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不要抱怨为话题的作文(以抱怨为主题的作文素材)

不要抱怨为话题的作文(以抱怨为主题的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3-12-12 11:05:07
不要抱怨为话题的作文(以抱怨为主题的作文素材)

不要抱怨为话题的作文【一】

这是一幅漫画,上面讲的是:一个男人,正在森林里砍树,一只啄木鸟,则站在那个男人的肩膀上,对他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于是,这个男人更卖力地抡起斧头拼命地砍向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心里还侥幸地想:连啄木鸟都说这段木头里面有虫,反正留在这儿也没用,还不如把它砍了,拿去卖呢!

这个破坏森林资源的男人为自己乱砍滥伐之举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这段木头里有虫。初看起来还是挺有道理的,实则荒谬之极!

其实这样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的现象,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君不见,电影院门前,形形色色的人挤来挤去,你上前问他,他会振振有词地辩解:那么多人都没排队,我干嘛要排队啊?君不见,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随手将垃圾扔到路边,你上前问他,他会振振有词地辩解:那么多人将垃圾扔到路边,我干嘛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啊?君不见,图书馆里,各种各样的人嘀嘀咕咕,你上前问他,他会振振有词地辩解:那么多人嗡嗡嘈嘈,我干嘛要屏声静气啊?君不见,教室里课堂上,前前后后的同学们东张西望、窃窃私语、交头接耳,你上前问他,他会振振有词地辩解:那么多人都开小差,我干嘛要认真听课啊?君不见,公园里,男女老少都穿梭在绿茵茵的草坪上,你上前问他,他会振振有词地辩解:那么多人都在这嬉戏玩耍,随意践踏草地,我干嘛不能亲密接触一下这绿草地啊?……

为错误找理由,基本上是我们每个人的通病。上课说话,是因为有人比我更大声吵嚷;考试考砸了,是因为题目太难;上学路上闯红灯,是因为时间太紧……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为我们的一些陋习和错误找上千百条堂而皇之的理由。如果说,树木生虫我们就可以乱砍滥伐,有人插队我们也可以趁乱拥挤,有人乱扔垃圾我们也可以随地吐痰,有人大声喧哗我们也可以开怀畅谈,有人践踏草坪我们也可以将自己“尊贵”的脚毫无顾忌的踩在小草柔弱的身上,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没有规矩,没有秩序,没有文明,没有道德,一切都将暗淡无光,一切都将杂乱无章,一切都将混沌无序,世界也将因此归于寂静。

任何人都没有理由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损害我们宝贵的森林资源。当啄木鸟挥动翅膀大声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我们一定要扪心自问:这虫是长在木头里,还是长在我们的脑袋里?!

不要抱怨为话题的作文【二】

生活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面对失败,你是选择反思而找出原因呢? 还是为自己找逃避的借口呢?想要成功,就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智者听到赞美,自己反思;愚者收到批评,字字反驳。”总有一些这样的人:犯了错、做事失败,总能找出千千万万个借口。然而,也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从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歌手刘若英历经失败,但她并不认为自己的失败是不够美丽,声音不够好听导致的,她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歌手。年轻时的乔布斯亦不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找借口放弃追逐梦想。他们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不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放弃,气馁,而是不断向前进。

总为失败找借口是注定失败的。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战败后失去自己的国家,又被吴王俘虏为奴。面对众多的羞辱,他每天睡在干柴上尝苦涩的蛇胆,不断地反省着自己失败的原因。最终,流放回国的他召集臣民收复了自己的国土,并且留下了“卧薪尝胆”的佳话。“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西楚霸王:逃亡的他来到乌江边上,看到地下“项羽必于此”时,他羞愧不已,认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便拔剑自了。两个同样的失败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结果,曾经不可一世的楚霸王多么令人惋惜啊!假如他能才能够失败中反省一下自己,或许,下一个成功者就是他。最后的战斗鹿谁手还很难预料,为何就在失败时栽跟头呢?

不为失败找理由,才能成就人生。刘伟是不寻常的!上天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让他短暂地享受了拥有双臂的感受,却又残忍地剥夺。但是,面对困难,他不因为自己没有双臂,学习比其他人困难来作借口来放弃自己。他学习了自理生活、打字、用脚弹钢琴。凭着弹得悦人音符的他还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获得年度总冠军,他的名字因此响亮了大江南北。刘伟的成功在于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他不会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这才成就了他光亮的人生。

要想在失败后不为自己找无谓的理由。那么,请不要在失败后怪责自己或他人或事物,要分析其真正原因。持之以恒,不懈怠,终有一天,我们会到达成功地彼岸。

不要抱怨为话题的作文【三】

苏轼看了一下,便不假思索地说:“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那站着的是个福建人,他在喊‘六’。盆中已经有五个骰子,站立的那人再喊出一个‘六’不就是‘满堂红’吗?”“你凭什么说站着的那个是福建人呢?”秦观满腹疑惑地问。“其他地方的人喊‘六’都是合着嘴的,只有福建人喊‘六’是张开嘴的,所以我判断他是福建人。”苏轼细心地解释说。黄庭坚、秦观听了苏轼的分析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李公麟的画作更是推崇备至。

李公麟的画作被称赞为“天下绝艺”是因为他在绘画技艺上下足了功夫,而东坡先生能参透其画中玄机则让我们更加感佩其画外的硬功夫。苏轼自小便是少有的聪明人,文坛领袖欧阳修读到他的文章,都不由惊叹说:“吾当避此人一头地。”但他能有后来的成就,绝非自恃聪颖,而是着实下了一番苦功的。

苏轼小时候很贪玩,那时候读书,绝非出自自愿,而是父亲逼出来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沮及桓庄初。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意思是,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父亲监督着他读书。有一天,父亲要出去办事,给他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就是把《春秋》这部史书读完。

结果他因为贪玩,一看时间,父亲快回来了,可《春秋》读了还不到三分之一,那个着急啊,感觉胸口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嘴上就好像那鱼咬了钩一样难受。这首诗写自什么时候呢?是被贬在海南时写下的,那时苏轼已经六十多岁。这么大的年纪想起幼年读书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当年他父亲的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为团练副使,他在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上建起了一个小屋,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开始用读书驱散人生的阴霾。司农朱载是苏轼来黄州后结识的一个文友。有一天,朱载来拜访苏轼,通报进去之后,很长时间也不见苏轼出来。朱载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是尴尬。

过了足足有一个时辰,苏轼才走了出来,他向朱载道歉说,自己正在做功课,所以不能马上出来,非常失敬。朱载便问他做什么功课,苏轼回答说:“抄《汉书》。”朱载大为奇怪,说:“以先生的才华,开卷一览,就能够终身难忘,怎么还亲自抄书呢?”苏轼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边抄边背。

开始抄第一遍时,每段专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每段专抄两个字做题目,现在只抄一个字做题目,只要提起这个字,我就能接着往下背诵下去。”朱载非常惊奇,施礼说:“您能将所抄的东西让我看看吗?”苏轼拿出一册抄写的汉书,朱载随口念了一个字,苏轼应声背诵题下文字,没有一字差错。

回到家后,朱载感慨地对他的儿子们说:“像苏轼这样天分很高的人,读书还这样勤奋,天资一般的人应更加努力才对啊!”儿子们听了,吓得直吐舌头,要知道,一部《汉书》将近75万字啊,抄写三遍,倒背如流,这等苦功,几人能为?

不要总抱怨自己的天分不够,与其纠结于此,不如扪心自问,“我的功夫下到了吗?”当你敢给出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时,相信你已成功,所有的设问已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