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于永正四年级作文课堂实录(四年级下册同步作文课堂实录)

于永正四年级作文课堂实录(四年级下册同步作文课堂实录)

更新时间:2023-11-29 22:46:28
于永正四年级作文课堂实录(四年级下册同步作文课堂实录)

于永正四年级作文课堂实录【一】

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常被人们忽视,平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布置学抄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在于老师的课上“写字教学”不仅受到了重视,而且贯穿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

如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即板书课题,他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写的”。随即在黑板上书写,“‘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字”。“现在我一起读题目。”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的也是这样。

于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写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于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这位同学‘冒’字写得很好,很正确。对学生的好的写字习惯给予表扬,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写字“‘冒’字的上部的两横不封口的不要写成‘曰’字,随后又书写‘帽’字”,“这个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书写‘目’)戴着一顶帽子(画个半圆,再画两横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的,又因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个‘巾’字 旁,这就成了一个‘帽’了”。形象的'“字理教学法”即教会了学生识字,更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课程最后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书写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并让学生认真描红才结束此课。

于永正四年级作文课堂实录【二】

1、、谈话引入: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故事大王,试着编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2.教师指导,确定好内容。

(1)咱们编童话首先得有谁呀?那你觉得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童话里的主人公呢?

小结:世间的万事万物,不管看的见的,还是不见的,现实生活中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同学们都可以拿它来当我们童话的主人公。

(2)有了这主人公之后,想一想,在这个主人公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注意说清楚世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3) 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确定中心,也就是我们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4)接下来就该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而且呀,你的想像越奇特,你的童话就越吸引人。

3、集体创编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组童话人物供大家选择。

铅笔、橡皮、小刀、月亮、阿姨、小鸭 、小狗 小猫、精灵、 树

(2)现在老师想要让你们前后四个孩子组成学习小组,集体创编童话故事。

首先、请你们小组在老师出示的几组主人公中,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组, 如果觉得老师这里的童话人物不够,你也可以加上你们自己感兴趣的童话人物。现在老师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选择主人公,分好角色,并且确定好中心。(学生交流讨论)

(3)你们都选了那些童话人物,通过你们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真是精彩纷呈呀,真想听一听你们选的主人公之间发生什么奇特的事。现在展开你们的想象翅膀, 结合童话的特点,把你们奇特有趣的童话故事共同编下去吧。待会儿,你们可以一起来表演你们的故事,也可以推荐同学来讲。 开始吧。

4、小组合作创编。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几个小组指导。

于永正四年级作文课堂实录【三】

在语文教学中,造句练习,历来是件头痛的事。学生由于缺乏表达的内容,不会表术,造出来的句子往往不是空话,就是套话,没有新意。而于老师的这次造句训练却十分精彩,给我很多启迪。

课后练习第三题的要求是读一读,再用带点的“渐渐地”、“究竟”造句。于老师创设情景,用简笔画顺利地过了“渐渐地”这个造句关。

“究竟”这个词是个多义词,放在句子中间和结尾,意思是不一样的。要学生来造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于老师十分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先引导学生读文中含有“究竟”这个词的句子,帮助学生弄懂了“小海鸥想问个究竟”的“问个究竟”是“问个明白”、“问个结果”的意思。这时,于老师问学生:“生活中,你们碰到了哪些问题时,想问个究竟?”学生因为弄懂了意思,明确了方向,纷纷举手。模仿课文中的句式造句,是我们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于老师的精彩就在于他紧紧抓住了这个训练点,在下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扩散。

1.变换句式造句。只听于老师话锋一转:“如果我们把‘问个究竟’换成‘看个究竟’,又可以怎么说一句话呢?”“在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想看个究竟?”学生一经点拨,顿时活跃起来,“爸爸搬回了一个大箱子,里面不知道装了什么,我想去看个究竟。”……“如果我们再把‘问’换成‘探’,‘探个究竟’该怎么说句话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激活,造句似乎根本不是困难的事了。“皮球为什么一拍就会跳起来呢?我想去查查资料,探个究竟。”……到这时为止,课文内的造句练习已训练得很扎实了,但于老师仍没有罢手的意思,他又进行了拓展,出示“究竟”放在句中的'例句,问“这个表示疑问语气,放在句子中间的‘究竟’,你会造句吗?”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句式,对学生来讲,并非难事,精彩的句子一句接着一句。

2.综合句式造句。于老师在最后,竟让学生以“外星人”、“恐龙”为题,用上两个“究竟”来造句,一个在句中,一个在句尾。如果没有前面的引导,这

样的句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到这时,已难不倒思维十分活跃,几乎处于亢奋状态的学生了。“宇宙中究竟有没有外星人呢?长大后,我一定要探个究竟。”我想,这时的造句,对于学生来讲,根本不是一种困难,恐怕已经成为一种享受了。

于老师根据课文,匠心独运,选择了恰当的训练点和突破点,不断拓展,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表达,正是这堂课的精彩的原因。

于永正四年级作文课堂实录【四】

1、了解童话的特点,学会写童话。

于永正四年级作文课堂实录【五】

在有限的事物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