

这些都是溺爱的危害实例,我只想告诉各位家长,溺爱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并不是爱他们的`表现。

要知道:严是爱,骄是害!在生活中不要太顺从孩子,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溺爱的启示的作文【四】

世界上有很多种受,但是有一种爱是无私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爱可以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但溺爱却阻止他们成长。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溺爱,是人性一种畸形心理,是一副枷锁,是一个圈套,是一条绳,它是一种危险的暗号。

在我们中国的家庭中,每个家长都很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真是生在蜜罐里,长在蜜罐里。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对孩子爱过了头,陷入了溺爱,便是害了孩子,这是父母的失职。长辈们总是很心疼孙子会受苦,总是不肯让孩子学会在地上走,摔跟头。孙子孙女都被宠坏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完全不会做家务,孩子完全不做任何事。你瞧,就连学校的登山比赛,也有父母跟着,租来一个轿子抬着孩子上山,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处处苛护。这样下去,孩子怎么才能长大呀!到孩子成年之后,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象前面的家长那样,他们却懂得怎么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孩子跌倒了,不去扶,让他们自己站起来,面对困难自己动脑解决。这就培养了他们的判断力与分析能力及应变能力。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会做得更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家庭父母的愿望。但是要想实现这些愿望,就不能过分的溺爱,年青的家长们,尊敬的长辈们,如果您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才,一个身体健康、心灵美好的人,那请听我一句忠告吧:请停止你对孩子的溺爱!

溺爱的启示的作文【五】

爱是什么?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幸福和甜蜜的生活,但任何事都要有度,一但过了度就成为毒。爱也一样,要是过了度就成了溺爱!

我曾看到语文书上就有这么一幅关于“溺爱”的漫画,它寓意深刻!画中表现了:一个小孩子把脚放在桌子上,把碗都踢翻了,饭粒洒了一地。年轻的爸爸这边像小丑一样地表演,那边妈妈把饭菜喂给孩子,小孩子却不吃又哭又闹。在家里,孩子可是一个宝,伤到哪都不行,他简直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皇帝,这就是父母的溺爱!

由此,我联想到生活中,有许多实际的例子。比如:孩子要水,家长就给端,难道孩子自己不会端吗?孩子不写作业,家长就哄着让他写,答应各种条件,难道写作业是家长的义务吗?孩子上学,家长给背书包,难道孩子连一个小小的书包都背不动吗?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小孩子往玩具店里跑,他的妈妈在后面拉他,轻声地说:“听话,今天妈妈有事,明天再买!”可是那个孩子一个劲儿地哭,妈妈就又改变了主意说:“好,走吧!别哭了!妈妈给买,别哭了!”我真不知道家长为什么那样溺爱孩子?

溺爱,可以让一只强壮的雄鹰,不再学会飞翔;溺爱可以让一个聪明的孩子,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如果从小养成凡事依赖别人,遇到挫折就会退缩的坏习惯,未来就会毁了孩子的!因此,我们每个人要明白:溺爱不是爱,它是有香味的毒!

溺爱的启示的作文【六】

爱与溺爱的区别就在于理智与盲目的分别!

——题记

“啊!我要吃巧克力,巧克力!”我闻声望去,一个2岁的小男孩正在座位上哭着要吃巧克力。“好,好,好!等会儿下车给你买!”一个妇女抚着男孩的头说。可男孩的哭声越来越大,抚得车上人人蹙眉,可那妇人却丝毫煤油意识到这一点,脸上没有一丝尴尬之意。

这不就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真实写照吗?只要孩子想要什么,家长们就会给他们买什么!盲目,不加思考,不顾及他人。现在的儿童、少年、青年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家里的每个人都围着他们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心。就像那个小男孩,仅才2岁而已,他想要巧克力,那位阿姨就马上答应了他,就算他大哭大叫,阿姨也会容忍,并不会觉得影响他人。难道男孩今天要巧克力,你能给;明天要玩具,你也能给;以后,他要金屋,你还能给他吗?盲目的爱真的是那神圣的爱吗?不!也许,它只是爱的一种吧——溺爱。

那真正的母爱,父爱是什么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

走在雨中,眼前出现了两个身影——大身影左手撑着一把红伞,小身影站在她左边背着粉红色的书包,小女孩邹着眉,歪着小脑袋问爸爸:“爸爸,伞拿歪了!”“没有啊。”叔叔不安地随意回答。又走了一阵子,女孩发现爸爸右手臂的衣服湿了,就又提醒道:“爸爸,伞真的歪了,你是不是撑累了,我来撑吧!”“不用,不用,宝贝长大了再帮爸爸撑伞吧!”叔叔和蔼地笑着,脸上洋溢着幸福。可走在他们身后的我却分明看见,那鲜眼的红伞的确是歪向了小女孩的那边。

原来,有一种爱,叫做呵护。

6、7岁的那时候,一次我发烧了,我本希望妈妈能抽出一点时间陪我去输液,可得来的答案却是:妈妈要上晚自习。她丝毫没有为我生病作出任何改变,我想不通,弄不明白,难道我生病还没有上晚自习重要吗?我拿着钱,一个人来到社区医院,独自躺在床上输液,看着其他病人都有家属陪伴,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家后,妈妈菜告诉我:“我是想锻炼你独自生活的能力,你以为妈妈真的舍得吗?”

原来,有一种爱,叫做舍得。

真正的爱有千种万种,可许多父母却过度疼爱儿女,把理智的爱变成了盲目的溺爱。只有在儿女们小时候就舍得让他们受点小苦,长大了才不会误入歧途,这样他们才会懂事,才会懂得做人。父母们:放开你们的手吧,我们总会长大!

溺爱的启示的作文【七】

可能由于生活在农村吧,小时候父母的关爱也还算平常,所以以前每次阅读有关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父母过分溺爱之类的批判文章,也总觉得那离我太远,而且竟也觉得没什么。

后来读高中了,寄宿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处人家,那家人还算敦厚热情,其中有个约六、七岁的小女儿,全家人几乎视其为掌中宝,然而其中的苦楚也是道不尽的,至少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我是这么认为的。

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怎么说也能帮父母扫扫地,洗洗碗,偶尔还喂喂猪。而我们这个小公主呢?连盛饭这类小事也得奶奶担着,甚至还要让奶奶给一口一口地喂。有时奶奶一点不顺她的意,她便大吵大闹,而且还污言秽语,可那老人家呢?什么都依着她,偶尔的打骂也是不疼不痒。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现实中还有如此滑稽的一幕。全家人都围着小公主转,要吃面包,爷爷便表现出身先士卒的大气,我去买,说着便冲出去,那身子骨还真一点也不服老!要吃苹果,奶奶立马给拨,后来又改要吃炒饭,母亲二话没说,便奔向厨房。等等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但是这一幕幕情景不得不让我深思,咀嚼。小小年纪便污言秽语,而且对象还是疼爱自己的奶奶,实在令人愤怒!然而退一步想,小公主如此另类的言行难道是凭空而来的吗!家长在这方面还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公主的未来实在令人担忧,我不知道家长的溺爱最终将把她引向一条什么样的路。当然,毕竟人事无常,世事难料,我对小公主的未来也不敢妄加任何悲观的批判。但是家长的溺爱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确确实实是不容忽视的。现如今,随着计划生育的推广,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家长过分的溺爱也几乎成了中国家庭的一种通病;其显现出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也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

我毕竟还是个学生,所以对很多家长的心态表示不解,难道处处依着孩子,顺着孩子,实行一切包办制就是所谓的关爱吗?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过这个问题。现代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究其缘由,除了如今物质生活提高了,孩子苦难的际遇也少了外,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父母的过分溺爱。试问,成天浸泡在蜜糖里,像躲在窝里的小鸟,经受不到半点风雨的洗礼,又怎么能练硬自己的翅膀,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并不意味着一味地给予,一味地放纵。我觉得作为父母都应该有一点的自省,与其庸俗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倒不如想想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丝锻炼自我的机会。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