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将小我融入大我作文(以小我如何变成大我为话题的作文)

将小我融入大我作文(以小我如何变成大我为话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07 03:03:55
将小我融入大我作文(以小我如何变成大我为话题的作文)

将小我融入大我作文【一】

临毕业之前,我曾说:“愿你做一朵盛开的莲花,在这七月和已逝的六月,开出灿烂的夏 天”现在终于实现了。知道吗,当走进七月,走进你绽放的那一刻,陪伴你的行程也应当宣告终结。我的心里,有些许不舍,但却无可奈何;有许多不甘,但终将无法挽回。只能翻看那零星的.几张照片,将我的思念带着满江的潮水一同汇入你的未来,你所期望的理想殿堂。

你可曾感受到我和你一样的想念?这无休止的泉涌,早已浇得我无法安心,这纯真的友情,这不可分割的师生关系,让我每个夜晚都将你想起。也许已经习惯了有你的陪伴,当离去时,心里却想着不应当,可现在,终将告别一段时日了,可于我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将开始变得煎熬。

我的心里很矛盾,希望你们可以盛开如莲花,各自走出去,可我们还会见面吗?于是又害怕 起来,害怕我们不会再见了,害怕经年之后见面的尴尬,也许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我终将希望,哪怕一次的相逢,都应如初遇的美好,都应如离别的不舍。

三年,也许三年以后,还会有你的消息,想知道你近况,你走进了自己的理想吗?五年,也许五年过后,你断了音讯,但我可从旁人得知,仍可注视你。许多年,也许时间久远,你开始变得悄无消息,我还会翻开这,我还会记着曾经有你,那点点怨,那点点恨,都将化作虚无,都将回归尘土,都将一生跌入心谷,变成永恒的思念······

这淡淡的离愁,这深深的思念,我不会因此而消逝,像那飘飞的蒲公英失了根基。会一直坚守在你行程开始的地方,迎接满载欢笑的你,亦或壮志难酬的你。

流年已逝,繁华褪尽,学子终将赴远行,可我这无休止的伤啊,谁来擦拭?

将小我融入大我作文【二】

我五岁半的时候,妈妈说好给我报画画班的,可是因为妹妹的出生,妈妈想要我们和爸爸一起生活,所以我们都去了缅甸生活。那里没有画画班,我很不开心,于是妈妈就在网上给我买拉许多画画的书和许多彩笔。让我每天都可以随便画,这个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拉!我每天放学都会画画,画爸爸妈妈,妹妹,同学,有时候画小动物,小花,我把我的画送给我的同学,他们都很喜欢,我真的好开心!有一次爸爸带我去海边玩,我回来就画了一幅漂亮的画,有海,有水,有蓝天白云,爸爸夸我的画真漂亮!我听了真的好开心!

去年,我们终于回国了,妈妈回来就给我报了一个画画班,一周一次课,每次上课我都很开心,因为我感觉自己画的很棒!我在我的新学校认识了一个新同学,她也很喜欢画画,她画的可漂亮拉,她说她学了二年画画了,我好羡慕她呀!我跟她因为共同爱好成了好朋友,我很喜欢跟她一起玩,她鼓励我,只要多练习,多画,一定能跟她一样棒的!我们两个经常一起画画,互相欣赏.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长大了画许多漂亮的衣服,做一名服装设计师!设计非常多漂亮的衣服!

我会继续坚持画画的,希望我的梦想能成真,加油!

将小我融入大我作文【三】

当繁琐的事情充斥着你的生活,成为你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生存之道时,你是否还会有更远大的梦呢?

学生注重学习与成绩,大人注重工作与赚钱。大多数的人的目标都是同一个——那就是生存。大家努力、奋斗,只是为了成为一个适合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而普通之外,有着另外一个世界,里面住着的是不甘愿屈于现状的“天才”,他们舍弃自己的利益,凭借着自己内心中的微光与勤奋,为实现他人的巨大利益而燃烧自我。吴孟超院士为了让中国摘下“肝癌大国”的帽子,认真研究肝脏结构,因自己能够不断地为病人做手术而感到骄傲,这是因为他有着比金钱与利益更高的价值追求。

为什么像吴孟超这样的“天才”会具有利人、利国的价值追求呢?因为它具有马斯洛所说的第五层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是用深度去衡量的。”他们站得高,看得远,看到了人类与世界的需要;他们信念坚定,坚信舍己可以救人;他们深谋远虑,知道世界上还有比利己更重要的事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小我,成就大我。

但是,他们的梦永远不止步于此。袁隆平倾尽一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实现了粮食的大幅度增产。当人们都以为他已经完成了十分重要的事情时,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临终前,他依旧关心着水稻的问题。他有着“禾下乘凉梦”,但他的梦想永远不会有最终的尽头与达到满足的时候,其随着他的精神与灵魂而生生不息。他们会顺着更重要的事情,走向更远的远方。

一味地寻找比手头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其实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法达到的。因为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永无止境的。要想成就大我,需要的是思想的转变——从“利己”的思想中跳脱出来,转变为“利他”思想,让潜意识代替疑惑与犹豫不决,让大我融于你的生命之中,你将会从彷徨中走出,打破对“重要事情”的相互比较,甚至是攀比。当下,许多人被夹杂在生存与更高价值追求之间。前者是身体上的满足,后者是精神上的宽慰。普通的人们为了生存选择前者,新事物的伟大创造者们义无反顾地追求后者,而位于两者之间犹豫不决的人们,正是在永无止境地比较着,这样的比较只会让人丧失自我,变得没有目标,甚至无欲无求。

白岩松的《白说》中有一言:“当时代的发展让人们产生超越物质的需求,才是爱的开始。”当人们能找到比生存更进一步的需求时,往往可以充满信念地拥抱未来的一切未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