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知而后止作文开头(上进知止守正作文开头结尾)

知而后止作文开头(上进知止守正作文开头结尾)

更新时间:2024-06-19 10:56:51
知而后止作文开头(上进知止守正作文开头结尾)

知而后止作文开头【一】

世界之大,勇者当头。自不知耻,何以为勇?“耻”是人们千避万讳的字眼,但也是人生中踏上成功的必经之路。而“知耻而后勇”,是千百年来中华美德的结晶,是历史跑道上催人奋进的枪响,是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前提。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荣辱观念古今有之。大凡名人志士蒙受羞耻之后,知耻而后勇。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遗憾地看到一些不知羞耻的行为。就拿食品安全事件来说吧,尽管政府和媒体已经加紧对此类事件监督曝光,但仍然有人顶风作案。“瘦肉精”频频出现,“地沟油”阴魂不散。近日,“小悦悦”危在旦夕,两名肇事司机却置若罔闻,将最基本的仁义道德抛到九霄云外,十八名路人冷漠无情,早就遗忘了我们民族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而救人者陈阿姨,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她的饱含热心,积极行善,却换来了部分网友的冷嘲热讽。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难道不感到羞耻吗?作为当今的中学生,我们难道可以袖手旁观,独善其身吗?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新时代公民,我们为何不能倡导大家蒙羞之后,自我剖析,知耻而后勇呢?

确实,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承认一些国民素质不高,我们也看到个别政府官员物欲横流,贪赃枉法。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当承认自己的丑陋,看清自己的丑陋,知耻是后勇的前提,知耻才能洗心革面,悔过自新。

1998年水灾之时,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汶川地震之际,多少中华儿女义无反顾,自发冲向灾场;车祸之后,陈阿姨向小悦悦伸出了援助之手;大雨中灵岩山下,少女为残疾老人挡风遮雨……我们不会孤单,在我们的身边仍然有许多人在救扶伤;我们信心百倍,在我们的周围有那么多人舍生取义;我们一定会成功,因为身边有很多人奉献爱心……

伸出你温暖的手,去倡导真善美的良好社会风气;奉献你真诚的爱,去实践正义和关爱的人性。同时,也请你慷慨地展示你高尚的灵魂,去追求谦虚谨慎的作风,剖析自我,明辨是非,知耻后勇。

知而后止作文开头【二】

孔子曾说过一句妇孺皆知的话:“三思而后行”。意思是:遇事要多多思考,然后才可以做出决定。他认为:这样把握行事回避免出错,失败。小心翼翼的办事比较好。

可是,在现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如果凡事都“三思而后行”的话,就可能错过最佳的机会,要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即使事后你想出再好的办法,可“时已晚矣”,又有何用?

小心行事,三思后行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可我们更需要遇事勇于作决定,并且大胆地尝试,行而后三思!这是伟人们给我们指引的前进方向!

远近闻名的伽利略,大胆尝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错误理论;名垂青史的李时珍,为造福与人类,大胆品尝数百种不知药性的草药;举世无双的爱迪生,大胆的创造了一千多种新物品,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发明大王……

如果不勇于行动,将只能碌碌终生,一事无成,再多的思考也无非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

当然,世间没有百战不败的将军,或许,你向前迈的那一步错了,但你依旧是伟大的,证明你勇于向上攀登,敢于挑战新的高度!人们不常说:“不怕犯错,就怕知错不改吗?”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

而且,起初的“行”的失败,就是为了让后面的“三思”起到总结经验教训的作用,让失败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绝不允许自己在同一地点跌倒第二次!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收获!面临我们正是成功!

让我们大胆尝试,总结经验,行而后三思吧!

知而后止作文开头【三】

进入重点中学才几天,腾飞就失落了。

他选择了沉默。不,是他只能选择沉默。

像往常一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奔向校门口迎接父母,而他却一直低头不语,举步徘徊。他胆怯地看看校门口,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向餐厅奔去。

“喂!那位是叫你的吧!”一位同学对他说。他的心紧张起来,慢慢抬起头。

只见,一位身着西服的中年男子正向他招手,那个人的身边是一辆黑色的轿车,阳光下显得格外气派。

腾飞的脸上掠过一丝惊喜,然后奋力奔向了那个人。

“那个人是谁呀?”

“我看很像他的父亲,看来他还是个体面的人物呀!”同学们议论纷纷。

那个人递给腾飞一个牛仔包,然后笑着对他说了什么……

回到教室,所有人都把目光移到了他的身上。

“你家可真富呀!你爸爸的车子可真气派。”同学们都羡慕地望着他。

他有些吃惊,但片刻后便自信地点点头。

一时间,他成了“风云人物”。

几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沉醉于羡慕的海洋中。

突然有一天,当他和几个男同学说说笑笑去吃饭时,背后传来了一阵响亮而嘶哑的声音。

“腾飞,腾飞,快过来。”

他转过头,脸上的笑容顷刻间凝固了。

只见一位衣衫褴褛、满脸皱纹的老人缓缓地走过来,手里还提着四个红红的苹果。

腾飞立刻把头又转回来,心里“怦怦”跳得极快,他的脸连同耳根都红透了。

“腾飞,腾飞,我在这里。”那位老人的声音更大,更粗糙了。

腾飞把头又重重垂下。然后灰心丧气地走过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变得惊诧。

“爸,你怎么来了?”腾飞的眉头紧住了。

“上次我腿病犯了,没能亲自把包送给你,多亏了那个好心人呀!不仅送我去医院,又把包带给你。”父亲说了几句就喘起粗气来。

腾飞怔了怔,难怪那人说:“祝你生日快乐!”

“我刚刚出院,可是心里挂着你呀!就带了些苹果给你,也想看看你。”父亲舒心地笑了,慈祥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腾飞慢慢地抬起头,脸颊上滑落一滴泪,他强忍着笑了,笑得那么自信,没有空虚,是那么真实、真切。

知而后止作文开头【四】

现在有很多人说:“别冲动,三思而后行。”但是,冲动就错了吗?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吗?

就拿18年前的非典来说,即使大多数人不相信钟南山的观点,但还是拼了一把。如果这时候他们再三思的话,那会有更多人感染上非典。

再举个例子,甲国和乙国有不共戴天之仇。一次,甲国的一个人偷了乙国银行的五百万元,开船跑了。而乙国准备派人追,这时又有人说了:“万一追不上呢,不白白跑一趟了吗?三思啊!”如果这时立刻派人去追,还有可能追得上,如果思考这个问题那肯定追不上。

人生能有几回搏?在十万火急、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时候,你还会想这个做法是否正确吗?奋力一搏,就算失败了,也会被称赞敢于拼搏;成功了,会有人把你当榜样。每时每刻都三思,是儒雅书生的行为。真男人从不怕失败。

最伟大的人不是成就最高的人,而是敢于拼搏的人。因为他不仅有资本,还有勇气和魄力。这一拼需要很多人和钱的支持,这是资本;他敢去拼,不怕失败,是勇气;他承担得起后果,是魄力;哪怕没成功,也会流芳百世。反观那些有资本却没有勇气的人,会被人蔑视、嘲讽。

三思而后行只有双方在同一起跑线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当你落后很多时,就该放手一搏了。因为这个时候,拼搏不一定会成功,但三思就一定会失败。

知而后止作文开头【五】

常听见别人说:“三思而后行。”有人认为做事或作决定前,要经过再三思考,才做出实际行动,同时也有人认为凡事诸多考虑,反而会令人变得优柔寡断,处事缓慢又迟钝。究竟做事应否三思而后行?这样对事情有甚幺好处?又有甚幺弊处?

看古装电视剧集时,经常会发现当一国之君在朝廷上作出决定前,无论是关乎军事、政治、民生、经济或是社会的政策,总会有朝中大臣向君主说:“皇上,请三思!”可见从久远的年代开始,古人已明白做事前认真参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人一旦没有经过考虑,仓卒鲁莽做决策的话,未必会造成好的结果,尤其是关乎国家大事的决定,更为需要“三思而后行”。

人与生俱来有一股冲动埋藏在心里。小时候看到喜欢的玩具零食,会渴望能全部买下来;长大后有甚幺想说的话,会不经思考马上说出来。这亦是为甚幺“三思而后行”经常挂在我们的嘴边,可是能否真正实践,又是另一回事。为甚幺“购物狂”会存在?正是因为他们在花费前,并没有三思,只跟随自己心中的慾望,大肆购物,却并没有想到货品是否合适,这件物品自己是否真正需要,这项投资是否值得等等问题,于是在每一次花费时,便不断重蹈覆辙,不少人甚至因此“刷爆卡”,欠下大笔债项,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沉重的.负担。同一道理,罪犯犯下人生大错,也是因为没有“三思而后行”,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所犯的过错是违反伦理道德,没有考虑到罪行会伤害到别人,没有考虑到一次错误,已足以为自己人生的漫漫长路添上一道不可磨灭的痕迹,导致他们走上歪路,犯下弥天大错,把自己的大好前途一手摧毁,这全都是被冲动指使、没有三思的后果。

人生的路程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充满十字路口,我们常到要为自己决定下一秒该往哪个方向走。一生人时光漫长,要做的决定多不胜数,小至棋局中下一步下甚幺棋子,每天晚餐吃甚幺饭菜,考试中下一题该写甚幺答案,大至就读哪所中学,做甚幺职业,成年后买甚幺房子,我们都要亲自主宰自己的人生,为自己作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我们时常会感到踌躇无助,面对分岔路感到徬徨又矛盾,这正是“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假如面对重大的抉择时,不重覆衡量眼前的选择,鲁莽行事,很容易会因为冲动而得出错误或不当的结论,因而为人生加上一块绊脚石,造成可大可小的影响。相反,假如我们“三思而后行”,能允许我们清楚地看到眼前的局势,冷静地分析情况,并认真计算每个选择分别带来的长远利弊,让我们保持清晰的头脑,为自己作最恰当的决定,令生活得以事半功倍。

虽说“三思而后行”的确很重要,可是当我们过分思考,可能会造成反效果。假若我们面临每一个决定,也採取三思的心态,甚至是每天的衣着配搭,或乘搭的交通工具,也要经过无数的考虑,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试想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即使很琐碎的小事,也是衡量一番才实行,这一来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二来令我们的头脑变得过于复杂,容易惹起焦虑和猜疑,杞人忧天,像成语故事“杯弓蛇影”的主人翁一样,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时刻都为不存在的事情而烦恼,过度揣测和解读身边的人事,导致日常生活受影响,且容易对身边的人起疑心,这不论对个人心理或社交生活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总括而言,时间是不断流逝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生中所做的决定也是不可逆转,因此在重要的事上“三思而后行”,是让我们拥有无憾和精彩人生的关键。虽然“三思而后行”对人生路很重要,引导我们做应该做的事,可是要适可而止,不可滥用,否则不但没有益处,更会达至反效果。

知而后止作文开头【六】

有时候,凡事不要想太多,就是放过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过于敏感。别人很平常的一句话,就会想着对方是否在针对自己,从而心情沮丧;领导对自己严厉一点,就会想自己是否有什么事情得罪了对方,从而焦躁不安……

可是,这个世界上,你哪有这么多存在感。当你以为别人是在针对你的时候,也许只是因为别人就是在很正常的就事论事。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中,有些人的焦虑,只是因为脑袋中想的太多,或许,本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多想,就会让其脑补一场巨大的灾难。无论任何时候,你要明白,在你的世界里,你根本没有那么多观众,而在别人的世界里,你不过只是个配角。

遇事,不要想太多。毕竟,如果没事,过度的敏感只会让你自己徒增烦恼。退一步讲,就算真的有事,只靠臆想也无法解决问题,与其在胡思乱想中焦虑,还不如静心以待,养好精力去正面面对。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状况。在他们心中好像所有的人,都十分关注他们,只要外界有一点风吹草动,内心便开始草木皆兵。因此,他们容易变得烦躁,容易变得不安,最终将生活过得十分辛苦。但其实,在别人眼中,你根本没那么重要,也没有谁会闲着没事一直针对你,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所以啊,遇事不要因为臆想而自己折磨自己,而是懂得放宽心,懂得顺其自然。唯此,你才能摆脱太多不必要的烦恼,将生活过得更顺心。

有句话说:“凡事想的太多,是一场灾难。”深以为是。

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想的太多,不仅仅会让其徒增心累,甚至还会影响到他正常的社交和生活。与人交往,总会有一些磕磕碰碰,总会有一些话语会让你有所不舒服。可是,我们应该明白,就算是如此,别人也不一定是在针对我们,而只是别人正常的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而已。倘若总是想太多,总是感觉别人对自己有恶意,那么只会让自己变得偏激,久而久之会让自己过得辛苦,让别人远离。

人生在世,不要总是有被迫害妄想症。只有在面对一些人,一些事,懂得不多想,你才能够过得更轻松,你的人际关系才不会因为无谓的误解而变得糟糕。人生在世,并没有那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之所以,一个人经常过得沮丧,不过都只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自己不愿放过自己。生活中,想要让自己过得轻松一点,过得快乐一点。那么最重要的不是去消除一切不顺心,而是要让自己放宽心。

只有当你心宽,你才会发现,世上并没有什么值得忧虑难过的事情。余生还长,愿我们遇事不要想太多,把心放宽。当我们这样做了,幸福自会降临。凡事不要想太多!

知而后止作文开头【七】

??思而后行作文素材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1. 有一回丰子恺先生要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他:“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跟来。”后来丰子恺先生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如此:前头牵了一只羊,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就算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群而另觅生路,鸭子也是如此。实际上我们每天也都急匆匆地跟在一件事的后面,奔赴别人成功过的目标,盲目重复别人走过的路

2.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是很有道理的,丧失了怀疑和判断能力,只能盲从别人的意见。最可笑的例子就是对菠菜能不能补的争论。以前关于营养学的参考书上说吃菠菜能补,但后来看到其他的书出来辟谣,吃菠菜不补,这是一个误区,最近好像又有人站出来重新提出“补论”。要是万事局限于书本,你相信哪一个?所以说,我们在读书之前一定要有个信念,这书里面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可能还有其他结论,这一点一定要有思想准备。

3.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苹果的的香味?这时已经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有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的回答:“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现在的学生也一样,人云亦云的还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教育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大力提倡“不盲从”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造能力。

4.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教我们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过去,我也是属于做事比较冲动的那种类型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凭第一感觉,凭一时的冲动,结果有很多时候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比如有的事,是自己找当事人去说,还是让领导出面去说,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问题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

5.当今社会经济繁荣、生活安定,但人的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也一样令人感叹不已.“抢盐”事件的发生,令我们深思,好多人科学素养太低,常识不彰,“随大流”心理,盲目从众,生存安全感缺乏,信任危机……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到底怎么了?” “我们到底怎么做呢?”

反思自己、反思教育、反思社会、反思世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太盲从,教育是否太功利,社会是否世俗,世界是否太自我.现在是人类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了,“三思而后行”.

“思”和“行”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论题,能很好考查学生的思维的思辨性.面对当今纷乱世界更需要我们学生有关注社会热点、世界焦点的能力.所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设置考题,是有很大的必要性的.

6.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就行了.”

也就是说,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但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也容易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一般都说做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而且都认为是孔老夫子教导我们的.但这句话原来是孔子在评论季文子这个人,说他做事过分小心,思虑太多,往往都认为自己考虑不好.孔子说:“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可是现在有人居然理解成,孔子说:“要再思考一次才可以.”意思是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还不够,要再思一次才可以.而且这种解释还能出书,可谓误导大了.

这也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同样一句话,可以被理解成完全不一样,更厉害的是能盛行于世而不被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