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亲情芬芳着我的岁月作文800字(亲情温暖了我的岁月作文800字)

亲情芬芳着我的岁月作文800字(亲情温暖了我的岁月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6:43
亲情芬芳着我的岁月作文800字(亲情温暖了我的岁月作文800字)

亲情芬芳着我的岁月作文800字【一】

那一次的演讲比赛,我临阵脱逃,任爸妈、老师在身后追也不管不顾,直到身后的人都没了踪影,我才停了下来,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越跳越快,好不容易我平静了下来,抬起头,哥哥站在我面前,他看着我,说:“这次的演讲是关于公主的是吗?你的选题是《真正的公主》是吗?”我木讷地点点头,不知道哥哥为什么会这么问。“那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公主吗?十一世纪中期的欧洲公主,她们是可以上战场敌,是可以保家卫国的,她们不光有光鲜的外表,还拥有一颗强大的心!我本以为我的妹妹与其他演讲者不一样,不仅外表出众,而且内心也十分强大,演讲能力要比其他只会讲公主故事的选手要厉害的多,可是现在我发现自己好像错了,我的妹妹也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女孩。遇到压力只会选择逃避!”哥哥的眼神里满是失望,我甚至还看到了鄙夷。“谁说的,我现在就回去比赛,我一定会胜出的。”我十分生气,不知一向疼我、对我百依百顺的哥哥今天为什么这样说我、看我。我越想越生气,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要到我上场了,我不停地在心里给自己加油鼓劲。自信满满的`走上台,可是刚到嘴边的话又说不出来了,不知怎么的,一束灯光从我的旁边斜斜地射过来,太刺眼了,我不由用手遮了一下,此时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了,的确很像一个公主,可是内心呢?我想起了哥哥的话,想起了年幼的我在哥哥面前许下的誓言。“对,我要做真正的公主!”我的内心在呼喊,我稍作调整,开始讲了起来,我知道,此时此刻,我知道哥哥一定在为我骄傲……

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抬头看看那个奖杯,想起哥哥对我说的话,我就会重拾信心,继续向前。因为我知道,只有内心强大才配做王者。

那一天,那一次,那件事,那个人,那句话,一直激励我不断向前。

亲情芬芳着我的岁月作文800字【二】

2xxx年7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光大银行杭州分行独家赞助的公益行活动:复兴学子,励志自强,让我感触很深。我们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子才到达那个小山沟里,他们住得也太偏了吧!一到他家里,我们就愣住了:几乎发绿的墙壁、几把椅子、一张桌子、一个扁担、还有水龙头和一个大筐,这些就能组成他们家的大厅?还有二楼,我心想:二楼东西总该多一些吧?可没想到,那卧室,不,那不算卧室,因为只有一张床,连书桌也没有,妈妈感叹道:“天哪,你看他们多穷啊!”我默默从二楼走下来,心里却是翻江倒海:家徒四壁?真的,或许比这还要穷。从和他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他叫童林浩,即将进入大学,他的成绩在年级里排得上前三,满墙的奖状可以证明。他现在正在努力打工,为了自己能读上大学,真是人穷志不穷啊!想想我呢,大手大脚地花钱买零食……对比起他来,我真是羞愧难当啊!他的爸爸在去年过世了,妈妈则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外婆和他呆在一起,他们家的生活多么不容易哪!我将红包塞给他,他连声道着谢。我坐在车上,他们家的每一幕情景,那们瘦瘦高高的哥哥、包括那位招呼我们吃葡萄的善良的老妇人,都像烙印一样烙在了我的心里。有一句话:大山的孩子读上了大学才能走出大山。我以后一定要多多捐款,让更多贫困的高中生读上大学,来到城市里!

亲情芬芳着我的岁月作文800字【三】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从前是喜欢春天的。春天是多么美丽,多么舒适啊!就连吹来的风也是惬意的,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仿佛感觉进入了陶渊明的桃花园里;春天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树们都抽出了嫩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我常拿它们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时,喜悦之情滥于言表。它们好比绿色的小精灵,在我头上翩翩起舞。

我从前也是讨厌秋天的。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全都变了色,争先恐后地往地上跳。它们常常跳落在我的头上,使我时不时就要用手抚抚头顶,生怕它们在我头上安居乐业。因为它们的身体是脆弱的,落在我的头上便会“粉身碎骨”,藏在发隙中不肯出来。

可现在,我不那么喜欢春天,不那么讨厌秋天了,我甚至开始喜欢秋天,讨厌春天了。

凭什么新嫩的绿叶就能饱受人们的赞美之情,枯黄的落叶却落在地下,任凭人们践踏呢?

树叶是有生命的,我相信那些落叶的纹理就是它们饱受风霜后流下的眼泪,留下的痕迹。现在已到秋天,每当再有落叶落在我头上时,我不会将它们抚在地上,我会小心翼翼的走好每一步,生怕它们掉落在地上。

落叶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它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人们,为大自然添上了一抹绿色。它们在失去光泽、失去生命后,也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俗话说:落叶归根。它们落在地上,变成了土壤,为那棵树,为那片叶提供了养料。

落叶就像社会上的老人。他们也有年轻的时光,他们就像落叶一样,把青春奉献给了自己的儿女。可是现在社会上,涌出了一大批“啃老族”,本应是他们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他们却伸手向父母要钱,住在父母家,等待父母一辈子去照顾他们。

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恩。动物都有感恩父母之心,孝敬父母之行,何况是人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早孝敬你的父母吧,等到以后就再也来不及了!

亲情芬芳着我的岁月作文800字【四】

坚定的信念,绽放出最美的花朵——题记

一朵花,生长在一片被人遗忘的地方。但它却不曾遗忘梦想,纵使被人忽视;纵使执着的鲜淋漓;它仍坚持绽放。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信念,终会心花怒放。

卡车匆匆的行驶,一颗不幸的种子被遗落在一片荒地,它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这是哪?“四周一片寂静。他又重复了一边风轻轻地回答:”这是一片荒地。“你见过花么?”“当然““我要开花!”“这不可能!”说完风不屑的看了它一眼走了。

从此它心底埋下了一个愿望,我要绽放。还好它的身边是一条小河。它努力的吸收水分,吸取大地养分,焦阳无情炙烤,风雨接二连三,遍地飞沙走砾。它等了一天又一天,却一次又一次的倒下,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爬起。终于它长大了发芽了,经过风雨的洗礼它成熟多了。即使它满身是伤,有一天它悄悄地落泪了,埋怨上帝对自己的不公,一旁的一颗老树用尽全力对它说:“孩子,我相信你会开花,坚持。“要用坚持让自己开花它在心里默念着。

许久,天刚刚亮时,他发现自己开花了,是那么美,它欣喜若狂大声呼喊,即便周围是一片漆黑,寂。他用坚持换来花开,用坚持得来成功,用坚持元了心中的梦。那是一朵玫瑰,虽然孤独,却依旧芳香。

那一刻,花香扑鼻,破茧成蝶,傲视群芳,只因它的坚持。

亲情芬芳着我的岁月作文800字【五】

在我的内心深处,只要真诚,不要虚假和欺骗。

我深深渴望着人世间能够多一些宽容、关怀、谅解与帮助,少一些嫉妒、猜忌、冷漠和伤害。我知道,只有用一颗真诚的心温情地待人,才能获得同样的回报。

真诚,这是我打开朋友心扉唯一的要是。我渴望能与所爱的朋友心灵接近,而不是让虚伪和戒备成为敌意蛰伏心灵的底层,那样只会使心的距离疏远。我珍爱真诚,因为我相信一次真诚的邂逅胜过于千百次虚假的应酬。真诚是朋友能够永远相知的桥梁。

真诚这也是我获得人们好感的唯一途径。每时每刻,我都在心中为真诚保留一个最温馨最美丽的.位置,我知道只有真诚的帮助和关怀才能使那些陷入困境的人获得许多新生的力量。也只有真诚才能感动那些已经冷漠的心,让生活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友爱,多一份和谐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美丽多一份关怀和理解。

我走在自己简洁的人生旅途中,用真诚单纯的心体验着感受着人间许许多多的世故人情冷暖色调。面对生活中诸多的冷酷和欺骗,淡漠和复杂,虚伪和丑陋。。。。。。我失望过犹豫过,痛苦过愤慨过也伤心过。然而,我依然只是真诚。我对自己心灵的真诚无怨无悔,我会永远真诚地微笑着面对人生,无论沦落到何种尴尬的地步,无论需要付出怎样沉重的代价。真诚,是我心灵中永远的自豪与满足。

我爱世界上一切真诚的人。

在我的内心深处,只有真诚,没有虚假和欺骗。

亲情芬芳着我的岁月作文800字【六】

李欧梵先生是我敬重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读大学,第一次捧读《铁屋中的呐喊》时的震动和愉悦,及至读到他的《狐狸洞呓语》,始在语言的轻松机智和见解的独到深刻背后了解到欧梵先生“狐狸型”的治学方式和为人的性情,更添了一份学术之外的亲切。我耳闻后忙找来一睹为快,同时也在关注网上报端的书评;其间有两则评论、商榷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先是9月7日《中华读书报》上刊登了徐慈威的一篇《一流学者的“二流”著述——评李欧梵的新著〈我的哈佛岁月〉》,其后半月余,《新京报》“书评版”又登出了一则与徐文商榷的文章(9月23日,《“二流”学者的“三流”著述——兼与徐慈威先生商榷》),署名“舒平”。读完《我的哈佛岁月》,我原本想写点什么,一时没有下笔,正巧看到这两篇评论,还是把自己的一点想法写出来。

这两篇文章的名字放在一起有点绕,先要解释一通。徐文题为“一流学者的‘二流’著述”,在文中有一段关于“刺猬型”学者和“狐狸型”学者的论述,坦言“我宁愿相信,事实上李先生也是一流学者”,同时他认为“李先生的这本《我的哈佛岁月》,即使不用学术的眼光审视它,充其量只是二流著述”;而题中的引号一方面表明引自原作,另一方面也隐隐体现了徐先生的善意。舒文名“‘二流’学者的‘三流’著述”一看即知化自徐文,舒平先生坚持称《我的哈佛岁月》是“二流”学者的“三流”著述,其实是以退为进的法子,说到底还是想让人承认《我》是“一流”学者的“一流”著述。

舒平就这个问题首先向徐文发难:李先生在书中明确地说过自己只是“二流学者,三流作家”,(书中欧梵先生说的是和“西方传统中的名家”相比,“以世界大师级的尺度来衡量”,“有时自嘲”,以此自况,这其实是看似自谦实则自负的说法),你非把他归入一流之列,莫不是想“借批判的对象来抬高自己”?进而以此猜测竟得出结论:“国内的批评界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些批评家专门喜欢拿名人开刀,借此打通自己的成名之路,即使批评的对象不够一流,也非要把他说成一流,否则自己的批评便会显得缺乏分量”。看完这段话我大吃一惊,徐慈威的文章写得很是平和中肯,(相形之下倒是舒平的文章到处显得尖酸),我竟没有看出包藏了这样的祸心,忙按图索骥地把徐文又读了一遍,除了读出诸如“由于李先生骨子里是位学者,所以看似漫不经心的叙述,还是在在地透露出它所蕴含的或者说内敛的学术价值”等句子和为文的坦率真诚外还是没有其它——似乎是舒平虚惊了一常其实舒先生的话也并不新鲜,是文坛上的故伎了,前几年有个沪上文人就惯用此术,把一切批评者都看作“攀援的凌霄花”,这种话的恶劣之处就在于以自己已获得的话语权力而制止别人开口,幸而不是欧梵先生本人;我看到这类话一向有些愤懑不平,时至今日居然还有人发此旧论,让人不免惊讶,不过听来既颇为耳熟,就不会如小儿女羞赧而退,还要照做凌霄花。

舒平的文章存在两大问题,剖辨清楚,许多问题自然水落石出。舒文的第一类问题在于往往把一个问题推向极端,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样就歪曲了徐文的原意往往导致谬误,他再紧抓不放加以发挥,结果讨论的其实不是一个问题;我无暇指出文中无数的逻辑漏洞,仅举两例。

一例是徐慈威先生认为“以一个货真价实的哈佛教授而与哈佛女孩的妈妈去比试,去打擂,起点就不高”,舒平先生则说出这样一番话,“如果一个人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喜欢将人分成三六九等,那就是思想有问题了”,“哈佛女孩的妈妈怎么了,人家能把女儿培养成才难道没有资格将自己的与众人分享吗?”前者提出的问题是欧梵先生作为在海外多年的学者、知识分子在书写个人记忆时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高度,这种被期待的精神高度使得论者认为李先生不应以一个畅销书作家——哈佛女孩的妈妈作为参照(至于到底应不应该,下面会详细讨论),后者并没有在这个问题的本质上作出回应或驳难,而是粗暴地给对方首先扣上“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喜欢将人分成三六九”,“思想有问题”的大帽子,然后是近似胡搅蛮缠的发挥,回头一看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什么时候前文中讲哈佛女孩的妈妈不能写书了呢?

另有一处,徐慈威举“罄竹难书”一例称《我的哈佛岁月》文字水平未免有些粗制滥造。至少在大陆一般的用法中,欧梵先生确实把这个词一连两次用错了。应该说徐慈威所指的“文字水平”就是指单纯的遣字用词,到了舒平的笔下,却颇为高调地称“我辈喜爱李先生文章,恰恰是喜欢李先生那种随意、潇洒,挥洒自然,天马行空的文风”,由“文字”到“文风”,舒先生偷换的概念可谓大矣!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舒平在文中提出,“徐先生认为李欧梵水平粗制滥造(看官注意,这里‘文字’又被置换成了‘水平’),我也想在此‘不知天高地厚地说一句公道话’,仅从徐先生的这篇文章来看,徐先生自己的文字水平也未必堪称‘一流’,至少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都没能被说服!”云云,且不说这里的“文字水平”又不知何时变作了论理的水平,也不说徐慈威先生论理的水平到底怎样,批评对象和批评者之间有无可比,需不需要比,这大概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请舒平先生恕我言语稍有不逊,因为这里实在有些离谱了,“商榷”到最后却质问起批评者的水平以壮声势,实在有些不妥;我其实想说明的还是,当一个概念反复被置换时,讨论已经没有意义了。

舒文的第二大类问题,也是根本的问题在于舒平本人对于价值的评判缺少一种内在的尺度,这才导致了形形色色的不一致和整个文章的“格调不高”。舒文中至少出现了三种类型的著述:回忆录、畅销书和学术著作,对于它们评判显然不能执行同一标准:回忆录有自身的精神维度,畅销书要符合的是市场的准则,学术著作也自有一套学术的规范,当然回忆录也可能是畅销书,但总是要遵循最“本己”的价值尺度。舒平本人意识中这种尺度的缺席造成了文章的混乱和可笑,一方面质问“哈佛女孩的妈妈怎么了?……”,另一方面又毫无道理地假借正义之名批判所谓“所谓的学术著作”;尺度的混乱导致对所提及的诸种著述都缺少应有的尊重(误读也是一种不尊重)还是很表面的问题,我说的“内在”是指一本好的回忆录应是一部优秀的精神传记和心灵自传,而不只是身体和经历的纪录,欧梵先生部分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鲁迅的研究者,作为“中国公共空间”和“人文空间”的实践者,作为海外“芝加哥大学中国思想者部落”的酋长,欧梵先生所代表的文化趣味、精神倾向和价值立场值得、也引起了无数的关注,人们有理由对欧梵先生的思想和精神高度提出更高的期待。舒平试图否定这种期待不仅没有抬高反而降低了这本书应有的品格。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以西方精神为背景、在俄罗斯思想烛照下的真正的“狐狸”,而不是一个在多元文化中栖身或逃避的供人玩赏的画了大花脸的波斯猫——难怪舒平先生那么津津乐道。

最后还是回到欧梵先生的这本新书。为写这篇文章,我把《我的哈佛岁月》又仔细读了一遍,无论是知识还是情感,在这本随性的小书中都很丰富,我认为其中写得最好、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几篇回忆老师的文字,如《史华慈教授》、《普实克》,《退休记事》也颇为感人,然而毕竟《我的哈佛岁月》是本匆促写成的书,没有来得及耐心地打磨,里面确实存在正如徐慈威先生所指出的一些不妥之处;至于书中“每每津津乐道的男女情爱之事”,徐慈威认为“未免不够恰当”(作为知识性的回忆录),舒平则认为是“率真”,是“真性情”的流露(作为个人的自传),我不作判断,而更愿意把它看作“道德判断被延期的领地”。不过舒文中说“今年终于读到了一本真正值得一读的书”,我还是觉得有些夸张了,如果舒先生真得这么以为,那实在是井中之论;而在其文末还有一段近似挑衅的话,我看后触目惊心,真真无言以对,其实舒先生多看几遍《我的哈佛岁月》中所论的书与人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了。

东汉马援在《戒兄子严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深以为是,并同样以此为戒,愿与舒平先生共勉: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重之爱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饱学之士大多周慎守礼,肤浅之辈大多腾嚣猖狂。这里我绝无嘲讽舒平先生的这篇文章“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意思,我只是私下里觉得徐慈威先生一番寓褒于“贬”的平和之论可能恰恰是对欧梵先生的理解和尊重,不由让人想起书中写普实克教授和夏志清教授笔战的一段,一对朋友间的“笔墨官司”不但没有损害友情,反而见出了双方的学术风度和风范;而舒平先生以剑拔弩张姿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徐文的原意,自说自话近乎无理,更为令人遗憾的是与欧梵先生书中所透露的宽容平和亲切的人文气息相背离,同时也冲淡了回忆所弥散出来的可贵的温情。

亲情芬芳着我的岁月作文800字【七】

在人们总把成熟与冷峻、深沉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而时常面带笑容的人则更是乐观天真的代表。但我却感觉到:时常挂在脸上的微笑更是一种成熟的体现。这微笑绝不是人对愉快事物产生的简单的条件反射,他更能真切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爱心与胸怀。

我们生活在世上,总希望自己的存在能为周围的人带来美好。但为每个人都提供具体可行的帮助是不现实的。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我们抛开了幼年时想播种太阳把七彩光送到黑暗处这类天真的想法。同时,却发现有一件事可以带给身边人以温馨、愉快地感受,那就是展现你的笑容。

有一个笑容可以给对方一些勇气,而要展现笑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需要勇气的,而你鼓足勇气展现笑容的同时你已变得成熟。对给一个什么样的人展现笑容也是个问题。当你对着父母笑,对着朋友笑,再到对着老师笑,最后对着你不一定认识,或不一定和他友好的人笑,这说明你已经成熟了。

我认为展现笑容是对人的一种爱和宽容或忍让,而学会展现笑容不就是学会对人的爱和宽容或忍让吗?因此,当你的两个嘴角上翘,眼睛眯成一个弯弯的月牙就构成一张微笑的脸,这不一定美丽,但这是纯真的;这不一定亲切,但这是真诚的。而这就是爱的一种展现,所谓是胸怀宽广、博爱众生。展现爱的微笑就是成熟的标志。